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億可以買多少噸石油
1億可以買4710萬噸石油。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一億人檔卜民幣也就是1472萬美元,現在國際吵蠢清輕質原油是50美元,合計可升前以購買輕質原油30萬桶左右,一桶原油有158.98升。
⑵ 美元是怎麼和石油掛鉤的怎樣從中獲利的
(一) 有一個名詞叫做石油美元,它是指上世紀70年代石油輸出國(沙烏地阿拉伯)由於石油價格大幅度提高後增加的石油收入,在扣除發展本國經濟和國內其他支出後的盈餘資金。由於歷史原因,現如今石油在國際市場上是以美元計價和結算的,所以有人把產油國的全部石油收入統稱為石油美元。目前的石油美元估計有8000億到1萬億美元,未來還在增長,其成為國際資本市場上一支舉世矚目的巨大經濟力量,然而由於現如今中國經濟實力的提高遇到瓶頸,我們需要打破局限,就要打破美元的世界貨幣的地位,隨之美元石油也將逐步隨著時代的洪流消失。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沒有擁有世界上70%的黃金,當時正值工業發展的時期,沙特作為世界上石油儲備量最大的國家,只認准黃金作為交換石油的籌碼,許多國家把本國貨幣兌換成美元,再用美元換取黃金,利用黃金去沙特兌換石油,這讓美國的黃金越來越少,到1971年,美國宣布黃金脫銷。這時,美國為了保住美元的世界貨幣的地位,與沙特談判建交,最後成為合作夥伴,美國和沙特達成共識,美國同意向沙特提供軍火和設備,然而規定以後美元成為石油的交通貨幣,其他國家如果想買石油,必須拿著美元去買石油,由此,美元石油體系由此確定。
(三) 美國利用美元是通用貨幣的便利,在全世界掠奪各種資源。在美國,可以隨意印美元,拿著這些美元去世界各地買資源,這也就是美國的財政已經是赤字了,卻依然可以保持強盛的原因。
拓展資料: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能源結構急需轉變,各國從大量石油煤炭能源轉向開發利用電能、風能、潮汐能等新能源,這削弱了石油的利用,從而削弱了美元的地位。這也正是人民幣崛起的機會,我國現如今正在加快建設碳交易視場,未來,中國將越來越強盛。
⑶ 美國從伊拉克搞到了多少石油,價值多少
伊拉克政府宣布,整個國家已證實的可開採石油儲備總量為1431億桶。依據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的數據計算,這一儲量位列世界第三。 CCTV 說美國 在伊拉克的軍費花了6W億美元
按照每桶105美元算的話1431Y桶價值15萬0255億美元 如果美國能不花一分錢白得572.4億桶看那不虧 如果白得的超過這些單從油的角度看是賺了。 但是這些油不可能白給美國 賣的話也是明碼標價全球統一的 也不可能只賣給美國一家 除非美國人自己去開采沒准還有些賺頭 伊拉克的油全讓美國人開采也不大可能。 按伊拉克一天賣給美國40W桶算要賣400年左右才能達到572.4億桶的量 可是按照每天260WTONG的產量也就夠開采不到200年的
石油巨頭英國石油公司(BP)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克里斯多夫.魯爾博士在北京發布2012年《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下稱《年鑒》),用數據概述了2011年的能源大背景:2011年石油價格大幅增長,即期布倫特原油價格年均上漲40%;全球石油儲量可用54年,而去年全球所有能源凈增長均來自新興經濟體。化石燃料以87%的市場份額繼續主導著全球能源消費,可再生能源雖然增長迅速,但仍只佔全球消費的2%。 從賬面上看美國在未來54年裡能從伊白拿到的石油價值=之前所花當時6W億美元的價值就不虧 不過這6WY里花費的可再生能源與石油這種不可再生能源那個更緊俏很明顯 美國虧不虧你不能單從石油一時的價值 與 當時軍費開支上看 還要考慮不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與價格波動 還有伊拉克石油未來對美國的出口量 如果一次性花費大量金錢在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上以換使用更長久的不可再生能源應該是不賠本的 按照伊拉克一天出口石油到美國40WTONG算 54年出口的量是79億桶 這79YT都得是花錢買不是白來的 而且是當時市場價 你看03年之前伊石油對美國的出口量與產量的比例和2012年和之後日子直到停止對任何國家出口石油這個的比例 如果12年開始這個比例高於03年之前 從某些角度說美國應該就算沒賠 不過計算的時候你還要考慮到6WY里花費里的不可再生能源
2013-03-14國際原油現貨價格
迪拜 104.60 ↓0.90 ↓0.85%
阿曼 104.60 ↓0.90 ↓0.85%
塔皮斯 113.88 ↓1.17 ↓1.02%
米納斯 108.15 ↓1.09 ↓1.00%
⑷ 美元貶值的奧秘
全面揭露美元貶值的奧秘
美元貶值的奧秘
一、順差:美國人的吸星大法
二、儲備外匯:輸掉600個甲午戰爭
三、結症:央行匯率對民間匯率的僭越
四、熱錢:圖的就是一毛不拔
五、金融組合:對廢紙的進一步稀釋
六、次貸危機:侵略中國所得的福利
七、股市與房市:美國人的抽血站
八、通貨膨脹:美國人印刷了中國一半的貨幣
九、用儲備換石油
十、中國價值觀
一、順差:美國人的吸星大法
從中國發一個集裝箱到美國,要5000美金的運費,從美國發過來,不到300美金,因為集裝箱都是空的。很多年了,中遠公司的人每次開船回來,只知道找不到東西壓艙,卻沒想到,整個中國,是在給美國人白白奉送。
打贏一場戰爭,戰利品用車子運了三天三夜,那是大勝利!可美國人把我們的東西運走,是用船,晝夜不息,運了三年!還是剛剛開始!
美國人一邊美美地享受中國人送過來的免費午餐,一邊還要假惺惺的對中國進行「反傾銷指控」,說「順差是政治問題」。
其實,美國人是故意的,是為了掠奪中國的資源,才故意關閉自己的生產能力,故意製造順差,用免費的中國貨。
他們假惺惺「反傾銷」,其實是為了吊中國人的胃口,指控,但不絕殺,才能讓中國死心塌地給他們提供持續的順差。
二、儲備外匯:輸掉600個甲午戰爭
中國積累順差,以為掙到了美元。殊不知,美元的購買力控制在美國人手中。雖然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接受美元,但他們都不儲備美元,他們拿了美元,立即去美國兌現。美國才是美元購買力的最終實現地。
從貨幣學的角度來看,美元是美國央行開出的借條,是它的債務。理所當然,這個債務的承擔者,只能是美國。
既然如此,那麼美國人只要關閉出口,美元就會買不到東西。不管中國積累多少順差,美國人只要吭一聲,把出口關閉,你的美元立馬變成廢紙,順差立馬變成白乾!
美國人早就算好了這一招,美元貶值的核心奧秘,就在這里!
美元貶值就是針對中國,因為只有中國儲備美元。其他國家都不儲備美元,他們不怕美元貶值。其他國家要去美國買東西,美國人會把好東西拿出來,因為東西不好人家不買。但中國如果要去美國買東西,他們就會拿一些陳芝麻爛穀子出來給你。
8000萬件襯衣換一架波音飛機,4000元一噸的可口可樂泡泡水,你愛要不要。你不要更好,那你的美元就是廢紙。
2004年石油價格從25美元一桶猛漲到70美元一桶,就是針對中國。因為同期用歐元表示的石油價格沒有變化。
等美國人巧取豪奪,把中國的外匯儲備消耗完了,沒有美元了,美元立即又會堅挺。這樣可以繼續騙人,可以讓中國再積累二十年順差!
美國人持有美元,美元堅挺,能買到東西。中國人持有美元,美元疲軟,等同廢紙。
這就是買賣。
買賣很殘酷。
美國人清楚得很,收發自如。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東西。不象中國,只想到錢,不想到東西。讓中國積累順差,美國人得到了東西。讓美元貶值,讓中國買不到東西,美國人還是得到了東西。
美國第一次海灣戰爭,花費是600億美元。2004年中國的外匯儲備是5000億美元,因為美國人控制石油價格上漲,讓中國的儲備喪失了一半的購買力,相當於遭受4次海灣戰爭的打擊!
現在中國外匯儲備達到1.5萬億,還會往上漲。美國人通過關閉出口讓美元貶值,將可以讓中國遭受40次海灣戰爭甚至100次海灣戰爭的打擊。
滿清政府腐敗無能,輸掉甲午海戰,賠款2億3千萬兩白銀。可儲備1.5萬億美元是一個什麼概念?用700噸紙張換走1500億兩白銀的財富,足足相當於600個甲午海戰的損失!相當於自滿清政府垮台以來,我們每兩個月就輸掉一個甲午海戰!
李鴻章割地賠款,我們說他是賣國賊,他老人家從此一病不起。可我們每兩個月輸掉一個甲午海戰,連續輸了一百年,倒若無其事!
問題的結症在哪裡?中國為什麼會積累順差,儲備外匯?
結症在於,中國的匯率制度有缺陷!
三、結症:央行匯率對民間匯率的僭越
掙到了美元,干什麼?
回答這個問題。
買東西。
南航說,美元給我,我去買飛機。中石油說,美元給我,我去買石油。
那麼給誰?
誰出的價高,就給誰。南航出價8元一個美金,先給南航,中石油出價7元一個美金,後給中石油。你們拿了美金以後,賠還是賺,自己負責。
但是,如果,南航,還有中石油,都出不起價錢——8元一個美金,沒人要。7元一個美金,還是沒有人要。6元一個美金,還是沒有人要——怎麼辦?
那你就5元一個美金,4元一個美金,3元一個美金……讓人民幣升值!一直到美金有人要為止!
如果1元一個美金,都沒有人要,無論人民幣怎樣升值,都不能從美國買到東西,怎麼辦?
那出口商就自動關門。別再給美國生產東西。因為你賺到的美金,不能給中國帶來福利,你賺的美金沒人要。
這就是匯率機制。出口商所賺來的每一分錢外匯,都應該由民間確認其價值,由民間進口商根據外匯的進口購買力,來決定以什麼價格(匯率),購買出口商手中的外匯。這個交易成功,出口商的再生產才能順利實現。
在這個匯率機制下,巨額順差根本就不可能。因為順差(出口大於進口)會導致出口商賺來的外匯買不到東西,如同廢紙。出口商很快就會被憋死,無法再生產。
既然人民幣的匯率機制能夠自動防止資源流失,自動防止巨額順差的出現,那這個機制又為什麼失效了呢?
是因為央行的介入,開動印鈔機強行收購美元進行儲備,導致了自動防止資源流失的匯率機制,失去作用。
央行儲備美元,人們就無法即時認證、並實現這每一筆外匯的購買力。哪怕美金已經變成了廢紙,沒有絲毫購買力,人們也無法發現。
央行儲備外匯,是對進口商認證、並實現外匯購買力這一權利的僭越。在進口商不要美元的情況下,你開動印鈔機強行儲備,你就違背了國家利益,形成了吞噬國家資源的黑洞。
央行不介入,匯率就是真正的「民間匯率」。而央行一旦介入,匯率其實就是由央行隨便吆喝,我們姑且叫這個匯率為「央行匯率」。因為央行把握著印鈔機。他喊高了,外匯供過於求,印刷鈔票接受,就變成儲備;喊低了,外匯供不應求,收攏鈔票購買,就成了外債。
在中國,央行與國有商業銀行其實是一體的。巨額儲備,直接證明央行介入了外匯交易,而且主導、決定了匯率,剝奪了進口商認證、並實現這些外匯儲備購買力的權利。這一點無可申辯。因為儲備的本身,就是失誤的證據。
四、熱錢:圖的就是一毛不拔
巨額順差,是央行開動印鈔機,無條件收購美元,進行儲備,所造成的。
解決的辦法有兩個:
第一,根本的解決辦法,央行及其所控制的國有商業銀行,不再開動印鈔機政策性接受美元。外匯交易由進口商與出口商直接對接。美元由民間進口商決定是否收購,收購價格(匯率)也由民間決定。
這是最絕的解決辦法。進出口商直接對接,進口商買不到東西,出口商的外匯就沒人要,順差一天都不能持續。
現在央行規定的人民幣浮動區間,是3‰-5‰,這個浮動區間遠遠不夠。這么小的浮動,大家肯定都直接跟央行交易,而不會自己相互交易。要理順匯率機制,浮動區間必須擴大100倍!賣出美元,8,買進,6,甚至5。這么大的區間,才足以讓進出口商自己直接交易。
第二,如果不觸及「央行退出主流外匯交易,讓進出口商直接對接」這個根本的匯率機制,那麼至少——應該讓人民幣升值。
人民幣升值,從8個人民幣換1美金,升值到只需要5個人民幣換1美金,那麼出口一輛400元的自行車,在美國的標價就從50美金漲到了80美金。這一漲價,就會讓中國的出口減少。同時中國的進口商品會更便宜,進口會增加。這一減一加,順差就可以扭轉。
中國讓人民幣升值,中國的出口會減少,進口會增加,這對中國是一種福利,三歲小孩都會知道。
但人是經不起忽悠的,美國人一忽悠,說日元升值對日本打擊大,怎麼怎麼的,很多人就迷失了方向。於是,人民幣升值這個三歲小孩都搞得清的事情,在大人們那裡卻久拖不決,以致貽誤時機。
本來,如果央行不介入外匯交易,有順差,會導致外幣買不到東西,立即貶值,本幣立即升值,這是自動自發的。
但我們的匯率機制,有央行的參與,而且僭越了民間匯率,所以反應就遲鈍了。這一遲鈍,導致熱錢大量湧入!
兩年之內,中國的外匯儲備從5000億美元暴漲到15000億美元。這其中估計有至少有8000億美元是混進來的熱錢,是假出口,不是真出口。
這些錢進來干什麼呢?
美國人想,中國面對巨額順差,如果採取第一種對策,央行不再入市政策性接受美元,那美國人就不能再從中國弄走一分錢東西。
中國如果採取第二種對策,讓人民幣升值,美國人同樣要遭受損失。
怎麼辦?
趕緊行動,趁著中國人民幣匯率還沒有升值,趁著中國的央行還在政策性收購美元,
趕緊,把美元換成人民幣!
8000億美元熱錢湧入,美國人不再害怕人民幣升值了。因為,中國兩年的出口收入,都已經被他們提前換成了人民幣。升值只能管到兩年以後的事情,美國人有足夠的時間來開動自己的生產機器,擺脫對中國進口的依賴。
相反,美國人甚至要求人民幣升值,以便他們迅速回購美元,套走中國的外匯儲備。
熱錢湧入,即使中國採取第一種應對辦法,美國人也不那麼害怕了。即使中國的央行不再接受美元,那麼已經進入到中國境內的8000億美元,已經建了一個6萬億的人民幣倉。加上在股市和房市的斬獲,這個倉可能達到10萬億人民幣!佔中國居民儲蓄的一半!這筆由美國人控制、歸美國人所有的錢,可以代替中國央行,入市接收中國出口商所得到的美元。在這10萬億人民幣耗盡之前,美國人依然不需要付出一分錢的資源,就可以完全免費接受中國所提供的順差!等到這筆錢耗盡,美國人同樣贏得了2年以上的寶貴時間,來開動自己的生產機器!
而中國央行所儲備的1.5萬億美元,只要美國人不賣東西,就可以完全變成廢紙!主動權完全由美國控制!熱錢的目的,圖的就是這個一毛不拔!
熱錢進入,輕松化解了中國面對順差,而可能採取的自我保護措施。
只要中國的匯率制度不改革,只要中國的央行還繼續入市接收美元進行儲備,熱錢對中國的攻擊就不會停止。
因為中國拿了美元,變成儲備,變成紙。不去驗證,更不去實現這些紙張的購買力。而美國人拿了人民幣,立即可以換到中國房產、股票等實體財富,並順利轉化為中國的順差。
中國的決策者,拿到美金,還以為賺到了錢。殊不知,人家拿了人民幣,立即換成東西,你拿的美金,變成儲備,是紙,鐵定貶值。
五、金融組合:對廢紙的進一步稀釋
美元進入中國,最怕的是中國拿著美元去買東西。他們採取了兩個措施:第一,把中國的外匯儲備轉換成美國國債;第二,忽悠中國投資公司,把外匯儲備直接送給美國人去搞「金融組合投資」。
中國的外匯儲備,是血汗錢。給美國人提供商品,賺得美元;把房地產賣給美國,賺得美元;把股票賣給美國,賺得美元;把中國的銀行、優質國有企業和民族品牌賣給美國,賺得美元……美國人拿走1.5萬億,都是貨真價實的東西!中國得到什麼?也是1.5萬億,但卻是700噸重的紙張!
這700噸紙張的購買力本來就已經被美國人鎖定,現在,還要把它送給美國人搞「金融組合投資」!
貨也沒了,錢也沒了!
金融組合投資的目的在於,把中國流動性最高的美元資產,控制在美國人手中,降低對美國實物的購買力。這樣,熱錢進來就安全了,永遠不會對美國構成威脅!
這樣,熱錢就可以持續地進來,兌換成人民幣之後,再回購中國出口商所得到的美元,支持中國的順差。
當把中國的資源全部抽乾的時候,中國會積累1萬億億美元的順差,得到1萬億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但同時,這1萬億億美元的購買力,也會在美國印鈔機的稀釋下,在美國關閉出口的情況下,縮水一萬億億倍!僅僅能買到4斤大米!
中國資源耗盡,亡國滅種。
再縷一下思路:
順差——靠央行儲備美元的支持,而積累——儲備美元的匯率制度允許熱錢無限進入,導致央行儲備暴漲,導致美國人在中國境內持有巨額人民幣倉,形成回購美元,支持美元價值和持續順差的能力——為了降低中國儲備對美國的風險,忽悠中投公司搞金融組合投資,降低中國美元的流動性,讓熱錢可以安全、持續進入,從而支持中國的制度性持續順差——最後,中國的資源榨幹了,中國的極巨額(現在已經是巨額)外匯儲備突然貶值,一根雞毛也買不到,中美關系破裂,中國政權垮台,被徹底宰殺。中國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國家一樣,淪為動亂、貧困、飢餓與艾滋病的天堂。
順差、儲備、金融組合,這就是美國人「用廢紙換財富」的戰略路線。
六、次貸危機:侵略中國所得的福利
給明顯沒有償還能力的人發放住房貸款,然後變成爛帳,收不回來,這就是「次貸危機」。
格林斯潘這幫人,是老狐狸,老江湖。
花旗銀行,幾百年歷史了,金融掠奪是祖傳的手藝,玩了十幾代人。他們會冒然給一些沒有償還能力的人發放住房貸款?
這個事情很蹊蹺。
一開始就是沖著中國來的。
發給他們貸款並不是沖著住房,美國人的住房問題早就穩定了,沉澱在那兒,搬不走。以住房「抵押」貸款,目的就是為了讓美國人購買免費的中國貨。所謂的「抵押」,形式而已。
中國把極其廉價的商品一船一船運往美國,讓美國人享受,美國人拿著貸款就可以購買大把的中國貨。這種消費性的貸款,一開始就沒想著讓他們還的。次級貸款是美國政府為享受免費的中國貨而發給每一個公民的福利。
次貸危機的含義,就是美國政府給的錢花完了,這些美元都流到了中國人的手中。
怎麼辦呢?
搞「金融組合投資」,讓中國人把得到的美元再發放給美國人,讓美國人再拿著這些錢,繼續購買免費的中國貨!美國人不斷欠債,不斷花錢;中國人不斷幹活,又不斷把賺來的錢借給美國人去花……
不要以為美國人欠我們很多債,是個好事。美國人在金融掠奪方面有著臭名昭著的信用記錄。欠少量的債好辦,如果欠多了那就麻煩了,輕則政治訛詐,重則搞垮你的政權,把所有債務一筆勾銷。
七、股市與房市:美國人的抽血站
股市與房市暴漲,主要是熱錢支撐。
儲備1.5萬億美元外匯,等於給美國人發放了10萬億人民幣。或者說,美國人以1.5萬億美元作抵押,在中國發行了10萬億人民幣的鈔票!
中國居民儲蓄由2005年的不到10萬億猛增到20萬億,這個增量,基本上是由美國人(及其代理人)印刷持有!
美國人用這些錢搶購中國所有值錢的東西,股市、房市怎麼能不暴漲?
我們現在不難理解了,中國的股市是熱錢構成的,根本上不健康。它的作用就是為熱錢建倉,並成為抽取中國居民儲蓄的抽血站。
請注意這么一個數字,美國熱錢10萬億,佔到中國居民儲蓄的一半多。即使中國全部居民儲蓄都進入股市,也無法與熱錢這個主力相抗衡。把10萬億中的1%拿出來,就是1000億,寫一篇文章給你1000萬,你干不幹?把中國最有影響力的100家媒體全部搞定,1家媒體可以分到10個億!10個億拿到手裡,你聽不聽話?
熱錢的力量,完全可以控制股市的漲跌,並控制所有關於漲跌的輿論!莊家要你漲多高你就可以漲多高,要你跌多少你就得跌多少,他比神還厲害,他怎麼能不賺?你是散戶,你是被控制者,你怎麼能不輸?
把中國的居民儲蓄都抽入股市,轉到美國人口袋裡,這是操盤者的唯一目的。股市漲得越高,能抽取的中國居民儲蓄就越多,熱錢的倉就越大。熱錢的倉越大,能買的中國貨就越多,能收購出口商的順差美元就越多,能從中國抽走的資源就越多!
八、通貨膨脹:美國人印刷了中國一半的貨幣
通貨膨脹是美國人印刷鈔票,搶購中國貨所造成的。
挽救這場通貨膨脹的唯一辦法,是中國拿到這1.5萬億美元,去美國進口東西,把被美國人搶購走的東西進口回來。
可美國人早就算好了這一招。第一,中國央行沒有進口力,它儲備美元的本身,就導致了儲備購買力的萎縮;第二,美國人已經把值錢的東西都收好,中國拿了美元買不到東西!
即使去掉這兩個限制條件,要靠進口挽回損失,也是難以想像的。你想想,1.5萬億,還是美元,用船從美國運貨,只運出來,不運過去,讓你免費運三年!需要多大的力量?這可能嗎!
美國人就是算好了這些,才拚命往中國輸入熱錢的!
如果不改革匯率制度,那麼兩年以後,中國的外匯儲備將達到12萬億美元,導致居民儲蓄暴漲到100萬億,而其中90萬億歸美國人及其代理人持有!股市這個抽血機則會沖到20000點!
在新增貨幣的刺激下,實體財富的存量會略有增加,但起決定作用的資源總量,如石油、煤、鋼鐵等不可再生資源的總儲量,不僅不會有絲毫增加,而且會急劇消耗!在通貨膨脹率達到1000%的情況下,美國人通過持有這些通貨的90%,就能夠佔有到中國90%的資源。
造成中國這次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的原因,有三個:
第一,順差,是這次物價上漲的直接原因。央行印票子,收購出口商的美元進行儲備,出口商拿到了票子,把貨物卻給了外國人,而向外國人進口貨物的這個債權,卻由央行儲備持有!但央行卻沒有進口能力!於是導致了順差!票子發給了出口商,實物出口給了外國人,進口補給又卡在央行不能實現,當然導致物價上漲。
第二,熱錢,是物價上漲的第二個原因。儲備美元並放鬆資本管制,讓熱錢得以大量輸入,美國人用人民幣通貨搶購中國的商品,導致物價上漲。而中國拿到美元通貨,卻變成了儲備,變成紙,變成「金融組合」,根本無法進口。通貨增加,實物沒有增加,物價當然上漲。
第三,美國減息,我們加息,這個利息差,讓熱錢進入穩賺不賠。所以加息不僅沒有抑制通脹,反而恰恰促進了熱錢進入,加劇了通脹。
順差與熱錢,都是美國人在中國發行貨幣,運走東西。順差是已經運走了的東西,熱錢是采購到了美國人手中尚未運走的東西。這兩項加起來,美國人足足印刷了1.5萬億美元,十多萬億人民幣!占整個居民儲蓄的一半多!為什麼物價上漲?為什麼老百姓日子難過?
因為,美國人動了我們的財富!
通貨膨脹與物價上漲是一個硬幣的兩個反面,但不是同一回事。通貨膨脹是掠奪,物價上漲是反掠奪。通貨膨脹的操作者,是印鈔人;物價上漲的操作者,是買賣人。印鈔人是受益者,買賣人是受害者。
九、用儲備換石油
07年9月29日中國投資公司成立,我向胡錦濤主席寫了一封信,說巨額外匯儲備,是我們上當的結果。美國人既然讓你上當了,絕對不可能把資源還給你,所以「金融組合投資」在理論上就行不通。要解套,唯一的方法,是「用儲備換石油」。
中國積累順差,把資源都獻給美國人,變成鈔票,是上了大當,倒了血霉!現在唯一的挽救方法,就是用這些鈔票換回石油這樣的「不可再生資源」,可再生的,一律不要。
我接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道格拉斯·諾斯的時候,他說,資源不重要,因為有資源的國家,經濟成就都不好。
諾斯先生也許沒有想到,我就是一個資源學家。在資源學家的眼裡,經濟系統只不過資源環境系統的一個子系統,經濟學不過是物理學的分支。他糊弄我,差遠了。
07年10月17日,我接到電話,說我給胡主席的信被批示給了中投公司。
之後的一個多月內,石油價格猛漲。
面對飆升的油價,美國人慌了。
出於對中國「用儲備換石油」的恐懼,熱錢拚命撤退。
房市瞬間崩塌。
一萬六的房價,轉眼跌至五千。
股市崩塌。
瞬間跌落1000點,倉位急劇收縮。
熱錢迅速退出,轉向銀行,准備撤退。
股市崩潰,房市崩潰,美國人雖有斬獲,但肯定不是獲利最大。美元在7.6的匯率跑進來,7.1跑出去,獲利0.5。但如果搞「金融組合投資」,等於中國將得到的美元直接燒掉。而已經進來的美元(紙張)將全部轉變成美國人的實體財富被出口運走,獲利7.6,與熱錢撤退僅獲利0.5相比,多出14倍!顯然,如果不換石油而搞金融組合,那熱錢本來是可以慢慢坐下來,慢慢享用中國資源的。
人民幣升值,讓熱錢獲利以後撤退,是無奈之舉。熱錢不是省油的燈,如果不讓他們獲利,更麻煩。
十、中國價值觀
中國進口石油,惹了很多麻煩。美國人把轟炸機開到了中國家門口,航母要求停靠香港,台灣局勢也變得異常敏感。這些政治訛詐的雕蟲小技都被他們使了出來。
中國9000億美元買了美國國債,美國人時時刻刻都在找借口想賴掉這筆錢。面對訛詐,中國需要忍,不能翻臉,但也不能完全任人擺布。
美國人用廢紙換財富,有三個關鍵的環節:
第一,順差。美國人一開始就是為了順差,後來熱錢進入,房市、股市升溫,也還是為了順差!
第二,儲備。是因為中國儲備美元,才導致了順差;也是因為儲備,才接受了熱錢的進入;為了持續儲備,需要降低儲備對美國的購買力和流動性,才有了「購買美國國債」和「金融組合投資」!
儲備,導致通貨發放;順差,導致貨物流失;通貨發放與貨物流失之後,導致「過多的貨幣追逐過少的商品」,才產生物價上漲!
第三,美元貶值。只要中國積累儲備和順差,美國人通過舉手之勞,關閉出口,就可以讓美元貶值變水,讓中國的順差變成白乾!然後在美元貶值到極低的情況下,巧取豪奪回收美元,完成「用廢紙換財富」的決定性飛躍。
要扭轉危局,有三項決定性措施:
第一,改革人民幣匯率機制,將匯率浮動區間擴大100倍,買進美元3-5,賣出美元8-10。央行和國有商業銀行不再入市政策性收購美元,已經收購的也不吐出。外匯交易讓進出口商直接對接,匯率也由他們自己決定。這樣順差受阻,熱錢亦無法再輸入。
第二,對於已經進入到中國境內的熱錢,可以通過關閉資源型出口,讓其變得無利可圖,在所持人民幣貶值的情況下,忍痛從央行撤出。從「中國製造」到「中國不製造」,這是抵禦美國侵略的致命要點!
因為,美國進入到中國的10萬億人民幣熱錢,控制的都是生產性領域,可以不斷增殖,不斷吮吸中國人的血汗,這筆錢耗盡,可能不是2年,而是20年!如果不關閉出口,20年內美國人不需要付出任何資源,就可以用印鈔機不斷從中國獲得無償的資源供應!不逼退他們,怎麼行?
如果認為關閉出口會造成經濟危機,那麼中國需要一次這樣的經濟危機,來矯正畸形的出口結構,以捍衛國家資源,避免毀滅。
第三,對於已經鎖定的美元,全部交給中投公司進口石油。中投公司只能進口石油,其他任何東西都不能要。
如果把中國的巨額外匯儲備都用來補貼進口石油,那麼,不管國際石油價格如何上漲,中國的石油價格都可以不漲價,從而抵消中國的通貨膨脹壓力。
為了避免沖突,中國應該努力向美國輸出「中國價值觀」,這就是「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哪怕餓死,也不去偷去搶。美國人自己的資源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走下坡路那是天意。侵略和掠奪,太危險,核武器時代,一不小心擦槍走火,就是全人類毀滅,這不好玩。改變生活方式,降低資源消耗,才是中美兩國應該共同努力的方向。
⑸ 都說美國打伊拉克是為了石油,伊拉克戰爭經費是4萬億美元,這么多錢能買多少石油
其實這就一種不負責任的說法或者說是一種輿論誤導。
一、美國攻打伊拉克是為了「秩序」,而不是石油本身,是為了中東地區這個能源基地的穩定,是維護了美國同時也是維護其他世界各國,以合理價格購買石油的權利。
伊拉克薩達姆政權是一個獨裁的殘暴的地區性強國政權,並且和周邊阿拉伯國家存在巨大矛盾(薩達姆發動過2場針對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戰爭,其中包括吞並弱小的科威特),長期制裁是解決不了薩達姆政權更替的,因此迫於人道主義壓力,未來國際社會會要求解除薩達姆的制裁,其實這就等於給薩達姆政權鬆了綁,薩達姆就會再次做大,導致能源基地動盪或薩達姆控制了能源基地,那麼對於國際社會來說損失是巨大的,當然依賴石油最多的國家損失最大。
二、中東的穩定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便於理解:把中東地區可以比喻成一個大加油站(自發組成的非公司性質的,沒有領導的那種),中東周邊國家可以比喻成這個大加油站中每一個個人控制小加油機,而其他需要石油的國家可以比喻成一些從事商業運營的汽車司機。如果這個大加油站中一個人非常霸道實力很強(薩達姆),加油站的人都不敢惹他,而且要搶奪其他人的加油機佔位己有,並且一直在進行製作武器(化學武器、核武器等),那麼就會導致加油站內爆發沖突或是通過暴力控制所有的加油機,這時候就會影響商業運行司機的汽車正常加油,使得他們無法進行汽車加油損害他們的經濟利益,在這種情況下,擁有汽車最多的商業運行司機(美國等發達國家),必然經濟損失最大(耽誤了掙錢),會最先出來,制止這個人的霸道行為,目前美國已經鏟除了這個威脅,在伊拉克初步建立了民主政權,因此為中東地區能源基地的穩定消除了一個威脅。目前還有一個伊朗核計劃問題,也是影響能源基地穩定的一個大威脅,伊朗擁有核武器,會導致中東地區的軍備競賽,導致能源基地失去穩定。
三、中東這個能源基地存在許多不可調和的矛盾,許多人只知道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矛盾,其實阿拉伯國家之間矛盾也錯綜復雜,也是非常大,以前的薩達姆和科威特和沙特的矛盾就是非常大,薩達姆指責科威特的石油是從伊拉克流過去的(科威特地勢低窪),竊取自己的石油,另外伊朗波斯民族屬於什葉派,同一些阿拉伯國家矛盾也很大,但是只有伊拉克可以抗衡伊朗的影響(但是薩達姆本身又是一隻猛虎,對周邊阿拉伯國家構成威脅),目前美國已經擺平了伊拉克,目前伊拉克還是比較虛弱,在加上伊朗研製核武器,中東其他阿拉伯國家已經對於伊朗非常擔心了, 還有就是以色列也擔心伊朗,伊朗一直要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抹掉,因此美國要出面解決伊朗核問題,否則中東地區有可能再次陷入動盪。
⑹ 石油美元的介紹
石油美元(Petro-dollar)是指上世紀70年沖陸代中期石油輸出國由於石油價格大幅提高後增加的石油收入,在扣除用於發展本國經濟和國內其他支出後的盈餘資金。祥數由於石油在國際市場上是以美元計價散宴頃和結算的,也有人把產油國的全部石油收入統稱為石油美元。目前的石油美元估計有8000億到1萬億美元,成為國際資本市場上一支令人矚目的巨大力量。
⑺ 石油美元通俗的解釋
石油美元是主要石油輸出國自1973年石油大幅度提價以來,歷年國際收支順差所積累的石油盈餘資金,因美元所佔比重最大,故稱石油美元。70年代以前,石油價格長期為石油進口國的國際石油公司所壟斷,「石油輸出國組織」建立後,取得了石油定價權。1973年10月該組織採取石油減產、禁運、提價、國有化等措施抬價,1974年油價猛漲3倍,石油輸出國國際收支出現巨額順差。1973年10月至1980年7月,油價由每桶3.01美元漲到32美元。1980年以來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的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的順差,一般都在3000億美元左右。
石油美元出現之後對世界經濟和國際金融產生了巨大影響:
1、為產油國提供了豐富的資金,促進了這些國家經濟的發展,改變了它們長期存在的單一經濟結構,逐步建立起獨立自主的、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
2、使不同類型國家的國際收支發生了新的不平衡,國際儲備力量的對比發生了結構性變化。比如石油大國俄羅斯由於油價上漲,賺到了更多的石油美元。預計2005年俄石油出口收入大約為900億美元。截至2005年9月18日,俄不僅提前償還了欠巴黎俱樂部的巨額外債,而且將黃金和外匯儲備提高到了 1497.54億美元。
3、加劇了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石油美元投放到國際市場之後,一方面充實了國際信貸力量,滿足了許多國家對長、簡訊貸資金的需要;另一方面又造成大量游資在各國之間流動。時而投資於股票時而投資於黃金和各國貨幣導致股票、黃金和外匯市場更加動盪不定。
應答時間:2021-11-2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⑻ 美元和原油價格是什麼樣的關系呢
目前國際原油交易中幾乎全部採用美元進行結算,雖然伊朗等一些國家嘗試著採用歐元進行計價,但無疑都受到了艱難的阻撓。因為,自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與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達成了一項「不可動搖協議」,雙方決定把美元作為唯一的定價貨幣,並得到了OPEC其他成員國的同意。從此以後,美元與石油就緊密掛鉤,建立起了千絲萬縷的聯系。
一般來說,長期以來美元和原油都是負相關的關系。
由於長期以來石油交易價格主要以美元來計價,美元貶值說明了美元的實際價值在下降,所以要想買到同等的石油,那就需要支付更多的美元,表面上看就直接導致石油了價格的上漲,如果不漲就意味著以美元計價的石油的實際價格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