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是怎麼煉成的視頻
擴展閱讀
鑽石畫叫什麼名字 2025-02-08 04:35:04
經開區鑽石參數哪裡有 2025-02-08 04:31:22

石油是怎麼煉成的視頻

發布時間: 2023-08-31 17:12:39

『壹』 石油是怎麼形成的

今年來又有專家提出新的觀點認為是地殼中的甲烷等再地殼內高壓,高溫聚會生成

○眾所周知,石油成因的權威說法是古代生物生成石油,教科書上也是一直這么寫的

○實際上在地質界有關石油的成因一直存在著激烈的爭論

○有科學根據的不同學說的爭論,體現著科學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用「化石燃料」來稱呼石油、煤炭、天然氣等經過千百萬年才形成的,埋藏在地層中的能源。在煤層中,人們早已發現了樹木的性狀和由樹木的脂類物質形成的琥珀等直接證據,表明煤炭確是由死去的植物變成的;對於天然氣,石油地質工作者們也已證明,它們可以由石油、甲烷細菌的生物化學作用、煤炭的分解作用而形成,還可以從地下深處的岩漿中釋放出來富含甲烷的「無機成因天然氣」。石油是由古代生物(包括動物與植物,尤以浮游生物為主) 生成的,既有機成因,這一點也被大多數學者認同。然而,隨著全球范圍內石油勘探難度的增加和人們對油田的認識加深,越來越多的現象用「石油有機成因」的理論無法解釋,長期失寵的無機成油理論又重新受到世界石油地質家的普遍重視。

與傳統石油有機成因理論相悖的現象

近年來,傳統石油地質理論和長期從事油氣勘探的專家學者們遇到的許多問題,難以用傳統的石油「有機成因理論」圓滿地解釋:

一、一些地區為什麼找到了大約15億年前形成的石油?而按照傳統的石油地質與生物學理論,當時的生物量似乎並不足以形成石油。為什麼在不含生物的地層中也能找到石油?比如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阿塔巴斯河區和美國堪薩斯的克拉富特———普魯斯油田,都是在沒有富含生物的沉積岩層。

二、為什麼許多大型油氣田都分布在地殼的大型線狀斷裂帶上?

它們的分布顯然受地球板塊的邊界控制,比如美國在洛杉磯的逆掩斷裂帶上就發現了19個油田。為什麼一些油氣田都與大山脈相鄰——那裡大多是板塊或者地塊的結合帶。我國新疆克拉瑪依油田在著名的「克——烏大斷裂帶」附近就找到了十餘個油氣田,而離開這條斷裂帶就很難發現油氣田。

三、為什麼世界上的大型、超大型油氣田大多集中分布?比如中東地區,這僅僅用「那裡的海相地層可以更多地富集有機質」的觀點解釋恐怕難以令人信服。

四、為什麼大型油氣田的分布區內,往往地熱值都較高?而且大油田的地層深部大多存在著一個地幔柱—那是油藏與地下深處相通的證據。

五、為什麼世界上許多油田的汞含量都很高?其含量高於大氣中含量的幾十到幾百倍。為什麼一些油氣區中的的氦含量也高得驚人(比如我國四川南部天然氣田中的氦的比例相當高,經過提純後可以生產工業性氦)?為什麼在世界許多大型鉛鋅礦中都發現了大量碳質瀝青?而鉛鋅礦富集的主要原因就是地殼深部的熱液上涌。

六、1973年遼寧省大地震後,遼河油田的石油勘探形勢突然好轉,1986年產量突破1000萬噸,一躍成為繼大慶、勝利油田之後我國第三大油田。而且,遼河盆地內平均每平方公里年產原油近一萬噸;山東勝利油田的面積僅為3000平方公里,但采出的原油已達3000萬噸;玉門老君廟油田經過60 年的開采以後,已經采出了幾倍於原來探明的地質儲量,這些都是用常規的石油地質理論難以解釋的。

七、傳統的石油地質理論認為,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數百萬年以上的時間,但是,最新的實驗室內熱模擬試驗表明,石油的生成並不需要太高的溫度和壓力,人們對美國黃石公園內熱泉的有機質研究也表明,生成石油的時間有幾千年足矣!更有甚者,墨西哥灣水域漂浮的藻類經太陽暴曬數周後,竟有液態的油滴生成。

面對這些向傳統石油地質理論挑戰的現象,人們似乎有理由認為:世界上有些油田的石油似乎正在源源不斷地得到補充;一些油氣可能來自地殼深處;石油的生成、運移、聚集可能與地震有關,而地震恰恰是地殼運動的表徵,它能把地下深處的油氣「送」上來嗎?

由來已久的「石油無機生成理論」

油氣生成可能是20世紀地質科學中爭論得最為激烈的問題之一,而且是一個古老而敏感的問題,從俄羅斯著名化學家門捷列夫算起,油氣無機成因的假說提出已有100多年了。

從20世紀初開始,一批又一批的俄羅斯科學家不斷地提出「石油無機生成」的理論和生成機制,其中影響較大的有庫德良采夫、克魯泡特金、薩爾基索夫、波爾菲里也夫和波實卡雷夫等;西方則有羅賓遜、古德、阿布拉加諾、薩特馬里等。

盡管持「石油無機生成」觀點的學者也不少,但他們提出的「原理」歸納起來就是:石油來源於地幔,是地幔沿著地殼裂隙上涌過程中的衍生物。任何物體都是在特定的內力和外力作用下,處於力的動態平衡而顯現的一種物質形態。在超高壓和高溫的條件下,地幔的原子、原子核、直至基本粒子等層次上的物質都是地殼中的任何物質無與倫比的,而且都是與地殼中的元素呈現出的性狀不同的。所以地殼中不存在什麼構成原油的碳氫化合物。但是在地殼裂開以後,那裡地幔的超高壓狀態被打破,原來的穩定結構被破壞,使之發生熱膨脹,不斷地釋放內能而蛻變為岩漿。沿著裂縫上涌的岩漿由於發生熱膨脹而不斷耗散內能,在特定的壓強和溫度下,重新達到內和外力平衡,進而演化出100多種元素。石油就是地幔發生熱膨脹時,在特定的環境中形成的一種新物質形態。

在石油的形成過程中,率先上涌的岩漿,由於在地殼裂縫中所受的壓強極小而大幅度地發生熱膨脹,形成大量的岩漿氣,按照一定的組分組成氣體分子,比如乙炔、水等。

岩漿中不斷地析出的氣體,不僅使裂隙中的壓強和溫度不斷升高,而且使裂隙中形成的烴類分子的密度連續增大,它們的內聚力不斷加強,導致烴類分子趨向於形成復雜的結構。即乙炔→乙烯→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當裂隙中碳氫化合物氣體濃度以及裂隙中的壓強進一步升高時,就會使低碳類烴聚合為高碳烴烷,進而發生相態變化,也就是說,氣體的烴類變成了液體的烴類——石油。(這種)石油在形成的初期,因為顆粒極小,可以隨著熱而向上運動,它們到裂隙的上方大量聚合,就可以融合成更大的油珠。當密度大的油珠進一步融合,其重量將大於岩漿氣體熱膨脹時的所產生的推力,於是紛紛墜落或沿著裂隙壁面流向裂隙的底部並溢出岩漿。

由於裂隙中的壓強、溫度和碳氫化合物的氣體濃度達到相當高的標准後,才會形成石油,所以,石油淹沒的岩漿析出的氣體剛剛脫離岩漿就會遇到很高的壓強,不僅在原子的層次上形成穩定的結構,而且迅速化合為碳氫化合物。於是,岩漿氣體的一部分在石油里上浮的過程中,就化合為石油,而且會不斷地增加,漸漸地就可能形成油藏

『貳』 石油是怎麼形成的

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

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

(2)石油是怎麼煉成的視頻擴展閱讀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萬年的時間,在現今已發現的油藏中,時間最老的達5億年之久。

但一些石油是在侏羅紀生成。在地球不斷演化的漫長歷史過程中,有一些「特殊」時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亡後,構成其身體的有機物質不斷分解,與泥沙或碳酸質沉澱物等物質混合組成沉積層。

由於沉積物不斷地堆積加厚,導致溫度和壓力上升,隨著這種過程的不斷進行,沉積層變為沉積岩,進而形成沉積盆地,這就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質環境。

『叄』 石油怎麼煉制的

石油煉制有三種類型:

(1)分離煉制的第一階段就是餾分的蒸餾分離。,目的是獲得從最重到最輕的各種組分。

(2)轉化(或轉變)石油產品自然性質的改良。,將各種產品的自然性質進行改變,以適應消費的需求。

(3)升級5使石油產品更加適用於人們的需要。,目的在於減少不需要的成分並提高某些產品的性質,以便使它們的適用性更廣泛。

石油產品的生產與原油的煉制流程

如前所述,原油內含有各種烴類,石油煉制正是要將所有成分分離成有用的產品,以下是煉油的步驟:(1)最古老的也是最常用的將烴類分離成各種組分(也稱為成分)的方法就是利用了沸點差別原理將原油加熱,使其汽化,然後凝析;(2)較新的技術是採用化學處理法,把一些組分轉化成另一種成分,這些過程稱為改性(如化學處理可以將較長鏈的分子分解成較短鏈的分子,出於對汽油的需求量大,可用這種加工技術使柴油轉變為汽油);(3)通過煉制將餾分中的各種雜質除去;(4)通過煉制將各種餾分(處理過的和未處理的)結合起來,形成混合物,變成人們所需要的產品(如不同結構烴的混合物能夠形成具不同辛烷值的汽油)。

運抵煉油廠的原油經過一系列的加工處理以後成為我們日常生活或工業用戶需要的各種終端產品。

『肆』 石油是怎麼練成的

石油是怎麼煉成汽油的?
石油主要由碳、氫、硫、氧、氮5種元素組成。碳、氫的比例約為96%~99.5%。烴(t是指由碳和氫兩種元素構成的化合物,為石油的主要成分。 製取汽、柴、煤油的基本方法是常壓蒸餾又叫直接蒸餾,利用原油中烴類沸點的差別,採用精餾方法把原油分離成35~205℃的汽油餾分,140~280℃的煤油餾分,200~350℃的柴油餾分 最初級的分離方法是在蒸餾塔容器中加熱,讓其分離出集中液體。自上而下分別是輕汽油、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瀝青、渣油。要想在此基礎上加工出更精細的產品就需要別的加工容器,比如加氫裂化塔等

『伍』 石油如何提煉

問題一:石油是如何提煉出來的? 混合物中的各種烴,一般是含碳原子數越少的分子,沸點越低;含碳原子較多的分子,其沸點越高。當給石油混合物加熱時,低溫,低沸點的烴先氣化,經過冷凝分離出來;隨溫度的升高,較高沸點的烴再氣化,經過冷凝分離出來,不斷繼續加熱、氣化、冷凝,就可以把石油分成不同沸點范圍的蒸餾產物,這種方法叫石油的分餾。石油分餾出來的各種成分為石油的餾分(仍然是混合物),為了不使高溫下高沸點的烴受熱變化和炭化結焦,常採用低於常壓的條件下進行分餾,叫做減壓分餾。石油分餾的產品:溶劑油(C5~C6 30~150℃)、汽油(C5~C11 220℃C以下)、煤油(C11~C16 180~310℃)、柴油(C15~C1 200~360℃)、凡士林(C16~C20 360℃以上)、石蠟(C20~C30360℃以上)、瀝青(C30~C40360℃以上)。

問題二:石油是怎麼提煉的 可以根據其組分沸點的差異,從原油中提煉出直餾汽油、煤油、輕重柴油及各種潤滑油餾分等,這就是原油的一次加工過程。然後將這些半成品中的一部分或大部分作為原料,進行原油二次加工,如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氫裂化等向後延伸的煉制過程,可提高石油產品的質量和輕質油收率。 石油經過加工提煉,可以得到的產品大致可分為四大類: 一石油燃料 石油燃料是用量最大的油品。按其用途和使用范圍可以分為如下五種: 1、點燃式發動機燃料 有航空汽油,車用汽油等。 2、噴氣式發動機燃料(噴氣燃料) 有航空煤油。 3、壓燃式發動機燃料(柴油機燃料) 有高速、中速、低速柴油。 4、液化石油氣燃料 即液態烴。 5、鍋爐燃料 有爐用燃料油和船舶用燃料油。 二 潤滑油和潤滑脂 潤滑油和潤滑脂被用來減少機件之間的摩擦,保護機件以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並節省動力。它們的數量只佔全部石油產品的5%左右,但其品種繁多。 三 蠟、瀝青和石油焦 它們是從生產燃料和潤滑油時進一步加工得來的,其產量約為所加工原油的百分之幾。 四 溶劑和石油化工產品 後者是有機合成工業的重要基本原料和中間體。原油開采出來,壓力降低,天然氣便從裡面分離出來。剩下部分脫水、鹽、氣後輸送到煉油廠。通過常壓和減壓加熱後,裡面的東西便分離出來。在不同的溫度液化的東西,便一次得到汽油、煤油、柴油、潤滑油、瀝青等。其中每一種油經過加熱並催化等,可以得到甲烷、乙烯、苯等。這些東西經過化學反應,就可以得到化工產品了 石油產品可分為:石油燃料、石油溶劑與化工原料、潤滑劑、石蠟、石油瀝青、石油焦等6類。其中,各種燃料產量最大,約占總產量的90%;各種潤滑劑品種最多,產量約佔5%。各國都制定了產品標准,以適應生產和使用的需要。 汽油 是消耗量最大的品種。汽油的沸點范圍(又稱餾程)為30~205°C,密度為0.70~0.78克/厘米3,商品汽油按該油在汽缸中燃燒時抗爆震燃燒性能的優劣區分,標記為辛烷值70、80、90或更高。號俞大,性能俞好,汽油主要用作汽車、摩托車、快艇、直升飛機、農林用飛機的燃料。商品汽油中添加有添加劑(如抗爆劑四乙基鉛)以改善使用和儲存性能。受環保要求,今後將限制芳烴和鉛的含量。 噴氣燃料 主要供噴氣式飛機使用。沸點范圍為60~280℃或150~315℃(俗稱航空汽油)。為適應高空低溫高速飛行需要,這類油要求發熱量大,在-50C不出現固體結晶。煤油沸點范圍為180~310℃主要供照明、生活炊事用。要求火焰平穩、光亮而不冒黑煙。目前產量不大。 柴油 沸點范圍有180~370℃和350~410℃兩類。對石油及其加工產品,習慣上對沸點或沸點范圍低的稱為輕,相反成為重。故上述前者稱為輕柴油,後者稱為重柴油。商品柴油按凝固點分級,如10、-20等,表示低使用溫度,柴油廣泛用於大型車輛、船艦。由於高速柴油機(汽車用)比汽油機省油,柴油需求量增長速度大於汽油,一些小型汽車也改用柴油。對柴油質量要求是燃燒性能和流動性好。燃燒性能用十六烷值表示愈高愈好,大慶原油製成的柴油十六烷值可達68。高速柴油機用的輕柴油十六烷值為42~55,低速的在35以下。 燃料油 用作鍋爐、輪船及工業爐的燃料。商品燃料油用粘度大小區分不同牌號。 石油溶劑 用於香精、油脂、試劑、橡膠加工、塗料工業做溶劑,或清洗儀器、儀表、機械零件。 潤滑油 從石油製得的潤滑油約占總潤滑劑產量的95%以上。除潤滑性能外,還具有冷卻、密封、防腐、絕緣、清洗、傳遞能量的作用。產量最大的是內燃機油(佔40%),其餘為齒輪油、液壓油、汽輪機油、電器絕緣油、壓縮機油,合計占......>>

問題三:石油能提煉出哪些東西出來,提煉的過程是什麼 石油經過加工提煉,可以得到的產品大致可分為四大類:
燃料
石油燃料是用量最大的油品。按其用途和使用范圍可以分為如下五種:
1.點燃式發動機燃料有航空汽油,車用汽油等。
2.噴氣式發動機燃料(噴氣燃料) 有航空煤油。
3.壓燃式發動機燃料(柴油機燃料) 有高速、中速、低速柴油。
4.液化石油氣燃料即液態烴。
5.鍋爐燃料有爐用燃料油和船舶用燃料油。
潤滑油
潤滑油和潤滑脂被用來減少機件之間的摩擦,保護機件以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並節省動力。它們的數量只佔全部石油產品的5%左右,但其品種繁多。
瀝青
它們是從生產燃料和潤滑油時進一步加工得來的,其產量約為所加工原油的百分之幾。
溶溶劑
後者是有機合成工業的重要基本原料和中間體。
石油煉制
(1) 煉油生產是裝置流程生產,石油沿著工藝順序流經各裝置,在不同的溫度、壓力、流量、時間條件下,分解為不同餾分,完成產品生產的各個階段。一套裝置可同時生產幾種不同的產品,而同一產品又可以由不同的裝置來生產,產品品種多。因此,為了充分利用資源,在管理上需採用先進的組織管理方法,恰當安排不同裝置的生產。
(2) 煉油裝置一般是聯動裝置,加工對象為液體或氣體,需要在密閉的管道中輸送,生產過程連續性強,工序間連接緊密。在管理上需按照要求保持平穩連續作業,均衡生產。
(3) 煉油生產有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有毒、腐蝕等特點,安全上要求特別嚴格。在管理上,要防止油氣泄漏,保持良好通風,嚴格控制火源,保證安全生產。
(4) 煉油生產過程基本上密閉的,直觀性差,且不同原料的加工要求和工藝條件也不同。在管理上需要正確確定產品加工方案,優選工藝條件和工藝過程。
(5) 煉油生產過程通過高溫加熱使石油分離,經冷卻後調合為不同油品或進一步加工為其它產品。在管理上必須保持整個生產過程的物料平衡,按工藝規定比例配料生產,同時還要組織好企業的熱平衡,以不斷降低能耗。
(6) 煉油產品深加工的可能性大,效益高,且原料代用范圍廣。在管理上,應採取現代管理方法,加強綜合規劃與科學管理,不斷提高煉油生產的綜合經濟效益。
(7) 不同的煉油廠,它們生產的產品品種可能有所不同,但它們的生產過程特點是相同或相近的,它們的經濟關系流是相同的。因此,可以採用統一的方法和模式來分析煉油廠的生產經營總體狀況,制定企業的綜合發展規劃,指導企業生產 。

問題四:汽油是怎麼從石油裡面提煉的 原油:原油是一種黑褐色的流動或半流動粘稠液,略輕於水,是一個成分十分復雜的混合物;就其化學元素而言,主要是碳元素和氫元素組成的多種碳氫化合物,統稱「烴類」。原油中碳元素佔83%一87%,氫元素佔11%一14%,其它部分則是硫、氮、氧及金屬等雜質。雖然原油的基本元素類似,但從地下開採的天然原油,在不同產區和不同地層,反映出的原油品種則紛繁眾多,其物理性質有很大的差別。原油的分類有多種方法,按組成分類可分為石蠟基原油、環烷基原油和中間基原油三類;按硫含量可分為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類;按比重可分為輕質原油、中質原油、重質原油以及特重質原油四類。
原油數量單位桶,1桶=158.98升=42加侖。美製1加侖=3.785升,英制1加侖=4.546升。

問題五:石油是如何提煉出來的? 我知道: 石油又稱原油,一般原油都生成在沉積岩夾層里,採油工人一般通過水壓或氣壓把原油通過裂隙壓出,然後再通過「磕頭雞」把他們一點點抽出地表。就是原油了,原油通過管道或油罐運輸到石油化工廠開始提煉:根據油的沸點,可以先後提出:航空煤油--汽油--菜油--石蠟--柏油(修路) 希望能幫你朋友!

問題六:石油提煉過程中,第一道提煉出來是什麼呢? 肯定是由煉油廠里的蒸汽設備提煉。因為石油中的不同成分會在不同的溫度下沸騰和汽化,汽油是最先沸騰 ,於是汽油蒸汽最先被抽走 汽油蒸汽冷卻後 ,就變成了液態的純汽油

『陸』 石油是如何提煉出來的

提煉方法

石油的煉制的基本方法較多,這里只介紹幾種主要的煉制方法。

1、蒸餾:利用氣化和冷凝的原理,將石油分割成沸點范圍不同的各個組分,這種加工過程叫做石油的蒸餾。

蒸餾通常分為常壓蒸餾和減壓蒸餾。在常壓下進行的蒸餾叫常壓蒸餾,在減壓下進行的蒸餾叫減壓蒸餾,減壓蒸可降低碳氫化合物的沸點,以防重質組分在高溫下的裂解。

2、裂化:在一定條件下,使重質油的分子結構發生變化,以增加輕質成分比例的加工過程叫裂化。 

裂化通常分為熱裂化、減粘裂化、催化裂化、加氫裂化等。

3、重整:用加熱或催化的方法,使輕餾分中的烴類分子改變結構的過程叫做重整。它分為熱重整和催化重整,催化重整又因催化劑不同,分為鉑重整、鉑錸重整、多金屬重整等。

4、異構化:是提高汽油辛烷值的重要手段。即將直餾汽油、氣體汽油中的戊烷、已烷轉化成異構烷烴。也可將正丁烷轉變為異丁烷,用作烷基化原料。

經過石油煉制的基本方法得到的,只是成品油的餾分,還要通過精製和調合等程序,加入添加劑,改善其性能,以達到產品的指標要求,才能得到最後的成品油料,出廠供使用。

(6)石油是怎麼煉成的視頻擴展閱讀:

煉制特點

(1)煉油生產是裝置流程生產,石油沿著工藝順序流經各裝置,在不同的溫度、壓力、流量、時間條件下,分解為不同餾分,完成產品生產的各個階段。

一套裝置可同時生產幾種不同的產品,而同一產品又可以由不同的裝置來生產,產品品種多。因此,為了充分利用資源,在管理上需採用先進的組織管理方法,恰當安排不同裝置的生產。

(2) 煉油裝置一般是聯動裝置,加工對象為液體或氣體,需要在密閉的管道中輸送,生產過程連續性強,工序間連接緊密。在管理上需按照要求保持平穩連續作業,均衡生產。

(3) 煉油生產有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有毒、腐蝕等特點,安全上要求特別嚴格。在管理上,要防止油氣泄漏,保持良好通風,嚴格控制火源,保證安全生產。

(4) 煉油生產過程基本上密閉的,直觀性差,且不同原料的加工要求和工藝條件也不同。在管理上需要正確確定產品加工方案,優選工藝條件和工藝過程。

(5) 煉油生產過程通過高溫加熱使石油分離,經冷卻後調合為不同油品或進一步加工為其它產品。在管理上必須保持整個生產過程的物料平衡,按工藝規定比例配料生產,同時還要組織好企業的熱平衡,以不斷降低能耗。

『柒』 石油是怎麼煉出來的

哥哥石油不是煉出來的,是挖出來的...石油是用來給人煉的
煉石油大致分為3個過程:分餾,裂化裂解,催化重整
分餾是一個物理過程,原理是石油中不同成分得沸點不一樣,具體是一個復雜得精餾過程
催化裂化和催化裂解 是在催化劑的作用下,使大分子的烴類(碳鏈比較長得)分解為碳鏈比較小的烴,裂解是石油化工生產過程中,以比裂化更高的溫度,使石油分餾產物中的長鏈烴斷裂成乙烯、丙烯等短鏈烴的加工過程.可見,裂解是一種深度的裂化.
催化重整 就是利用催化劑對烴類分子結構進行重新排列.催化重整是石油加工過程中重要的二次加工手段,它旨在生產高辛烷值汽油、或者苯、甲苯以及二甲苯等化工原料,並副產大量氫氣.

『捌』 石油是怎樣形成的

石油的形成過程是:
1.在遠古的海洋里,生活著很多水生動物。它們有的體型大,有的體型小,甚至還有很多浮游生物。當這些生物一代一代的死去,它們的屍骸就沉積在海底。有的骨骼變成了化石,但由於海洋中有很多鹽分,它們身上的脂肪和蛋白質不能馬上被降解(就好像腌咸魚一樣,可以儲存很長時間)。
2.由於海底的水壓很大,所以長年累月動物和微生物的屍體就逐漸被壓縮。幾千年後我們看到的沉積岩,就是壓縮的結果。在強大的壓力下,脂肪和蛋白質逐漸液化,變成了石油,存在於沉積岩中。
3.很多的陸地上也盛產石油,這是由於地殼運動的原因造成的。
石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石油」這個中文名稱是由北宋大科學家沈括第一次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