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美國儲備石油可以用多少天
擴展閱讀
上海質子治療費用多少 2025-02-07 20:58:44
寮國萬象有什麼資源 2025-02-07 20:43:01
批量精裝半包成本價多少 2025-02-07 20:26:17

美國儲備石油可以用多少天

發布時間: 2023-09-03 22:59:55

A. 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和印度的戰略石油儲備各能夠維持多少天

實際上這個儲備是不好統計的.

有好幾種版本
西方國家有一些情報數據顯示,美國目前的戰略石油儲備能夠維持100天,歐洲能夠維持一個月,中國只能維持三、到四天,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數字。日本雖然是一個石油非常缺乏的國家,但是日本1973年搞了一個「戰略石油儲備法」,日本目前政府的儲備和民間的儲備加起來一共有170天,也就是超過六個月的時間。
http://www.hispeed.com.cn/Forum/ReadPost.asp?PostID=645436

歐盟各國儲備了至少可供消費111天的戰略石油儲備,比歐盟所規定的至少90天的儲備多21天
http://www.oilnews.com.cn/gb/jingji/2001-09/24/content_17154.htm

中國目前戰略石油儲備只可以供國家正常使用40天。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20071223/14569838.html

B. 美國石油 戰略儲備 能夠用多久

最近幾年,中國在新疆,青海,西藏,四川發現了大油田,中國沒有去開采,應該是作為戰略石油儲備。現在油價這么高,達60美元每桶。而在這時放出風了,說要儲備石油,我推測中國已儲備得差不多了,你想一想中國人歷來做事不張揚的!
美國可以支持6個月 日本2個月 我想咱們也就半個月

C. 美國每年消耗多少噸石油合多少噸

2006年,美國消耗75.1535億桶石油,今年美國的石油消耗量也大約在74億—75億桶。

美國目前現有約7.27億桶的石油儲備。

D. 面對石油危機,美國儲備石油8600萬噸,全國可用140天,我國呢

除了礦石資源以外,鹽井的開采也是極為的常見,畢竟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的調味品,除了晾曬海水制鹽以外,人們還會開采鹽井,鹽井的開采最晚被記錄在《華陽國志.蜀志》當中,當時人們通過使用天然氣蒸餾鹵水制鹽,從技術上來說也是比較完善,甚至在書中還提及無計劃隨意開采只會破壞地下的鹵水資源,由此也可以看出當時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有多強。

到目前為止我國的石油存儲量為8500萬噸,要略高於美國,但也僅僅能維持國內90天生活的運轉,這也是我國地廣物博的特性所導致的。但我國的石油存儲量仍在攀升之中,隨著工業、科技領域的不斷進步,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需要石油資源的運轉,國家對於石油資源的重視程度也在與日俱增,相對應的石油存儲力度也在不斷增強。

結語

其實即使是在這個和平安穩的年代,我們也要有相對應的危機意識,只有形成了這種潛在的危機意識,在面對突發情況時我們才能做到不慌不忙。而且我們在進行自然資源開採的同時也要更加註重對於環境的保護,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一味地索取也會讓我們在最終走向滅亡。

E. 一億噸石油夠美國用多久

一億噸石油夠美國用140天。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美國每天梁信消耗原油大概在2080萬桶,進口襪則量在950萬桶,近些年美國不斷加大對石油的進口。美國的石油儲備一億噸石油夠美國使用140天。橡好輪

F. 6億噸石油可以用多久啊

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石油的用途,石油的消耗速率,世界各地的人口增長和經濟增長等。我假設您指的是全球每年消耗6億噸石油的情況下,它可以用多長時間。
目前,全球每年消耗的石油量大約為360億桶,也就是每年消耗約90億噸石油。因此,如果我們只考慮石油消耗量,那麼6億噸石油只能用6/做斗90=1/15年,也就是6.7個月左右。但是,這個數字並不考慮石油的增長率和其他因素。
在現實中,石油的消耗速率不是一個恆定的數字,它取決於許多因素,如經濟和技術發展、政府政策、環保法規和替代能源的可用性等。因此,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變化。
總之,全球消耗6億噸石油的用時大約是幾個月,但具體情況取決於多種因素。
如果這6億噸石油用於給一輛大貨車使用,那麼根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數據,一輛大型卡車的平均燃油效率約為每加侖6英里左右,也就是每100公里耗油約為37.2升。如果我們假設這6億噸石油全部用於大型卡車,而且每噸石油可以產生約7.33桶的燃油(這是根據1桶石油等於約159升燃油計算得出的),那麼這6億噸石油可以產生約2800億純羨磨加侖燃油。
在這個假設下,一輛平均燃油效率為每加侖6英里的大型卡車,每年行駛10萬英里,需要耗用約16667加侖燃油。因此,用這6億噸石油可以給一輛大型卡車使用約1678萬年左右(2800億加侖÷16667加侖/年)。
請注意,這個估算只是一派賀種粗略的計算,實際的燃油效率和用時會受到多個因素影響,並可能因地區和時段影響。

G. 美國石油產業的庫存

戰略儲備油
在經受了70年代初中東阿拉伯產油國家實行的石油禁運打擊後, 1975年卡特總統簽署能源政策和節能法,決定建立戰略石油儲備。1977年7月21日,大約41.2萬桶沙特輕原油作為第一批戰略庫油存注入墨西哥灣岸邊的鹽洞中。根據有關法律,只有美國總統在國內能源供應或進口受阻,或由於石油禁運引起的油價大幅上漲,並有可能嚴重威脅到國家安全或經濟運行時才有權決定並下令動用戰略儲備油。2001年11月13日,小布希總統宣布將戰略石油儲備量增加至7億桶,2008年美國的戰略石油庫存能力為7.27億桶。國際能源機構要求美國的石油儲備(戰略庫存和非戰略庫存)應達到90天的進口量,戰略石油庫存的最大提取量為430萬通/日,從提取庫存到進入美國市場大約需要13天的時間,為建立戰略石油庫存,美國共投資了210億美元,其中40億美元用於購買儲油設施,170億美元購買儲備油。儲備油將來自20個國家,其中輕原油約占總儲備油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為重原油(含硫量在2%以上的原油)。截至2004年8月24日,美國存有戰略儲備油6.67億桶,約相當於當時55天的進口量。其中輕原油2.7億桶,重油3.97億桶(1985年的戰略庫存油曾達到相當於當時118天的進口量)。主要儲油地點為瀕臨墨西哥灣的美南有關州,如路易斯安納州和得克薩斯州。美國的戰略儲備油在穩定國際油市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自從建立戰略石油儲備後,只有在1991年初伊拉克進攻科威特,並導致國際石油市場價格大幅上升時,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分配額度,老布希總統在發起沙漠風暴行動時下令由能源部動用3375萬桶原油,以平息石油市場的價格上漲。但最終美國只動用了1730萬桶,就有效地使國際油價大幅回落。
商業石油庫存
美國石油學會資料顯示,截至2004年7月底,美國商業庫存原油為2.98億桶,較上年同期增4.6%,汽油庫存為2.12億桶,增5.2%,其他油品庫存為1.58億桶。7月底全國各種油品庫存(不包括戰略石油儲備)為9.596億桶,較一年前略增0.2%。

H. 美國與日本戰略石油儲備方法.經驗.政策.基地數量

構想始於二戰 旨在維護經濟安全

美國戰略石油儲備從醞釀到最終建立經歷了長達30多年的「艱苦磨練」。這一構想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1944年,美國當時的內政部長哈諾德·伊克斯提出了建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的構想。1952年,美國國家礦產資源政策委員會也提出了類似建議。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的爆發使艾森豪威爾總統認識到了建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的重要性,再一次提議建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由於種種原因,上述建議始終未能在政府和國會間達成一致並付諸實施。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阿拉伯國家對美國和西方國家實行全面石油禁運,導致美國經濟陷入嚴重衰退。美國政府遂下決心建立戰略石油儲備。1975年12月22日,福特總統簽署了國會通過的《能源政策與儲備法》,該法授權美國政府建立高達10億桶的國家戰略石油儲備。美國政府從1977年7月21日正式開始儲備石油,後來最終形成的儲備能力為7億桶。2001年「9·11」恐怖襲擊之後,布希政府認為戰略石油儲備對維護美國經濟安全至關重要,因此提出了擴大石油戰略儲備容量的建議。2003年4月,國會正式批准了布希政府的建議,並批准撥款15億美元用於擴建儲油設施,使之達到10億桶容量的要求。

地點選在沿海 方便安全成本低廉

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地點幾乎全部集中在墨西哥灣沿岸,主要選在得克薩斯和路易斯安那兩個州的沿海地區,其原因有三:

一是運輸和加工方便。墨西哥灣是美國最重要的石油生產和加工基地。由於緊靠油品生產和加工企業,不僅大大提高了戰略石油儲備的快速反應能力,同時還降低了釋放儲備時的運輸成本。
二是安全性較高。美國的戰略石油均儲藏在該地區地下610米至1200多米深的巨型鹽礦洞穴中,這些鹽洞足夠容下原來的紐約世貿雙塔。如此深度幾乎可以防禦任何人為和戰爭的破壞。

三是有利於儲藏,且成本較低。墨西哥灣沿岸有500多個鹽質洞穴,採用簡單的「水溶技術」,即用清水將鹽溶解便可將鹽洞加工成巨型圓柱狀「地下儲油罐」。由於鹽洞很深,地層壓力將封閉任何裂縫。此外,鹽洞的上下幾千英尺落差所形成的自然溫差,可使原油保持循環流動,有利於保持油品質量。據能源部介紹,採用鹽洞儲油,建造和維護費用很低,平均每桶容積建造成本只有1.5美元,每桶儲備石油每年的日常運行和維護費用為25美分,是採用地上罐儲方式的1/10,是採用岩石礦洞儲存方式的1/20。

政策多次調整 惟有總統有權動用

從1977年開始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持續增加。此後,柯林頓政府的戰略石油儲備政策發生了一些改變,幾次動用這一儲備以調控石油市場油價。到2000年底,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降至5.41億桶,為1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布希總統上台以來,特別是「9·11」恐怖襲擊後,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政策又明顯調整。2001年11月中旬,布希下令能源部迅速增加戰略石油儲備,目標是2005年增加到7億桶。到2002年底,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升到5.99億桶,2004年3月又增至6.59億桶,創歷史最高水平。

目前,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約相當於美國目前60天的石油凈進口量。如果加上商業石油儲備,可以替代160天的進口量。戰略石油儲備的最大釋放能力為每天430萬桶,可以連續提取155天左右。
當然,要動用這些深藏地下的戰略石油儲備,只有美國總統一人說了算。一旦總統決定動用,能源部將採取招標方式向市場公布投放數量,通過競標最終決定中標購買石油的公司。從開始決策到投放市場只需13天。

美國國會1990年在重新修訂《能源政策與儲備法》時,放鬆了動用戰略石油儲備的條件,理由是「戰略石油儲備對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戰略重要性有所降低」。根據新規定,除了「進口石油出現嚴重供應中斷」的情況外,在國內石油產品供應出現中斷或嚴重短缺的情況下,總統也可決定動用戰略石油儲備。此外,在企業因突發事件導致其石油供應中斷的情況下,能源部可有償向這些企業借貸戰略石油,但借貸期不能超過6個月,借貸總量不能超過500萬桶。這樣做既可解企業的燃眉之急,也給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帶來一定收益。顯然,布希政府此次動用戰略石油儲備,並不屬於「進口石油出現嚴重供應中斷」的情況。

5月28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尤科斯石油公司簽署了興建中俄原油管道的協議和600萬噸原油的鐵路購銷合同。消息傳出,日本朝野大為震動,雖然俄羅斯已經表示將暫時擱置日本提出的安加爾斯克至納霍德卡港的管道建設方案,但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仍不放棄努力,利用參加聖彼得堡建城300周年慶典的機會再次向普京游說。日本媒體評價,「從中可以看出日本尋求穩定石油供給的心情是多麼急切」。
日本將石油戰略定為國策
記者親身感受到日本社會對石油的重視程度:每天的經濟新聞都會對美國道瓊斯工業品中原油價格的變化進行詳細報道,伊拉克戰爭期間,對世界原油價格的分析更是日本各大經濟類報章的主題。作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日本僅在日本海沿岸擁有為數不多的幾個油田,產量僅佔全國石油供給量的0.2%,日本石油基本上依賴進口。
對於進口石油的高度依賴使日本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時吃了大虧,此後,日本政府便將石油戰略定為國策,一方面在中東以外的其他地區尋求穩定的石油供給,另一方面積極加強石油儲備。
20世紀70年代,石油主要消費國對石油重要性的認識明顯提高,為此創建了國際能源機構,各加盟國從一開始就被賦予了90天石油儲備和必要時互通有無的義務。在此框架下,日本全面推進民間石油儲備,1975年制定了《石油儲備法》,以法律形式明確了從事石油進口、精煉和銷售業務的公司的責任義務關系。1978年,日本石油公團又開始推進國家儲備,確立了日本現行的國家和民間兩極儲備體制的雛形。1981年,日本民間儲備達到了90天的目標值,1988年,國家儲備數量也達到了50天的使用量。在1994年之後,政府為降低相關石油企業的壓力,將民間儲備的義務額降至70天,同時將國家儲備調高至5000萬KL(千升)。
到1996年,日本相繼建成10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日本政府還從民間租借了21個石油儲備設施,民間儲備的石油則保存在各石油加工廠和銷售網點。日本的國家儲備全部是原油形式,民間儲備中原油和成品油各佔一半。根據日本政府最新的統計,今年4月的石油儲備為8899萬KL,可用169天,居世界第一。其中國家儲備4844萬KL,可用92天,民間儲備4055萬KL,可用77天。
儲備庫建在海上地下
國家石油儲備基地要建設在儲備費用低、安全程度高、地質條件適宜、運輸方便的地方。日本是一個平原狹小、地形破碎、多火山地震的島國,根據本國的石化工業布局,日本採取了地上半地上油罐方式、海上油罐方式和地下岩洞油庫的多樣化儲備方式。
1983年建成的小川原國家石油儲備基地是日本第一個石油儲備基地,採取了地上半地上油罐方式儲備。上五島國家石油儲備基地位於九州長崎縣,是世界上第一個海上油罐儲蓄基地。在防波堤包圍下並列放置了5條儲藏船。每條儲藏船長390米、寬97米、高27.6米,可以儲藏440萬KL原油。串木野石油儲備基地位於鹿兒島縣,採取地下岩洞油庫方式儲存,基地內現有3個儲油設施,一個寬18米、高22米、長1100米,另兩個寬度高度與上一個相同,但長度為2200米,這三個設施總共儲存著175萬KL石油。地下岩洞油庫儲油的優點是,能夠穩定保持約9攝氏度的溫度,具有較強的抗地震、抗雷擊等防災性能,藉助地下水的壓力可阻止石油外泄的危險。
願意把儲備基地借給中國
在激烈的國際石油市場變化中,日本政府認為本國的石油安全將越來越與亞洲石油供需休戚相關。在不久前的國際能源機構大會上,日本還提出了建立亞洲共同儲備基地和東亞能源安全保障機制的建議。
日本提出,東盟10國除擁有少量民間儲備外均未建立國家儲備;中國雖已著手建立國家儲備,但儲備能力還跟不上進口的增速。東亞這13個國家對中東石油的依賴程度均高達50%以上,中東地區局勢動盪,亞洲各國石油供應都面臨較高風險。而日本的儲油設施尚有一定空閑,為此日本提議,首先將沖繩兩處儲油基地借給離其較近並願意進行合作的東盟各國和中國,隨後在經東盟同意的基礎上,選擇諸如菲律賓和泰國的合適地點,由日本提供技術,合作建設新儲油基地。▲

I. 如果中國斷油能夠支持多久美、日呢

相比美日等國戰略石油儲備天數高達200天以上,業內人士估算,目前中國石油(10.08,-0.03,-0.30%)儲備天數約在30~45天左右,與國際能源署石油儲備需要的90天標准線相距甚遠。而據官方口徑,中國需至2020年才能實現90天的儲備目標。

所謂石油儲備,即戰略石油儲備,是為應對短期石油供應沖擊(大規模減少或中斷)而建立的儲備制度,起源可追溯至在1973年中東戰爭期間,由於歐佩克石油生產國對西方發達國家搞石油禁運,發達國家聯手成立了國際能源署,成員國紛紛儲備石油,以應對石油危機。

當時國際能源署要求成員國至少要儲備60天的石油,主要是原油。上世紀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機後,國際能源署又規定增加到90天,主要包括政府儲備和企業儲備兩種形式。

而目前,美國、日本及歐洲等國,其國家的戰略石油儲備天數不僅有90天,甚至還超標完成,達到百天之上。

數據顯示,美國目前的戰略石油儲備高達7.27億桶,商業原油庫存也有3.5億桶。現在,美國各地的原油儲備倉庫已經接近存儲能力極限,據稱足夠滿足國內158天的需求。另外,每天航行在世界各大洋的美國各石油公司油輪儲備8000萬桶原油,相當於全世界一天的石油產量。

日本的石油需求幾乎全部來自國外,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的國家石油儲備量已達到103天的原油進口量,與民間石油企業石油儲備量相加,相當於184天的原油進口量。

而在歐洲,多數國家都制定法律,要求儲備應能滿足90天的成品油消費。已知的德國的戰略石油儲備也達到了100天以上。「如果現在伊朗打一場200天的仗,對全世界石油運輸搞制裁,美國可以堅持420天,歐盟大概是238天到250天,日本也在200天以上。」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估算道。

中國:石油儲備才幾十天相比之下,中國戰略石油儲備量不僅不足百天,而且與國際能源署規定的90天儲備目標相差甚遠。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宋智晨確認,從國內當前的石油儲備基地建設情況以及商用石油的儲備能力來看,我國確實只有30多天近40天進口量的石油儲備能力。

他進一步指出,目前我國完成的石油戰略儲備一期工程,首批四個儲油基地儲備總量約為1400萬噸,只相當於十幾天的進口量;而國內商用石油儲備能力也只有21天的進口量。

這意味著一旦伊朗危機升級,海灣地區石油出現斷供,中國單純依靠現有儲備只能支撐30餘天,而這顯然不是好消息,英國《金融時報》就指出,不同於西方發達國家雄厚的戰略石油儲備,在石油供應危機時期,中國仍然面臨著威脅。

為何中國作為僅次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戰略石油儲備竟如此「寒酸」?息旺能源分析師廖凱舜直言,是因為中國石油儲備建設相對滯後、起步較晚。

資料顯示,早在2000年中國就已經成為了一個石油進口國,但真正開始石油儲備,則是在2007年,而那時,中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就達到了50%。

不過,好在中國石油儲備工作起步晚發展快,去年1月,國家能源局首任局長張國寶在首屆中國經濟年會上就表示,我國已經順利完成石油戰略儲備一期工程。首批四個儲油基地鎮海、舟山、黃島、大連已投入使用,儲備總量約1400萬噸。同時,二期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建設目前進展順利,預計今年全面完工,屆時中國總石油儲備能力可達2.74億桶(約合3753萬噸)。此外,中國計劃到2020年完成建立戰略石油儲備的全部工作,總共將建成約5億桶儲備,大致相當於90天的石油進口量,屆時中國的石油儲備規模將位居世界第二。

德意志銀行駐新加坡的石油分析師表示,中國建立戰略石油儲備的行動,「很可能將成為今年乃至10年內國際石油市場的一大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