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東的石油是如何被發現的
大家都知道中東是世界上如今石油儲存量最多,而且開在規模最大出口量最高的地區。中東最早的石油開采位於如今的伊朗境內,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國家都比較看重中東這個地方?與此同時,為什麼中東這個國家總是戰爭不斷?主要還是因為石油惹的禍?
早在1908年,英國的石油公司在伊朗靠近伊拉克地區發現了非常豐富的石油資源,這也是石油第一次在中東地區被發現,從此以後中東的荒漠之下不可能有石油。這句話也就變成了一句笑話,而中東石油開始在世界上嶄露頭角。
因為他是一個比較虔誠的基督徒,他個人對於古代波斯光明神在祭祀場所點燃火炬的傳說是深信不疑的,而在傳說當中就提到了某種由一種從當地的某些岩石中滲出來的物質,所以在當時他可是堅信波斯灣石油地區有石油。所以當上級要求停止勘探打包走人的時候,他個人並沒有聽從這個命令,而是毅然決然的走下去,因此也就出現了奇跡。
B. 中東地區的石油資源的概況
中東地區是個天然大油庫,2005年石油剩餘可采儲量1001億噸,佔世界總儲量的57%;石油產量11.3億噸,佔世界總產量的31%。多少年來,中東以其極其豐富的石油資源促進了人類的繁榮和進步,但也成了無數戰亂的根源。
2002年中東出口石油8.9億噸,佔世界石油總貿易量的41%,其中向美國出口1.14億噸,向西歐出口1.6億噸,向中國出口3890萬噸,向日本出口1.95億噸,向亞洲地區其他國家出口3.1億噸。由此可見,中東是主要石油消費國的主要石油供應國。
毫無疑問,中東在21世紀仍將是世界石油供應的中流砥柱。由於這一特殊地位,也將成為經濟、政治、軍事激烈爭奪的焦點。戰亂此起彼伏,將使中東人民在享有石油帶來巨大財富的同時,蒙受油田被破壞的損失,石油產量升降無序,以致人民生命遭受巨大犧牲。
原因:
第一
地形屬於板塊交界處
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地質運動活躍,
三疊紀白堊紀時期,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生長茂盛,靠近海洋浮游生物繁殖快
動物進化較快,種類多
氣候適宜,冰川運動期間地質災害集中,大量植物動物,被掩埋於地下
長時間隔絕空氣,性質發生變化,形成石油
第2
中東地區在世界內,地形教其他地區
低矮,形成盆地狀態。中東猶如「盆底」
容易石油累計其中
第3
地表覆蓋嚴密,不容易泄露揮發。
從1970年代進入石油短缺時代,而是在供需大體平衡、儲量相對充足的形勢下發展。在可預見的將來,技術進步的積極作用不但在北歐、西歐等地區將繼續加強,而且還要擴展到其他油氣區,特別是OPEC各國、俄羅斯和中亞各國。這一因素所推進的儲量增長,至少還將維持供需平衡30年。加上新油田的發現,世界常規石油最終可采儲量有望達到3萬億桶。扣除已采出的1萬億桶,剩餘的2萬億桶足以使世界石油供應到2050年。
第一在石油即將枯竭前那麼這些已石油過活的國家早就做好了戰略儲備
第二中東國家也在做著經濟政策的改革,利用現有的大量資金進行合理的投資,也吸引外資,進行人才培養這樣就加大了對人力資本的積累!!優化資源配置等等
第三 中東各國正加強各種區域合作
第四 努力實現經濟多元化,擺脫國民經濟對石油產業的過分倚重,充分重視非石油部門經濟的發展潛力,激發民營企業的經濟活力,也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大力發展製造業和服務業,開發旅遊業,實現了較好的經濟增長
我想以後中東靠石油來帶動經濟的國家必定要找到其另外的行業優勢!
比如:日本的電子與汽車工業
荷蘭的食品加工,化學,電器工業
等等等等
C. 中東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有什麼別稱
陸地上石油的中心,
中東石油是陸地上石油的中心,陸地開采比海上開采方便,消耗成本較之來說少。加上中東大多是發展中國家,技術匱乏,所以發達國家寧願選擇在中東開采,所以中東石油在世界是佔有重要地位的。
石油被稱為「黑色的金子」,是百業之母。石油的用途,除了一般人熟知的加工成各種成品油(如汽油、柴油、航油、燃料油、潤滑油等)外,它還是化工產品重要的基礎原料,約有5000多種化工產品的原料來自於石油及天然氣,特別是有機化工的8種基本原料有7種來自於石油,其中的乙烯是與鋼鐵、水泥並稱的工業化三大基礎材料之一;同時,石油還對農業生產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化肥、農葯、農機等都對石油有很高的依賴度。石油能為我們帶來財富,但同樣它的出現,讓世界顛覆。
D. 中東為什麼有那麼石油
中東石油多,那時因為古時候那裡各種有機物如動物、植物、特別是低等的動植物像藻類、細菌、蚌殼、魚類等死後埋藏在不斷下沉缺氧的海灣、瀉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經過許多物理化學作用,最後逐漸形成為石油。 美國休斯頓一家石油勘探公司提出一個新理論:所有的石油都是從古老的岩石中生成的,而並非通常認為的埋藏在地下的死亡動物或者植物等有機體在壓力和熱的作用下分解轉化而成。這一觀點得到3位俄羅斯同行的贊同,但相關論文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上一發表,便引起廣泛爭議。 該公司負責人肯尼認為,從岩層斷裂處釋放出的地熱,使埋藏於地底100公里深處的碳化無機物和水在高溫高壓作用下產生了碳氫化合物,所有的石油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形成的,而且現在還有大量的礦點未被發掘。 石油地理學家已經部分接受了這一觀點。美國地理調查部門的麥克·盧萬表示,有一部分石油來自無機物,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對於肯尼提出的「石油不可能由淺層岩石中的有機物形成」這一論斷,他則堅決反對。新澤西州礦產及礦產資源部的布雷恩·布里斯特認為,肯尼的觀點是對有機化學理論以及幾十年來在石油地理化學領域所進行的研究的蔑視。 目前普遍認同的理論是,埋藏在地下的遠古時代未被細菌分解的有機物在一定溫度、壓力條件下,經過幾百萬年的演變,形成了可供開採的石油。微生物將地表以下的有機物轉化為碳氫化合物,剩下的埋藏在深層地底的有機物則在溫度和壓力下經過分解及復雜的化學反應生成石油。通常具有商業價值的油田都位於地表以下500米-700米深處,最深的油井在約6公里深的地底。而10公里以下的更深處則根本不會有石油或天然氣。 肯尼認為,淺層地表形成的低壓條件更容易產生甲烷,而不是較重的碳氫化合物。他在實驗室中將氧化鐵、卵石和水加熱至900攝氏度高溫時得到重碳氫化合物。據此他認為,穩定的石油只有在30000個大氣壓條件下,也就是100公里以下的地底才能形成。 不過,即使肯尼關於石油形成的理論只有部分正確,也可能為石油勘查工作打開一扇新的探索之門。
E. 中東的煉油分布與石油資源的分布一致嗎
中東地區的石油分布及儲量_中東地區經濟發展模式與比較
中東素有「石油海洋」之稱,石油被稱為是安拉賜予穆斯林的禮物,該地又被稱為「世界石油寶庫」,現已發現的油氣田有500多個,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和路上油田均在中東地區,更有許多世界級超巨型和巨型油田,這些油田在中東油氣儲量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比如,位於沙特東部的蓋瓦爾油田,約占該國石油總產能的一半。據2000年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對世界油氣資源評估的結果,在現有經濟技術條件下,世界石油最終可采資源量為3567.45×108 t,其中,中東地區為1356.78×108 t,佔世界總資源量的38.0%,全球待發現的石油資源為1280.32×108 t,其中,中東地區為390.72×108 t,佔世界待探明儲量的30.5%。另據美國《Oil&Gas Journal》2005年終號數據,2005年全球石油剩餘探明儲量為1770.79×108 t,其中,中東地區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1018.47×108 t,約佔世界總儲量的57.5%,居世界首位。[11]
從油氣特點來看,一是中東石油單井產量高、油質好,含油層一般厚度有300~400米,且主要含油層位於石灰岩下,油氣具有良好的流通性。正是由於這樣特殊的條件,使得中東地區的部分國家的油田具有油量大、油層厚、自噴能力強等特點,只要鑽少數油井就可以獲得高產量。二是投資小且開采利潤大。中東油田除了伊拉克北部基爾庫克等少數油田外,絕大多數位於波斯灣沿岸及其淺海,且各產油國又都瀕臨國際水域,再加上波斯灣地區終年晴朗,地面平坦,海域水淺且風暴少見,這就為各國石油的大量外運提供了許多便利的條件,降低了生產成本。
中東的石油分布集中,形成兩條著名的石油帶:一條是從伊朗西南部到伊拉克北部油帶,另一條是從伊拉克南部到波斯灣西岸及海底油帶。就整體分布而言,主要集中在北緯24°~38°的波斯灣及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西北—東南走向的平行地帶上。目前,中東地區除黎巴嫩、巴勒斯坦和塞普勒斯沒有探明石油儲量外,擁有石油探明儲量的國家中,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聯酋5國石油剩餘可采儲量合計為974.17×108 t,佔中東總石油剩餘可采儲量的95.7%。[12]從國家分布來講,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海灣沿岸的沙特、阿聯酋、科威特、巴林、卡達、伊拉克、伊朗等國家。
中東地區從1908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在43年的石油開發期間,總採油量為26234.05萬噸,平均年產油量為610萬噸。當時進行商業性石油開採的國家只有伊朗、埃及、巴林和沙特。1938年,中東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約為6.8億噸,僅佔世界總儲量的15%左右;1945年增至36.9億噸,占該年世界儲量的46.49%;1957年增至229.45億噸,佔世界儲量的74.25%;1978年,中東石油探明儲量為503億噸,佔世界總儲量的59.67%;1981年,中東石油探明儲量為496.5億噸,佔世界總儲量的56%;1985年,據美國《油氣雜志》的統計,中東已探明的剩餘石油儲量為550.9億噸,佔世界總儲量的57.44%。到1999年1月1日,中東的石油剩餘探明儲量約為919億噸,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65%以上,且各石油國家的石油探明剩餘儲量排名依次是沙特、伊拉克、阿聯酋、科威特、伊朗、阿曼。[13]
2005年中東石油探明儲量比1945年增加了975.04億噸,增長了26倍;2004年中東石油產量相比較1945年增加了115896.02萬噸,增長了42倍。[14]具體情況參見下表。
表1-11945—2005年中東石油儲量及其所佔世界總儲量的比重情況表
續表
(備註:1945—1955年數據資料來源於《國外石油統計——油氣勘探開發手冊》,石油工業部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1979年9月;1960—1979年數據來源於美國《世界石油》,歷年8月15日。[15])
表1-21945—2004年中東石油產量、輸出量及佔世界產量與輸出量比重表
(備註:1945—1955年數據資料來源於蘇聯《國民經濟年鑒》,1975年版,聯合國《世界能源供應》,1950—1976年,其中,1945年中東石油產量根據1946年中東石油產量為3598.7萬噸,比1945年增長了30.2%計算而得出;1960—1979年數據來源於美國《世界石油》,歷年8月15日[16])
據統計,2002—2005年,中東局部地區石油探明儲量總體呈上升趨勢;在統計范圍內的9個產油國中,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聯酋五國石油探明儲量佔中東地區總儲量的60.3%。儲采比幾乎連續都大於100的國家主要有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聯酋。本國石油探明相對儲量佔中東地區總儲量的比例在降低的國家主要有伊拉克、科威特、卡達、沙特和葉門;上升國家主要有伊朗、敘利亞兩個國家[17]。(www.guayunfan.com)
就中東地區石油產量而言,1998年石油的產量為11.02億噸,約佔世界總產量的31%;2004年中東地區石油產量11.87億噸,佔世界總產量的30.7%。其中,沙特是中東地區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佔中東生產總量的43%,伊朗佔20%,阿聯酋佔13%,科威特佔10%,卡達和阿曼各占約4%。
以下是2002—2005年中東地區9個重要的產油國的石油探明儲量、所佔世界探明總儲量的比重,以及各國儲采比的具體情況。
表1-32002年中東部分國家石油探明儲量和儲采比
表1-42003年中東部分國家石油探明儲量和儲采比
表1-52004年中東部分國家石油探明儲量和儲采比
打開APP查看高清大圖
表1-62005年中東部分國家石油探明儲量和儲采比
(備註:以上表格數據均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網:《中東石油儲量及出口戰略》,http://www.dss. gov.cn/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274375.)
中東石油探明儲量已由1985年4313億桶[18]、1995年6615億桶增加到2004 年7382億桶。2005年中東地區石油探明儲量達到7427億桶,約佔全球探明儲量的61.9%。[19]近幾年來,中東地區的石油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2/5,出口量約佔世界出口量的2/3,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供應基地。[20]中東石油不僅儲量大,而且還具有產量高、成本低和運輸方便等特點,客觀上為中東產油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也帶動了本國及周邊地區與石油相關的新興產業的興起,極大地改善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另據美國《油氣雜志》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1月1日,中東各產油國在地區探明石油儲量中的排名為:沙特以2642億桶探明石油儲量排名第一,伊朗以1362億桶排名第二,伊拉克以1150億桶排名第三,科威特以1015億桶排名第四,阿聯酋以978億桶排名第五,卡達以152億桶排名第六,阿曼以55億桶排名第七,葉門以30億桶排名第八,敘利亞以25億桶排名第九。[21]
盡管隨著科學技術及勘探工具的進步,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方面,人們關於石油剩餘儲量的探明都會越來越精確,石油剩餘探明儲量有時會出現增長現象。如,美國《油氣周刊》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球剩餘石油探明儲量為2086.82億噸,比2010年增加82.27億噸,增幅為4.1%。其中,歐佩克(OPEC)剩餘石油探明儲量為1524.60億噸,比2010年增加72.23億噸,增長5.0%。[22]石油屬於不可再生資源,開採挖掘就意味著剩餘儲量的不斷減少,終有一天會用盡。根據國際能源署(簡稱IEA)的預測,化石能源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將由2010年的81%下降到2035年的75%,從全球范圍的儲采比看,截至2011年底,石油儲采比為54.2年,天然氣儲采比為63.6年,而煤炭儲采比是111.9年。[23]所以人類若要繼續向前發展,新能源的研發與探索是必然的趨勢。
綜上所述,1900年石油在初級能源消費中的比例還不足4%。1967年中東石油消費首次超過了煤等固體燃料(38.6%),在世界能源消費中佔41.5%。1980年石油在國際能源消費結構中上升至48.6%,但是1995年已降至39.7%。這種變化主要是因為各國新能源的開發和能源結構的調整造成的。另據估計,世界石油的產量將在2011—2025年達到新的高峰。假定儲量(按照1999年1月1日計算)不變,產量(按1997年數字計算)也不變,石油僅能再開采42.6年。[24]因此,從歷史的長河來看,石油時代是相當短暫的。所以人類尋求新的替代能源的道路依然十分艱巨,尤其是中東國家在石油枯竭後的經濟轉型與繼續高速發展,面臨著更為嚴峻的現實挑戰
F. 中東地區地區的石油是什麼時候發現的
1908年5月26日。
這一天在現代石油史上是一個重要的日子,一個隸屬英國人的勘探隊在伊朗和伊拉克交界處,打出了伊朗現代史上的第一口油井,改變了整個中東的歷史軌跡,也開啟了世界石油史上的新篇章。一百年後的今天,中東地區探明的石油儲量,佔到世界總儲量的60%以上。
19世紀中後期,西方開始對中東地區進行地質勘探。勘探結果顯示,在中東地區,尤其是在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可能蘊藏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可能就意味著不確定性,付出高昂的勘探費後,極有可能徒勞無功。
如此高風險的投入,讓不少人望而卻步。但是,終於有人抵擋不住「黑色金子」的誘惑,願意堵上一把。這個人就是威廉·諾克斯·達西,英國礦業巨頭。他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他個人對古代波斯光明神在祭祀場所點燃「火柱」的傳說深信不疑。
在傳說中提到了某種「油」,一種從當地的某些岩石中滲出來的物質,所以達西堅信波斯灣石油地區有石油。當上級要求停止勘探打包走人時,他沒有聽上級指令,決議要將鑽探進行到底,就在5月26日,威廉·諾克斯·達西驚喜的看到井架上流出了黑色的油流。正驗證了那就話,有志者事竟成。
(6)中東石油是什麼油田擴展閱讀
中東石油分布:
波斯灣沿的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克威克,伊拉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都是重要的產油國家。
中東這個石油庫到底有多大呢,據1977年的統計已探明的儲量達500多億噸,約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58%,石油年產量達11.13億噸,約佔世界石油總產量38%以上。
在中東地區無論在沙漠下或海底下大大小小的油田星羅棋布,伶俐的井架,銀光閃耀的大油罐,進進去去出出的超級油輪,到處是一派繁榮希望的景象。
西亞地區的石油儲存條件良好,儲油層厚,油質優,大部分的油礦都可以自噴井的方式開采,所以啊在世界的19個大油田中,中東就佔了1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