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沙烏地阿拉伯的美稱
石油王國。
沙特是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石油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產國,其海水淡化量佔世界總量的21%左右。沙特實行自由經濟政策。麥加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地,是伊斯蘭教徒朝覲聖地。
沙烏地阿拉伯的金融體系完善發達,沙特的旅遊業也比較發達。沙特政府鼓勵私有經濟的發展,以減少國家經濟對石油出口的依賴,同時為快速增長的人口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沙烏地阿拉伯也使用大量外籍勞工。經濟發展以工業為重點,石油和石化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是主要的經濟來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沙烏地阿拉伯
『貳』 世界石油大國是哪個國家
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阿拉伯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石油儲存,其國家90%的經濟來自於出口石油燃料,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
沙烏地阿拉伯是阿拉伯半島上最大的國家,領土面積位居世界第14位,東瀕波斯灣,西臨紅海,豐富的石油儲量和產量給這個國家帶來了大量的財富,特殊的地理位置確實給沙烏地阿拉伯帶來了大量的財富,但是熱帶沙漠氣候同時也讓這里寸草不生。
不得不嚴重依賴大量的進口以滿足需求,該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麥進口國,本國產出的水果只能滿足整個國家6成的需要。和其他國家不同的是,沙烏地阿拉伯有四個首都。首都之一是利雅得,也是沙烏地阿拉伯最大的城市,是為數不多的典型的綠洲城市。
石油行業發展趨勢
2020年前國際油價相對低位運行,總體趨勢呈前低後高供需基本面寬松、美元進入升值通道將對國際油價形成直接壓制。根據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國際油價預測模型的計算結果,2020年前國際油價將處於相對低位。
總體水平難以回到100美元/桶以上,運行區間在40~90美元/桶。前期低位盤整,後期隨著低油價影響高成本項目投資,供應增速回落,加之低油價刺激需求,供需寬松態勢將有所逆轉,國際油價企穩回升,2020年將達到90美元/桶左右。
『叄』 沙烏地阿拉伯為什麼這么有錢 沙烏地阿拉伯為什麼被稱為「石油王國」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簡稱為沙烏地阿拉伯或沙特,位於亞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東瀕波斯灣,西臨紅海,與伊拉克、科威特、約旦、葉門、卡達等國接壤,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那麼沙烏地阿拉伯為什麼這么有錢呢?可以一起來了解一下。
為什麼沙烏地阿拉伯這么有錢
![](http://www.sys-monitoring.com/images/loading.jpg)
『肆』 被稱為石油王國的是
沙烏地阿拉伯 理由~~~
摘自美國《紐約時報》
石油王國沙烏地阿拉伯正尋求把經濟重心從石油轉移到別處。
沙特如今仍是全球石油市場老大。坐擁龐大儲量,它今後70年可不停地產油。石油,再加聖城麥加和麥地那,給了它以財富、實力和影響力。石油銷售占經濟總量的40%和政府歲入的大約90%。但依賴一種會大起大落的不穩定商品是一個問題,沙特王室決意克服。
當然,沙特領導人以前也作過類似表示,即把石油財富轉化為多樣化經濟。這次真會不同嗎?
一些跡象表明,這次可能當真有所不同。受惠於沙特國王阿卜杜拉二十世紀90年代末身為王儲期間發起的結構改革,沙特私營部門近年來悄然興起。
位於首都利雅得的桑巴金融集團公司預計,由於油價創歷史紀錄,沙特經濟2005年的增長率為6.5%。不過,私營部門發展速度在過去11年間的7年裡超過其他經濟部門,2005年預計達到7.4%。
沙特股票市場已成全球最主要股市之一,2005年市值增長兩倍於沙特石油收入。
經過12年談判,沙特2005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可望推動這一國家私營部門的發展。
與以往石油繁榮時期不同,企業成為石油財富的主要受益者。當地主要行業,如石油化工業、采礦業、塑料業或化肥業,已經起步。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如今是中東最大的非石油企業。
分析師們估計,沙特石油銷售收入2005年為1500億至1600億美元,僅次於1974年和上世紀80年代初。
不過,石油財富多半還用於改善公共財政狀況。債務在年經濟活動中的比例減為51%,遠低於1999年的119%。同時,政府支持儲備外匯。據桑巴金融集團公司說,沙特外匯儲備總額現有1770億美元,其中包括中央銀行掌握的1350億美元。5年前,沙特外匯存款總額不足700億美元。
就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贊沙特政府採用「謹慎的宏觀經濟管理方式並有效利用石油儲備刺激私營部門發展,以獲得良好經濟表現」。
沙特政府自然不會舍棄石油部門,因而打算2009年以前投入大約500億美元,用於增加產量和建造煉油廠。
伊拉克是海灣地區的大國之一,面積44萬平方公里,人口2370萬。石油問題專家江紅在其新著《為石油而戰》一書中介紹,早在公元前3000年,居住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蘇美爾、亞述和巴比倫人已在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希特鎮成功地採集到含有天然瀝青的油苗,從而開始了後人尋覓和探索石油的歷史過程。有的美國石油學者說,世界上「第一個石油工業起源於美索不達米亞,那裡是西方文明的搖籃」。
最重要的是,迄今伊拉克仍是世界上石油資源儲量最多的國家之一。據《油氣雜志》2001年底統計,伊拉克石油剩餘可開采儲量為154.11億噸,超過美國、獨聯體和歐洲國家和地區石油剩餘可開采儲量133.89億噸的總和,佔世界石油總儲量1413.09億噸的10.9%,占海灣地區石油儲量939.17億噸的16.4%。據美國能源部情報局估計,伊拉克除已探明石油儲量1120億桶,可能還蘊藏著2220億桶,僅在伊西部沙漠地區就可能蘊藏1000億桶石油。伊拉克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多的國家。(剖析主流資金真實目的,發現最佳獲利機會!)
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倫納在今年1月第一期美國《外交政策聚焦》雜志發表題為《薩達姆倒台後的伊拉克:石油新秩序的關鍵》一文中援引美國官方預測數字,今後20年內,美國的石油消費量將增加1/3,到2020年進口石油在美國石油消量中所佔比重,將從1985年的1/3、目前的50%以上增加到2/3,其中從海灣地區日均進口石油將從2000年的242萬桶增加到473萬桶。文章認為,控制伊拉克,美國將獲得對世界石油市場的巨大影響,即「擰開伊拉克石油龍頭將淹沒世界石油市場,從而大大降低油價」;控制伊拉克,將為美國石油公司提供新的商機。「巴格達的政權更迭將重新洗牌,給美國公司30年來再次直接參與伊拉克石油業提供大好機會。美國公司對此充滿了憧憬。」
英國為什麼緊跟美國之後呢?英國曾是最早進入海灣地區、掠奪這里石油資源的國家之一。根據英國海軍部意旨成立、有特許權的辛迪加有限公司,1908年1月和3月在波斯與伊拉克接壤的馬斯吉德蘇萊曼鑽探成功兩口具有開采價值的油井,同年5月26日在這一地區發現了中東地區的第一個大油田。英國是使用石油代替煤炭最早的國家之一。1909年英國海軍已擁有一支燒油的驅逐艦隊。到1914年,改燒石油的500艘英國商船在海上往來。伊拉克於1920年淪為英國委任統治地,1921年8月伊拉克獨立,但伊拉克和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的「沙漠之界」是由英國一名外交官用紅鉛筆制定的。伊拉克的魯邁拉油田(儲量14.97億噸)位於伊科邊界上,從伊拉克延伸到科威特境內3.2公里,與科威特的拉特加大油田相連。薩達姆認為,拉特加大油田屬於伊拉克,並指責科威特從魯邁拉油田偷采價值達24億美元的石油。科伊邊界糾紛成為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導火線,從而引發海灣戰爭。這是英國在海灣地區實行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留下的又一隱患。隨著大英帝國走向衰落,英國在海灣地區的實力及其影響,大大縮小。
『伍』 石油國家是哪個國家
石油國家是沙烏地阿拉伯王國。
沙特是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石油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沙烏地阿拉伯的金融體系完善發達,沙特的旅遊業也比較發達。沙特政府鼓勵私有經濟的發展,以減少國家經濟對石油出口的依賴,同時為快速增長的人口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工業:
石油工業是沙特經濟的主要支柱。近年來,沙受益於國際油價攀升,石油出口收入豐厚,經濟保持較快增長。但近期國際油價低迷,導致沙經濟下行壓力增大。
為擺脫對石油產業高度依賴,推進多元化發展戰略,於2016年提出「2030願景」和「2020國家轉型規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沙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