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對中國石化的影響
成品油價格下跌,對消費者而言,短期內的確能節省很大一部分用油成本。但從長遠來看,降價會給國內石油行業造成沉重打擊。一是,批發價格一路下滑將嚴重打壓市場信心,挫傷貿易商購進意願,造成煉廠出貨困難。二是,煉廠經營利潤被深度擠壓,導致其生產意願不強,停工停產在所難免,成品油市場供應必然受到影響。
對於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國內大型企業而言,雖然業務范圍較廣,抗風險能力較強,但長期來看,如果油價持續下跌,他們將遭受雙重打擊。一方面,參考國際油價定價的國內原油價格大幅下跌,令他們的採油業務遭受重挫;另一方面,成品油價格下跌也將重挫其煉油業務。對地方煉廠而言,批零價差長時間超過每噸1000元,更是雪上加霜。長期來看,對能源安全供應和清潔能源的發展都會帶來不利影響。
當前,三大石油正紛紛面臨減產壓力。記者從市場分析機構金銀島了解到,中石化旗下滄州石化、濟南煉廠等,中石油旗下大慶煉化、廣西石化、烏魯木齊石化等煉廠均調低了8月份的原油計劃加工量。並且,具備出口配額的煉廠後期也計劃加大出口,以緩解國內高庫存壓力。
B. 為何國際油價跌的這么狠,中國卻沒有出現大跌現象
因為中國油價有個保護機制,高於140美金每桶或低於40美金每桶的地板價,國內油價不作調整。所以這也就導致無論國外油價如何跌,跌的再負值也和我們的地板價沒有關系。而且雖然國外油價暴跌,跌至每桶20美金一桶。或者是每賣一桶倒貼37美金,也不是說你買的他的油就真的倒貼給你錢。
我國這次雖然石油沒有大幅下跌,但是石油價格還是比以往要低。所以對很多企業還是非常有力的,石油的采購成本可以為他們省去一部分的費用。再加上我國復工復產,所以石油供需平衡。
C. 石油為什麼不降價
中石化、中石油集團內部人士10月28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均表示,期望成品油價格能盡快下調,因為「盡管目前可以多賺一點錢,可市場需求卻在減少」。他們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出台新的定價機制,使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接軌——這話聽起來,好像是國家不讓他們降價,他們自己是想降的!
國際油價從今年7月11日每桶147.27美元跌到現在的60美元不到,只經過短短的4個月,就跌去了約60%。國內成品油價格卻紋絲不動,我國目前的成品油批發價和零售價換算成國際油價,也就是85美元至90美元/桶之間,而現在國際油價已跌破60美元/桶,國內外油價已處於「反倒掛」的格局。美國國內汽油零售現價相當於每升人民幣4.43元,比中國國內93號汽油零售價每升低1.66元。
在國際油價狂飆的日子裡,中石油、中石化的漲價呼聲甚高。當時由於國內外油價倒掛的確使中石油、中石化虧損嚴重,日子難過。為此國家非但批准了國內油價上漲,且財政撥款對中石油、中石化巨額補貼。這在當時的情況下是合理的。可是,當國際油價急劇下滑之時,主宰中國石油市場的中石油、中石化也應該降價。記憶中,每當國際油價上漲之時,中國國內總是跟著漲的,然而當國際油價下跌時難道就不跟著跌?從市場經濟的原則看,這是毫無道理的。
D. 國家油價低廉,中石油為什麼不能停產
不生產,很多開關都會壞掉。
採油地下是個壓力系統,本來整個壓力系統都正常的,能出油,一不採了,壓力系統就會被破壞掉,等再想恢復的時候,可能就打不出來了,經濟上這么干也得不償失。
重啟生產的成本很高。石油的開采要靠壓力,要不斷往地下加壓,不是想關就關,想開就能開。一旦關停,就有可能出現地質上的變化,這口井有可能就再也不能出油了。如果現有國內的原油生產能力大幅度萎縮,將有可能直接威脅到能源安全。
(4)中石油為什麼怕油價低擴展閱讀:
受經濟減速影響,原油需求出現下滑,價格也大幅下跌,即便如此,大慶油田仍在持續開採石油。之後大慶市便遭遇變天,市內的石油開采機接連緊急停產,油井關閉。
石油的開采要靠壓力,要不斷往地下加壓,不是想關就關,想開就能開。一旦關停,就有可能出現地質上的變化,這口井有可能就再也不能出油。原油自產成本高,減產關井後重啟又難度大,那直接減少這部分原油生產能力、更多的依賴於進口
E. 我國是進口石油大國,為什麼石油價格降低對我們並非好事
因為我國中石化主要是石油銷售,國際油價下跌,國內石油需求量也在下滑。所以,中石化雖然也可能會虧本,但只要成品油銷售價維持住,也不會虧損多少。但是中石油就不一樣了,不僅僅是成品油銷售,還有一大半業務是石油發掘與開采,擁有自己的油田。國際油價都已經跌到了20美元/桶之下,長期以往,恐怕“褲子都賠沒了”,哪能是好事呢
所以,國際油價下滑對於石油企業來講,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F. 油價這么便宜,民間煉油廠都賺錢,中石油石化為什麼虧損這么多
一本萬利的生意,為何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虧損這么多?
內部操作,誰知道呢?這種利益豐厚的企業,蛀蟲肯定少不了。
數據報表美國原油近期大幅度下跌,甚至理論上來說,出現了倒貼的情況,為何中國石油石化還是不賺錢的,這讓很多人有了疑問,其實通俗易懂的來講,也就是進口原油所佔中國石油石化比例很小,其實大多數還是要,依靠自主勘測。這也就是為何國外油價暴跌,而我國油價依然沒有多大變化的主要原因。
以下為中國石油財務數據報表:上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比上年同期遞減14.4%,總的來看,全部都是虧損。
本人非專業財經研究者,如有錯誤,敬請指出!但是清楚一點,不用擔心了,這些企業縱然虧損再多都有國家補貼。正如高速公路一樣,一年收費幾千億,但還是連續八年虧損。
你覺得虧損的原因是什麼?不妨直說
G. 國際油價下跌對中國石油企業的影響
國際油價暴跌確實對中石油的利潤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這種影響並不是致命的。尤其是在「地板價」的保護下,國際油價暴跌對中石油的影響微乎其微,甚至可能賺得更多。 中國原油供應構成 目前我國原油供應由進口和自產兩部分組成,其中進口部分約佔70%,自產部分約佔30%。受我國地形和油品質量的影響,國內石油開采成本較高,目前每桶開倉成本在43-55美元之間。中國國內成品油定價是以國際原油價格為基礎的。所以,一旦國際原油價格暴跌,比如目前20美元左右一桶,國內自主開采部分也以此價格定價出售,那麼自產部分就會虧損。國際油價跌得越多,自產部分虧損越多。 為了保護國產部分,中國對原油設置了「地板價」,即無論國際油價跌多少,國內成品油統一按最低原油成本40美元/桶定價。按照這個規定,雖然國產的部分還是有虧損的,但是虧損不大,也就是一桶最多虧10美元,但是對於進口的部分,就有可能大賺一筆,因為進口的部分可能是20美元/桶,但是定價40美元/桶。更何況中國進口比重高於出口比重,所以國際油價暴跌更厲害。對於中石油和中石化來說,反而會賺更多的錢,根本不會有所謂的生存。 當然,如果國際油價長期在35-40美元范圍內徘徊,兩桶油確實會虧損,但只要時間不是長期的,其他時期的利潤還是可以彌補這一時期的虧損的。這一點從2016年三桶油的利潤數據就可以看出來。2016年國際油價持續走低,最低達到26美元/桶。也是在這一年,中國推出了「地板價」保護措施。當年三桶油受低油價影響,營收和利潤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全年沒有虧損。這主要是因為2016年的油價起初跌破了40美元。 摘要 在國際油價暴跌的情況下,中石油和中石化還沒有到生死存亡的臨界點。最多就是少賺錢。再者,就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地位來說,你以為他們真的經營到生死存亡的時候,國家不會出手相救嗎?https://pics0..com/feed/.jpeg?token=&s=
H. 原油價格這么低,中石油、中石化為什麼還在加足馬力生產原油
這主要是因為中石油、中石化等油田企業的職能不光是為了盈利, 還有一項重要職責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目前,中國原油進口依賴度已經很高了。2010年以來,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波動上升,從53.7%上升到2019年的70.8%。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2019年中國原油進口量增長9.5%,至1016萬桶/日;中國原油進口金額為2413.19億美元,同比增長0.4%。大量的原油進口不僅要耗費巨額的外匯儲備,更重要的是主動權掌握在別人的手,一旦產油國、運輸線路等任何一個環節發生問題,對我們的能源安全影響將是致命的,對經濟發展、民生保障、國家安全都將產生重大影響。面對這樣的形勢,即便原油價格這么低,中石油、中石化又怎麼能不加足馬力生產呢!
中石油,中石化,必須大力生產,石油是戰略物資,如果讓人卡脖子,那就厲害了,石油生產是一個復雜工程,不是說停就停。
石油馬上就要降價了,關貿總協定生效後,外國的石油產品馬上就能進入國內,化工燃油一定降價
與國際接軌,引進外國油企,打破壟斷。中國油企要精簡機構,輕裝上陣。
原油是個江湖,一旦脫離這個江湖,可能就沒有你的位置了!
這就必須要提到原油的市場份額問題了。我們知道各個產油國產油的油品質量和規格都不一樣,有低硫、中硫和高硫等各種規格。而石油進口國將會根據這些油品的相應規格,來進行生產設備的匹配。這種一旦匹配完畢,通常情況下不會進行變更,因為變更需要較大的成本。所以,除非原油進口國供給不上,否則一般消費國就不會對進口國進行改變。
因為一旦失去了市場份額,要想再拿回來,可就不那麼容易了。
原油產量的慣性作用,需要時間緩沖,市場上才有感覺!原油產量確實正在減少——只是減少的速度還不夠快,因為原油市場像一個慣性很大的龐然大物,存在滯後效應。就像一列正常運轉的火車,當火車頭感受到前方危險信號想停下來時,後面的車廂仍然具有向前沖的慣性,需要一段時間來緩沖。
原油貿易的基礎設施本身有一個緩慢的慣性。管道中的原油可能需要數周時間才能到達目的地,這意味著 3 月中旬購買的石油可能仍需要在 4 月中旬達到。
原油價格越低,越需要資金的補充;石油生產者不願意在急需現金的時候減產。事實上,在許多情況下,對於一家從長遠考慮的石油公司來說,虧損著經營油氣井運轉可能是正確的經濟決策。非常之期要有非常之舉,只要原油價格大於零,一口正常運轉的油氣井仍然會帶來一些現金流。因為石油公司還有人員費用、資產折舊、租賃費用等固定成本,這些東西哪怕沒有任何收入他們也必須承擔。從這幾個角度考慮的話,即使他們整體上虧損,保持良好的運行也可能比完全關停沒有任何收入更好。簡而言之,許多公司認為還沒有達到他們關閉油氣井的價格。
原油價格的未來寄予願望,期待價格反彈。只要不死,總會有希望。許多石油公司仍對未來寄予厚望,哪怕未來是多麼的不確定。雖然石油行業最糟糕的時期似乎即將到來,但需求和價格最終仍有望反彈。人們的生活總要恢復,世界生產和貿易仍要進行。甚至一些樂觀的分析師預測,目前石油公司的停產和產能縮減,實際上可能推動油價未來升至每桶100美元。
油井一旦關停,重新開啟的費用更加巨大。油氣井不像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隨時打開和關閉的電燈開關。一口已經關停的油氣井,可能很難重新打開。此外,如果一口正常運轉的油井被關閉,然後石油公司決定重新運轉,你將不得不在油井上投入更多資金,才能使其產量達到原來的同一水平。而且,除了關閉油氣井本身之外還有其他復雜因素要考慮,比如原來和客戶簽訂的法律合同如何處理。
企業的性質也決定的原油的產量,是否減產或增產。比如沙特和俄羅斯的石油企業是國有企業,政府可以通過下達行政命令實現減產。但是美國的石油生產企業都是私營企業,每個企業都有各自的利益,所以政府很難通過行政手段直接下達減產額度。行政的減產和市場化的減產,達成減產的時間周期是完全不一樣的,這也是油價這么低了,為什麼各產油國不立刻減產的另外一個原因。
他們虧損?你也信!
石油是國家的血脈,和糧食一樣都是戰略物資,必須要儲存。
壟斷經營,享受到了權利帶來的宏利。很難適應市場經濟的競爭環境!壟斷就是原罪!這是根子里的病,治不好的。
因為馬上漲價了!多賣點
國外原油白送給他們,他們也要自己生產一些原油,不然怎樣為「虧損」找理由呢。
I. 中國油價受什麼因素影響
1.國際油價。國際油價的變化將直接影響中國油價的變化,國內油價的調整機制遵循國際油價。
2.OPEC和其他主要產油國的原油產量和出口量。
3.宏觀經濟。世界主要國家如中國、美國、德國和法國的經濟增長將影響國際油價,當經濟繁榮時,需求會增加,油價也會上漲。經濟不景氣,需求減弱,油價就會下跌。
4.通貨膨脹。一旦市場上有充裕的資金,就會出現通貨膨脹,此時大部分東西的價格都會上漲,油價也不例外。
5.國內原油產量。如果國內原油產量大幅增加,油價就會下跌。目前國內油價較高是因為中國進口依存度較高,一旦發現大油田,有望解決國內原油依賴問題。
6.原油進口渠道受阻。石油進口渠道的收緊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國內油價。
7.市場炒作。原油是金融市場的主要交易品種,因此,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大資金參與其中,短期內資金的炒作可能會使國際油價大幅波動。
【拓展資料】
那麼中國油價上漲的根本原因有哪些?主要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1.國內稅率很高
國內汽油稅率很高,與國外有一定差距。根據相關數據,消費稅佔26.81%,增值稅佔14.53%,城建稅佔2.89%,其餘為企業所得稅等。所有稅收加在一起,汽油稅高達48.05%,而汽油的實際成本價只有51.95%。在美國,雖然各州的稅收不同,但幾乎是中國的三分之一。
2.美元貶值
2008年以來,通貨膨脹一直存在。2008年一升汽油只要6.3元,現在不可能了,買同樣的一升汽油需要更多的錢。與此同時,美元一直在貶值,而人民幣卻在升值,這也是國內油價只漲不跌的原因之一。
3.國際油價不等於市場價格
國際原油價格對後期油價有影響,對當前油價沒有影響。國際原油市場的最大買家是「三桶油」,但國際原油的定價權掌握在美國手中,所以美國的購買價格比我們便宜得多,所以銷售價格更低,汽油的零售價格由原油成本、煉油成本、運輸成本、銷售成本、進口環節成本、政府稅費等組成。
4.精煉水平低
原油需要提煉,所以需要有一定的損耗。國內原油煉制損失很大,國內汽油煉制水平的精煉油率只有60%。因為缺乏先進的煉油技術,如果有先進的技術,100L的原油至少可以得到80L的汽油,而按照目前國內的煉油水平,只能得到60L,所以油價自然高。
J. 中國的石油為什麼在國際油價降的時候就荒呢,又不見降價呢;升的時候又那麼的充足呢.
中國汽油猛漲的真正原因
月23日,在國際原油價格回落和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再次提高成品油銷售價格。北京地區93號汽油再創歷史最高價位。有關方面對此的解釋是,上次漲價沒有調整到位,我們成品油銷售價格仍舊低於國際市場,今後將考慮國際市場情況和社會承受能力繼續推進價格調整。謊言是多麼的的圓滿,但是,我們早就有各種手段來論證,這是明目張膽的欺騙。
一、中國進口的石油沒有達到60美圓的(2005年發改委公布大是51美元)。國際市場達到60美圓的是北海清質石油,其質量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東地區、南美、俄羅斯出口的石油是無法達到60美圓的。而中國大量進口的是低質高含硫石油。據著名的經濟情報雜志分析,國際油價在54美圓時,中國進口的石油價格大多在30美圓左右。普遍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劣質石油買家。
二、美國與中國石油價格比較。美國平均每升93號油大概是人民幣4.7元,可是人家那是加了30%的燃油稅,並且人家公路沒有收費,高速公路也基本不收費或者收費很低。而北京的類似汽油銷售價格已達4.24元,實際價格高於美國。如果有關方面說,中國成品油價格遠低於國際市場,更將被下面的例子駁斥的體無完膚。海關宣布上半年查獲的走私案件中,成品油、香煙等位居前三名。既然中國成品油便宜,那應該是從中國向國外走私才對,為什麼要從國外向中國走私?過去查獲的特大走私案件,都與走私汽油柴油等成品油有關,可見內外差價巨大,吸引走私者挺而走險。
三、石油企業報表顯示利潤巨大。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成為香港上市公司中最掙錢的,報道說利潤接近千億元,而其年經營額在5000億元左右,利潤空間已相當可觀,利潤率非常可觀。以凈資產收益來分析,即使是風光無限的房地產,其優質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為5%到10%為主,而中國石化的凈資產收益,根據其2004年年報為17.32,其加權平均的凈資產收益為20.32%。大家說這是不是很驚人!是房地產行業優質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三倍,是房地產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四倍多。這才是驚人的暴利證明!我不久前與燕山石化公司的人士接觸,他們去年的利潤超過40億元,總結因素是價格高、市場好。可見,中國石油企業是很不錯的業績,怎麼還有長期虧損的說法,這不是欺負老百姓沒頭腦么?
四、上游壟斷掠奪下游競爭性行業,扭曲經濟結構肆無忌憚的漲價,使中國經濟和宏觀調空的復雜局面加劇。可怕。成品油漲價,因為你是壟斷,但下游產業卻是競爭性行業,不能漲價。比如公交和計程車,關系群眾生活,其價格調整要經過嚴格審批,油價從2元漲到4元多,公交價格和計程車價格並沒有什麼提高,可見,油價上漲只能消化在成本和政府補貼中。汽車製造業是國家寄希望的產業,但消費環境不良,加上油價上漲,更是雪上加霜。老百姓近兩年的工資並沒有顯著增長,翻倍上漲的油價讓大家很難受。可見,這是赤裸裸的掠奪,扭曲中國經濟結構,增加了所謂的膨脹壓力。盡管,中石油的滾滾暴利,讓國家,同時也讓某些不可明說的利益群體歡欣鼓舞,但是,這種危害中國經濟的掠奪經濟思路,將貽害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我觀察大家對油價上漲雖然知道是中石油/中石化搗鬼,但是不知道要點!我在這里澄清一下!
石油是戰略物資,國內的油田都是這兩個集團壟斷的。只有他們有開采和銷售權利。近幾年國家進口石油越來越多,今年會達到1.5億噸。進口石油消費的比例越來越大,豈不是兩大集團就沒有話語權了??放心。關鍵的石油進口權還是只有兩大集團所有。國內的煉油企業就算是油價再便宜,也無法自主進口,只能從兩大集團買他們加價進口的原油。
這樣兩大集團對內把持油田,對外把持原油進口權。國內原油價還不是他們說得算?國內的煉廠,包括兩大集團自己的煉廠是在虧損,那是因為原料石油(無論國產還是進口)的價格是兩大集團定的!兩大集團自己的煉廠虧損無所謂,反正在貿易/開采環節已經有足夠驚人的利潤了!!
而且煉廠虧損的情況可以成為汽油漲價的借口,掩人耳目。於是我們就這樣因為所謂的煉廠虧損,口袋的錢被淘空!!!!
石油是工業血液,現代基礎工業的王道!!兩大集團在上游敲骨吸髓,危害的是整個國家競爭力甚至國家安全!!90#油從今年3月份的3.18上漲到7月份的4.06,快一塊錢了,還不到半年!!
到底有多少物流企業破產阿?到底有多少企業背上沉重的運費成本阿?無恥的搶劫!!2004年兩大集團凈利潤2000億,咱們國家gdp才多少?11萬億,各行業綜合凈利潤最多按照5%算,也就5000億。可見40%的國家利潤都是兩大集團的!大傢伙都在給兩大集團打工呢!!
有人會問,油田是國家人民共有的,這兩大集團雖然壟斷,畢竟是中國自己的企業,為什麼這樣喪心病狂的掠奪財富不顧危害國民生機?其實這兩大集團都是海外上市企業!!所有權和資本不是純粹國家的了。資本是貪婪的,對利潤的追求是永遠也不會滿足的。看到這里,國內油價未來的走勢相信每個看過帖子的人已經很清楚了。
我很擔心國外投資者利用兩大集團的壟斷地位掠奪中國人民的財富。從這個角度講,兩大集團已經站在人民的對立面上了!!有時候看到紡織廠的女工雖然一天12小時的拚命幹活,居然連500塊錢的工資都得不到,原因是有的工廠因為紡織原料漲價(非棉的紡織品大部分是石油變得)或者停產/或者破產。心情真是無法描述。前一陣子還聽說北京有的哥為了多跑出點錢過勞死...真不知道中石化/中石油有2000億的純利還叫囂虧損要求漲價的嘴臉是什麼麽樣??那2000億人民的血汗錢又有多少進了原本已經很富裕的老外口袋裡!!
無論如何,兩大集團正在擠垮國內非自有的煉廠,同時也正在擠垮社會上的非自有的加油站。如果現在的情況不得到改變,兩大集團的目的很快就會完全實現。
可能有人問,目前發改委已經批了19個非國營的公司可以進口石油。其實私營企業進口石油除了要有進口權,還要有配額,2005年非國有進口配額一共才0.1億噸,根本沒有影響市場!而且兩大集團除了因為自己是國有公司,進口不受限制之外,還注冊了非國有企業,也在這19家裡面混,用他們的實力搶占絕大部分配額!!太狠了!!關於私有企業石油進口權/配額計劃具體詳情大家可以查詢國家商務部網站看看!!
我是業內人士,所以知道兩大集團的要害!注意到很多人誤解油品漲價的原因,實在看不過去了,才發言的。可惜我不是記者,否則早就揭他們的老底了。
謝謝大家幫頂,大家有工夫就轉貼,不要讓整個社會被兩大集團「煉油廠虧損/加油站虧損」的幌子騙了!
消息稱油價下調1元/升,但燃油費上漲1.5元/升。二級以下公路不收費?我們看見的價格只有養路費,二級公路還是路嗎?
為什麼不見老百姓的工資上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