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牛市的輪漲順序是什麼
經歷過06-07年牛市,也參與了14-15年牛市,發現牛市的上漲都是有規律性的,也確實是有順序的。
但是細心的股民都會發現,每一輪牛市的輪漲順序,除了券商先漲以外,鋼鐵最後以外,其實都在發生變化。
我們先看看 歷史 ,來看一下牛市上漲的一些規律,也可以幫助大家在未來,先人一步抓到牛市帶來的紅利。
不管是06-07年牛市,還是14-15年牛市,都是在極度哀嚎中啟動的。
所謂的極度哀嚎,指的是03-05年,12-14年都是漫長的熊市,三年左右的熊市,成交量的極度萎靡,人氣明顯的不足,板塊的嚴重低估,都是催生牛市的必要條件。
資金進入市場,需要的是明顯的價值窪地和上漲空間,同時,寬松的貨幣市場環境,也是很必要的。
熊市的結尾,一般是銀行股為首的大藍籌補跌作為標志。
到了牛市的初期,第一個顯著的特點,是量能的放大,市場開始活躍。
雖說不是所有的股民都解套,但是對於牛市前半年內買入的股票,都會有不錯的漲幅。
當有了一定的漲幅後,市場籌碼就會出現松動,對應的情況自然就是成交量放大。
交易的活躍,最直接利好的一定是券商,所以牛市的急先鋒一定是券商。
券商絕對不會在任何一輪牛市中遲到,即便僅僅是小牛市行情。
券商作為一個行情開始的標志,預示著行情的到來,各路資金緊隨其後,尋找合適的投資標的入場。
對於大資金來講,能夠入場的板塊必然是大市值的,對於小資金和游資來說,會選擇規模相對較小,成長空間擾皮老較足的板塊。
歷年牛市,第一類被資金關注的,除了券商,就是藍籌股,尤其是一線藍籌股。
在熊市末期,很多績優藍籌股已經被長線資金先關注,一旦市場啟動,就會出現籌碼供不應求的狀況,所以是被市場第一時間搶籌的。
小盤績優股表現最為搶眼,其次是二線藍籌會緊隨其後,這個階段其實沒有太多的板塊之分,各個板塊中的績優股和小盤股會相對比較搶眼。
當市場出現普漲後,一些後知後覺的資金也會跟風進入市場。
這個時候所有的優質個股已經有一定的漲幅,資金就會開始選擇題材股進行炒作,因為炒作題材只需要故事支撐,不需要業績來支撐。
因此,資金湧入的題材股開始活躍,而低價股和垃圾股因為也有部分題材的概念,而且價格較低,上漲空間大,會被一並炒作。
這個時候,權重股的第一輪漲幅會結束,進入盤整期,很多人會開始質疑牛市的級別和持續性,一部分資金會從權重股撤離,進行觀望。
大牛市中,一般在猶豫和盤整之後,都會開啟第二輪普漲格局,以中小盤個股的表現更為突出。
因為中小盤個股市值較小,後期拉升還有較大空間,權重股市值大,會出現滯漲。
牛市的末期,則是出現中小盤績優股和題材股滯漲,權重股補漲的格局。
當權重股出現高位的補漲,行情進入尾緩升聲,大盤未動,小盤股、題材股握拿、垃圾股紛紛開始跳水。
一般來說,券商是牛市的開始,鋼鐵和石油是牛市的結束。
歷年牛市,除了券商牛和鋼鐵牛佔了一頭一尾,中間還會有很多的板塊出現輪動。
以保險和銀行為首的大金融板塊和房地產板塊,雖說表現不俗,但牛市中總體漲幅是比較靠後的。
鐵路、基建、水泥、石油等板塊,雖說會出現輪漲,但板塊總體漲幅也是弱於大盤。
06-07牛市中, 漲幅最大的權重板塊是有色金屬,包括鋼鐵還有能源類 ,或者我們可以叫做資源板塊。
除了券商,為什麼會炒作有色金屬,其實邏輯也很簡單,因為當時沒有太多 科技 技術類的公司,是製造加工業最旺盛的時期,那資源本身就成了價值,任何的制葯加工業都需要,加上通貨膨脹對於資源本身漲價的預期,價格水漲船高,有色相關企業的利潤自然也會有大幅度的上漲。
但到了14-15年,製造業已經趨於平穩,資源已經不再那麼稀缺,而 科技 興國的主線已經非常明確了,所以中小板和創業板中的 科技 股在這一輪牛市出現了極大的漲幅。
所以諸如信息技術,互聯網等行業出現了較大漲幅。
還有一個平時非常低迷,卻從來不會錯過任何一輪牛市的板塊,就是 軍工。
軍工企業是國家重點戰略企業,戰略地位極高,但是企業利潤並沒有特別大的體現,所以只有在牛市裡才會有特別突出的表現。
大消費概念,食品、飲料、白酒、醫葯,包括 旅遊 相關概念等 ,在牛市裡也會有不俗的表現。
牛市是會讓老百姓們變富起來的,哪怕僅僅是紙面財富,也會變相的催生消費需求,從衣食住行到吃喝玩樂,相關企業都是利好。
牛市中還有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板塊, 次新股。
次新股牛,牛市就在,次新股不行了,牛市就要走了。
行情中後期,由於所有的板塊估值都偏高,資金又不想離場,就會盯上次新股。
炒作次新股是純資金炒作,沒有任何理由,這部分最活躍的資金一旦撤走,標志著行情即將結束。
很多人直觀的感受是牛市確實是賺錢的,一到熊市裡就很快虧的不像樣子。
另外,有些人在牛市賺到了大錢,有些人卻只賺到了一些小錢。
從操作上來看,不要經常換板塊,換個股是上上策。
牛市的行情是資金輪動的,確實有一小部分人對於行情的輪動是能夠把握,但是絕大多數人,參與輪動都是失敗的。
板塊輪動在牛市前期切換較慢,上漲板塊較為集中,上漲持續性強,一般3-5天才出現輪動。
建議採取,早發現早追隨。
板塊輪動在牛市後期,會異常頻繁,往往1-2天就換品種,很難把握。
建議採取,守株待兔。
牛市是普漲格局,減少操作,在很多時候,可能賺的更多,沒有能力的不要刻意抓板塊輪動。
牛市裡賺不到錢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看不懂牛市。
上漲初期,懷疑是反彈不是牛市,到了中期,抓不住領漲板塊和個股,牛市末期,又因為貪婪沒有及時鎖定收益,結果滿倉被套。
應對牛市的最佳策略,就是控制倉位。
你可以滿倉在低位被套,但牛市到來後,倉位要懂得控制。
3000點以上開始逐步降低倉位,越漲越降低, 倉位控制的好方法就是了結利潤法 。
比如你投資的金額是20萬,一輪上漲後,變成了30萬,了結10萬利潤,另外20萬繼續。
如果大牛市,起碼可以漲幅100%以上,那麼利潤部分就有20萬,剩餘20萬本金可以繼續折騰。
這樣即便熊市裡遭遇腰斬,還是能保有不錯的收益。
很多人一直在討論牛市什麼時候來,因為距離上一輪牛市已經過去五年。
我想說的是。
我們要明白什麼時候股票「便宜」,什麼時候股票「貴」。
牛市就是股票從便宜到貴的過程,熊市就是股票從貴回到便宜的過程。
總體板塊估值,是決定股票「貴」還是「便宜」的最好參考依據。
估值低,就是便宜,估值高,就是貴。
便宜的時候買,貴的時候賣,准沒錯。
從目前來看,總體板塊估值是合理的,沒有便宜,也沒有貴。
也就是說,現在所處的位置,要麼就是在熊市中期,要麼就是在牛市中期。
如果從2018年的2440開始算,到3400點已經漲幅40%了,不算牛市嗎?
有些人說,不喜歡瘋牛,喜歡慢牛,但A股其實是長期處在慢牛通道中,只是慢的有點太慢。
給大家一個長期參考指標。
年K線,MA20均線,也就是20年線,是經濟命脈的上升通道線。
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親身經歷過2007年的大牛市,還有比較近的2015年牛市,談談自己印象比較深的體會。
牛市裡面賺錢不容易印象特別深的是,自己看好的個股一直震盪,漲的比較少,其他股票瘋漲。於是決定改追牛股,剛賣掉持倉股票沒多久,就開始瘋漲。而原來的牛股卻開始下跌了…
踏錯幾次節奏,心態就崩了,而且牛市可能已經快結束。這樣反而在牛市裡面沒有賺到錢。
所以,在回答輪漲順序之前,我想強調,踏對行業板塊的節奏其實很不容易,往往結果是踏錯,而且一步錯,步步錯,心態一旦崩潰,基本就GAME OVER。
那麼,印象中的2007年大牛市,市場是怎麼漲的呢?首先是券商大漲,這是牛市的先頭部隊,毫無異議,所以這一輪大家一開始應該買什麼板塊,不用再問了吧?
2015年牛市也是中信證券先漲了3倍,才開始輪到其他板塊。
2007年還沒有TMT這類 科技 股,而且當年是經濟景氣周期的高點,最牛的是資源類企業,尤其是有色金屬,基本是10倍-100倍漲幅。
2015年處於經濟周期低點,有色其實沒怎麼漲,反而是TMT的股票漲幅最高。
2007年還有裝備製造出了很多的大牛股,那時講工業化、高端製造的故事,到2015年就沒有人玩了,一直跌很慘。
其實不用舉更多例子了。
這已經說明牛市裡面的板塊輪漲,不能刻舟求劍,覺得2007、2015年是這么漲的,那麼我就依葫蘆畫瓢,這肯定會出錯。 站在2020年,我認為出牛股的板塊就三個, 科技 、消費、醫葯。傳統的有色、煤炭會因為牛市而上漲,但是的確缺乏想像力了,這么多年過去了,年輕的投資者加入市場,還會記得這些股票嗎?所以,資金不斷湧入的必然是具備想像力和炒作空間的股票。
科技 最符合這一點!不用過多解讀,大家都很清楚中美貿易戰、 科技 戰的背景, 科技 興國的大背景下,必然會誕生萬億市值的 科技 巨頭!至於是哪只,我們不清楚,但是可以均衡布局幾只龍頭 科技 股,那麼還有10倍以上的想像空間!
消費是長期牛股其實茅台這么多年一直走牛,這個例子就說明了高ROE消費類股票大概的風格。在牛市裡面,消費類股票一般都會跟漲,不會錯過行情。
醫葯有長期潛力醫葯今年以來已經漲很多了,但是時間拉長來看,創新葯、抗癌葯、疫苗等類高 科技 的產品不斷推出,醫葯股也具備想像空間。所以,醫葯也是必然會出牛股的板塊。
其他行業板塊,比如有色、煤炭、銀行、地產、化工等等,會有短期行情,但都不具備長期想像空間,不建議去過多參與。
配置策略1.牛市前期超配券商,均衡配置 科技 、消費、醫葯。
2.牛市中期超配 科技 ,均衡配置消費、醫葯。
3.牛市後期超配醫葯(會有防禦作用),均衡配置 科技 、消費。
不建議做板塊輪動的原因,一開始就說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基本做不到,往往做錯,那麼踏空的損失會更嚴重。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關注與交流!
不請自來,經歷過牛熊的人來說一下自己的感受
每次牛市板塊的輪動其實都不太相同,但一般都會有一個大致啟動的順序:
1、領先於大盤的板快:深市的創業板、中小板,其中大牛股開始頻頻出現,所謂先有牛股,再有牛市,去年的 科技 ,今年的 科技 、醫葯,牛股連連,不用多說了吧
2、短期風格切換開始炒作低PE的券商、銀行
3、低PE繼續輪動那就是地產、煤炭、有色、鋼鐵等二線藍籌,所謂的煤飛色舞
4、再重新輪動到題材股,各種概念這個時候基本上是普漲的階段,市場陷入瘋狂,低PE的短期熄火
5、題材全線拉升之後估值過高導致資金再度選擇,最終調倉換股至權重,低位權重最後一波補漲,也就宣告行情基本結束的時候了
附加一段牛市打油詩供參考:
券商瘋,券商瘋完銀行瘋;
銀行瘋,銀行瘋完保險瘋;
保險瘋,保險瘋完地產瘋;
地產瘋,地產瘋完有色瘋;
有色瘋,有色瘋完煤炭瘋;
煤炭瘋,煤炭瘋完垃圾瘋;
垃圾瘋,垃圾瘋完散戶瘋;
散戶瘋,散戶套在最高峰。
當然,在此之前還是牛股連連之後開始權重,之後低估值,然後煤飛色舞,最終群魔亂舞,千萬不要太瘋癲被套到最高峰哦
希望能幫助到你
② 07年的牛市是怎麼結束的什麼原因從6124下來,具體點。
網上找的。。
06.07年股市大漲,08年股市大跌的原因。
首先要了解股市,股市是一個資金推動型的市場。不斷的有人出高價買股,這樣才會一路上漲,水漲船高,所以需要大量資金來運作。接著我們看時間+事件。
0607的牛市我們稱為998牛市,產生牛市前的最低點是998。有人說破1000產生了牛市,這是完全沒有道理的。05年以前那那波大熊市是因為宣布國有股減持造成的,大家蜂擁而逃。而到了05年大概5月份的時候吧,國家出了一條政策,允許保險資金在二級市場買賣股票,其中包含了社保基金,隨後用了1年時間的准備,准備了什麼?其實就是在建倉。為什麼要買足,因為要股改,股權分置改革。這一行為成為了導火索,快速引發了行情,然後在資金不停的追捧下,造成2年的牛市。在股改信息發出以後,同意QFII進入中國股市。很多人以為讓外國人抄了中國的底,其實錯了,QFII從審批到購買股票需要很長的時候,等他們進場的時候早就是牛市了,誰抄底了?很明確社保基金。其實這輪牛市到07年的5月30日就差不多結束了。
在530之前~貨幣政策已經出現了重大的轉折,國家開始調高存款准備金率,這以調整意味著整個市場將要開始缺錢,逐步減少市場上的流通貨幣總量。而530是熊市導火索,明確的信號。為什麼530以後大盤還在漲?因為要撤庄。因為莊家還沒有完全退出,包括社保基金。社保基金是在530附近開始減倉的。
530以後出現的最多的詞彙就是28現象以及市盈率,為什麼?1拉起大盤股票,造成盤面很好的假象,小盤股開始撤資。2講市盈率讓大家購買大盤股,那個時候市盈率大盤股很低。所以散戶都在那個時候被忽悠進去,然後深套。隨著准備金率的進一步跳空,市場資金不足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接著就開始大跌。
我個人理解是 本來那年牛市不是經濟發展帶來的 本身是人為的製造的泡沫
到了後來 實在太高了 沒人願意 接盤 或者說沒有那麼多錢接盤。結果就一瀉千里。
好多散戶 套牢 割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