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際油價再創半年來新低,影響國際油價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國際石油價格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石油的供給量、市場對於石油價格未來的預期以及經濟的發展。
當今世界,擁有大量的石油資源就能夠在這個世界上擁有更好的發展,美國等一些資本主義國家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之內獲得很好的發展,就是因為擁有著大量的石油資源,而且石油是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動力。
石油的供給量影響價格。
對於市場上石油價格影響最大的其實就是供給量,中東一些國家的石油儲存量比較多,而且這一段時間減少了對於石油的開采,而且也減少了出口量,也正是因為如此石油的價格出現了大幅度的上漲。
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石油的價格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們國家這一段時間的石油的價格確實處於比較高的位置,我們國家在未來將會向市場投放大量的石油資源,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石油的價格出現下跌。
2. 油價的漲跌跟什麼因素有關
理論上講,影響油價的主要因素有七個方面:OPEC國家的石油產量、非OPEC國家隊產量、生產成本、世界經濟發展和世界石油消費水平、石油庫存、節能、替代能源,但在實際操作中,影響油價的因素絕不止這七個,石油價格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各因素之間的基漏關系錯綜復雜。
從歷史來看,石油價格經歷過多次變動,劇烈波動的原因包括三方面:經濟形勢變化引發全球需求變化,如金融危機或者中國經濟騰飛;供應端變化比如以沙特為主的OPEC國家決定增產或者減產;以及政治危機造成的石油市場恐慌,如海灣戰爭、胡納伊朗核危機等。
本褲鋒沒輪國際石油熊市始於2014年中,當時布倫特原油價格在2014年的6月份115.19美元/桶,進入2016年1月,價格已經下跌到不足30美元。那麼這次油價大跌主要是哪方面原因引起的呢?各種數據顯示,當前的石油市場確實進入了一個供大於求的時期,供求失衡是油價下跌的關鍵因素。
(2)國際石油為什麼跌價擴展閱讀
美元加息火上澆油
美聯儲按照計劃加息的舉動推動美元走強,客觀上導致油價繼續下跌。一直以來,強勢美元都被視為原油和其他許多大宗商品價格疲軟背後的重要因素,因為這些商品都是以美元定價,美元升值會使得它們在使用其他貨幣的人面前顯得更加昂貴。
此外,商品並不能創造任何收益,這就意味著,在利率上漲的環境當中,商品作為投資選擇的吸引力也會大打折扣。
20世紀70年代,美國與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達成一項「不可動搖」的協議,雙方確定把美元作為石油的唯一定價貨幣,並得到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其他成員國的同意。
從此,美元的強弱始終影響著國際油價的走勢。作為石油的定價貨幣,美元升值意味著石油更加便宜;美元貶值意味著石油越來越昂貴。
3. 南非燃油價格暴跌,為何部分國家的油價在全球油價上漲時暴跌
主要與國內的政策以及石油供給有著很大的關系,因此才會呈現出暴跌的現象。
國際石油價格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國際石油價格的上漲或者下跌與各方面因素有著很大的關系。除了與產量以外,與各個國家實行的基本政策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因此看待國際石油價格的高低,眼光不能夠太過於局限,要了解到各個國家內部的政策以及局勢,才能夠判斷出石油價格降價以及上漲的趨勢。
南非燃油價格暴跌。
在當前的時代之下,國際石油價格正呈現大幅度的上漲。當然這對於普通國家而言,意味著國家的經濟政策以及各方面的發展都會受到一定的限制。畢竟各個國家對石油的需求量是非常龐大的,國家的生存和發展,是不可能夠離開石油的。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南非國內的燃油價格卻呈現了暴跌的趨勢。在短時間之內,與之前的燃油價格下跌將近百分之四十。這也是國際上非常不常見的,與外界因素沒有太過於直接的關系。
4. 石油基金連跌原因
$中國石油(SH601857)$ 中石油近年跌跌不休,連創新低的原因探討。說起中石油,基本都是各種「調侃」「諷刺」「挖苦」,所以本來名聲就不好,再加上近年中石油集團自以為聰明的花樣減持,使得股價雪上加霜,一蹶不振。
花樣減持手段一:美曰其名「混改」各大央企之間「無償劃轉」股份,自18年以來已經劃轉了31.24億股;
花樣減持手段二:以總共11.33億
5. 國際油價顯著下跌,疫情對油價的影響有哪些
疫情發生後,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影響,油價也受到了疫情的影響,因為運費和原材料都出現了漲價,所以油價也出現了幾連漲。因為國際原油價格顯著下跌,所以疫情也對油價有了很大的影響,油價開始往下降了。
油價持續上漲
疫情期間油價的起伏,和很多原因有關,和國際原油價格有關,和疫情有關,和原材料上漲有關,和運輸費用有關。很多有車一族都希望油價能保持在一個平穩的價格上,不要受到一些財團的操控,導致原油價格上漲,都是油價上漲,希望疫情早點過去,希望戰爭早日結束,恢復我們以往的平靜。
6. 國際原油價格暴跌對中國的影響
從2014年6月下旬開始,國際油價持續下跌,2014年全球油價暴跌了42%,進入2015年,國際油價繼續大跌近10%。當前國際油價持續下跌的原因主要是全球經濟對石油的需求下降,供應能力持續增強,而這些因素短期內不會根本改變,油價重新推高缺乏動力,因此國際油價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處在較低水平。中國作為原油最大凈進口國,油價下跌必將給中國經濟帶來多重影響。綜合來看,低油價對中國經濟有利有弊,總體上是利大於弊。
一、油價下跌對中國經濟的有利因素
1、拉動經濟增長
油價走低最顯而易見的好處是原油進口成本下降。由於美國石油產量增長和中國經濟持續發展,2014年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凈進口國,而總體石油消耗量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國際油價低位運行,將直接降低我國石油進口成本和石油化工行業成本,並通過產業鏈傳遞,降低我國經濟整體運行成本。油價下跌還將對中國消費經濟的增長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有利於促進國內經濟繁榮。美銀美林估計,油價每下降10%,中國GDP增速將提高約0.15個百分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油價下降可能使今年中國的GDP增速提高0.4至0.7個百分點,2016年則提高0.5至0.9個百分點。同時,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國際油價大幅度走低給中國經濟更大的自我調整空間,降低了轉型升級成本。
2、推進能源領域改革
國際油價下跌會降低整體能源成本和支持能源改革。實際上,我國能源體制和能源價格改革挑戰不是技術問題,主要改革障礙是能源成本,以及如何滿足能源需求。由於歷史原因,我國能源價格長期受到管制,政府運用成本加成原則來制定能源價格,公眾也因此習慣了相對較低的能源價格,對價格上漲非常敏感。作為發展中國家,受到支付能力和人們的支付意願限制,能源價格改革進程比較緩慢。國際油價持續在低位運行,將大大降低油價成本對中國能源價格改革的制約,為推進能源市場化改革、理順相關價格體系提供了相對寬松的環境。事實上,中國政府已決定讓市場發揮更重要作用,中國能源價格改革正呈加速之勢。
3、為擴大石油戰略儲備提供了機遇
石油儲備在戰略保障上的意義不言而喻。國際能源署規定一國戰略石油儲備的「安全線」相當於該國90天的石油凈進口量。根據估計,我國戰略石油儲備(加上商業儲備)為70天左右,距離90天的儲備目標仍有一定距離,更低於石油凈進口國平均172天的現有水平。2014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接近60%,根據預測,到2020年,這一比例可能會超過65%、到2030年將攀升至75%。國際能源機構(IEA)也發布報告稱,中國將在未來20年內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原油消費國。國際油價的下跌,對於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增加的中國來說無疑是儲油好時機。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12月,中國原油進口量為3037萬噸(約為717萬桶/日),環比增加近兩成,同比增長13.4%,刷新了有記錄以來的單月進口量最高紀錄。2014年全年中國原油進口量增長了將近10%,達到3.0838億噸(約為23億桶)。
4、加快我國原油期貨的推出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但中國對國際原油價格沒有絲毫的定價權和話語權。目前,世界主要大宗商品的基準價都是以期貨市場來定價,推出我國原油期貨,爭取原油定價權的呼聲已持續了多年。2014年12月12日,中國證監會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已批准上海期貨交易所在其國際能源交易中心開展原油期貨交易,後續具體上市時間將擇機對外公布。目前的低油價時期,是推出原油期貨、建立定價影響力的有利契機。未來「中國版」原油期貨上市,會為原油的價格安全提供保障,意味著中國在獲得國際原油的定價權上又邁出了新的一步。
二、油價下跌對中國經濟的不利影響
1、強化了通縮預期
2014年12月,中國CPI同比上漲1.5%,環比上漲0.3%,同比漲幅連續5個月低於2%;PPI同比下降3.3%,環比下降0.6%,連續34個月處於負值區間,引發了外界對中國經濟進入通縮的擔憂。原油不但是重要的能源品種,還是工農業、交通運輸業的重要原材料,原油價格下跌,不僅意味著輸入性通縮增強,還會拉低中國國內其他主要工業產品的價格,帶動整個物價水平下降,可能進一步強化我國的通縮預期。
2、不利於新能源產業發展和節能減排
石油是傳統能源,與新能源之間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近年來,油價高企,為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進入激勵,並推動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如果國際油價長期維持低位運行,降低石油使用成本,增加了石油的市場需求,將可能會對新能源產業發展產生擠出效應,尤其是對正在大規模進行商業化階段的新能源,在配套市場環境不成熟、不完善的情況下,更會加速產生擠出效應。同時,低油價可能會帶來全社會增加石油消費,高耗能產業獲得復甦機會,不利於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調整,也不利於節能減排和生態治理。根據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石油類污染物的產生量、排放量很大,是全國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
3、降低石油行業的產量和產能
石油價格長期低位運行短期內將降低石油企業產量,長期內減少產能。如果石油價格持續低位運行甚至是下跌,會降低石油行業的利潤和盈利能力。如果石油價格跌破成本,還會導致石油企業虧損。短期內,石油行業企業為減少損失會減少產量。在長期內,將會減少石油產能,甚至會使得部分石油行業的企業退出,並通過產業鏈傳導,影響石油行業相關的人才、技術、要素市場發展。
三、中國應抓住油價下跌的機遇
首先,應藉此契機全面推進石油及相關行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石油產業國際競爭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石油工業的增長按全要素生產率增長計算,更多是靠要素投入增長支撐,而不是要素生產率增長支撐。石油工業要實現從要素和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根本出路是實現股權結構多元化。其次,應逐步完善石油的戰略儲備、商業儲備和資產儲備布局,對沖國際油價波動的系統風險。我國作為世界石油主要消費國和進口國,在油價持續下跌時期,應逐步增加全球石油資產的股權多元化投資,而不僅僅是綠地投資。同時逐步完善石油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體系,形成石油全球資產多樣性組合對沖系統性風險;再次,應做好新能源的技術開發和推廣工作。在石油跌價之時,加快煤炭能源結構的轉型,鼓勵更多的分布式新能源發展,加大天然氣能源站、光伏電站、風力電站等新能源建設,以便在未來石油價格再一次高漲之時,充分發揮能源補充作用;最後,加強國際能源合作力度。在國際油價下跌時,中國作為最大進口國在商業合作中話語權有所增加,可以藉此機會拓展與俄羅斯、中亞與東南亞國家以及加拿大等石油出口國的談判與合作,在逐步降低對中東國家油源過度依賴的同時,加快推進中哈、中俄、中土和中緬等油氣運輸管道的建設,開辟多元化的石油進口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