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勘探怎麼解說
擴展閱讀
人為什麼不能製造石油 2025-02-09 01:49:54
新產品鑒定屬於哪個部門 2025-02-09 01:34:45
成本6元的商品有哪些 2025-02-09 01:23:15

石油勘探怎麼解說

發布時間: 2023-08-25 15:45:52

Ⅰ 什麼是石油物探

石油物探
根據地下岩層物理性質的差異,通過物理量測量,對地質構造或岩層性質進行研究,以尋找石油和天然氣的地球物理勘探,簡稱石油物探。
在石油勘探中,對於被表土、沙漠和海水覆蓋沒有岩層直接出露的地區,主要依靠物探方法間接了解地質構造和岩層性質,以尋找油氣藏。目前,石油物探已成為覆蓋區勘探石油的一種不可缺少的手段。
簡史:石油物探是在20世紀初發展起來的。最早使用的物探方法是重力勘探。1922年,首次成功地應用扭秤在墨西哥灣沿岸探測到和鹽丘構造有關的油藏。1935年,重力儀開始用於石油物探。
1919年,德國人明特羅普 (L.Mintrop)提出了地震折射法。用此法在墨西哥灣沿岸尋找鹽丘構造,並獲得了成功。1927年,在美國俄克拉何馬州使用地震反射法也成功地發現了毛德油田。
中國的石油物探工作,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才得到發展,並取得很大成績。1959年,應用物探方法與石油地質、石油鑽探相結合,找到了大慶油田,以後又陸續發現了勝利油田、大港油田、華北油田等油田。
勘探階段:
石油物探工作大致可劃分為區域普查和構造帶勘探兩大階段。
區域普查階段
這個階段在有含油氣遠景的沉積盆地進行重力法和磁法普查,其成果圖比例尺為1:500000~1:1000000,在油氣勘探有利的地區進一步進行重力法和磁法詳查,其成果圖的比例尺為1:100000~1:200000。配合電測深、大地電流法和少量地震法普查工作,劃分盆地內的區域構造單元,確定沉積凹陷,並進一步評價沉積凹陷和圈定二級構造帶,為進一步開展石油物探工作提供有利的地區和構造帶。
構造帶勘探階段 :
在區域普查階段提供的有利地區和構造帶上,開展地震法普查和詳查工作,確定可能的含油氣構造和油氣圈閉,為石油鑽探工作提供井位。中國已發現的油氣田中,多數是根據地震勘探資料進一步進行鑽探發現的。
勘探方法:
石油物探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電法勘探、地震反射法和地震折射法等,也可包括地球物理測井。
重力勘探
用於了解地殼深部結構和基底表面起伏,劃分區域構造單元;在有利條件下,也可用來了解沉積岩層內部構造,尋找可能的含油氣構造。重力勘探是根據地下岩層密度的差異,測量地球重力場的相對變化,了解地下地質構造的。重力勘探比較簡便、成本較低,但勘探精度較差並具有多解性,一般用於區域普查階段。
磁法勘探
用於了解基底表面起伏,估計沉積岩層的厚度,劃分區域構造單元。磁法勘探是根據地下岩石磁性的差異測量地磁場的相對變化,了解地質構造的。根據磁異常所計算出來的磁性體埋藏深度,可以了解基底表面起伏和基底內部結構,也可反映沉積岩中的火成岩侵入或噴發的情況。磁法勘探與重力勘探相似,它的勘探操作簡便,成本較低,但勘探精度較差,一般只適用於區域普查階段。
電法勘探
用於了解基底表面起伏,劃分區域構造單元;在條件有利的地區,還可了解沉積岩層內部構造;在適當條件下,也可利用它尋找石油和天然氣。電法勘探是根據地下岩層的電阻率等電學性質及電化學性質的差異,了解地質構造和尋找油氣藏。在石油勘探中,電測深法、大地電流法和大地電磁法以及激發極化法應用較多,其設備比重力法和磁法復雜,成本也較高,但探測精度優於重力法和磁法,一般也適用於區域普查階段。
地震勘探
在石油物探中是探測精度最高的一種方法,特別是地震反射法,但勘探成本高於其他石油物探方法。由於它的勘探效果較好,已成為石油物探中最有力的勘探手段,應用最廣。地震勘探方法主要分為反射法和折射法兩大類。
1 地震反射法 用此法可以了解地殼深部結構和基底表面起伏,研究地殼內部結構和劃分區域構造單元;尋找和勘探各種可能的含油氣構造,通過鑽探尋找構造,圈閉油氣藏;還可以了解沉積岩層的岩性和岩相變化,與地質和鑽探相結合,尋找岩性圈閉或岩性與構造復合圈閉油氣藏;在條件有利的地區,還可能直接找礦。
地震反射法的基礎是地下岩層的波阻抗的差異。沉積岩層的岩相變化及岩石孔隙中所含流體(油、氣、水)性質的不同,使岩層的波阻抗發生變化,影響地震反射波的振幅。根據地震反射法所記錄的反射波走時,可以計算出波的速度和反射界面的埋藏深度,從而了解基底表面起伏和沉積岩內部構造。根據記錄的地震反射波振幅等特點,以及所計算出來的地震波速度等資料,可以了解地下岩層的岩性、岩相變化和岩石孔隙中所含流體的性質。
用地震反射法通常可以觀測到界面深度達6000米左右或更深的反射。因而,使用地震反射法可在幾公里深的整個沉積剖面中,了解各種不同深度的地質構造,尋找與背斜、斷層、斷塊和鹽丘構造等有關的構造圈閉油氣藏。地震反射法提供的地下地質構造精度很高,在理想條件下,得到的地質構造起伏的誤差在3~6米范圍內,確定斷層落差的精度可達10米左右。地震反射法雖然能作出具有明顯波阻抗差異的任何反射層的構造圖,但沒有鑽井資料和地質資料,是不能確定各反射層的地質層位的。因此在對地震反射法資料進行解釋時,必須同地質資料和鑽井資料緊密結合起來,避免出現差錯。
地震反射法還用來研究地下岩層的岩性和岩相變化情況,試驗尋找與地層遮擋、岩性尖滅、礁塊和古潛山等有關的岩性圈閉油氣藏,或構造與岩性復合圈閉油氣藏。從地震反射法資料可以得到沉積岩層變薄的趨勢,或岩性變化的顯示。但是,單純利用地震反射法資料,目前還不能解決與岩相變化有關的地層圈閉油氣藏的勘探問題,必須將地震反射法資料同測井資料、物性資料、地質資料和鑽探資料密切結合進行綜合解釋。利用地震反射波的振幅增強及其他和油氣有關的地震波標志,可以直接尋找石油和天然氣。在新生代沉積盆地中尋找較淺的砂岩貯氣層,這種勘探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在古老的沉積盆地中尋找較深的含油層,則受到較大的限制。
2地震折射法 此法可以用來了解基底表面起伏,劃分區域構造單元,了解沉積岩層內部構造,尋找可能的含油氣構造;利用所求出的界面速度研究地層的岩性。根據所記錄下來的地震折射波走時,可以求出地下高速界面如基底、鹽丘、炭酸鹽岩的埋藏深度和起伏形態,並且可以計算出地震波沿高速岩層傳播的界面速度,了解地下高速岩層的地質構造和岩性。在有利條件下,還可用來確定高速岩層斷層的落差。但它不如反射法能同時了解地下多個岩層界面的詳細構造情況,而且勘探精度也低於反射法。

Ⅱ 你知道如何勘探、採集位於海洋中的油田嗎

石油勘探,就是考證地質歷史,研究地質規律,尋找石油天然氣田。主要要經過四大步驟,即:確定古代的湖泊和海洋(古盆地)的范圍;然後從中查出可能生成石油的深凹陷來;第三步是在可能生油的凹陷周圍尋找有利於油氣聚集的地質圈閉;最後對評價最好的圈閉進行鑽探,查證是否有石油或天然氣,並搞清它有多少儲量。下面對這四個步驟的工作內容作一介紹。(具體的石油勘探技術方法後面有專題論述) 前面已經講到了,石油是在古代的湖泊或海洋的沉積物中生成的,油田也是在這里形成的。因此,確定古湖古海(即古盆地)所在及其范圍當屬是首要的。
確定古湖古海的地質依據,主要是研究岩石和化石(古代保存在地層中的生物遺體或印模、痕跡等)。通過地質家們的研究,地球上的岩石種類極多,但最基本的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火成岩(亦叫岩漿岩),它是由地球深部的岩漿噴發到淺處或地面後,凝固而成的。電視中曾多次報導過現代火山噴發的壯觀場面,因此對這種岩石的來源與形成是好理解的。二是沉積岩,前面在油氣形成問題時,已談到了它的來源與形成過程了,它就是確定古湖古海最主要的物質依據。也就是說,哪裡有沉積岩,哪裡就是古代湖泊或海洋,這是毫無疑問的。三是變質岩,這主要是各種岩石(包括火成岩、沉積岩),在地殼的變遷過程中因經受高溫高壓而改變了原來的性質變成了既堅硬又緻密的另一類岩石。
古湖泊和古海洋又怎樣區別呢?這主要是通過化石來確定和區分的。因為湖泊與海洋的生物特徵是大不一樣的。另外,即使同樣的沉積岩,湖泊和海洋岩石的物理化學性質也是不一樣的。簡單地說,是以當時水的鹹淡來分的,淡水為湖,鹹水為海……。古湖古海的保存狀況對找油找氣的影響十分重要,在後來的地質變遷中,或遭受過風化剝蝕,造成殘缺不全;或遭到火成岩的侵入破壞;或經過嚴重的變質過程等等,這些情況也都要通過對岩石性質和地層保存的完整程度等方面考證其發育過程。 尋找地質圈閉是尋找油田的中心環節。任何一個找油部門對這一工作都是十分重視的。地質圈閉有大有小,有深有淺,形態各異。例如大慶油田的大慶長垣,其圈閉面積達千餘平方公里,是迄今為止我國找到的最大儲油圈閉。當然也有小到不足一個平方公里的,有的單獨的含油圈閉只有一口油井。地質圈閉有的可以部分地露出地面,甚至一座高山即為一個完整的地質圈閉;有的埋藏很深,地表完全看不出來。我國有能力探測到的圈閉埋深,大約在五、六千米深左右,在這個深度以內,用人工地震的方法可以查得比較准確,鑽井也能夠得著。尋找圈閉自然也是一個由淺入深、由大到小的過程,對於深而小的圈閉,找到它當然是很困難的,它要求的技術精度、難度要比一般情況下高的多。找到地質圈閉以後,還要對圈閉進行是否具備儲油條件的研究和評價工作。一般來說,在靠近生油凹陷的地質圈閉,有利於油氣運移進去,成為有希望的油田,而對其他地方的圈閉,評價就要低一些。再則各個圈閉本身的保存是否完整,可儲藏油量的大小等情況也需要進行研究和評價。 對所找到的地質圈閉,裡面是否儲藏著石油或天然氣,在沒有對它進行鑽井驗證之前,一般是很難給以定論的。因此,對地質圈閉進行鑽探,這是尋找油田的最後一個步驟,也是極其重要、極其關鍵的一個步驟。其重要性及關鍵性在於,這個步驟中所採取的一切技術和手段,它都關繫到一個油田能否順利誕生以及它的實際命運問題。
在油田發現史上有不少這樣的情況:一個圈閉本來是充滿了石油的,但因鑽探技術及方法不當,而沒有發現其中的油氣,直到若干年後,人們再次認識,再次鑽探時才證實是個油田;還有的在首次鑽探中就發現了油層,但其中油氣就是出不來或油氣產量很低、結果評價為沒有工業開采價值而棄置一旁,可是以後的重新鑽探或經過一定的技術措施,又噴出了高產油氣流。可見,鑽探是發現油氣田至關重要的一步,它與前面的工作關系,如同十月懷胎與一朝分娩那樣,所以必須十分認真對待。
在盆地內或一個圈閉上第一口或第一批探井應該打在什麼位置,這是要綜合考慮多種資料以後才能確定的。其實,第一口井就找出油田來的可能性是比較小的,如新疆克拉瑪依因為旁邊有黑油山可以看得見,它就是第一號探井生油的。至於我國東部在覆蓋區找油田,就不那麼容易了,大慶油田的第一口出油井是松基3井,說明在此以前至少已有了兩口空井;勝利油田的第一口出油探井是華8井,說明在此之前曾經至少打了7口乾井;大港油田是在打了近20口探井以後才發現的;任丘油田的第一口出油井是任4井,在它以前,曾經有5口以上的井落了空。當然,確定探井井位也不是無章可循、完全盲目的,簡單而言,以找油為目的的探井(另有以探明地層為目的的井稱之為基準井或參數井)總是盡可能定在圈閉的最高位置,其理由就是油和氣總是浮在水的上面。這里的所謂高是指含油層的「高」。地質結構十分復雜,因而「高」也不是絕對的高,形象地比喻:如果要鑽探的圈閉象個反扣著的碗或盆,第一口探井就定在拱起的碗或盆底上;如果這個圈閉象一條豎放著的大魚,第一口井位就定在其脊背的高處;如果圈閉象一塊傾斜的板(克拉瑪依),探井就定在它的上方。也有極少的例外,比如一般人的頭發都在頭頂上最密,但禿頂者卻在頭部的周圍才有頭發,如果一定要在頭頂去剪發,只會徒勞無益,新疆准噶爾盆地就有這樣的實例,五十年代在其最高處打成了一口探井,一無所獲,到了八十年代又在四周較低處打井,卻出了油,用「禿頂」周圍的頭發來比喻,確有相似之處。也有確實在「盆底」找到油的,猶如炒菜的鍋里放點油,它不可能停在鍋沿上,這是因為這里的地層里幾乎沒有水,石油不佔密度差的優勢浮起來,只好「沉底」了,這種實例很少,所以「高處找油」仍然是首先應當遵循的准則。
當一個地質圈閉經鑽探後,有一口井獲得了有工業開采價值的油氣流,這就算是找到了一個油田。但是,還必須進一步把這個油田的具體范圍和出油能力搞清楚。因此,在鑽探過程中發現油氣之後,就應立即查清油層的層數、深度、厚度,並要搞清油層的岩性和其他物理性質,還要對油層進行油氣生產能力的測試和原油性質的分析。然後再進行擴大鑽探,進一步探明圈閉含油氣情況,算出地下的油氣儲藏量有多少。這樣,對單獨個油田來說,它的初步勘探工作就算結束了。
最後這里還需加以說明的是,在實際尋找油田的工作中,這個步驟不可能絕然分開進行,而總是相互聯系、交錯進行的。找有利生油凹陷的過程中,往往也同時就找到了地質圈閉;在找地質圈閉過程中,也會發現新的沉積地層或新的生油凹陷;在鑽探圈閉時,也會發現新的生油層和儲集層,以致給人們增加許多新的認識。總的來說,尋找油田的過程,一方面是人們對地下情況不斷積累資料、深化認識的過程,一方面又是找油技術不斷進步的過程。

Ⅲ 石油物探的介紹

石油物探是指根據地下岩層物理性質的差異﹐通過物理量測量﹐對地質構造或岩層性質進行研究﹐以尋找石油和天然氣的地球物理勘探。在石油勘探中﹐對於被表土﹑沙漠和海水覆蓋沒有岩層直接出露的地區﹐主要依靠物探方法間接了解地質構造和岩層性質﹐以尋找油氣藏。目前﹐石油物探已成為覆蓋區勘探石油的一種不可缺少的手段。

Ⅳ 石油勘探有幾種方法。

(1)地震勘探:是根據地質學和物理學的原理,利用電子學和資訊理論等領域的新技術,採用人工方法引起地殼振動,如利用炸葯爆炸產生人工地震。再用精密儀器記錄下爆炸後地面上各點的震動情況,把記錄下來的資料經過處理、解釋。推斷地下地質構造的特點,尋找可能的儲油構造。目前,地震勘探是石油勘探中一種最常見和最重要的方法。
(2)重力勘探:各種岩石和礦物的密度是不同的,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其引力也不同。椐此研究出重力測量儀器,測量地面上各個部位的重力,排除區域性重力場的影響,就可得出局部的重力差值,發現異常區,稱做重力勘探。它就是利用岩石和礦物的密度與重力場值之間,的內在聯系來研究地下的地質構造。
(3)磁力勘探:各種岩石和礦物的磁性是不同的,測定地面各部位的磁力強弱來研究地下岩石礦物的分布和地質構造,稱做磁力勘探。在油氣田區。由於烴類向地面滲漏而形成還原環境,可把岩石或土壤中的氧化鐵還原成磁鐵礦,用磁力儀可以測出這種異常,並與其它勘探手段配合,發現油氣田。
(4)電法勘探:它實質是利用岩石和礦物(包括其中的流體)的電阻率不同,在地面測量地下不同深度地層介質電性差異,以研究各層地質構造的方法,對高電阻率岩層如石灰岩等效果明顯。
(5)地球化學勘探:根據大多數油氣藏的上方都存在著烴類擴散的「蝕變暈」的特點,用化學的方法尋找這類異常區,就是油氣地球化學勘探。

Ⅳ 油氣田勘探方法簡介是什麼

目前,勘探油氣田的方法有地質法、地球物理勘探法、地球化學法和鑽井法四類。

一、地質法

地質法是油氣田勘探工作中貫徹始終的基本工作方法,主要包括通過觀察、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古地層、岩石及油氣顯示,獲取相關地質資料並進行分析、解釋,判斷一個地區有無生成油氣和儲存油氣的地質條件,對該地區的地下含油氣遠景進行評價,確定有利的含油氣區。在岩石出露的地區,該方法有可能直接發現地下油氣藏。該方法還包括通過鑽井獲取地下岩心、岩屑等資料進行的地質錄井工作和實驗室分析工作,以及對地球化學、地球物理等各種方法提供的大量間接資料進行地質解釋。

地質法除了要研究地下岩石、地層、地質構造以及地球發展史等基礎地質問題外,還著重研究地下區域和局部的油氣藏形成條件,如生油條件、儲油條件、運移條件、圈閉及保存條件等,以確定油氣藏是否存在並進行含油氣遠景評價。

二、地球物理勘探法

地球物理勘探法是根據地質學和物理學的原理,利用電子學和資訊理論等領域的新技術建立起來的一種間接尋找油氣的方法。它利用各種物理儀器在地面或空中觀測地殼表面上的各種物理現象,根據物理現象的變化推斷地下的地質構造特點,尋找可能的儲油、儲氣構造。

地球物理勘探法主要用於近代沉積發育的覆蓋地區、海湖地區,這些地區沒有地層和岩石出露,地質法受到很大限制,用大量鑽井取岩心的辦法了解地下地質情況,不僅成本高,效率也低。

地球物理勘探法主要包括重力勘探、電法勘探、磁法勘探和地震勘探等方法。目前應用最廣泛、最有效的是地震勘探方法。

(一)地震勘探方法

在地下或水下淺層安置炸葯,炸葯爆炸引起的沖擊會產生巨大的震動,在壓力作用下,地下岩石發生壓縮和膨脹,從而產生岩石質點的震動,形成地震波。當地震波遇到不同密度岩層的分界面時,會產生三種現象:第一種是部分地震波從分界面反射回來,反射回來的波叫反射波。第二種是部分地震波透過界面向下傳播,這部分波叫透射波;透射波再遇到分界面時還會發生反射。第三種是部分地震波透過界面並沿著岩層分界面滑行一段再折射回來,折射回來的波叫折射波。根據接收和研究波的類型,地震勘探又可分為反射法和折射法。目前,反射法應用最為廣泛。

地震波的傳播速度與岩石性質有關。通常,緻密堅硬的岩石地震波傳播速度快,疏鬆的岩石地震波傳播速度慢(見表3-1)。

圖3-2陸上地震勘探原理示意圖

x—地震測線;t—地震波傳播時間

(三)電法勘探

地下不同岩石存在著導電性、導磁性、介電性的差異,在地面測量由這些差異引起的電場的變化,進而推斷地下地質構造和礦藏的方法,稱為電法勘探。按電場的成因,電法勘探可以分為天然場法和人工場法兩類。天然場法包括大地電磁法、聲頻電磁法,人工場法包括電阻率法、人工電磁法、激發激化法。

電法勘探在金屬勘探領域應用最廣泛,其次在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勘探方面也有較多應用。對石油勘探來說,主要用其中的電阻率法、大地電磁法、人工電磁法來測量地下地層界面深度,它可以研究區域地質情況和局部地質構造。

(四)磁法勘探

地下不同岩石存在著磁性的差異,在地面測量由地下磁性差異引起的地面磁場的變化(磁異常),進而推斷地下地質構造和礦藏的方法,稱為磁法勘探。磁法勘探可以研究大地構造單元、基底構造和沉積蓋層等。該方法可以在地面和空中進行,分別稱為地面磁力測量和航空磁力測量。

磁異常值是用磁力儀來觀測的。磁力儀分為垂直磁力儀和水平磁力儀兩種。測量方法有相對測量和絕對測量兩種。絕對測量主要用於正常磁場的測量,油氣勘探中主要採用相對測量。

磁異常解釋方法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正問題研究,即已知地下地質體的形態,分析其在地面形成的磁異常特徵,找出磁異常和地下地質體產狀之間的關系,以指導磁異常的地質解釋。二是對實測磁異常進行加工處理,消除干擾磁異常,突出地下地質因素引起的磁異常。三是反問題研究,即對實測磁異常進行地質分析,找出對應的地下地質特徵和礦產。

三、地球化學法

地球化學法是利用化學分析方法對岩石、土壤、氣體和水樣本中的各種成分進行分析,測定地下油氣的擴散所引起的各種化學、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的變化,分析地下油氣存在與分布情況。地球化學法又稱為地球化學勘探法,主要包括氣測法、瀝青法、水化學法、細菌法等具體方法。

(一)氣測法

氣測法是利用靈敏的氣體分析儀測定土壤、表層岩石或水中的碳氫化合物氣體的含量。其原理是:當地下油氣藏存在時,油氣就會向地表擴散,使其上部的地表出現氣體異常,碳氫化合物氣體含量較其他地區高。

目前氣測法還處於發展階段,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不夠完善,效果不理想。但地球物理測井的氣測法卻是在鑽井中判斷油氣層位的一種有效方法。

(二)瀝青法

瀝青法包括測定發光瀝青、氯仿瀝青「A」等方法。各種方法在地面和井下測得發光瀝青、氯仿瀝青「A」等異常時,說明本地區有著油氣生成、運移、擴散和氧化的過程存在,用來評價該區、該層的含油氣遠景。

(三)水化學法

水化學法主要是研究水中所含鹽類、微量元素、水型以及它們在地表的分布情況,用以進行含油氣可能性的判斷。

(四)細菌法

細菌法是一種間接的地球化學方法。由地下運移、擴散至地表的某些烴類(如甲烷、乙烷、丙烷)在油藏上方形成相對富集帶,而某些細菌對某種烴類有特殊嗜好,常在這些地區大量繁殖。通過采樣進行細菌培養,可反映烴類異常區,用作尋找油氣藏及評價含油氣遠景的重要指標。

四、鑽井法

鑽井是油氣田勘探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手段。無論是地質法、地球物理勘探法、地球化學法,對確定地下有利的含油氣構造或油氣藏,都屬間接方法。通過鑽井手段才能最後確定油氣藏是否存在,以及是否具有工業油氣流。但與其他方法比較,鑽井法卻是速度最慢、投資最多的一種方法。它必須在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等方法綜合勘探的基礎上進行。

Ⅵ 石油是通過什麼手段發現的地質勘探的原理是什麼 怎麼勘探

石油勘探主要有:
1、地質法:通過露頭、岩石、岩心攜拆逗觀察,來研究成礦辯賣的地質條件、地質環境和地質作用實現找礦的一種方法;
2、地化法(Geochemistry):取樣、分析化驗;
3、物探方法:根據地下岩石或礦體的物理性質差異所引起的某些異常物理現象的變化去判斷地質構造、沉積等地質現象發現礦體的一種方法,常用的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電法勘探、地震勘探等;
4、鑽探法:為勘探地下含油氣情況所鑽的油氣探井,有4大類(1)參數井;(2)預探井;(3)評價井;(4)資料井;
地震勘探:它的原理是由人工製造強烈的震動(一般是在地下不深處的爆炸)所引起的彈性波在岩石中傳播時,御基當遇著岩層的分界面,便產生反射波或折射波,在它返回地面時用高度靈敏的儀器記錄下來,根據波的傳播路線和時間,確定發生反射波或折射波的岩層界面的埋藏深度和形狀,認識地下地質構造,以尋找油氣圈閉。

Ⅶ 簡述我國油氣勘探開發特點+(2)+談談石油勘探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

1. 我國油氣勘探開發特點:

我國油氣勘探開發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資源分布不均段肢吵:我國油氣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和海域,東部地區油氣資源相對較少。

(2)勘探難度大:我國油氣勘探開發面臨著勘探難度大、飢胡勘探周期長、勘探成本高等諸多問題。

(3)技術水平相對落後:我國油氣勘探開發技術水平相對落後,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4)環保要求高:我國油氣勘探開發面臨著環保要求高、生態環境脆弱等問題。

2. 石油勘探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

未來石油勘探技術的發展方向主要包括以握侍下幾個方面:

(1)深海勘探技術:隨著陸上油氣資源逐漸枯竭,未來石油勘探的主要方向將轉向深海勘探。深海勘探技術將成為未來石油勘探的重要方向之一。

(2)非常規油氣勘探技術:非常規油氣勘探技術包括頁岩氣、煤層氣、油砂等勘探技術。未來隨著常規油氣資源的逐漸枯竭,非常規油氣勘探技術將成為未來石油勘探的重要方向之一。

(3)數字化勘探技術:數字化勘探技術包括數據採集、處理、分析等技術。未來數字化勘探技術將成為石油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提高勘探效率、降低勘探成本。

(4)環保技術:未來環保技術將成為石油勘探的重要方向之一。環保技術可以保護生態環境,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提高社會責任感。

Ⅷ 什麼是石油勘探

石油的勘探從前是靠猜測和碰運氣,現在則是建立在許多科學和技術原理之上。早期最有效的找油方法是尋找出露在地表上的油苗,然後在其鄰近地區鑽井。如今發現油氣是以地面和地下地質的綜合研究為基礎。人們採用航攝相片、衛星成像及各種地球物理儀器收集資料,並據此確定探井的位置。鑽井時收集岩屑、鑽井取心及向井中下入特殊儀器進行測井等,對所獲資料進行實驗分析和計算機處理後,可以獲得地下的重要信息。通過綜合分析、對比這些信息,就可以精確地確定地下構造以及其內是否含有可供開採的油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