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什麼時候銷售淡季
擴展閱讀
一天能拿到多少鑽石 2025-02-08 04:17:09
華為體驗機怎麼調價格 2025-02-08 04:04:50

石油什麼時候銷售淡季

發布時間: 2023-09-01 07:24:22

A. 金子什麼時候掉價

金子什麼時候掉價這個問題,需要看市場供需等因素。

影響金子價掉價的因素如下:

1、供求關系影響

金價波動是基於供求關系基礎上的。如果黃金的產量大幅增加,金價就會受到影響而回落。此外,新採金技術的應用、新礦的發現、央行受金等均會令金價承壓。

如今,黃金投資需求在市場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對黃金的影響更具彈性、更加敏感,所以今日衍生品市場上的一舉一動都對金價走勢產生重要影響。

2、美元匯率影響

黃金價格與美元走勢的互動關系非常密切,通常呈現美元漲、黃價跌和美元跌、黃價漲的逆向互動關系。但也存在極端的特殊情況,在黃金走勢非常強或非常弱時,便會擺脫美元走勢的影響。

例如:當大資金流入普遍被看好石油、貴金屬等商品類投資品種時,黃金價格與美元的互動關系將可能失效,金價擺脫了美元的影響,出現獨立的走勢。

3、貨幣政策影響

當某國採取寬松的貨幣政策時,由於利率下降,該國的貨幣供給增加,加大了通貨膨脹的可能,會造成黃金價格的上升。

4、通貨膨脹影響

長期來看,如果每年的通脹率在正常范圍內變化,對金價的波動影響並不大;只有在短期內,物價大幅上升,引起人們恐慌,貨幣的單位購買力下降,金價才會明顯上升。雖然現在黃金收益率日益低於債券和股票等有價證券,但黃金作為長期投資工具,是應對通貨膨脹的重要手段。

5、原油價格影響

黃金與原油存在一定的關聯,主要體現為相對的正相關聯,但該正相關是以原油價格的運行為前提,金價的上揚是後反映。

在石油需求出現一邊倒時,就會出現投機資金順勢對石油價格推波助瀾,此時原油價格呈現持續大幅上漲,而黃金充當避險資金良葯的校色,短期避險資金選擇大量地吞服黃金,從而推動國際金價不斷攀升。

6、政局變動影響

國際上出現重大的政治、戰爭事件都將影響金價。政府或為戰爭或為維持國內經濟的平穩而支付費用,大量投資者為了規避風險降低損失,便會轉向黃金保值投資,從而提升黃金的需求,刺激金價上揚。

7、股市行情影響

一般來說,股市下挫,金價上升。這主要體現了投資者對經濟發展前景的預期,如果大家普遍對經濟前景看好,則資金大量流向股市,股市投資熱烈,金價下降。

B. 油價為什麼會那麼高呢什麼時候才能降下來呢

我們先來簡要回顧一下國際油價在近幾年來的上漲過程。 在2001年911前後,當時的油價在每桶20 美元左右。而到2003年初,油價上漲接近30美元/桶。一年後的2004年初,更突破40美元/桶關口。到2006年初,油價開始接近60美元/桶大關。而在剛剛過去的2007年,則先後突破80、90美元/桶的關口,直至2008年初的百元大關。 當然,國際油價最近突破百元大關,有一定的偶然性,主要是受到市場利空因素的影響。例如,2008年初奈及利亞石油港口城市的武裝動亂,令人們擔心這個世界第八大石油出口國的石油供應可能進一步縮減。同時,美國能源情報署公布的數字顯示,美國原油庫存已連續7個星期下降,並已降低到2005年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但偶然性中也有必然性,因為在那些左右油價的供求關系中,包括需求量、產出量、國際政策、金融、投資(投機)衍生性因素中,又確實包含著推動油價持續走高並保持高位的成份。我們來逐一加以分析。 首先來看世界經濟與石油需求。我們知道,這一輪油價高企,並不某個突發事件導致的短期變化,而是受到了世界經濟、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高速而普遍增長的有力推動。研究表明,近年來發展中國家的GDP增長明顯快於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石油消耗量的增長也明顯快於發達國家,而且,發展中國家石油消耗的增幅顯著高於GDP的增幅。 國際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預計,世界石油需求的持續增長,可能在2015年前後回引發更加嚴重的供應問題。這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需求增長來自發展中國家。有的機構,如埃克森美孚公司預測,全球石油需求80%的增長部分,將來自發展中國家。 在考慮石油需求方面,交通系統、特別是汽車,需要格外被提及。以美國為例,美國擁有近3億輛汽車,被稱為「車輪上的國家」。美國石油消費佔全球石油消費的25%,但石油生產只佔全球石油產量的大約9%。美國經濟、特別是美國交通系統的燃料,有97%是石油。 中國汽車擁有量的猛漲,也使得石油消費強勁。中國現在將近有2050萬輛車,與上世紀90年代初相比增長了3倍,近年來車輛的銷售增長率一直在20%以上。自1993年以來,一直就是石油凈進口國。目前,石油需求的近半依賴進口。至於鄰國日本和韓國,石油更是100%依賴進口,突顯亞洲經濟的火車頭對石油的巨大需求量。 其次來看石油的供給與儲備。總的情況是全球石油供應的增長,趕不上需求的增長。世界性石油供應短缺現象,在短期內還會呈現加劇態勢。用有的學者比較悲觀的描述,就是世界每消耗了兩桶石油的同時,卻只發現一桶新石油的產能,因為世界上大多數成熟油田的產能都處於下降的趨勢之中。 美國已開采完大多數的傳統油田。英國北海石油的產量從1999年就開始衰退。墨西哥油田也在2006年達到產量峰值。沙特的7大油田佔全國石油供應的90%,但產能也在逐年衰退。在中國,約占石油總產量30%的大慶油田,產量也以2-3%的年均速度遞減。第二大油田遼河油田的產量也一直在下降。幾乎全球都在發生相似的情況:產量達到最高點後,面臨兩倍數的下降。下降的速度,快於預期。 當然,我們說全球石油緊張和產量下降,主要是指開采條件優越、天然油質好、經濟價值高的高效、低成本的輕質油田(傳統油田)的儲量和產能減少,並不否定全球范圍內其他類型的油田和其他形式的產油方式的存在和擴張潛力。事實上,油價有反作用力。在油價處於低位時,傳統油田之外的其他類型的油田和其他形式的產油方式是沒有開發價值的,反之則不然。 打個比方,傳統油田的產油成本低。按美國能源部的測算,包括勘探、開采、運輸成本在內,傳統油田的生產成本一般在10美元/桶以內,理論售價應在40美元/桶之間。採油條件特別好的國家,如沙特,原油生產成本可低至3-4美元/桶 - 在那裡,人們只要向大油田的底部加水壓,油質好、價值高的輕質油便浮到表面。可惜的是,這樣的優質大油田正越來越少,跟不上需求的增長。 所以,綜合石油需求、供應與價格的狹義的相互影響來看,有三句話可以概括:第一、快速增長的石油需求,拉動油價持續上漲;第二、傳統油田產量的下降,推動油價提升;第三、油價上漲帶動傳統油田之外的其他類型油田和其他形式產油方式的擴張,反過來緩解石油供需矛盾,抑制油價過高的攀生。 所謂傳統油田之外的其他類型油田,典型的類型包括油頁岩礦、油沙礦、以及分布在北部高緯度寒冷地帶的特殊油田。 作為前者,油頁岩看起來象普通岩石,但加熱後就會滲出油泡。美國、中國、巴西、愛沙尼亞、澳大利亞等國都有此類油頁礦。美國更是獨占優勢,有超過世界油頁岩礦產量72%的儲備。僅在科羅拉多落基山表下面,就蘊含2萬億個桶的儲量,具有8倍於沙特、18倍於伊拉克、21倍於科威特、22倍於伊朗的原油產能;其規模超過當今世界已被證實的全部傳統油田的原油儲量。 作為後者,加拿大等國在北部艾伯塔等地區擁有豐富的油沙礦資源,產能可達數百億桶油的規模。另在加拿大的西北寒冷地帶,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發現了儲量在400億桶的特殊油田。說它特殊,主要是因為其氣候惡劣,開采條件差 - 這是一個冬天冰山覆蓋、夏天一片沼澤的特殊地帶。冬天的溫度可下降到零下60 和70度,使人和機器在那裡作業面臨非常危險和困難的狀態。 但從技術的可能和可行性上,現在我們已完全具有開採油頁岩、油沙、以及北部高緯度地區特殊油田的成熟能力。不過,從現實性、迫切性來看,是否進行實際的開采活動、以增加石油供應量,還要看油價高低是否滿足開采成本及盈利的空間。按估算,油頁岩礦的開采成本在每桶25 美元左右,油沙及北部高緯度地帶的油田開采成本也離這個數值不遠(均與傳統油田存在顯著成本差異)。在油價在35-40美元/桶時,不會有任何公司去花錢投資和生產。但當油價上漲到75-80美元/桶時,就會有許多公司積極介入生產,以獲得現實的利潤。 而所謂其他形式的產油方式,則主要包括一種煤轉液技術(CTL)的技術過程。這種技術的萌芽,其實早在二戰的德國就已開始。當時的傳統做法,是第一次技術過程實現煤轉化為氣(一氧化碳和氫),第二次過程再將氣轉變成柴油、汽油或其他相關產品。制約此項技術應用的現實性和迫切性的因素,同樣是成本和油價之間的盈利空間。 因為煤轉液過程的生產成本在每桶30-40美元,所以不到油價上漲至75-80美元/桶,不會有許多公司真正地去應用這項技術,增加石油市場的供應。但到價格到位、市場條件成熟時,煤轉液技術的潛力非常之大。據美國五角大樓估算,僅美國一國,就具備可生產9640億個桶油的煤資源。其產能,大於整個中東地區約6850億桶油的傳統油田產能。 從上述角度分析,我們知道:按現有的石油需求、供應條件和價格因素來看,當市場油價上漲到75-80美元/桶時,盡管會有時滯,但世界石油會有一個來自於包括傳統油田之外的其他類型油田和其他形式的產油量的顯著擴張,從而大幅增加供應,緩解供求矛盾,舒緩價格上漲。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同意美國能源情報署關於2008-2009年世界油價可能會適度回落到每桶80美元附近的預測結論。 當然,具體到特定時點的油價是跌是漲、何時跌漲,除了考慮上述石油需求、供應與價格的狹義的相互影響之外,還必須結合分析國際政策、金融、投資(投機)衍生性等廣義因素的影響,當然,我們認為:石油需求、供應與價格的狹義的相互影響,對油價跌漲起著長期的、基礎性的支配作用,而國際政策、金融、投資(投機)衍生性等廣義因素,更多地對油價跌漲起著短期的、伸縮性的配合作用。 先來看國際政策。歐佩克、俄羅斯等國的政策對世界石油的供應影響巨大,而美國的政策則對世界石油的需求影響顯著。短期內,約佔全球原油總產量40%的歐佩克還不會改變限製成員國產量以防油價下跌的基本態度。而俄羅斯,雖然在過去幾年中因油價上漲和開采技術進步,石油生產得到快速擴張,產量已超沙特,但它對與西方公司合作擴大石油產量的呼籲興趣不大,更願意與歐佩克一起坐享油價上漲的巨額利益。 作為石油消耗大國的美國,已在2007年12月通過了由布希總統簽署了新能源法案,決意改變對石油長期以來的高度依賴性。根據新能源法案,到2020年,美國汽車的油耗必須比目前降低40%,而生物乙醇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到2022年必須達到360億加侖。美國正試圖通過這種堅定的政策導向,影響西方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的石油需求。 但鑒於在美國歷史上、特別是尼克松總統任內、卡特總統任內,曾都有過「擺脫對外國能源的依賴」、實現「能源獨立」等的類似政策、但卻從未成功的先例,布希總統的這一次新能源法案的政策效果,還有待觀察。只不過,前幾次總統政策的失敗,大多源於國際市場油價的走低所致(其中包含歐佩克的政策反擊)。可從導致油價降低的結果來看,也不能說是政策的完全失敗。 最後,我們來看金融、投資(投機)衍生性因素。這里,最重要的,是美元貶值、以及石油期貨市場及對沖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角色。美元連續貶值,當然會反過來促使以美元標價的石油價格的持續高走。事實上,如果我們按美元貶值幅度回算各年度的油價實際漲幅,就會發現,它們只是名義漲幅的60%左右。 石油期貨市場方面,一些養老基金、公共基金、對沖基金的投資(投機)性參與,對價格起伏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美國市場的資料顯示,以對沖基金為主的非商業交易商,所持有原油期貨倉位可達到30%以上,非常活躍。它們改變了石油市場由石油生產方和消費國佔主導的傳統格局。對沖基金、投資銀行的任何動向,都會加劇油價和市場波動。這一點,在解釋世界油價短期波動、特別是振幅加大方面,尤其值得注意。

C. 多國宣布實施自願石油減產,這意味著什麼將產生哪些影響

多國宣布石油減產,主要是為了穩定全球原油市場的供需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抑高鄭卜制油價下跌。這意味著,減產的國家將會削減石油的產量,從而減緩全球原油供應過剩的局面。

具體來說,石油減產的影響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對於某些發展中國家來說,這種情況可能會特別嚴峻,因為他們往往比較依賴進口石油,並且通常有較低的收入水平。

對全球能源結構的影響
石油減產可能會推動全球能源結構向可再生能源轉變。現在全球正在面臨著氣候變化、環境污染等問題,而可再生能源被認為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之一。

如果石油價格上漲,那麼可再生能源的成本相對變得更加具有競爭力,從而促進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總之,多國宣布石油減戚穗產旨在穩定全球原油市場供需平衡,抑制油價下跌,但也可能對石油生產國、進口國和全球能源結構產生一定的影響。在未來,全球的能源政策可能會更加偏向於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而石油產業也將面臨轉型和適應的挑戰。

D. 油價今年最大幅上漲來了!上漲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石油今年一直處於上升狀態,大幅上漲的原因和今年的疫情有了一定的關系,當然也和一些政局的變動有著不可分割的微妙聯系。原油是世界商品之首,它的價格上漲必然會帶來其他商品的價格上浮,這是相輔相成的一種關系。

從上述的方面來看,原油價格持續偏高是因為一些國家利益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一些石油集團的利益也有人為的一些操作在裡面,造成油價的持續偏高,對於老百姓的生活的成本也會無形中造成的增加。原油持續增高的最主要的原因應該還是在一些政治因素在裡面,而非經濟的波動。

E. 石油時代還有幾年會結束

石油時代結束這個難說啊。如果說石油用於汽車的時代結束的話,考慮人工智慧指數級的進化速度,我覺得比業界估計的可能更快——短則5年,長則10年吧。以下信息供參考:
2017年9月9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2017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表示,目前工信部已經啟動停止生產銷售傳統能源汽車時間表的相關研究,將會同相關部門制訂我國的時間表。

多個國家已公布禁售汽油車日期

1、德國2030年後禁售傳統內燃機汽車(未完全通過)

作為汽車工業的發源地,在汽車環保領域德國同樣也走在世界前列,此前德國聯邦參議院曾以多票通過決議,自2030年起新車只能為零排放汽車,禁止銷售汽油車和柴油車。根據協會分析,到2030年三分之二的注冊新車仍將是燃油車或者混合動力車。

2、挪威2025年禁售燃油汽車(不是最終決定)

現階段最容易實現目標的當屬挪威,此前挪威的四個主要政黨一致同意2025年起禁止燃油汽車銷售。挪威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之一,但在推行新能源政策上卻顯得相當激進,不過這並不是最終的決定。政黨代表們表示,這個協議需要進行一些調整才能成為法律。

3、荷蘭2025年禁售燃油車(提案)

荷蘭勞工黨此前也曾公開提案,要求從2025年開始禁止在荷蘭本國銷售傳統的汽油和柴油汽車,從而確保在2025年之後所有新車都是新能源汽車。

4、法國2040年前禁售汽油車和柴油車(未固定的計劃措施)

法國新任環境部長Nicolas Hulot此前宣布了一系列措施,目標是到2050年前使法國成為碳零排放國家。其中最激進的措施是到2040年前全面禁止銷售汽油和柴油汽車。
不僅是歐洲的發達國家發布了禁售燃油車的日期,就連與我們同屬發展中國家的印度,也對外表示,到2030年只賣電動汽車,全面停止以石油燃料為動力的車輛銷售。而據印度政府和業內消息人士稱,一家頗具影響力的政府智庫已草擬一份報告,建議印度2032年全面實現車輛電動化。

5、豐田、沃爾沃宣布停售燃油車日期(計劃)

2015年豐田曾宣布,到2050年將會停售純汽油動力汽車,屆時只會出售混合動力及燃料電池汽車,以大幅減少廢氣排放。
沃爾沃此前宣布,自2019年開始不再推燃油車。屆時,所有新款車型都將為純電動或混合動力車。沃爾沃方面也表示2019年前推出的純內燃機引擎車款還將繼續生產,不過同時會推出純電動和混合動力版本。這也意味著將結束近一個世紀以來沃爾沃車型由內燃機驅動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