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霸主為什麼那麼有錢
擴展閱讀
一天能拿到多少鑽石 2025-02-08 04:17:09
華為體驗機怎麼調價格 2025-02-08 04:04:50

石油霸主為什麼那麼有錢

發布時間: 2023-09-01 05:27:01

Ⅰ 中國石油去年賺了190億,賣石油很賺錢的原因有哪些

中國石油去年賺了190億,賣石油很賺錢的原因:1.屬於壟斷資源,基本上沒有競爭對手,2.石油需求量大,屬於消耗品,3.石油是稀缺資源擁有更高溢價。

隨著中國經濟不斷發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汽車也逐漸進入了老百姓家庭,汽車是消耗品,需要大量的石油作為燃料。中國石油去年賺了190億,賣石油很賺錢的原因主要還是屬於壟斷資源,沒有多少競爭對手,這就導致石油企業擁有自主定價權,同時石油屬於消耗品,每天汽車都需要大量的石油,需求量大導致石油很賺錢,我們的石油基本上靠進口,這也是一種稀缺資源,稀缺資源就享受更高的價格。

三、石油屬於稀缺資源擁有更高的溢價。

我國石油大部分都靠進口,石油作為稀缺資源每天都需要使用,這導致石油的使用量一直居高不小,石油作為稀缺資源自然擁有更高的溢價,同時石油作為國民生產中非常重要的能量資源基本上沒有辦法替代,這也讓石油處於優勢地位,石油的稀缺性是石油溢價的真正原因。

Ⅱ 石油業霸主洛克菲勒的勵志故事

洛克菲勒如何從一貧如洗的少年崛起為石油業霸主,這段經歷絕對是一段經典的勵志故事。
100年來,人們將美國鍍金時代第一個10億富翁、強盜大亨的代表人物約翰D洛克菲勒刻畫為一個冷酷魔頭,他的形象和內心世界成為了一個謎。所幸,近年來被公開的一份長達1700頁的洛克菲勒自述,使我們能夠走進這位斂財大亨的內心。原來,將自己神秘地隱藏在標准石油公司辦公室中的洛克菲勒是一個生活簡朴、和藹可親的老頭。他一生中最大的奢侈可能就是拋灑在高爾夫球場上的鉅額花費,晚年的他太迷戀高爾夫了。這個奇瘦無比的老頭,盡管在商場上扮演冷酷無情的角色,但在私生活中謹守清教徒般的節制習慣。他一生瘋狂斂財,一方面因為他將此看作上帝賦予的使命;也因為他太喜歡金錢了:看到金錢能夠令他的神經高度興奮。
洛克菲勒如何從一貧如洗的少年崛起為石油業霸主,這段經歷絕對是一段經典的勵志故事。來看看這位斂財大亨給我們的16點啟示吧。
1.出身低微、教育不足不影響成才。約翰D少時貧困,16歲就外出打工。他還缺少一個英雄楷模式的父親,父親是令他感到丟臉的假葯販子。約翰D小時候給人的印象是目光有些呆滯,鬱郁寡歡,人們看不出他日後能有多大出息。
2.不要相信「你越想發財,你就越發不了財」的論調。約翰D很早就喜歡錢。他打工時,將老闆的一張4000美元的期票從保險櫃中偷出,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激動無比。他創辦企業的目的也完全是因為:想賺到很多錢。
3.擁有堅定的發財信念,甚至勇於喊出它。約翰D的日記里記載了大量關於發財信念的內容。有一次他受到客戶的歧視,便憤怒地喊道:「等著瞧吧,有一天我會成為天下首富!」他還多次敲著朋友們的膝蓋說:「我必定會發財,必定會發財,必定會發財!」對發財有一種強迫症似的渴望。
4.從小處做起,研究數字。約翰D一生始終保存著他十幾歲時的第一個賬本,他當時命名為「賬本甲」,從這個賬本開始,他將生活中的一切開支數字,不論大小,通通記錄下來,並仔細研究,這培養了他對數字的敏感。對數字的敏感認真始終是約翰D的長項,是他經商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Ⅲ 富可敵國的石油巨人是指哪些石油公司

所謂「國際大石油公司」就是指那些依靠私人資本創建和經營的跨國石油公司。提起國際大石油公司,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它們龐大的經營規模、橫跨全球的業務范圍、卓越的盈利能力和在世界石油市場上的巨大影響力。在2006年度《財富》全球500強排名中,前十位中石油公司就占據了五位。埃克森美孚位居世界500強榜首,361億美元的高額利潤使其成為全球500強有史以來最賺錢的公司(每天為它帶來近1億美元的進項),3399.38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使這個老牌石油大亨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富可敵國。埃克森美孚的石油和天然氣日產量幾乎是科威特的兩倍,公司在全球六個大洲均擁有能源儲備,油氣儲量超過了全世界任何一家非政府性質的公司。位居前十名的其他幾家大石油公司還包括雪佛龍德士古、康菲、殼牌和BP,這些石油巨頭同樣也贏得了舉世關注的目光。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部國際大石油公司的發展史可以折射出世界石油工業的發展歷史。世界石油工業發展的每一個重要階段,都有國際大石油公司的直接參與。在不同歷史階段,它們的角色都是舉足輕重的。
(1)國際大石油公司的產生與發展。
洛克菲勒是最早的國際大石油公司的締造者,也是國際大石油公司經營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創建者。當年他一手創建的標准石油公司,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將原油產量由1889年的佔全美總產量16%迅速提升至26%,在美國加工和銷售的市場份額高達75%~80%。此外,它還帶動了石油工業國際化業務的發展,迅速在全球各地設立了分公司,逐漸取得了在美國和世界石油市場上的霸主地位。它還開創了石油公司上中下游一體化發展的業務模式,極大地降低了成本和風險。如果公司在上游勘探開發業務中虧損,則可以在下游煉油和銷售業務中找到平衡。但這個石油帝國的壽命不長,因為被指控「壟斷和暴利」,1911年美國政府以反托拉斯法迫使標准石油集團解體,將其所屬的92家公司改組成在法律上獨立的20個公司集團,「大廈」坍塌後,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等石油公司得以倖存下來,這也是今天幾大石油巨頭的前身。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以美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的飛速發展以及戰事的需要極大地刺激了對石油的需求,推動了石油生產。壟斷美國石油市場的五家上下游一體化的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德士古、海灣和雪佛龍也正是在這一階段發展起來的。從20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前的相當長時間里,它們與英國的BP和英荷殼牌構成了世界石油歷史上聲名顯赫的「七姊妹」,憑借在中東獲得租借地石油開發特許權而發了大財,壟斷了世界石油市場。
20世紀70年代發生的兩次石油危機,造成了依賴石油資源的西方世界的恐慌,石油「七姊妹」也遭受重創,逐漸淡出歷史舞台,國際大石油公司開始對自身發展模式和如何增強競爭能力進行思考,並開始新的實踐。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世界石油領域不斷發生大規模的兼並與聯合。1997年之前,這些較大規模的兼並與聯合多數發生在下游業務(煉制和銷售)和天然氣業務(包括天然氣發電)領域,並且很多隻是公司部分業務之間的聯合。1998年後,面對低油價的沖擊,更多的石油公司捲入了兼並聯合的浪潮,希望通過從外部進行的資產重組,實現優勢互補,進一步降低成本,共同抵禦和降低風險,石油公司的兼並與聯合演變成為以大型石油公司橫向整體合並為主要特點的兼並與聯合狂潮,並直接導致超級國際石油公司的形成。
世紀之交以國際大石油公司為主導的新一輪兼並浪潮,是面對石油業激烈競爭環境所進行的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洗牌。塵埃落定之後,埃克森美孚、英荷皇家殼牌集團、BP、道達爾、雪佛龍德士古共同組成了石油業內的超級巨無霸方陣。這次兼並與聯合狂潮強化了國際石油公司的實力和地位,同時也重新調整了當今石油工業的主體布局。
(2)新世紀國際大石油公司的發展趨勢。
起於1998年的大規模石油公司並購和結構調整,國際大石油公司基本完成了以擴大資產規模和強化競爭實力為目標的任務。進入新世紀以來,在國際油價走高的有利形勢下,它們在繼續優化調整資產組合的同時,普遍將營造長期競爭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首要的戰略重點,進入了一個為長期增長而投資的新階段。國際大石油公司在經營戰略和競爭策略方面所做的戰略調整,體現出一些全新的特點。這些戰略調整,將對國際大石油公司的中遠期業績表現乃至世界石油工業的競爭和發展態勢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這些新動向包括:一是實施戰略轉移,立足於長期可持續發展,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營造下一代核心資產;二是進行資產組合的優化,一方面通過補缺性的收購,彌補在關鍵發展領域的資產組合缺陷,另一方面擇機處置邊際資產,優化老油區投資,緩解近期內的成本上升和投資回報下降的問題;三是積極介入天然氣合成油(GTL)、油砂和重油等非常規石油領域,重新重視勘探,立足更長遠的發展,構建在新的關鍵領域的競爭優勢。
舉措之一:為長期增長投資,營造下一代核心資產。
在主要產區的資源戰略接替上,國際大石油公司主要以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新的油氣發現項目為重點,表現出四個主要的戰略方向,即主要把西非和墨西哥灣深水區、俄羅斯、實行開放政策的OPEC國家和LNG業務領域作為今後重要的新產量增長源。
如BP公司,已將其戰略重點轉向新的五大利潤中心,即墨西哥灣(深水區)、特立尼達(天然氣)、亞塞拜然(環裏海石油)、安哥拉(深水區)和俄羅斯(TNK-BP)。公司現有利潤中心目前的產量為1.15億噸,預計將以年均3%的速度遞減;而新利潤中心目前的產量是5000萬噸,預計將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長,到2008年,產量將達到1億噸。由於新利潤中心的勘探開發成本和操作成本(分別為每桶油當量4美元和2.4美元)均低於現有生產區(發現開發成本為6~7.5美元/桶油當量,操作成本約為5美元/桶油當量),因而新利潤中心產量的增長和資本支出的下降,將有助於提高BP的整體投資回報水平。
憑借雄厚的資金和技術實力以及多年來在資源國的影響力,國際大石油公司在上述關鍵領域占據了有利的競爭地位,這將能夠支撐其全球油氣儲量的可持續接替。根據高盛公司對20世紀90年代以前發現、目前正在開發中的儲量在5億桶油當量以上的50個大油氣開發項目的統計分析,國際大石油公司在其中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它們在50個大項目中占據了45%的儲量。其中BP、埃克森美孚、道達爾、皇家荷蘭殼牌、雪佛龍德士古和埃尼公司等大公司占據了50個大項目預計凈現值的90%。
埃克森美孚西非、墨西哥灣、中東(卡達LNG)和裏海,預期2006年在西非深水區新增產量將達5.5億桶,占公司總產量的比重將從目前的8%上升到18%,在OPEC國家中的產量比重將由14%上升到18%皇家荷蘭殼牌西非(奈及利亞)、俄羅斯(薩哈林天然氣)、加拿大油砂業務,預期2006年西非可新增產量4.6億桶道達爾西非、中東、委內瑞拉和俄羅斯。預期2006年西非深水區可新增產量37萬桶油當量/日,占總產量的13%,中東產量占公司總產量的比重將從2001年的23%上升到33%雪佛龍德士古墨西哥灣、西非(奈及利亞)和裏海(哈薩克),預期西非深水區2006年可新增產量30萬桶油當量/日,占公司總產量的比重將從2001年的13%上升到18%

2006年後幾家國際大石油公司新增油氣儲產量的主要來源大石油公司這種接替產量的來源分布結構,使其進入了一個高投資密集度的發展時期。由於新區項目多數為資本密集的勘探和開發項目,因此,預計未來幾年中,大石油公司30%~40%的投資支出將用在深水區生產設施、管道或LNG上游和終端設施以及非常規石油開發設施項目的建設上。
基礎設施投資的快速增長,將導致石油公司折舊、折耗和攤銷費用增加,對公司近期內的投資回報產生較大的壓力。不過,為實現長期持續的增長,這是必須的。除了可預期的儲量資源收獲外,大石油公司還可以以此為自己創造新的戰略性油氣資產基礎和市場基礎,同時,這對於全球石油工業的長遠健康發展來說也具有重要意義。預計2001—2010年,全球投入新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將達到約3430億美元(含伊拉克重建),並可從中獲得儲量2000 億桶油當量。正因如此,新一輪大規模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被視為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石油工業的另一重大轉折、一個大石油公司前所未有的新發展機遇。新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大多數是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跨國項目,不僅要求參與者有更為雄厚的資金技術實力,更要求其有豐富的商務技巧和廣泛的行業影響力,因而在新的發展趨勢中居於主導地位的仍將是國際石油巨頭。

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與相應儲量增長潛力舉措之二:優化資產組合,調整盈利資產序列。
2000年以來,為了提高回報率,大石油公司一直在降低老油區的資產比重(比如在美國和北海即是如此),同時,也擇機出售戰略不匹配的國際資產,以圍繞其大型生產基礎設施實現規模經濟。2000—2003年,僅BP的資產處置收益就達到250億美元。與資產處置相關的一個問題是國際大石油公司在老油區的策略。在美國,目前多數公司採取收獲老油田現金的策略(即只收取現金收入,減少或不進行再投資),並擇機出售資產。
舉措之三:立足長遠,搶占非常規石油業務發展先機。
隨著世界大型常規油氣發現及開發機會的日益減少,國際大石油公司開始將更長遠的發展目標轉向非常規石油資源上來。除了將LNG、GTL作為天然氣儲量商業化的有效方式外,國際大石油公司也越來越重視加拿大油砂、委內瑞拉重油等項目機會。
(據IEA,PetroleumEconomist,TDNewcrest)類別2000年2005年2010年2010年比2000年增長,%液化天然氣(LNG)(萬桶油當量/日)236.0350.0600.0154天然氣合成油(GTL)(萬桶油當量/日)3.83.8100.02531油砂合成油(萬桶油當量/日)38.0142.0148.0290超重油(萬桶油當量/日)77.087.5110.043非常規石油總計(萬桶油當量/日)354.8583.3958.0170

世界非常規石油生產前景近年來,受天然氣價格上升、LNG供應成本下降以及資源國推動天然氣資源商業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全球液化天然氣的生產和貿易日趨活躍,正在成為世界油氣工業的一個新的熱點。預計全球25%~35%的天然氣儲量最終需通過LNG來實現商業化。預計到2008年,全球在天然氣儲量開發和LNG設施方面的投資將達到1500億美元。因此,國際大石油公司十分看好未來LNG的發展,並紛紛搶佔LNG領域的制高點。近兩年來,國際大石油公司參與的LNG現有項目擴建、在建和擬建新項目就超過了30個,預計到2010年全球LNG年生產能力將達到3億噸。LNG 項目開發不僅成為國際大石油公司商業化其天然氣儲量資源的關鍵,而且也將成為公司盈利的重要來源。因成本下降和項目壽命期長,目前LNG項目的投資回報水平明顯高於其他項目,甚至高於上游勘探開發項目的平均水平。如果將上游的生產加上液化、船運和再氣化資產組成獨立的LNG業務的話,預計到2010年,這一業務在國際大石油公司運用資本中的比例可達到5%~10%,成為勘探生產、煉油、化工之外的第四大業務,其重要性甚至可能超過化工產品業務。
GTL 是一項將天然氣轉化為極清潔的煉制產品的技術,盡管這一技術的出現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但受項目經濟性的限制,一直以來除了在南非以外,投資很少。近年來,隨著技術的突破,GTL項目的經濟性顯著提高,加上資源國為開發「困氣資源」(因缺乏當地消費市場而難以經濟開發的天然氣儲量,只有通過LNG或GTL方式開發)提供優惠的財稅條款,GTL項目開始真正被資源國和國際大石油公司看好。目前全球的「困氣資源」量至少在2500萬億立方英尺,約占天然氣總探明儲量的25%。隨著全球對於煉制產品需求的快速增長(預計將從目前的2500萬桶/日增長到2010年的2800萬桶/日),特別是環境排放標準的日益嚴格,GTL將因其可用作煉廠提高柴油質量的原料等特點而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殼牌已與卡達石油公司簽訂了意向書,計劃到2009年建成投產14萬桶/日的GTL生產廠,埃克森美孚也與卡達石油公司簽訂了於2011年建成產能為15.4萬桶/日的GTL項目的意向書。預計今後10年,這些公司將在GTL項目上投資330億美元,實現產量75萬桶/日。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埃克森美孚早在20年前就已經積極開發GTL技術,其專有技術AGC-21的開發耗資6億美元,持有約3500項相關的國際和美國專利。
近年來在旨在減少瀝青礦開采和加工過程中燃氣和蒸汽消耗方面的技術進步,使得油砂開發項目的經濟性得到顯著提高,項目開發進展明顯加快。據加拿大權威機構分析,預計2004—2010年加拿大油砂合成油的產量將增長到148萬桶/日。盡管目前仍存在著加拿大環境法規限制的不確定因素,但隨著原油價格的上升,加拿大油砂項目正吸引越來越多的國際石油公司的關注。
委內瑞拉的超重油項目也正在引起更多的國際大石油公司的興趣。盡管委內瑞拉的財稅合同條款比較苛刻(政府所得為51%),雪佛龍德士古和皇家荷蘭殼牌公司仍十分關注60億~70億美元的新項目機會,道達爾公司也正在談判擴大其Sincor項目的產能。
舉措之四:重新重視勘探。
受1998—1999年國際油價下跌的影響,國際石油公司的勘探支出下降了27%,這一趨勢持續到2003年。據行業咨詢機構伍德麥肯錫的研究,2003年經濟發展與合作組織國家(簡稱OECD)大石油公司的勘探支出是89億美元,比上年下降了4%,BP和雪佛龍德士古更是分別下降了25%和15%。由於勘探支出的下降,OECD大石油公司在2001—2003年的勘探計劃共獲得72億桶儲量,與1996—1998年89億桶的儲量發現相比下降了20%,平均有機儲量接替率為75%。
除了受低油價影響外,國際大石油公司勘探投資下降的另一個原因還在於,它們將投資重點集中在低風險的探明儲量的開發上,進而開發資本支出排擠了勘探資金。同時,技術進步也為深水區油氣資源的開發創造了條件,國際大石油公司的開發項目機會增多,需要大量投資基礎設施以實現這些儲量的商業化。
在勘探投資相對不足的狀況出現多年之後,國際大石油公司目前已開始重視新前景區的勘探。2003年雪佛龍、雷普索爾、殼牌和道達爾均增加了勘探區塊面積,涉足的國家也增加了。
舉措之五:開拓新的並購熱點,俄羅斯上游權益成為主要關注點。
以公司並購、資產重組和戰略聯盟為主要內容的資本運營活動,歷來是國際大石油公司經營和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一環,是其實現規模擴展、優化資源配置和實現價值最大化等戰略目標的重要手段。通過1998年以來的巨型並購活動,國際大石油公司已經基本上完成了在全球范圍內強化關鍵資產規模、實現協同效應和降低成本的任務。巨型並購後,國際大石油公司進行公司和資產並購交易的動機開始向彌補公司資產組合缺陷和實現資產最優配置轉變,並購的主要目標也開始轉向那些規模較大、資產的戰略匹配性較好的中型石油公司。
盡管俄羅斯的油氣行業投資環境仍存在多種不確定因素,但其豐富的未開發儲量一直吸引著西方大石油公司。由於俄羅斯的產品分成合同(PSAs)立法不健全,審批過程冗長,加上俄羅斯目前的生產重點仍以現有開發項目為主,對外國石油資本的依賴程度較低,而且俄本土石油公司抵制PSAs,因此,國際大石油公司通過PSAs合同進入俄羅斯的難度很大。BP公司採取了放棄產量分成協議途徑的投資戰略,收購TNK-BP公司50%的股份,通過股權參與的方式,迅速在俄羅斯石油項目中獲得了規模優勢。
另外,因多數國際大石油公司仍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處於資本投資密集期,為降低成本、改善投資回報,也不排除出現大型公司間合並的可能性。在本輪高油價周期中,大石油公司的現金流充裕,而股價大都沒有隨國際油價同步同幅上升。因而從公司收購者的角度來看,目前目標公司現金充裕但股價便宜,未必不是進行交易的有利時機。
當今世界石油工業正在全面經歷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競爭更激烈,風險更大,更需要跨國石油公司對外界變化做出積極反應的時代。著眼於具有長期增長潛力的投資項目,優化公司資產組合,加強對石油資源包括非常規石油資源的控制和開發無疑是這些國際石油公司做出的有利戰略選擇。

Ⅳ 股價均走高!「三桶油」上半年日賺超10億,石油行業為何穩賺不賠

對於這個石油行業為何穩賺不賠,那麼像石油這個行業之所以穩賺不賠的原因,是因為石油這種東西是屬於戰略的資源的一種東西,石油這種東西對於每個國家來說那麼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資源,在每一個國家的發展當中都離不開石油的,因為石油這種東西呢,那麼是可以進行加工,能夠提取出來石油,還有各種資源,那麼都能夠有助於發展整個社會的這個經濟的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才導致石油這個行業穩賺不賠,那麼只要有石油的話,那麼基本上每個國家對於石油的需求量都是非常的大的中心為石油能夠做非常多的事情,能夠促進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所以說石油行業才是穩賺不賠

總的來說第1點原因那麼就是因為每個國家對於石油這種東西需求量非常的大,所以說是穩賺不賠,那麼第2點原因就是因為石油這種東西呢,那麼開采出來的數量比較稀少,那麼這也是為什麼石油穩賺不賠的原因

Ⅳ 迪拜為什麼那麼有錢都是出口石油賺來的么

其實石油每年只能為迪拜創造大概占生產總值6%的經濟效益。最重要的經濟來源靠的是港口貨運,進出口貿易,旅遊以及房地產行業。這些才是迪拜的經濟支柱,才有了大家看到的什麼世界最高樓,世界最大商場,世界最好酒店,世界最大滑雪場等。

在迪拜,貿易是第一大經濟支柱,其後依次是物流、金融、旅遊。傑貝阿里自由貿易區(JAFZA)是彰顯迪拜貿易特色的代表。在阿聯酋全國遍布的10多個自貿區中,它是最重要的,也是中東地區最大的自貿區。

(5)石油霸主為什麼那麼有錢擴展閱讀:

在海運方面,超過125條世界主要航線都將迪拜的拉希德港(Rashid Port)和傑貝阿里港列入其中。傑貝阿里港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口,建有65個泊位,跨度達15公里。港口的周圍是免稅區,區內的外資企業可以擁有100%的所有權,並可免交公司稅和個人稅。

默罕默德曾在他的書中提到,20世紀70年代,曾有商人請他阻止他的父親拉希德修建傑貝阿里港,因為建設成本帶來巨大的財政負擔。但老酋長告訴他,這是在未雨綢繆,因為未來的資源可能無法完成該項目。

傑貝阿里港建成後,成為全球十大最繁忙的貨運港之一,憑借傑貝阿里港的運營經驗,迪拜得以在全球經營60多個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