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東漢的石油叫什麼
擴展閱讀
安利的產品應該去哪裡買 2025-02-07 23:22:43
開美甲店擺攤價格怎麼定 2025-02-07 23:14:14

東漢的石油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9-02 09:23:38

⑴ 石油在我國古代又被稱為什麼,至少4個名稱

石油在古代曾被稱為石漆、石脂水、猛火油、火油、石腦油、石燭等等。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首先使用了「石油」的名稱,指出「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並預言「此物後必大行於世」。

⑵ 石油在我國古代又被稱為什麼,至少4個名稱

1、澤中有火」,「上火下澤
《易經》:「澤中有火」,「上火下澤」.澤,指湖泊池沼.「澤中有火」,是石油蒸氣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現象的描述

2、洧水
《漢書·地理志》.書中寫道:「高奴縣(今延安)有洧水可燃」

3、石漆
《後漢書·郡國志》中記載:。延壽縣(今甘肅省玉門一帶)有:「縣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燃之極明,不可食.縣人謂之石漆」

4、石脂水
唐朝《酉陽雜俎》記載:「高奴縣石脂水,水膩,浮上如漆,采以膏車及燃燈極明.」

5、火油
《昨夢錄》記載「皆掘地做大池,縱橫丈余,以蓄猛火油」

⑶ 東漢時期石油被稱為什麼

最早被稱為水上肥~(雖然很滑稽的感覺。。)
東漢的班固(公元32-92年)所著《漢書》中記載了「高奴有洧水可燃」。高奴在陝西延長附近,洧水是延河的支流。「水上有肥,可接取用之」(見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這里的「肥」就是指的石油。到公元863年前後,唐朝段成武的《酉陽雜俎》記載了「高奴縣石脂水,水膩浮水上,如漆,采以燃燈,極明」。西晉《博物志》(成書於267年)、《水經注》都記載了「甘肅酒泉延壽縣南山出泉水,「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始黃後黑,如凝膏,燃極明,與膏無異,膏與水碓缸甚佳,彼方人謂之石漆」。

⑷ 我國史籍中怎樣記載石油的

我國古人很早就能分辨出石油露出地表的有油苗、氣苗和瀝青三種形態。其中的油苗是地殼內的石油在地面上的顯露的痕跡,是尋找石油礦的重要標志。

石油的出現時間並不清楚,最早記載於東漢班固《漢書·地理志》,提及上郡高奴縣的洧水可以燃燒,其實是水面上漂浮著原油或石蠟、瀝青的東西。據此推算,最遲在西漢時就發現石油。

石油的名稱首見於北宋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之前多稱為「石漆」,可能由於一些油苗含瀝青質高、顏色像漆一般黑。

也有人叫石油為「水肥」,主要由於浮在水面的一層油像肥肉一樣,一點即燃。沈括發明了用石油做「炭黑」,再用炭黑來制墨。

石油在古代的開發並不普遍,只有小規模的開采。古人發現石油有不同的功用。

北周武帝時期,石油曾經被酒泉人作為燃料,燒毀來犯的突厥人的攻城器具,突厥軍大敗。這是石油在我國軍事史上的首次利用。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說酒泉延壽縣河裡有一層肥如肉汁的東西,可以塗在車和水碓的軸承上,效果非常好。

石油一點就燃,十分明亮,但燃燒時煙很大,要經過提煉才能使用。古人把石油澆灌成燭,亮度是普通蠟燭的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