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美國是什麼進口石油
擴展閱讀
為什麼不能享用公共資源 2025-01-23 17:23:52
隔離費用如何交 2025-01-23 17:14:45
現在最豐富的資源是什麼 2025-01-23 17:11:28

美國是什麼進口石油

發布時間: 2022-03-30 17:11:33

『壹』 [地理]美國為什麼大量進口石油

不想用本國的石油了,先用完外國的。等你們用完了,我再用自己的,那時候誰敢不聽話,曾經得克薩斯州發現大油田,美國政府強制埋掉。這不像中國政府老想著提高產量,把自己的用完了,去外面鬧就得看人家臉色了,這點從解放那會還可以理解,被封鎖嗎,現在就不聰明了。不能這樣了,中國曾經連個戰略石油庫也沒有了,後來發生伊拉克戰爭才看到重要性,才建立的。該醒了,中國政府,南海石油快沒了,還擱置。唉!

『貳』 美國從哪些國家進口石油

加拿大和墨西哥
美國石油(原油加油品)進口的首要來源是北美自由貿易區的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2009年兩國佔到美國石油進口的32.38%。從原油供應上可以說加拿大是美國後院的油庫,即使墨西哥由於人為因素而在一段時間內產量有所減少,加拿大也會補上其對美出口的缺口。同年來自中南美洲、非洲和歐洲的進口量依次佔20.48%、19.01%和6.41%。僅大西洋供銷區就佔到美國石油進口的78.28%。無論從地緣油氣還是從經濟政治乃至軍事上看,大西洋供銷區對美國的石油供應都是有發展潛力且相當穩定的。而2009年來自中東的石油僅佔15.38%,且近年來呈下降趨勢。按照目前的發展勢頭,近幾年西非佔美國的進口份額就可能超過中東。事實上,美國並不像外界公認的那樣依賴中東石油。美國石油進口來源相對分散,在來源地區排序中越向前者距離美國本土越近,運輸越便捷安全。

『叄』 美國的石油從哪來

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阿拉伯國家聯合起來對美國實施石油禁運;從那時起,人們就能認為美國的石油只能從波斯灣國家進口。實際上,從那時起,全球石油市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現在,美國進口石油的大部分是從加拿大和拉丁美洲國家購買。 此外,美國從非洲購買的石油的數量與從波斯灣國家進口的數量大致相當;這一事實會讓很多美國人大吃一驚。在2010年,美國從非洲進口的石油要比從波斯灣國家進口的多一些,而美國去年石油進口(2011年)的情況就與前年相反。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之一,差不多40%的石油需求都能從美國國內石油生產企業得到滿足;其餘的美國所需的石油,則主要從加拿大、沙烏地阿拉伯、墨西哥、委內瑞拉和奈及利亞購買。 其他3.1% 又到美國大選年,拿「油」說事也已成為競選者們的家常便飯。油田解禁與清潔能源推行本就是水火不容,如今趕上大選年,穿上政治的外衣,二者更是針鋒相對。對手們虎視眈眈,奧巴馬總統卻意不在「油」,清潔能源真能如奧巴馬總統所說,30年後大行其道?石油里,總有政治,也許這得由選舉結果來決定。 非洲10.3%(奈及利亞:5.2%) 拉丁美洲19.6%(墨西哥:7.5%.委內瑞拉:5.9%) 波斯灣:12.9%(沙特:8.1%) 加拿大15.1% 直譯 美國自產38.8%

『肆』 美國主要什麼地方進口大量石油

可能你覺得主要來自中東,但是實際情況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樣。美國石油(原油加油品)進口的首要來源是北美自由貿易區的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2009年占進口的32.38%。同年來自中南美洲、非洲和歐洲的進口量依次佔20.48%、19.01%和6.41%,僅大西洋區就佔78.28%。來自中東的石油佔15.38%且近年來呈降勢。按目前的勢頭發展,在近幾年西非佔美出口份額可能超過中東。

『伍』 美國的石油進口主要來自

我國石油進口主要來自於(西亞海灣)地區
或者填(中東)

『陸』 美國石油進口來源

2018年7月,美國進口石油最多的五個國家是:加拿大第一,每天415.7萬桶;沙烏地阿拉伯第二,每天87.6萬桶;墨西哥第三,每天86.1萬桶;第四是委內瑞拉,每天62.5萬桶;伊拉克是第五大產油國,每日為48.5萬桶。

拓展資料:
美原油暴跌是一個綜合問題。主要有幾個原因:
第一,近期主要產油國原油供應量增加;第二,世界對原油的需求正在逐漸下降,特別是在中國和印度,這兩個石油需求國的需求最近一直在持續下降;第三,因為美原油儲量不斷上升,達到歷史新高,這也是下降的原因。
原油暴跌可能會影響的方面有:首先,原油價格暴跌,而油價或迎來下跌,這將刺激石油產品的使用,比如大排量車又會變得有吸引力。
其次,油價下跌可能會阻礙新能源技術的發展。高油價不僅為投資這些新技術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還間接為發展新能源提供輿論和政策環境,如果油價未來進一步下跌,新能源將失去在短期內的競爭優勢,能源創新速度將放緩,油價最終將再次上漲。
第三,油價暴跌會造成石油相關金融資產的風險,石油公司和其他能源公司的股票可能會進一步下跌,能源債券和衍生品也面臨風險。
最後,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上游市場原油價格下跌帶來的好處不會像想像中那麼大。以航空公司為例,由於航空燃油成本通常可以佔到航空公司運營成本的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而國際原油價格已經下跌,理論上我們應該大幅降低迎來的機票價格。
2017年,美國石油的進口量是1014萬桶,主要來源於世界84個國家,包括原油、石油產品、乙醇和生物柴油。在其中,原油占所有石油進口的79%,非原油產品佔21%,當年,美國向世界上168個國家出口石油,每天的數量為638萬桶,而其中18%是原油,82%是非原油類石油產品。
從2017年相關數據對比可以看出,美國出口絕大部分是加工石油產品,進口原油占絕對比例。這表明美石油加工業非常發達,除了滿足自身需求外,還能向世界市場出口大量石油產品。與主要出口原油的石油輸出國相比,美國石油工業可以獲得更多的額外利潤。

『柒』 美國所進口的原油有多少來源於波斯灣

2010年美國海外原油進口約為4.58億噸,其中從中東地區(波斯灣)進口的原油為7040萬噸左右。佔到15.4%左右。

美國石油(原油加油品)進口的首要來源是北美自由貿易區的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2010年兩國佔到美國石油進口的32.38%。從原油供應上可以說,加拿大是美國後院的油庫。即使墨西哥由於人為因素而在一段時間內產量有所減少,加拿大也會補上其對美出口的缺口。

同年(2010年),來自中南美洲、非洲和歐洲的原油進口量分別佔到美國總進口量的的20.48%、19.01%和6.41%。僅大西洋供銷區就佔到美國石油進口的78.28%。

無論從地緣油氣還是從經濟政治乃至軍事上看,大西洋供銷區對美國的石油供應都是有發展潛力且相當穩定的。而2009年來自中東的石油僅佔15.38%,且近年來呈下降趨勢。按照目前的發展勢頭,近幾年西非佔美國的進口份額就可能超過中東。事實上,美國並不像外界公認的那樣依賴中東石油。美國石油進口來源相對分散,在來源地區排序中越向前者距離美國本土越近,運輸越便捷、安全。

『捌』 為什麼美國要進口石油美國內沒石油嗎

因為.美國的用意是為了長遠的打算.從戰略上來說.長期下去石油資源是會慢慢枯竭的.而到了某天再次戰爭那麼美國本土的石油資源非常的充分可以進行長期的作戰.

『玖』 美國的石油主要來自哪裡

以前一直以為中東地區是美國石油的主要來源地、沙烏地阿拉伯是美國的最大石油供應國,其實不然。

事實上中東地區供應的石油只佔美國石油進口量的17%,
沙烏地阿拉伯則是美國的第三大石油供應國。

第一大石油供應國是加拿大,加拿大輸入美國的石油是沙烏地阿拉伯的2.7倍;
第二大石油供應國是墨西哥。
許多美國人根本不知道加拿大與墨西哥這兩個美國的南北鄰居是自己國家數一數二的石油供應國,
一說到石油進口,大部分人想到的是遠在中東的沙烏地阿拉伯。

2009年進口石油占需求量的51%。
(圖表:美國能源信息署)據美國能源信息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5月27日的最新統計,
截至今年三月份,平均每天輸入美國的石油(包括原油以及精煉石油產品),加拿大是277.3萬桶,墨西哥是126.9萬桶,沙烏地阿拉伯是110.8萬桶,
委內瑞拉是103萬桶,
這四個國家每天輸入美國的石油均超過百萬桶。
除了這四個國家外,排名前15位的石油供應

國依次是:

奈及利亞:96.6萬桶

俄羅斯:55.6萬桶

阿爾及利亞:48.9萬桶

伊拉克:37.5萬桶

哥倫比亞:31.8萬桶

安哥拉:32.0萬桶

巴西:20.5萬桶

維爾京群島:20.3萬桶

英國:15.5萬桶

科威特:14.3萬桶

挪威:10.4萬桶

2009年進口石油地區百分比表 (圖表:美國能源信息署)
2009年美國的石油消費每天約1880萬桶,其中進口石油佔51%。
在進口石油中,西半球的南北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區佔51%,
是美國石油的主要進口地區;
非洲佔22%、波斯灣地區
(即中東地區,包括巴林、伊拉克、科威特、
卡達、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的進口則佔17%,其他地區佔10%。

美國雖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但也出口石油,主要是加工過的石油,2009年美國出口的石油大約每天200萬桶。美國從墨西哥進口原油,而後在德州等地的煉油廠加工成各種石油製品,再出口到墨西哥,這樣做與將石油製品運送到美國東部地區相比,經濟效益比較高,而東部地區從歐洲進口石油製品則比較劃算。

最近幾年美國在能源方面越來越重視節能與開發新能源,太陽能、風能等傳統再生能源也得到青睞,石油在整個能源中所佔的比例逐步減少,目前全國40%的能源來自石油。與此同時,美國也在逐漸擺脫依賴進口石油的狀況,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的統計,2005以及2006年進口石油佔全國石油消費量的60%,2009年下降到51%,預計到2035年這一比例將下降到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