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供需結構是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新產品鑒定屬於哪個部門 2025-02-09 01:34:45
成本6元的商品有哪些 2025-02-09 01:23:15
雞一天成本多少錢一隻 2025-02-09 01:13:11

石油供需結構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3-08-25 22:03:03

『壹』 原油的供需面有哪些

目前,由於原油儲備的不均衡,國際上原油價格受到美國和歐美等地區影響較大,在影響原油價格的因素中,供求關系所帶來的影響是投資者們需要關注的其中之一。供需關系怎樣影響原油價格?世界經濟發展水平及經濟結構變化都會影響石油價格的變化,同時也受其他能源和及節能技術的發展影響。不僅全球經濟增長會造成,而且超預期增長也會牽動國際原油的市場價格出現上漲。這也表明,全球石油消費與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正相關。
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經濟強勁增長也使得對原油的需求急劇增加,導致世界原油價格震盪走高。其中中國對石油的需求帶動了全球石油消費增長的1/3。而反過來,異常高的油價勢必會阻礙世界經濟的發展,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又會影響石油需求的增加。
替代能源的成本將決定石油價格的上限。當石油價格高於替代能源成本時,消費者將傾向於使用替代能源。而節能將使世界石油市場的供需矛盾趨於緩和。目前各國都在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節能技術,這勢必將對石油價格的長期走勢產生影響。經濟增長是影響原油需求的主要因素,要對原油消費的增長作出規劃,就要對消費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作出預測。
影響原油價格的供給因素主要包括世界石油儲量,石油供給結構以及石油生產成本。為較為充分的需求數據相比,原油的供應數據顯得較為缺乏。主要原因在於,與需求方相比,原油的供應相對集中,這讓投資者在判斷未來原油的供應狀況時心存疑慮。
原油供給主要來自歐佩克國家和非歐佩克國家,相關數據可以通過多個機構提供的數據整理獲得,最重要的是國際能源署和美國能源部公布的工序數據。石油輸出國的13個成員國大約佔全球石油供給的40%。歐佩克的任務就是調節「原油市場的供需平衡」,進而影響原油價格。而非歐佩克國家的產量始終處於最大化的狀態,較難估算。
另外,原油供應中,剩餘產能和煉制瓶頸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美歐跨國石油公司在世紀之交通過資本運作發起的新一輪兼並聯合使得世界石化產業的集中度越來越高。隨著石化巨頭對全球石油資源、技術和市場的控制力的進一步增強,世界石化產業的發展和競爭以及石油價格的波動帶來了深刻影響。
此外,石油生產成本也將對石油供給產生影響。石油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能源,其生產成本會影響生產者跨時期的產量配置決策,進而影響到市場供給量,間接地引起石油價格波動。世界石油價格的下限一般主要由高成本地區的石油生產決定,而低成本地區的石油決定了價格的波動幅度。
石油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能源,其生產成本會對生產者不同時期的生產量造成影響,也影響其決策,同時還會影響到市場供給量,從而間接地引起價格波動。世界石油價格最低水平由高成本地區的石油生產決定,而低成本地區的石油決定了價格的波動幅度。
全球石油消費與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正相關。全球經濟增長或超預期增長都會牽動國際原油的市場價格出現上漲。而反過來,異常高的油價勢必會阻礙世界經濟的發展,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又會影響石油需求的增加。替代能源的成本將決定石油價格的上限。當石油價格高於替代能源成本時,消費者將傾向於使用替代能源。而節能將使世界石油市場的供需矛盾趨於緩和。

『貳』 資源問題--全球一天要消耗多少升汽油

簡單分析下 有七大原因
原因一:石油枯竭論
從2002年起,油價開始有往上走的趨勢。「物以稀為貴」,這似乎被普遍認為是石油價格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石油到底什麼時候枯竭呢?這個問題的議論歷來就有。首先,石油的埋藏量和可開采年數因研究數據來源而異。2007年11月末,石油礦業聯盟發布了預告「世界上能夠生產的石油將在68年後枯竭」;而日本社團法人石油學會的有賀正夫則認為,「在來型(傳統燃料)原油還有60年可開采,而算上非在來型(新型燃料)的oil sand(含原油的砂岩)和oil shell(含原油的堆積岩)等,還能用上200多年。」其次,石油埋藏量在歷經年月後也會有增加的情況。有數據表明,2007年全世界已經探明的石油量大概為1.15億桶,這比前兩年的估計數字增長了10%。
不管石油枯竭的一天離現實還有多遠,今年國際油價在短期內飆至每桶133美元,這引發了新一輪能源恐慌,不少國家紛紛囤油,從根本上進一步推高了油價。
原因二:供需失衡論
據報道,全世界每天消耗石油8000萬桶(每7桶合一噸)。其中,美國是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在它之後,依次為日本、中國、俄國、德國與韓國。目前一半左右的世界石油供應依賴於110多座大油田,而這些大油田均經歷了五六十年開采過程,基本走過了其「生命周期」的「壯年」階段,步入了穩產和衰減階段。在國際油氣投資顧問徐小傑眼中,石油的供需關系是基本面的問題,他認為這也是「基本的、長遠的和根本的決定因素」。
造成供需失衡的原因很多,長期以來,世界石油產量增長十分緩慢,石油供應設施又十分脆弱,且鮮有特大型新油田發現。此外,在油氣上游領域投資不足、產能遞減或增長滯後、供應源衰減等,也是造成供需失衡的原因。
原因三:美元貶值論
除了資源缺稀外,人為炒作也致使油價在近期飆漲。其中,美元貶值論是最熱門的一個因素。
美國跟歐佩克有協議,用美元作為石油的結算貨幣。為保證產油國的利益不受到損害,在美元大幅度貶值的今天,只有不斷地推高油價,這樣做是符合美國的戰略意圖和利益的。
在國際油價沖破110美元時,花旗集團能源分析師蒂姆·埃文斯就說,油價飆升與供需結構無關,而是由於美元貶值及通脹壓力增大。國際市場原油期貨交易以美元計算,持有其他強勢貨幣的投資者買入原油期貨造成油價上漲。
石油輸出國組織輪值主席沙基卜·哈利勒也表示贊同。他同樣認為國際油價飛漲與石油供求無關,是美元貶值和市場投機炒作造成的。美元持續貶值為國際投機熱錢紛紛進入原油和黃金期貨市場進行炒作提供了機會,從而導致油價和黃金價格不斷攀高。
原因四:投機炒作論
華爾街策略公司高級分析師康尼·特納指出,市場投機炒作才是推動油價飆升的根本原因,而各種短期消息只不過是炒作油價的一個由頭而已。由於資金的介入,市場會把任何可能導致油價上漲的消息放大,例如今天油價上漲的原因有可能是美國原油商業庫存意外下降,明天則有可能是地緣政治問題。他的這一說法不無道理。據報道,自今年年初以來,紐約市場基準原油期貨價格大幅上漲了近40%,僅5月份紐約市場油價漲幅就達到17%。5月16日紐約油價127美元,雖為當日價格,交易的卻是7月石油期貨。這與1月2日油價「破百」的是2月的石油一樣,「期貨」這樣的投資形式顯然已對油價造成巨大影響。
美國一民主黨參議員稱,投機力量行為在期貨市場上極其放縱,期貨市場日成交量已超過實際需求的20多倍。這也是投機者翻炒期貨的有力證據之一。
原因五:季節規律論
有環境學家認為,夏季是用油高峰期,北半球逐步進入夏季,生產、生活用油都將進入增長時期。每年的5月到11月為美國的颶風多發季節,一旦有颶風到來的消息都將影響油價上漲,這已成為一個定勢。專家認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對近期油價的飆漲有所影響。
原因六:地緣政治論
科威特前副石油大臣奧恩日前發表言論表示,世界主要產油區地緣政治局勢緊張是推動近來國際市場油價大幅飆升的主要原因。奧恩在接受科威特通訊社采訪時說,伊拉克、伊朗和奈及利亞地緣政治局勢緊張,這種局面刺激了油價上漲。
石油資源儲量分布極為不平衡,目前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等中東地區國家石油儲量佔到全球總儲量的60%以上,而亞太地區石油儲量則不足2%。從歷史上三次石油危機的情況來看,高油價將進一步加重地區的地緣政治風險,如1978年的兩伊戰爭和1990的海灣戰爭,其根本目標依然是對石油資源的爭奪。這就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越是地緣政治不穩定,越是迫使各方哄抬油價。
原因七:長短陰謀論
此外,西方學界出現了一種陰謀論,也成為了對油價高漲的一種解釋。據分析,陰謀論有兩種,一個是長期陰謀論,一個是短期陰謀論。長期陰謀論是指美國石油巨頭實際上已經有很成熟的能源替代技術,量產後該技術也十分廉價。事實上,當油價在50美元一桶的時候,該技術就可以完成產業化了,但為了維護既得利益,美國石油巨頭並不著急推出新技術。
短期陰謀論就是指美國總統布希本人就是美國石油集團推出來的寵兒,布希為了「報恩」,因此美國政府有意推動油價上漲。該論點分析師認為,到目前為止,石油並沒有出現絕對的短缺,但油價卻成倍上漲,這與近年來很奇怪的「美國現象」有關:在石油價格高漲的時候,美國政府一定擴大石油儲備,石油價格低的時候卻出售儲備。而且,在石油價格高漲之時,美國石油公司封存了一些油井,這些逆向操作都指向了布希政府

『叄』 世界石油供需現狀與趨勢

1、全球石油儲量充足

石油作為非可再生資源,其儲量十分有限。當前,全球石油開發能力不斷提高,根據BP公司發布的《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1》數據,2012-2020年,全球石油探明儲量整體上呈現上升趨勢,但整體儲量變化並不明顯。2020年,全球石油探明儲量為17324億桶,與2012年相比僅上升了2.81%,但總體來說儲量較為充足。

綜合來看,全球石油儲量充足,2020年受疫情影響產量、消費量均有下降。預計未來隨著全球疫情好轉,全球石油產銷量將恢復增長。

—— 更多行業相關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石油化工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肆』 為什麼油價下跌 分析全球原油市場的供需關系

油價下跌通常是由全球原油市場供需關系的變化所導致的,其中供求關系是影響原油價格波動最為重要的因素。在分析全球原油市場的供需關系時,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 供應方面:原油產量的增加或減少對於原油價格的影響非常明顯。如果全球原油供應持續超過供需,那麼石油存儲容量會逐漸飽和,原油耐襲山價格就會隨之走低;反之,如果供應不足,那麼原油價格就會上升。該情況還受到國際市場政策從上游的礦物資源採集、生產加工、管道運輸以及倉儲物流等復雜可控因素的共同影響。

  • 需求方面:需求量對原油價格也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全球經濟增長迅速,工業和運輸行業等能源消費大戶需求量極禪凳高,使得原油市場供不應求,那麼必然會產生供給短缺,推高原油價格;與此相反,如果經濟放緩或者某個國家大力發展清潔能源,那麼需求量減少,原油價格就會跟隨下降。

  • 地緣政治因素: 地緣政治事件、戰爭等原因也會對原油價格產生影響。例如,中東國家為了主售原油可能形成聯合卡特爾,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 上調油價;又或者某些國家由於外交沖突而停止購買原油,導致供給過剩、油價大幅下降。

  • 總的來說,當全球經濟增長遭遇下滑期,同時產出過剩、需求不振、地緣政治風昌中險等比較大的負面因素共同作用,就可能導致全球原油市場供應超過需求,引發油價大幅下跌。反之,則可能導致原油價格上漲。

『伍』 世界油氣供求狀況

20世紀60年代,石油取代煤炭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世界歲磨石油消費量迅速增長。可以說,從1970—2005年,世界石油消費量穩定快速增長,而且每10年就有一次跨越式的發展。據國際能源機構統計,1970年,全球石油消費量為22億多噸,2005年增至38億搭祥多噸,從中可以看出這一增長速度。

世界油氣供求狀況1

世界油氣供求狀況2

從世界石油產量與消費量的對比情況來看,由於世界石油產量的穩步增長,全球石油的供求基本平衡,產量略大於消費量。

但由於石油資源的分布特點,造成了生產國和消費國的局部供需不平衡。歐洲、亞太和北美地區始終是石油資源的主要進口地區,表現為產量不能滿足消費需求。當然,隨著歐洲及歐亞大陸地區對於天然氣資源的利用,以及俄羅斯地區油氣資源的開發,其需求缺口有所緩和。而亞太和北美地區需求缺口在總量上不斷增加,亞太地區由於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更造成了近年間該地區石油需求的增長。

需求因素在石油供需格局中始終居於主導地位。局部供需不平衡,再加上地緣政治、突發事件、投機與消費者心理等因素,造成了歷史上數次油價的大幅波動。

天然氣市場全球化趨勢開始顯現。一直以來,世界天然氣市場呈明顯的區域化市場特徵。從消費上看,世界天然氣消費市場主要在北美和歐洲,其消費量約佔70%以上,主要為管道天然氣。亞太地區天然氣消費量只佔1.4%,主要為液化天然氣(LNG)。從供應上看,北美和歐洲地區乎枝斗的天然氣基本能自給,而亞太地區的天然氣供需存在較大缺口。不過,最近幾年來一些跨洲、跨海的長輸天然氣管道建設呈現出加速態勢,LNG生產與運輸成本下降,天然氣價格上升,全球LNG的生產和貿易日趨活躍。美國、歐洲出於對能源供應多元化的考慮,越來越重視LNG的引進,LNG正在成為世界油氣工業的一個亮點。這將有利於天然氣全球化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從而提高天然氣特別是LNG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