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什麼礦產資源可以替代石油
擴展閱讀
安利的產品應該去哪裡買 2025-02-07 23:22:43
開美甲店擺攤價格怎麼定 2025-02-07 23:14:14

什麼礦產資源可以替代石油

發布時間: 2023-09-02 11:50:05

1. 現在石油資源、煤炭資源、鈾資源都不夠用一百年了,用完了怎麼辦能源還好,很多材料如塑料怎麼解決

1.只要能源足夠,二氧化碳和水也能夠生產出碳氫化合物來(電解水,用H2還原CO2至CO,H2與CO進行費托合成)或者採用人工藻類培養微藻制油之類的;有足夠的電,土壤里也能煉出鋁和鐵,材料絕對不是問題,成問題的是能耗和價格。
2.可再生能源規模還是不小的,尤其是太陽能,其潛力近乎無限(如果可以建到太空去的話)。
3.煤炭數量絕對不止一百年,僅俄羅斯就有通古斯卡和勒拿河兩個萬億噸級煤田沒有開采,更不用說南極了;而石油在20年前的儲量計算是可以用44年,現在這個數字還是45年;非常規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儲量也很豐富。但是毫無疑問開采能源的成本在上升,開采能源的能耗代價也在上升。
4.通常計算鈾資源是即使鈾價低於80美元的低成本礦山的儲量,只要成本提高,可供開採的鈾礦產量會放大很多;另外海水中還有大量鈾,其工業化提取的成本並不是特別高;而且現有的鈾使用量計算都是不能增殖的反應堆,如果可以使用增殖反應堆,鈾和釷的儲量足夠使用數百年(考慮能源消費增長)。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核電對天然鈾的價格很不敏感——主要成本來自核電站建設和退役,鈾濃縮和核廢物處理上。
5.在一定科技水平上,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人均能耗水平幾乎是停滯的,而科技水平取得突破意味著更多的能源,如果不能突破,文明會以馬爾薩斯的原則來解決問題,最終文明規模被限制在允許的范疇內,不過那樣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了。

2. 替代能源包括哪些

替代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核能、地熱、潮汐發電等等很多能源都有可能替代煤和石油,氦-3是一種已被世界公認的高效、清潔、安全、廉價的核聚變發電燃料。核能將替代煤,讓發電更環保,並沒有能源消失的後患。

石油也不只是燃料,而且是重要的工業原料,我們用的塑料大都來自石油。石油的問題不僅僅是能源問題。核聚變將替代核裂變,使核電成為高效、清潔、安全、廉價的能源,個人飛行器將替代汽車,讓人可以在空中自由飛行。

(2)什麼礦產資源可以替代石油擴展閱讀

1、天然氣:如天然氣汽車,天然氣化工,優點是可以基本替代石油的功能,且儲量和使用年限比石油長,石油才50年,天然氣要200年,是最佳的能源。

2、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等,能源密度小,要通過電採用轉換,可用來替代燃油汽車。

3、煤:煤化工也可作為原油的化工替代,但污染嚴重,需要開發清潔煤技術。

4、核能:主要是發電,替代柴油發電和供熱等。

3. 能源礦產資源

我國能源礦產資源種類齊全,資源豐富,分布廣泛。但結構不理想,煤炭資源比重偏大,石油、天然氣資源相對較少。能源礦產的地域分布相對比較集中,與經濟發展布局不匹配,近80%的能源資源分布於西部和北部地區,而60%的能源消費在經濟發達的東南部地區。除煤炭外,石油、天然氣已探明儲量對經濟建設的保證程度偏低。固體能源礦產主要是指煤和鈾礦資源。

(一)煤

我國是世界上以煤為主要能源的少數國家之一,煤炭資源已探明儲量居世界第2位,僅次於原蘇聯。煤炭資源主要集中於北方和中西部,形成北多南少、西多東少的格局。全國煤礦保有儲量的70%集中於山西、內蒙古和陝西3省(區),而新疆的資源遠景最大。

煤炭形成的地質時代有寒武紀、石炭紀、二疊紀、三疊紀、侏羅紀、第三紀,但以侏羅紀、石炭紀和二疊紀的煤最為豐富,尤以侏羅紀的煤為多,保有儲量占總量的46.2%。就煤質來說,品種比較齊全。在保有儲量中,煙煤佔75%、無煙煤佔12%、褐煤佔13%。

煤是我國長期依賴的主要能源,也是我國長期出口的重要礦產品之一。

(二)鈾

我國是鈾礦資源不豐富的一個國家。礦床規模以中小型為主,占總儲量的60%以上,礦石品位偏低,通常有磷、硫及有色、稀有金屬礦產與之共生或伴生,礦床類型主要有花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碳硅泥岩型4種;其所擁有的儲量分別占總儲量的38%、22%、19.5%、16%。

我國鈾礦成礦時代的時間跨度為距今1 900~3Ma之間,即古元古代到第三紀之間,以中生代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成礦最為集中。空間上分南北兩個大區,北方鈾礦以火山岩型為主,南方鈾礦則以花崗岩型為最重要。

(三)石油

我國是石油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之一。目前已探明儲量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地區。從石油賦存地層的地質時代來看,自前寒武紀到第四紀的地層中均有油氣發現,以新生代為最好,約占資源量的50%;中生代次之,約佔36%;古生代最少,約佔14%。

(四)天然氣

我國天然氣資源分布相當廣泛,在石油和煤盆地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產出。資源量也比較豐富,約居世界第21位。

天然氣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松遼盆地和華北盆地。從其分布的地質時代來看,與石油相反,在時代較古老的地層中氣多,其中古生代約佔50%,而中生代和新生代分別約佔20%和30%。

(五)地熱

我國地熱資源分布較廣,資源也較豐富。地熱資源主要分布於構造活動帶和大型沉積盆地之中,構造活動帶中資源量較集中,如藏、滇、川帶和東南沿海以及遼東—膠東一帶,大型沉積盆地分布面廣,如華北盆地京津唐地區。以低於150℃的中低溫地熱資源為主,高於150℃的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西藏、雲南和台灣省。

4. 煤 石油 天然氣是什麼能源用一點就少一點可以用什麼什麼什麼等代替

煤 石油 天然氣是什麼能源用一點就少一點可以用什麼什麼什麼等代替

煤、石油、天然氣是化石能源。
作為能源來說,在發電領域能夠逐步被風能、太陽能、潮汐能、核能、地熱能、生物質能所代替。
在交通領域,石油的地位幾乎短期內無法動搖。
作為化工原材料,比如製造瀝青、塑料、化肥等,是幾乎很難被替代的。

煤,石油,天然氣屬於什麼能源?

煤,石油,天然氣屬於非再生能源。
一次能源可以進一步分為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non-regenerated energy resources)兩大類。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水力、風力、生物質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溫差能等等。它們在自然界可以循環再生。非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經過億萬年形成,短期內無法恢復且隨著大規模開發利用,儲量越來越少總有枯竭一天的能源稱之為非再生能源。包括:煤、原油、天然氣、油頁岩、核能等,它們是不能再生的,用掉一點,便少一點。

煤石油天然氣是什麼

不可再生能源

沒有了煤·石油·天然氣我們將用什麼能源夠用嗎?

要相信科學技術能夠解決我們發展中遇到的資源環境問題。胡書記在今年兩院院士上的講話,主題也是如此。
全球的油氣、煤炭資源極為豐富。
英國石油公司在GOM的油井泄漏不好堵,說明下面的石油太多了。中國海洋油氣資源也極為豐富,只是開發要求技術條件高,我們掌握相關技術的企業太少。
而美國最近大力開發的頁岩氣,「100年」也用不完,那是埋藏在地下近2000米左右的一種緻密氣,我們勘查、評價技術都沒有,更別說開發了。
也就是說,傳統能源還多的是,人類100年是用不完。而以後的技術發展,也許水會成為廉價的能源,當然還有太陽、風,甚至安全的核聚變能了。
個人認為,發展核電要極為慎重,德國本來今年在關閉全部核電站。畢竟,搞不好斷子絕孫的事情我們不能幹。

為什麼說煤炭、石油、天然氣是不可在生能源

不是「在生」 是「再生」。
煤炭、石油、天然氣這類礦產的產生最短也是以萬年來計算的。從有機質的沉積、壓實、埋藏、 再經過一系列演化過程,這個時間短則上萬年 長則以千萬年甚至億年計算。而人類進入工業化時代是19世紀,對這類礦產的認識開發業只有短短的數百年歷史,大規模工業化開采還不到一百年,消耗速度是遠遠快於形成速度的。從地質歷史的角度 則是可以再生的~只是這又是若干萬年的周期,屆時有沒有人類都是未知數。所以 以人類的歷史和認知范圍內 這是不可再生資源——等幾十萬年以後人在哪呢?

為什麼說:煤、石油、天然氣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因為它們的形成時間太陽長

煤石油天然氣等能源中儲存的能量叫什麼?

煤、石油、天然氣屬於生物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只能說是儲存了億萬年的生物能。

煤,石油,天然氣有什麼缺點?

一、這些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二、燃燒後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氣體;
三、現有任何設備不能充分利用。

天然氣蒸汽鍋爐可以用煤氣代替天然氣嗎?

燃氣蒸汽鍋爐是完全可以燃用煤氣或天然氣的,只是燃用這兩種氣源需要更換不同的燃燒頭,並且需要調整燃氣閥。

煤,石油,天然氣,及水力發電等能源都來自於什麼能?

來自太陽輻射的能源---簡稱太陽能
自然界的能源資源按其形成和來源,一般分三大類:
1、來自太陽輻射的能源。人類所使用的能源,絕大部分是過去和現在太陽輻射的能量,簡稱太陽能。如:太陽能、生物能、煤、石油、天然氣、水能、風能等。
2、來自地球內部的能源。如:地熱、核能等。
3、由月球、太陽對地球的引力而形成的潮汐能。

5. 礦產資源的種類

礦產資源是指:在地下或地表的可以被開發利用的具有經濟價值的礦物資源。礦產資源按性質和用途分為以下幾類:

一、金屬礦產

從中可以提取金屬原料的有用礦物資源,按照其工業用途又可以分為:

1、黑色金屬礦產:如鐵、錳、鉻、釩、鈦、鎳、鈷、鎢、鉬等;

2、有色金屬礦產:如銅、鉛、鋅、錫、鉍、銻、汞、鋁、鎂等;

3、貴金屬礦產:如金、銀、鉑、鈀、鋨、銥、釕、銠等;

4、稀有金屬礦產:如鈮、鉭、鈹、鋰、鋯、銫、銣、鍶等;

5、稀土金屬礦產(ΣREE):包括原子序數57-71以及39(釔)的16個元素,根據其地球化學性質和共生關系,分為如下兩類:

(1)輕稀土金屬礦產(鈰族元素ΣCe):如鑭、鈰、鐠、釹、鉕(人造元素)、釤、銪等;

(2)重稀土金屬礦產(釔族元素ΣY):如釔、釓、鋱、鏑、鈥、鉺、銩、鐿、鑥等;

6、分散元素礦產:如鍺、鎵、銦、鉈、鎘、鉿、錸、鈧、硒、碲等。

二、非金屬礦產

從中可以取得非金屬元素或直接利用的礦物或礦物集合體。工業上除少數非金屬礦產是用來提取非金屬元素,如硫、磷之外,大多數非金屬礦產是利用礦物或礦物集合體的某些物理、化學性質和工藝特性。例如金剛石大多是利用它的硬度和光澤;雲母是利用其透明度和絕緣性;水晶是利用它的光學和壓電性能等等。按照其工業用途可以分為:

1、冶金輔助原料:如螢石、菱鎂礦、耐火粘土、白雲石和石灰岩等;

2、化學工業原料:如磷灰石、磷塊岩、黃鐵礦、鉀鹽、岩鹽、明礬石、石灰岩等;

3、工業製造原料:如石墨、金剛石、雲母、石棉、重晶石、剛玉等;

4、壓電及光學原料:如壓電石英、光學石英、冰洲石和螢石等;

5、陶瓷及玻璃工業原料:如長石、石英砂、高嶺土和粘土等;

6、建築材料及水泥材料:如砂石、礫石、浮石、白堊、石膏、花崗岩、珍珠岩、松脂岩、大理岩等。

三、寶玉石材料

如金剛石、紅寶石、藍寶石、翡翠、硬玉、水晶、蛇紋石、葉蠟石、綠松石、瑪瑙等。

四、可燃性有機岩礦產

指能夠為工業和民用提供有機能源的地下資源,它們既是最主要的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從化學成分的角度看它們主要由碳氫化合物組成,應該屬於非金屬礦產,但其形成條件和用途都與上述非金屬礦產明顯不同,因此可以單獨列為一大類。按照它們的物理狀態又可以分為三類:

1、固體可燃性有機岩礦產:如煤、泥炭、石煤、油頁岩、地蠟、地瀝青等;

2、氣體可燃性有機岩礦產:如天然氣等;

3、液體可燃性有機岩礦產:如石油等。

6. 礦產的分類及意義

礦產按其性質及主要工業用途一般分為能源礦產、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和水氣礦產四大類。

1)能源礦產,又稱燃料礦產、礦物能源。是指賦存於地表或地下的,由地質作用形成的,呈固態、氣態和液態的,具有提供現實意義或潛在意義能源價值的天然富集物。已發現的能源礦產資源,固態的有煤、油頁岩、泥炭、石煤、鈾、釷、天然瀝青、天然氣水合物等;液態的有石油;氣態的有天然氣、煤層氣。另有地熱資源(可呈氣態、液態)。能源礦產中人類通常使用且歷史較為長久的是煤、石油、天然氣和油頁岩;新開發的有煤層氣、油砂、天然瀝青等。20世紀以來,隨著科技進步和資源開發利用水平的提高,又開發出了核能和地下熱資源作為能源,這些礦產資源包括鈾、釷、地熱。

2)金屬礦產,指從岩石或礦物中可提取某種金屬元素(包括可直接獲取自然元素)的礦物資源,按工業用途及金屬本身性質,可分為黑色金屬礦產資源、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稀有金屬礦產資源、貴金屬礦產資源、稀土金屬礦產資源和分散元素礦產資源。也有將放射性元素礦產資源歸入其中的。

3)非金屬礦產資源,指可以作為非金屬原料或利用其特有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工藝特性來為人類的經濟活動服務的礦產資源。依據工業用途可分為:冶金工業溶劑和耐火材料類、化工及化肥原料(硫、磷、鉀鹽、硼等);建築材料用玻璃、水泥、磚瓦、陶瓷原料、石材和輕質建材原料;製造工業的鑄造、潤滑、摩擦、磨削、電子、電氣、光學材料;用於改進物質性能的各種填料原料;電力、石油、核能等能源工業的輔助材料;環境保護用材料;農牧業用的礦物原料;醫葯用的礦物原料;宇航和軍工用的礦產;寶石、玉石和彩石材料等。

4)水氣礦產資源,指包括地下飲用水、技術用水、礦泉醫療水、引用礦泉水、醫療礦泉水及二氧化碳氣、硫化氫氣、氦氣、氡氣等。

隨著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礦產的范圍不斷擴展,過去傳統被認為是一般的礦物、岩石也會轉變成一種礦產,如奇石等。

礦產資源是自然界賦予人類的寶貴財富,是社會發展和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人類早期社會就是以礦產製品命名,如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等,這充分證明礦產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影響。隨著社會進步,人類使用礦產的種類和數量劇增。半個世紀以來,全世界的礦產開采已超過人類在此之前歷史上開採的總和,所利用的礦產種類已達到170種以上。今天對礦產資源的開發規模和利用程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物質財富、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的主要標志。

礦產資源與生物資源不同,是一種開采後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因此,它除具備一般資源的特點外,還具有其特殊性。一是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資源,這就預示著資源總量隨開采量的增加而逐漸減小以至於最終消耗殆盡。對礦產資源要合理開采利用,十分珍惜。二是礦產資源具有隱蔽性,它埋藏於地下或分布於地表。在淺表礦已進行詳細勘查的今天,對埋藏於地下的隱蔽礦的尋找是今後工作的重點。這就要求加強對成礦理論和成礦規律的研究,以期進行深部找礦。由於礦產資源的隱蔽性,決定了找礦勘探的風險性。三是礦產資源的不均勻性和整體性。一定的礦產受控於專屬的成礦地質條件,而某一地區的地質特徵又決定著礦產的形成。礦產分布的不均勻性和整體性,尚表現在其某一礦種或多個礦種成區成帶產出的特點。鑒於此,對礦產資源要合理開發,十分珍惜,加強勘探,以點帶面。

7. 油氣資源替代戰略

石油替代資源一般以優質潔凈為特徵,對環境不產生或很少產生污染,既是近期急需的補充能源,又是未來能源結構的基礎。從長遠發展戰略高度來審視,我國必須尋求一條開發利用石油替代資源與其他新能源協調發展的潔凈替代資源道路。

5.6.1 加大天然氣利用力度

天然氣作為一種潔凈能源在世界能源市場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改變能源結構中最為迫切的任務是大力發展天然氣產業。從能源結構上看,2007年,天然氣在世界能源結構中所佔的比例約為25.0%,而我國僅為3.3%。天然氣利用與世界水平相差高達7.6倍,石油差1.7倍,目前我國能源消費以煤為主,佔70.0%,所佔比例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41.0%)。目前世界人均消費天然氣403.00立方米/年,而我國僅為25.00立方米/年。因此確定優先發展天然氣是非常正確的。據初步估計,在能源結構中天然氣所佔比例若達到25.0%,我國還需50年時間。

我國基本形成了以四川、鄂爾多斯、塔里木、柴達木、鶯瓊、東海、瓊東南7大盆地為主的氣層氣資源區和渤海灣、松遼、准噶爾3大盆地氣層氣與溶解氣共存資源區的格局。另外,我國周邊國家俄羅斯、烏茲別克、土庫曼、哈薩克天然氣資源豐富,佔世界天然氣總地質資源量的27.7%,剩餘可采儲量49.06萬億立方米。這些國家每年尚有400億~600億立方米產能的天然氣需尋找新市場。我國已與上述各國進行了多年的有關向我國輸送天然氣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我國天然氣上游勘探的探明儲量增長較快,但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遲緩,尚未形成基礎網路,極大地限制了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和這一產業的發展。要把加快天然氣的開發利用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從勘探開發、運輸儲存到綜合利用,實行統一規劃,促進上、中、下游協調發展,力爭到2020年在一次能源結構中天然氣比例達到10.0%左右。

加強天然氣輸送管網系統建設,加快「西氣東輸」工程建設,實施「海氣上岸(登陸)」、「俄氣南下」工程和引進LNG工程,把沿海及東北地區的天然氣管網建設納入國家基礎設施規劃。制定政策,鼓勵多渠道籌集天然氣勘探開發、管網及利用項目的建設資金,盡快形成縱貫南北、連接東西、穿越沿海主要經濟發達省份和城市的天然氣管網系統。為我國城市燃氣的發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目前,我國政府鼓勵外商參與從天然氣勘探開發、基礎設施、天然氣發電站、大中城市燃氣等項目的建設與經營,大公司也開始在燃氣市場跨地域擴張,對外開放的領域幾乎涵蓋了整個天然氣產業鏈。同時,「十一五」時期我國石油天然氣面臨較好的發展機遇。未來5年,世界經濟有望仍處於經濟周期上升階段,各資源國將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我國國民經濟將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各方面對油氣的需求會更加旺盛,為發展我國石油天然氣工業提供良好機遇。

5.6.2 落實國家煤層氣資源和產業政策

地面開發煤層氣初期投入高、產出周期長、投資回收慢。由於煤層氣產業扶持政策落實力度不夠,致使資源勘探投入不足,資源評價不適應開發需求;煤層氣開發企業在產業發展初期積極性不高;煤礦企業利用瓦斯處於虧損狀態,重抽采輕利用,礦井平均瓦斯利用率僅在30%左右。

煤層氣和煤炭是同一儲層的共生礦產資源。由於部門之間、企業之間不協調,造成煤層氣開采權和煤炭開采權設置重疊,煤層氣抽采與煤炭開采不協調,既不利於調動各方面參與煤層氣開發利用的積極性,也影響了煤炭產業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勘探開發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煤層氣欠平衡鑽井技術、多分支水平井技術得到積極的應用;注二氧化碳提高煤層氣採收率技術首次試驗成功。煤炭安全生產迫切要求、經濟快速發展、大氣環境保護、天然氣長輸管網建設等,給煤層氣產業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在利用天然氣的同時,必須重視煤層氣的發展。堅持煤層氣上下游統籌規劃、協調發展,評價與勘探相結合、重點突破與規模開發相結合,由淺至深、由易到難、滾動發展;堅持地面開發與井下抽放並舉,以地面規模開發為主,建立「先採氣後採煤」的礦產資源綜合開發模式;堅持對外合作與自營共同發展的方針,以對外合作為主,堅持培育和拓展多元化煤層氣市場。將煤層氣開發利用列入國家能源發展規劃,制定扶持政策,優先發展,重點鼓勵。

5.6.3 加快開發利用油砂資源

油砂資源在我國分布廣泛,具有良好的資源前景,是保證未來油氣資源可持續供給的替代資源之一。近年來,國際油價持續走高,為油砂、油頁岩等非常規油氣資源的勘查開發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我國具有比較豐富的油砂資源,陸地24個盆地埋深500米以淺油砂油地質資源量60億噸,可采資源量23億噸。水洗方法分離油砂油,如果生產規模達到5萬噸/年以上,全部分離成本為14~18美元/桶;干餾油的生產成本估計為1000~1200元/噸,相當於18~22美元/桶。因此,在高油價條件下,我國油砂開采具有經濟價值。目前我國已經掌握了油砂分離技術,自行設計安裝的生產線也已經進入試生產階段。油砂開采亟待解決的問題是研究油砂開發技術和裝備,制定油砂開發政策措施,鼓勵油砂油開發利用是目前高油價情況下發展石油替代產品的戰略之一。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將在「十一五」期間,建成10萬噸油砂油的年產能力。

5.6.4 積極推進油頁岩勘探開發進程

全國頁岩油資源儲量為476.00億噸,可回收頁岩油資源儲量為120.00億噸。油頁岩開發經濟效益好,綜合開發成本低。目前頁岩油綜合成本約1000~1500元/噸,在當前市場銷售價3500元/噸的條件下,油頁岩開發利用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如果採取綜合利用措施,加強油頁岩的開發利用技術方法研究,提高油頁岩煉油技術工藝水平,降低成本,就能使油頁岩得到更好的開發利用。油頁岩綜合利用價值高,應當走煉油—發電—提煉多金屬—建材一條龍聯合生產途徑,既解決環保難題,又提高經濟效益,隨著勘查投入的增加,油頁岩查明資源儲量將不斷增加,同時還會發現新的油頁岩礦點,因此,油頁岩開發利用資源潛力巨大。

5.6.5 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優化我國能源結構,減少環境污染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舉措,我國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於正在推進產業化的階段,今後20年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發展目標是提高轉換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用認識程度,以增大其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我國今後將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地熱、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目標是到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量可達到4300萬噸標煤,占能源當時消費總量的2%。

我國在開發利用可再生資源方面也具有廣闊空間。水電經濟可開發裝機容量4億千瓦,而目前已開發裝機容量約1億千瓦。可利用的風能資源,陸地2.5億千瓦,海上7.50億千瓦。我國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發展加快,替代能源產業開始起步。截至2005年,風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6萬千瓦,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約7萬千瓦,太陽能熱水器集熱面積8000萬平方米,居世界第1位。

5.6.6 大力發展生物能源

生物能源主要指利用澱粉質生物、富油脂生物,如糧食、薯類、作物秸稈、動植物油脂等,加工成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制氫等,直接作為動力來源;其次是通過生物技術將糧食轉化為生物材料,利用玉米等生產石化乙烯、聚乙烯及乙烯轉化的系列化工產品。

我國利用生物質能起步較早。抗日戰爭期間,河南酒精廠生產燃料酒精供給抗戰軍隊車輛。20世紀80年代末,世界第2次石油價格上漲階段,我國就把生物乙烯列入重點發展項目,後因技術與成本等原因,此廠未能全面生產。目前,我國已在東北三省、河南、安徽等5省全面銷售乙醇汽油,涉及人口近3億,並有明確的技術標准、生產與營銷實施辦法、發展與管理法規等相對完善的系統化、標准化體系。但生物柴油及其他生物能源在這方面則相當薄弱。

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生效後,我國陸續出台了一系列與之配套的行政法規和規章。我國正在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財政部《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出台。「重點是扶持發展生物乙醇燃料、生物柴油等」項目的實施。

5.6.7 開展天然氣水合物研究

天然氣水合物作為一種可能的替代能源,擁有巨大的資源潛力。綜合資料表明:南海陸坡和陸隆區應有豐富的天然氣水合物礦藏,估算其總資源量達643.50億~772.20億噸油當量,大約相當於我國陸上和近海石油天然氣總資源量的1/2。近年的調查成果初步展示了我國天然氣水合物的前景。

目前,以進行技術和資源儲備為主要目的加強天然氣水合物的開發研究,應重點搞好3個結合:一是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相結合,長遠目標包括能源、環境、開發技術等,短期目標為查清我國天然氣水合物的成礦條件,找出幾處可供進一步勘查的遠景區:如我國南海廣闊的陸坡及東海部分陸坡具有形成天然氣水合物的地質條件,建議盡快開展這2個海區的天然氣水合物的調查研究工作。同時還應該加強其他海域的天然氣水合物的調查工作:加強東沙群島的高解析度多道地震詳查、海底多波束調查、地球化學取樣、海底攝像和綜合研究,力爭發現和確認天然氣水合物存在的直接證據,實現天然氣水合物的戰略突破;對西沙海槽和神狐海域進一步開展地質、地球化學取樣和海底攝像及海底多波速調查,力爭發現新區、新異常;在瓊東南海域開展高解析度多道地震調查及水深測量,尋找天然氣水合物存在的地球物理證據,擴大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遠景區。二是天然氣水合物調查與深水油氣勘查相結合,提高我國油氣綜合勘探效率。三是產、學、研相結合,建立相關協調機制,使天然氣水合物相關的基礎科學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的吸收引進等有機結合起來。日益增多的成果表明:由自然或人為因素所引起溫壓變化,均可使水合物分解,造成海底滑坡、生物滅亡和氣候變暖等環境災害。因而研究天然氣水合物的鑽采方法已迫在眉睫,建議盡快開展室內外天然氣水合物鑽采方法的研究工作。

8. 石油作為能源被大力開發,如果石油枯竭,什麼能源能夠代替

石油生成機制就很有爭議,分有機生成和無機生成。有機生成就是課本里講的。大家更是相信無機生成,也就是碳元素在地底與氫氧元素和部分水,在高壓高溫的狀態下,演變形成的。如果這個理論成立。那麼石油就不會枯竭。因為地球每時每刻都在產生石油。

不要說石油用完了,該怎麼辦,其實石油,煤,天然氣屬地球資源,人類吃穿住行玩樂所有的一切來自於地球資源,由於人類的無知,只為了當代的人生存,其結果是:不僅破壞了地球,而且污染了環境,嚴重威脅了人類生命與健康。沒有為子孫後代負責,因此,只有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開發太陽資源,唯有太陽資源,才是人類永續發展的源泉。而且拯救地球,改變世界,造福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