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海上石油平台怎麼堵塞
擴展閱讀
一般多少克拉鑽石算大 2025-02-07 12:27:46
華為手機如何劃出小工具 2025-02-07 12:27:37
年初人力資源規劃怎麼做 2025-02-07 12:26:17

海上石油平台怎麼堵塞

發布時間: 2023-09-05 19:21:22

1. 鑽井平台是一個海上結構物,它是怎樣被牢牢固定在海上的

目前,隨著人類對油氣資源開發利用的深化,油氣勘探開發從陸地轉入海洋。因此,鑽井工程作業也必須在灝翰的海洋中進行。但在海上進行油氣鑽井施工時,幾百噸重的鑽機要有足夠的支撐和放置的空間,同時還要有鑽井人員生活居住的地方,海上石油鑽井平台就擔負起了這一重任。由於海上氣候的多變、海上風浪和海底暗流的破壞,海上鑽井裝置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更顯重要。

總的來說,海上鑽井平台本身其實是一種特殊形態的船隻。工作時樁腿下放插入海底,平台被抬起到離開海面的安全工作高度,並對樁腿進行預壓,以保證平台遇到風暴時樁腿不致下陷。鑽完井後平台降到海面,拔出樁腿並全部提起,整個平台浮於海面,由拖輪拖到新的井位。

2. 海上油井的疑問,它是怎麼固定在海上還是漂浮在海上

1897年,美國最先在加利福尼亞州西海岸用木棧橋打出第一口海上油井。1920年,委內瑞拉在馬拉開波湖利用木製平台鑽井,發現了一個大油田。1922年,蘇聯在裏海巴庫油田附近用棧橋進行海上鑽探成功。1936年以後,美國又在墨西哥灣的海上開始鑽第一口深井,1938年建成世界上最早的海洋油田。20世紀40~60年代,隨著焊接技術和鋼鐵工業的發展,相繼出現了鋼質固定平台、坐底式平台、自升式平台等鑽井裝置,使海上油氣開采擴大到30米水深的海域。1950年,出現了移動式海洋鑽井裝置,大大提高了鑽井效率。1951年,沙烏地阿拉伯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油田。20世紀60年代後,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和造船、機械工業的發展,建成各種大型復雜的海上鑽井、採集、儲輸設施,促進了海上油氣開採的迅速發展。目前世界上有近千座海上石油鑽井平台,遍及世界各大洋。墨西哥灣是世界上鑽井最活躍的近海區域,目前作業的就有19 000多口井。在海灣地區作業的近海鑽井船120多艘。美國路易斯安娜州沿岸有鑽機近百座。挪威、巴西等國的海上石油鑽探很興旺,有鑽井平台數十座,還有大量供應船、直升飛機在近海作業。20世紀80年代時,海上勘探的國家已逾100個,海上產油國超過40個。近20年中,海洋原油產量的比重在世界總產油量中增加了1倍。

3. 什麼是世界海洋石油安全環境

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1%,孕育了地球上的原始生命,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生產、生活資源和空間資源,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球經濟迅速發展和人口激增的情況下,海洋對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就在人們瘋狂地從大海中撈取利益的同時,海洋也受到了嚴重的污染,其中石油污染表現得尤為突出。

隨著石油的發現和使用,石油污染相伴而生。從1859年德雷克在泰特斯維爾鑽出了第一口油井以來,石油污染開始表現。人們對石油重要性認識的加強和連續的戰後石油危機以及航海技術的發展,大量石油的開采、運輸和使用等使海洋石油污染空前嚴重。據統計,每年通過各種渠道泄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產品,約佔全世界石油總產量的0.5%,傾注到海洋的石油量達200萬~1000萬噸,由於航運而排入海洋的石油污染物達160萬~200萬噸,其中1/3左右是油輪在海上發生事故導致石油泄漏造成的。我國海上各種溢油事故每年約發生500起,沿海地區海水含油量已超過國家規定的海水水質標准2~8倍,海洋石油污染十分嚴重。

海洋石油環境污染主要是海底石油開采污染和油輪污染。

一、油輪

船舶污染主要是船舶壓艙水、洗艙水排放和油輪失事事件(觸礁、碰撞、擱淺等)。油輪作業排出的壓艙水和洗艙水,通常含油3%~5%,以前這些含油廢水大多直接排入海中,入海的油量可達百萬噸,幾乎接近總污染量的一半。後來,大多數油船實行了「洛特」(Lot)規定,對廢水中的油進行了回收,因而對海洋的污染減輕了。然而,多年來的調查仍表明,海上油運交通線水域的油污染一般要更嚴重一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有數百艘油輪沉沒,估計損失石油1000萬噸,至今仍有石油從海底沉船的腐爛油箱中滲漏出來。在兩伊戰爭期間幾乎每天都有油輪遭到襲擊,大量石油污染海灣。如圖39-1所示,污染後的處理,工人們將礫石裝桶,然後用高壓噴槍來清除油污。

圖39-4漏油事件所引起的海洋生態災難

若以每日漏油量最高達400萬加侖計算,再漏油3個月,就相當於漏出約3.78億加侖,「這可能成為和平時期(全球)最嚴重的漏油災難」。英國石油公司(BP)利用「滅頂法」堵塞墨西哥灣油井失敗。

2010年6月23日,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故再次惡化:原本用來控制漏油點的水下裝置因發生故障而被拆下修理,滾滾原油在被部分壓制了數周後,重新噴涌而出,繼續污染墨西哥灣廣大海域。

2010年7月15日,在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發生近3個月後,英國石油公司15日宣布,新的控油裝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點,「再無原油流入墨西哥灣」。

石油持續從海下流出;天然石油很容易跟海水融在一起;產生的黏稠混合物很難燃燒,甚至很難清理;這個季節的這片海域是非常脆弱的新生命的誕生地;海岸線上有大量很難清理的沼澤。大風和海浪促使石油直接流向一些最敏感的海岸地區:路易斯安那州的沼澤地和周圍各州。這里有三種類型的海灘:砂質海灘、岩石海灘和沼澤海灘。例如佛羅里達州的砂質海灘上的浮油最容易清除。

最難清除的是沼澤地上的浮油,這里是深水地平線泄漏的石油最先流向的地方。肯尼爾表示,沼澤非常脆弱,清理浮油的嘗試會對它造成嚴重破壞。浮油一旦滲入,必須砍掉沼澤上的草才行。不過它還能滲透到土壤下面,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清除石油。

吃石油的正常細菌必須有氧氣才能產生作用,在沼澤地的土壤里,它們沒有足夠氧氣進行這一過程。此時正值墨西哥灣一年一度的魚類產卵和浮游生物繁盛期,也是這個脆弱的生態系統最易遭受破壞的階段。颶風季6月即將到來,專家相信到時浮油麵積會進一步擴大。盡管這聽起來似乎與直覺不符,但是一場大風暴將有助於驅散和沖淡浮油。歐文頓說:「颶風是一台天然真空吸塵器。」它經常會把一切清理干凈。但是對於持續不斷的石油泄漏事故來說,颶風起不到徹底清理的作用。

歐美國家很早就開始重視海洋石油環境保護問題,美國忌憚於石油泄漏引起的災難後果,下達了近海石油禁采令:

1969年加利福尼亞的濱海小城聖巴巴拉的海上鑽井平台發生井噴事故,溢出的石油使整個南加利福尼亞的海岸都受到了污染,給當地居民留下了痛苦的記憶。

此後,近海採油受到越來越多民眾和環保組織的抵制。於是,里根任期內的美國國會在1982年通過一項法律,禁止在大部分大陸架上從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范圍是距海岸線4.8~322千米。這項法案每年都被延期一次。

而由於1989年3月,「埃克森·瓦爾迪茲號」油輪在阿拉斯加的威廉王子海峽觸礁所引起毀滅性生態災難,1990年6月,時任總統的老布希簽署法令,命令內政部將禁采區域進一步擴大,除得克薩斯、路易斯安那、亞拉巴馬和阿拉斯加(部分地區)以外的近海區域,均不可出租給石油公司進行開采,法令有效期延長至2000年。1998年,時任總統的柯林頓把法令有效期進一步延長至2012年。而奧巴馬政府迫於國內石油資源的緊張形勢,雖然提出解除近海石油開采禁令,但仍被美國聯邦法官否決。可見人們對海洋石油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

一個個觸目驚心的事實令人們不得不反省自己,在充分利用海洋資源的同時,我們必須同時充分保護海洋環境。海洋石油污染作為一種環境公害,引起了全世界的密切關注,防治海洋石油污染已經刻不容緩。

4. 海上鑽井石油平台是在海上漂著嗎如何固定的,如果漂著這能鑽成井嗎

現在的海上石油平台有樁基式、自浮式、還有使用箱體直接坐在海床上的形式。
自浮式可以在較深海水中作業。
樁基式一般在10米左右的海中作業;
第三種一般在灘塗或很淺的海水中作業鏈爛。

樁基式的一般有3根或4根樁腿,當平台在海面上兄碧就位後,通過液壓機構使樁腿深入到海床的岩石上,需要移動位置時,再把腿收上來。

自浮式在平台就位後,要用鋼纜固定平台,為了預防搖擺,平台上一般配備有搖擺的補償系統。

第三種就棚塵漏比較簡單了。箱體注滿水沉入海底,平台搭建在由箱體構成的平面上,回收時抽出箱體內的水,箱體浮起來。

5. 海上石油鑽井平台是利用了什麼原理

主要用於鑽探井的海上結構物。上裝鑽井、動力、通訊、導航等設備,以及安全救生和人員生活設施。海上油氣勘探開發不可缺少的手段。主要有自升式和半潛式鑽井平台。
①自升式鑽井平台
由平台、樁腿和升降機構組成,平台能沿樁腿升降,一般無自航能力。1953年美國建成第一座自升式平台,這種平台對水深適應性強,工作穩定性良好,發展較快,約占移動式鑽井裝置總數的1/2。工作時樁腿下放插入海底,平台被抬起到離開海面的安全工作高度,並對樁腿進行預壓,以保證平台遇到風暴時樁腿不致下陷。完井後平台降到海面,拔出樁腿並全部提起,整個平台浮於海面,由拖輪拖到新的井位。
②半潛式鑽井平台
上部為工作甲板,下部為兩個下船體,用支撐立柱連接。工作時下船體潛入水中,甲板處於水上安全高度,水線面積小,波浪影響小,穩定性好、自持力強、工作水深大,新發展的動力定位技術用於半潛式平台後,工作水深可達900~1200米
。半潛式與自升式鑽井平台相比,優點是工作水深大,移動靈活;缺點是投資大,維持費用高,需有一套復雜的水下器具,有效使用率低於自升式鑽井平台。

6. 海里的鑽井平台等設備如果損壞能否維修如何維修維修難度有多大

在目前的海洋石油平台上,儀器自動化設備的產量越來越大。但是,由於儀表自動化設備對海洋石油平台的生產設備有直接的影響,所以在運行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故障,因此有必要做好儀表自動化設備的維護工作。

(2)制定科學合理的操作規范。必須做好儀器自動化設備的日常防範工作,避免不可預知的故障,進而減少設備故障給海洋石油平台帶來的利潤損失。不斷完善相應的管理體系,確保海洋石油平台的順利運行。

4.規范管理和維護工作

在進行儀表自動化設備的故障維修時,要從根本上保證儀表設備在管理和維護工作中滿足相應的要求,避免儀表設備出現一定程度的問題和相應的故障。盡量選擇技術先進、功能完善、售後服務好的設備,為後期的維護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7. 海上石油鑽井平台怎麼鑽的要深入到海底ma那樣動力系統怎麼傳導石油不會噴出來么、

海上石油鑽井平台的動力裝置在平台上,鑽頭通過鑽桿提供動力下到海底鑽入岩層,鑽桿設備和陸上的一樣,從技術上沒有特別之處,海上平台的技術關鍵在於海面固定方面,想像一下海上的風浪,和幾十至目前最海的2000米以上的深水鑽井,如何保持固定是最大難題,根據不同水深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案,主要分為移動式平台和固定式平台兩大類。其中按結構又可分為:(1)移動式平台: 坐底式平台、自升式平台、鑽井船、半潛式平台、張力腿式平台、牽索塔式平台
(2)固定式平台:導管架式平台、混凝土重力式平台、深水順應塔式平台固定式鑽井平台大都建在淺水中,它是藉助導管架固定在海底而高出海面不再移動的裝置,平台上面鋪設甲板用於放置鑽井設備。支撐固定平台的樁腿是直接打入海底的,所以,鑽井平台的穩定性好,但因平台不能移動,故鑽井的成本較高。
為解決平台的移動性和深海鑽井問題,又出現了多種移動式鑽井平台,主要包括:坐底式鑽井平台、自升式鑽井平台、鑽井浮船和半潛式鑽井平台。
地下岩層中石油壓力大於地表壓力,為了防止石油噴出,要用鑽井液來平衡壓力,也就是通常說的泥漿;它的作用通俗點說就是往鑽出來的井眼裡灌進密度更大的流體了壓住下面的油,如果萬一壓不住就會發生井噴,那是重大事故。

8. 海水一直在動,那鑽井平台是怎麼固定在大海上的

海上鑽井平台可大致分為固定式和移動式兩種,其中移動式又主要包括自升式和半潛式。

工作時下船體潛入水中,甲板處於水上安全高度,水線面積小,波浪影響小,穩定性好、自持力強、工作水深大。




(8)海上石油平台怎麼堵塞擴展閱讀


1897年,在美國加州Summer land灘的潮汐地帶上首先架起一座76.2米長的木架,把鑽機放在上面打井,這是世界上第一口海上鑽井。1920年委內瑞拉搭制了木製平台進行鑽井。


1936年美國為了開發墨西哥灣陸上油田的延續部分,鑽成功第一口海上油井並建造了木製結構生產平台,兩年後,於1938年成功地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海洋油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木製結構平台改為鋼管架平台。1964-1966年英國、挪威在水深超過100米、浪高達到30米、最高風速160千米/小時、氣溫至零下且有浮冰的惡劣條件下,成功地開發了北海油田。標志著人們開發海上油田的技術已臻成熟。


目前已有80多個國家在近海開展石油商業活動,原油產量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30%左右。

9. 海上鑽井平台怎麼固定

問題一:石油鑽井平台是怎麼固定在海上的? 給個圖你自己看

問題二:海上鑽井平台是漂浮在海面上的還是固定在海里的? 海上鑽井平台當然是漂浮在海面上的。
海的深度與物體是否能漂浮沒有直接的邏輯關系,二者之間根本沒有影響,只要物體水中部分排開水的質量大於物體自身質量,即可漂浮。
海上鑽井平台本身其實是一種特殊形態的船隻。海上鑽井平台有兩種,半潛式和自升式。自升式由平台、樁腿和升降機構組成,平台能沿樁腿升降,一般無自航能力。1953年美國建成第一座自升式平台,這種平台對水深適應性強,工作穩定性良好,發展較快,約占移動式鑽井裝置總數的1/2。工作時樁腿下放插入海底,平台被抬起到離開海面的安全工作高度,並對樁腿進行預壓,以保證平台遇到風暴時樁腿不致下陷。完井後平台降到海面,拔出樁腿並全部提起,整個平台浮於海面,由拖輪拖到新的井位。半潛式上部為工作甲板,下部為兩個下船體,用支撐立柱連接,一般具備有限的自航能力。工作時下船體潛入水中並進行錨定,甲板處於水上安全高度,然後將鑽井管道自然探至海底。海上鑽井平台漂浮原理與一般船隻類似,通過船體支撐其上的平台。
希望該回答能幫助到你,求採納~

問題三:海上採石油的東西是怎麼固定的 海上鑽井平台有兩種,一種是移動式的,一種是固定式的。
固定式的固定就是用混凝土什麼的柱子固定在海底,這種一般都在淺海區。
移動式平台包括:坐底式鑽井平台、自升式鑽井平台、鑽井浮船和半潛式鑽井平台。現在中國用於深海石油開採的一般是半潛式鑽井平台和鑽井船式鑽井平台。鑽井船都是漂浮不定的,固定不了,就是靠拋錨停在某個地方。半潛式鑽井平台是上下兩個船體,用立柱相連,工作的時候讓下面的船體潛到水下,上部作業。

問題四:海上固定式鑽井平台的優缺點有哪些 固定式鑽井平台,直接固定於海底的鑽井平台,是通過管架結構在海底將平台固定,在整個使用壽命期內位置固定不變,不能再移動。主要用於有工業油流的油田,一般工作水深在20m左右。某些鑽采綜合固定平台的工作水深超過90m,但平台建造費用較高。
固定式鑽井平台的優點是穩定、海面氣象條件對它的影響較小,而且完井後可作為採油平台,使用時間大大增加。但是,它的靈活性差,不能及時運移,而且造價高,不能在較深的水域工作。重力式平台適用的水深較淺,導管架式平台適用的水深稍深,張力式和綳繩塔式平台則可在較深的水域使用。

問題五:海上鑽井平台是如何固定位置的? 70年代,我國進口那些丹麥設備,已經具備了很精確的定位平衡裝置了,就是如果被漂移了,平台上面的平衡動力裝置會啟動,把平台推回去原來正確的位置。那個玩意兒怎看怎麼先進~
麻煩採納,謝謝!

問題六:海上鑽井平台是如何固定位置的? 額。。。話說鑽井平台多在淺海,那柱子也是支在海床上的,不過有些平台的支柱是可以收縮的,方便移動到其他位置,收的時候就是漂著的了。直接漂浮在海上的大多是通過船舶改造的,深海里用的。

問題七:海上石油鑽井平台如何固定呢? 1953年美國建成第一座自升式平台,這種平台對水深適應性強,工作穩定性良好,目前的海上石油鑽井平台可分為固定式和移動式兩種。固定式鑽井平台大都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