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伊拉克往海灣倒石油怎麼樣處理
擴展閱讀
割包皮價格去醫院哪裡問 2025-02-08 09:10:20
石油食堂怎麼樣 2025-02-08 09:10:12
樂花卡用不用交什麼費用 2025-02-08 09:01:06

伊拉克往海灣倒石油怎麼樣處理

發布時間: 2023-08-30 09:23:31

① 1973中東石油問題怎麼解決的

A 1973年10月16日,震撼世界的石油危機爆發


在10月中東戰爭中,阿拉伯石油生產國為了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把石油作為捍衛國家主權,收復失地和反對霸權主義的戰略武器,採取減產、提價、禁運以及國有化等措施開展了一場震憾世界的石油鬥爭,成為第三世界反霸斗爭的一個偉大創舉。

10月6日爆發戰爭當天,敘利亞首先切斷了一條輸油管,黎巴嫩也關閉了輸送石油的南部重要港口西頓。10月7月,伊拉克宣布將伊拉克石油公司所屬巴士拉石油公司中美國埃克森和莫比爾兩家聯合擁有的股份收歸國有。接著,阿拉伯各產油國在短短幾天內連續採取了三個重要步驟:10月16日,海灣地區的科威特、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五個阿拉伯國家和伊朗決定,將海灣地區的原油市場價格提高17%。

10月17日,阿爾及利亞等10國參加的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部長級會議宣布,立即減少石油產量,決定以9月份各成員國的產量為基礎,每月遞減5%;對於美國等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國家的石油供應,逐月減少5%。

10月18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中的阿布扎比酋長國決定完全停止向美國輸出石油。接著利比亞、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爾及利亞、科威特、巴林等阿拉伯主要石油生產國也都先後宣布中斷向美國出口石油。

阿拉伯國家的石油鬥爭,突破了美國石油壟斷資本對國際石油產銷的控制,沉重打擊了美國在世界石油領域的霸權地位。美國每天的石油進口減少了兩百萬桶,許多工廠因而關閉停工,正在受到能源危機困擾的美國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並採取了一系列節省石油和電力的緊急措施,其中包括:減少班機航次,限制車速,對取暖用油實行配給,星期天關閉全國加油站,禁止和限制戶外燈光廣告等。甚至連白宮頂上和聯合國大廈周圍的電燈也限時關掉,尼克松還下令減低他的座機飛行的正常速度,取消了他周末旅行的護航飛機。美國國會通過法案,授權總統對所有石油產品實行全國配給。美國國防部正常石油供應幾乎有一半中斷,美國在歐洲的駐軍和地中海的第六艦隊不得不動用它們的戰時石油儲備。

美國為了對抗阿拉伯產油國的石油鬥爭,威脅要使用武力佔領這些國家的油田,美國的恫嚇遭到阿拉伯國家的迎頭痛擊。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和利比亞發出嚴正警告,如果美國膽敢武裝入侵,就立即炸毀油田和有關設施,徹底摧毀美國在中東的全部石油利益。阿拉伯國家的堅決態度,迫使美國不敢貿然動手。

為了利用矛盾集中力量打擊美以侵略者,阿拉伯國家對石油進口國採取分別對待的策略,根據其對這場戰爭的不同態度,將它們分為「友好」、「中立」和「不友好」三類。凡是對以色列實行某種經濟制裁或斷絕外交關系或為阿拉伯各國提供某種軍事援助的國家,劃為友好一類,可以獲得減產前的供應數量。凡是積極支持援助以色列侵略者、反對阿拉伯國家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正義斗爭事業的國家,則被劃為不友好一類,停止對它們的石油供應,對中立國家,適當限制對它們的石油供應。

這場石油鬥爭,不僅在經濟上對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產生巨大影響,而且在政治上分化了西歐、日本與美國的關系,孤立和打擊了美國和以色列。許多西歐國家為了獲得中東的石油供應,都對美國支持以色列猶太復國主義的政策,採取拒絕合作的態度。例如,英國不許美國利用它的國內和海外領地的運輸設施為以色列轉運補給,西德禁止美國供應以色列的軍火從西德港口起運,西班牙、希臘和義大利等國都不允許美國飛機在其領土著陸或飛越其領空,歐洲經濟共同體九國外長會議發表的聯合聲明進一步提出:以色列必須結束從1965年沖突以來所保持的領土佔領,必須考慮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權利。日本起初採取所謂「中立」立場,阿拉伯國家限制了對它的石油供應。11月22日,日本政府發表四點聲明,表示以色列軍隊應從「六·五」戰爭所佔領的土地撤出,應當承認和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權利,並敦促以色列遵守聯合國憲章原則,否則「將重新考慮對以色列的政策」。美國國務院對此十分懊惱地說:「我們的一些盟國實際上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把它們自己同我們公開分開。」

石油本來是阿拉伯國家的寶藏,可是多年來它並不能為阿拉伯人民造福,卻成了帝國主義掠奪的對象。這一次阿拉伯國家團結一致,同仇敵愾,把寶藏當作「武器」,在反對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的斗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石油武器的運用,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給予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以沉重的打擊,大長了第三世界國家的志氣。阿拉伯人民通過這場斗爭,在政治上揚眉吐氣,進一步覺醒,認識到自己手中握有制服帝國主義的有效力量,他們決心要掌握自己的資源,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

石油鬥爭大大加強了阿拉伯國家的經濟實力。僅提價一項使阿拉伯國家的石油收入由1973年的300億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100億美元,極大地鼓舞了第三世界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保護民族經濟權益的斗爭,它為第三世界國家的反帝反殖反霸斗爭開創了一個新的局面。

② 海灣戰爭時薩達姆下令,500萬桶石油倒進波斯灣,結果怎麼樣了呢

其實鮮為人知的是,海灣戰爭爆發後的20天左右,薩達姆突然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決定,那就是把500萬桶石油倒進波斯灣中,之後在受到質問時,更是拒絕承認,用另一番說辭進行狡辯,甚至還把責任推到了美國身上,聲稱是因為他們的轟炸,才導致的石油泄漏。

在當時那種情況危急時刻,薩達姆這么做肯定有自己的理由,那麼到底是為什麼呢?事實上這對於處於不利局勢的伊拉克軍隊來說,是一大明智之舉。大家都知道海灣戰爭中,美軍一直靠海軍和空軍的實力,佔得優勢,根本不願意與薩達姆的陸軍進行正面對抗,而之所以決定把石油倒進波斯灣里並且放火點燃,就是為了阻止美軍戰機的轟炸和軍艦的靠近。

濃煙升起,整個波斯灣都被徹底籠罩,這樣一來,美軍戰機別說繼續轟炸了,估計就連起飛都很困難,而軍艦因為大火不敢靠近沿海地帶,只能處於觀戰的狀態,這樣一來,在失去海空兩軍的優勢後,美軍只能開始陸戰,而這恰恰讓薩達姆如願以償。

另外還有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污染問題,波斯灣受到嚴重污染,必然會引起海灣國家,甚至國際上的強烈不滿和抗議,而發動戰爭的美軍迫於壓力,只能選擇速戰速決,用陸戰的形式解決掉薩達姆的軍隊。雖然最終結果都像薩達姆提前預料到的那樣,但還是由於雙方實力的巨大差距,倒在了頭號軍事強國的面前,以慘敗收場。

③ 海灣戰爭期間,薩達姆為什麼要向波斯灣傾倒500萬噸石油呢

石油是現代工業的血液。它有“黑金”的美譽。大多數擁有豐富石油資源和獨立開采能力的國家相對富裕。石油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他們非常依賴石油。那麼,作為一個石油輸出國,伊拉克為什麼要向波斯灣傾倒大量石油?

④ 海灣戰爭期間,薩達姆為什麼把500萬桶石油倒進海里

薩達姆這么做是為了阻止美國軍艦進入波斯灣,因為當時伊拉克根本沒有能力和美國進行對抗,一旦美國軍艦進入波斯灣的話,將會使得伊拉克軍隊被迅速打敗,有可能薩達姆在當時就會被美國趕下台,甚至是立即處死,不過海灣戰爭卻並沒有維持多長時間,只是進行了幾個月的時間就草草收場。

所以我們希望中東地區不要再發生戰爭,一旦發生戰爭的話,不光是中東地區的老百姓受到傷害,很多動植物也因為戰爭行為遇到了滅頂之災,這對於整個生態環境也會造成很多不利的影響。不過現在中東地區的問題依然非常的多,如果想要保持和平穩定的狀態,就必須各方坐下來進行談判,只有談判才能夠解決最終的問題。

⑤ 薩達姆在海灣戰爭中,為何要點燃油井,將石油倒入海中

海灣戰爭,是指由美國領導的多國部隊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為恢復科威特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並恢復其合法政權而對伊拉克進行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中,作為中東強國的伊拉克,雖然是主場作戰,且佔有兵力優勢,但卻遭遇慘敗,而薩達姆更是下令向海中傾倒原油,並點燃了科威特油井。

4、破壞產油設備。除了以上軍事用途之外,伊軍的破壞還抱著一種“我得不到的你也休想得到”的心態,在這種心態下,伊拉克軍隊先後點燃了700多口科威特境內的油井,而為了增加滅火的難度,伊軍還在油井周圍埋下了大量的地雷。1991年2月底,當聯軍地面部隊發動進攻後,被點燃的油井數量更是猛增到了一個巔峰。當聯軍重新奪回科威特後,私人承包商總共花費了約15億美元來撲滅油井大火,直到1991年11月,最後一口燃燒的油井才熄滅。

伊軍的這種“焦土政策”雖然對多國部隊的進攻造成了一定阻礙,但實際效果極為有限,根本無法扭轉伊軍戰敗的結果,卻造成了歷史上最為嚴重的原油污染,使得海灣地區國家深受影響。

⑥ 海灣戰爭期間,薩達姆為什麼把500萬桶石油倒進海里

薩達姆知道,憑一己之力,想要阻止強大的多國軍隊的進攻,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但是不代表薩達姆就願意縛手稱臣,他命令將500萬桶石油倒進海里,一是干擾聯軍飛機的視線,二是想阻止美軍軍艦靠進伊拉克。

除了戰斗機外,美國出動了大量的海軍的軍艦,但是薩達姆一直在等著美軍艦靠近波斯灣海域,只要美軍艦進入這片海域,薩達姆這些石油點燃,美軍艦就將化為一堆灰燼,雖然海灣戰爭以伊拉克失敗而告終,但薩達姆的這一招還是很高明的。

⑦ 海灣戰爭期間,薩達姆為什麼要在波斯海灣倒掉500萬噸石油

薩達姆這么做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阻止美國軍隊的進入,並且這種方式也會影響到國際石油運輸的安全,所以薩達姆才會選擇這么做,因為在當時薩達姆面對美軍的時候並沒有占據太大的優勢,一旦美軍對自己實施軍事打擊制裁的話,將會使得薩達姆政權出現剛才的局面。不過後來我們也看到在美金的軍事打擊一下使得薩達姆下台。

所以現在的伊拉克人民非常的後悔,因為現在的生活遠遠不如薩達姆時期的生活,所以我們也希望現在的伊拉克政府能夠有足夠的力量來鎮壓各方的勢力,還給伊拉克人民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

⑧ 海灣戰爭期間,薩達姆向波斯海灣傾倒了500萬噸石油,他為何要這樣做

個人認為他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導致他做出這樣的瘋狂的舉動,基於戰略目的與擔心自已失敗防止這批原油落入敵方之手。

首先講到其戰略目的,薩達姆向波斯海灣傾倒500萬噸石油,可以直接影響聯軍的日常生活,因為在海灣戰爭中多國聯軍的大部份軍隊都駐扎在沙烏地阿拉伯境內,沙烏地阿拉伯是沙漠國家水資源匱乏,其主要的取水方式是淡化海水。伊拉克向波斯灣海域傾倒了大量石油,海水被嚴重污染直接就會影響聯軍的飲用水源,可以進一步挫敗美軍在海灣戰場上的行動。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不想讓這些寶貴的資源落入西方國家手中,薩達姆當時在海灣戰爭期間已經處於嚴重劣勢的地位,他清楚的知道戰局已經無法扭轉,於是便讓這些資源白白浪費掉也想不讓其落入他國手中。

⑨ 海灣戰爭中,薩達姆為何要將500萬桶石油倒入大海中

薩達姆將石油倒入海中是為了抵禦美國的進軍,充滿石油的海域是個危險的地帶,軍隊不敢輕易靠近,若是一旦觸發,就是毀滅性的自噬。石油固然珍貴,可是比起國家的安危,自然還是沒得比。再說中東地區的石油資源異常豐富,對於薩達姆來說這些石油不值一提。

伊拉克在薩達姆的帶領下也是做到了國富民強,是中東地區數一數二的強國,至於現在戰爭不斷,人民也是日日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其實薩達姆這樣做也是為了表現給其他海灣國家看的,意在告訴他們不必懼怕強權,縱然安理會沒有辦法裁決,至少自己得做抵抗,哪怕是無用功。雖然薩達姆頗有些軍事頭腦,但是伊拉克還是不能和美國相匹敵的,最後還是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