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的石油從哪來
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阿拉伯國家聯合起來對美國實施石油禁運;從那時起,人們就能認為美國的石油只能從波斯灣國家進口。實際上,從那時起,全球石油市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現在,美國進口石油的大部分是從加拿大和拉丁美洲國家購買。 此外,美國從非洲購買的石油的數量與從波斯灣國家進口的數量大致相當;這一事實會讓很多美國人大吃一驚。在2010年,美國從非洲進口的石油要比從波斯灣國家進口的多一些,而美國去年石油進口(2011年)的情況就與前年相反。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之一,差不多40%的石油需求都能從美國國內石油生產企業得到滿足;其餘的美國所需的石油,則主要從加拿大、沙烏地阿拉伯、墨西哥、委內瑞拉和奈及利亞購買。 其他3.1% 又到美國大選年,拿「油」說事也已成為競選者們的家常便飯。油田解禁與清潔能源推行本就是水火不容,如今趕上大選年,穿上政治的外衣,二者更是針鋒相對。對手們虎視眈眈,奧巴馬總統卻意不在「油」,清潔能源真能如奧巴馬總統所說,30年後大行其道?石油里,總有政治,也許這得由選舉結果來決定。 非洲10.3%(奈及利亞:5.2%) 拉丁美洲19.6%(墨西哥:7.5%.委內瑞拉:5.9%) 波斯灣:12.9%(沙特:8.1%) 加拿大15.1% 直譯 美國自產38.8%
㈡ 如果歐洲買美國石油怎麼運過去
油輪。世界上大部分的石油,都是通過輪船運輸的。只有少數是通過輸油管,因為建設一條跨國輸油管,投資是很巨大的。
㈢ 美元是怎麼和石油掛鉤的怎樣從中獲利的
(一) 有一個名詞叫做石油美元,它是指上世紀70年代石油輸出國(沙烏地阿拉伯)由於石油價格大幅度提高後增加的石油收入,在扣除發展本國經濟和國內其他支出後的盈餘資金。由於歷史原因,現如今石油在國際市場上是以美元計價和結算的,所以有人把產油國的全部石油收入統稱為石油美元。目前的石油美元估計有8000億到1萬億美元,未來還在增長,其成為國際資本市場上一支舉世矚目的巨大經濟力量,然而由於現如今中國經濟實力的提高遇到瓶頸,我們需要打破局限,就要打破美元的世界貨幣的地位,隨之美元石油也將逐步隨著時代的洪流消失。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沒有擁有世界上70%的黃金,當時正值工業發展的時期,沙特作為世界上石油儲備量最大的國家,只認准黃金作為交換石油的籌碼,許多國家把本國貨幣兌換成美元,再用美元換取黃金,利用黃金去沙特兌換石油,這讓美國的黃金越來越少,到1971年,美國宣布黃金脫銷。這時,美國為了保住美元的世界貨幣的地位,與沙特談判建交,最後成為合作夥伴,美國和沙特達成共識,美國同意向沙特提供軍火和設備,然而規定以後美元成為石油的交通貨幣,其他國家如果想買石油,必須拿著美元去買石油,由此,美元石油體系由此確定。
(三) 美國利用美元是通用貨幣的便利,在全世界掠奪各種資源。在美國,可以隨意印美元,拿著這些美元去世界各地買資源,這也就是美國的財政已經是赤字了,卻依然可以保持強盛的原因。
拓展資料: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能源結構急需轉變,各國從大量石油煤炭能源轉向開發利用電能、風能、潮汐能等新能源,這削弱了石油的利用,從而削弱了美元的地位。這也正是人民幣崛起的機會,我國現如今正在加快建設碳交易視場,未來,中國將越來越強盛。
㈣ 美國從哪些國家進口石油
加拿大和墨西哥
美國石油(原油加油品)進口的首要來源是北美自由貿易區的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2009年兩國佔到美國石油進口的32.38%。從原油供應上可以說加拿大是美國後院的油庫,即使墨西哥由於人為因素而在一段時間內產量有所減少,加拿大也會補上其對美出口的缺口。同年來自中南美洲、非洲和歐洲的進口量依次佔20.48%、19.01%和6.41%。僅大西洋供銷區就佔到美國石油進口的78.28%。無論從地緣油氣還是從經濟政治乃至軍事上看,大西洋供銷區對美國的石油供應都是有發展潛力且相當穩定的。而2009年來自中東的石油僅佔15.38%,且近年來呈下降趨勢。按照目前的發展勢頭,近幾年西非佔美國的進口份額就可能超過中東。事實上,美國並不像外界公認的那樣依賴中東石油。美國石油進口來源相對分散,在來源地區排序中越向前者距離美國本土越近,運輸越便捷安全。
㈤ 美國石油資源分布在哪裡
美國原油探明儲量為29.8億噸,主要分布在墨西哥灣沿岸和加利福尼亞灣沿岸,以得克薩斯州和俄克拉荷馬州最為著名,阿拉斯加州也是重要的石油產區。美國是世界第二大產油國,但因消耗量過大,每年仍需進口大量石油。
原油的分布從總體上來看極端不平衡:從東西半球來看,約3/4的石油資源集中於東半球,西半球佔1/4;從南北半球看,石油資源主要集中於北半球;從緯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緯20°-40°和50°-70°兩個緯度帶內。波斯灣及墨西哥灣兩大油區和北非油田均處於北緯20°-40°內,該帶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儲量;50°-70°緯度帶內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羅斯伏爾加及西伯利亞油田和阿拉斯加灣油區。
㈥ 美國的石油主要來自哪裡
以前一直以為中東地區是美國石油的主要來源地、沙烏地阿拉伯是美國的最大石油供應國,其實不然。
事實上中東地區供應的石油只佔美國石油進口量的17%,
沙烏地阿拉伯則是美國的第三大石油供應國。
第一大石油供應國是加拿大,加拿大輸入美國的石油是沙烏地阿拉伯的2.7倍;
第二大石油供應國是墨西哥。
許多美國人根本不知道加拿大與墨西哥這兩個美國的南北鄰居是自己國家數一數二的石油供應國,
一說到石油進口,大部分人想到的是遠在中東的沙烏地阿拉伯。
2009年進口石油占需求量的51%。
(圖表:美國能源信息署)據美國能源信息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5月27日的最新統計,
截至今年三月份,平均每天輸入美國的石油(包括原油以及精煉石油產品),加拿大是277.3萬桶,墨西哥是126.9萬桶,沙烏地阿拉伯是110.8萬桶,
委內瑞拉是103萬桶,
這四個國家每天輸入美國的石油均超過百萬桶。
除了這四個國家外,排名前15位的石油供應
國依次是:
奈及利亞:96.6萬桶
俄羅斯:55.6萬桶
阿爾及利亞:48.9萬桶
伊拉克:37.5萬桶
哥倫比亞:31.8萬桶
安哥拉:32.0萬桶
巴西:20.5萬桶
維爾京群島:20.3萬桶
英國:15.5萬桶
科威特:14.3萬桶
挪威:10.4萬桶
2009年進口石油地區百分比表 (圖表:美國能源信息署)
2009年美國的石油消費每天約1880萬桶,其中進口石油佔51%。
在進口石油中,西半球的南北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區佔51%,
是美國石油的主要進口地區;
非洲佔22%、波斯灣地區
(即中東地區,包括巴林、伊拉克、科威特、
卡達、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的進口則佔17%,其他地區佔10%。
美國雖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但也出口石油,主要是加工過的石油,2009年美國出口的石油大約每天200萬桶。美國從墨西哥進口原油,而後在德州等地的煉油廠加工成各種石油製品,再出口到墨西哥,這樣做與將石油製品運送到美國東部地區相比,經濟效益比較高,而東部地區從歐洲進口石油製品則比較劃算。
最近幾年美國在能源方面越來越重視節能與開發新能源,太陽能、風能等傳統再生能源也得到青睞,石油在整個能源中所佔的比例逐步減少,目前全國40%的能源來自石油。與此同時,美國也在逐漸擺脫依賴進口石油的狀況,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的統計,2005以及2006年進口石油佔全國石油消費量的60%,2009年下降到51%,預計到2035年這一比例將下降到42%。
㈦ 請問美元,黃金,石油的關系及原因
黃金、美元與石油在世界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而這三者之間又有內在的聯系,同時這三者也是世界經濟「晴雨表」中最重要的一環。對於三者之間的關系,多數投資者也有了一定的認識,但不少人只是簡單地知道一些表象,並不十分清楚地了解其中的緣由。筆者這里試圖深入分析黃金、美元、原油三者之間關系的由來,以便幫助投資者對全球宏觀形勢的分析、判斷和把握。
一、黃金與美元的負相關關系
長期以來,由於黃金的價格以美元計價,受到美元的直接影響,因此,黃金與美元呈現很大的負相關性。
首先,美元的升值或貶值將直接影響到國際黃金供求關系的變化,從而導致黃金價格的變化。從黃金的需求方面來看,由於黃金是用美元計價,當美元貶值,使用其他貨幣購買黃金時,等量資金可以買到更多的黃金,從而刺激需求,導致黃金的需求量增加,進而推動金價走高。相反,如果美元升值,對於使用其它貨幣的投資者來說,金價變貴了,這樣就抑制了消費,導致金價下跌。
其次,美元的升值或貶值代表著人們對美元的信心。美元升值,說明人們對美元的信心增強,從而增加對美元的持有,相對而言減少對黃金的持有,從而導致黃金價格下跌;反之,美元貶值則導致美元價格上升。例如:20世紀80—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迅猛發展,大量海外資金流入美國,這段時期由於其它市場的投資回報率遠遠大於投資黃金,投資者大規模地撤出黃金市場導致黃金價格經歷了連續20年的下挫。而進入2001年後,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美元兌其他主要國家貨幣匯率迅速下跌,投資者為了規避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開始重新回到黃金市場,使黃金的走勢出現了關鍵性的轉折點。2002年以來,美國經濟雖然逐步走出衰退的陰霾,但受到伊拉克戰爭等負面影響仍使得經濟復甦面臨諸多挑戰。2003年海外投資者開始密切關注美國的雙赤字問題,盡管美聯儲試圖採用貨幣貶值的方法來削減貿易赤字,但這種方法似乎並不奏效,美元對海外投資者的吸引力越來越小,大量資金外流到歐洲和其它市場。2007年爆發的次貸危機更是將美國金融危機推向了高潮,美元加速貶值,黃金投資的規模也出現創紀錄的高點。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所說的美元與黃金的負相關性是從長期的趨勢來看的,從短期情況來看,也不排除例外情況。如2005年便出現了美元與黃金同步上漲的局面,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最主要的原因是歐洲出現的政治和經濟動盪:一體化進程由於法國公投的失敗而面臨崩潰的危機,歐洲經濟一直徘徊不前,英國經濟發展出現停滯和倒退,原本應該通過降息來刺激經濟的歐洲央行由於美元與歐元利差拉大的羈絆而左右為難,只能勉強維持現行利息水平,英國央行為了刺激經濟而調低利率,歐元和英鎊因此而受到市場拋售,投資者短期內只能重新回到美元和黃金市場尋求避險,推動了美元和黃金的同步走高。
二、黃金與石油的正相關關系
黃金與石油之間存在著正相關的關系,也就是說黃金價格和石油價格通常是正向變動的。石油價格的上升預示著黃金價格也要上升,石油價格下跌預示著黃金價格也要下跌。
首先,油價波動將直接影響世界經濟尤其是美國經濟的發展,因為美國經濟總量和原油消費量均列世界第一,美國經濟走勢直接影響美國資產質量的變化從而引起美元升跌,從而引起黃金價格的漲跌。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算,油價每上漲5美元,將削減全球經濟增長率約0.3個百分點,美國經濟增長率則可能下降約0.4個百分點。當油價連續飆升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隨即調低未來經濟增長的預期。油價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的「晴雨表」,高油價也意味著經濟增長不確定性增加以及通脹預期逐步升溫,繼而推升黃金價格。
在黃金、石油、美元這三者的關系裡,黃金價格主要是用美元來計價,石油也同樣是。上世紀70年代初,二戰後搭建的世界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後,黃金價格與石油價格雙雙脫離了與美元的固定兌換比例,出現了價格大幅飆升的走勢。三者之間既有緊密聯系又相互有所制衡,在彼此波動之中隱藏著相對的穩定,在表面穩定之中又存在著絕對的變動。從中長期來看,黃金與原油波動趨勢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大小幅度有所區別。
在過去三十多年裡,黃金與石油按美元計價的價格波動相對平穩,黃金平均價格約為300美元/盎司,石油的平均價格為20美元/桶左右。黃金與石油的兌換關系平均為1盎司黃金兌換約16桶石油。這一比例在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達到頂峰,1盎司黃金兌換約30桶原油。不過,隨後原油由於供應緊張,價格大幅攀升,同期黃金卻出現相對滯漲,截至目前,1盎司黃金僅能兌換約12桶石油的水平。從目前石油與黃金的兌換比例來看,黃金價格依然有上升空間。
三、美元與石油的負相關關系
美國經濟長期依賴石油和美元兩大支柱,其依賴美元的鑄幣權和美元在國際結算市場上的壟斷地位,掌握了美元定價權;又通過超強的軍事力量,將全球近70%的石油資源及主要石油運輸通道,置於其直接影響和控制之下,從而控制了全球石油供應,掌握了石油的價格。長期來說,當美元貶值時,石油價格上漲;而美元趨硬時,石油價格呈下降趨勢。
四、從三者關系看黃金價格走向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黃金、石油與美元這三者之間有內在的聯系,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黃金由牛市轉為熊市尚言之過早,這是因為:
首先,由於資源的稀缺性,黃金非可再生資源,供給的增加呈下降態勢,而需求卻不斷攀升,價格必然不斷上升。
其次,由於石油與黃金價格的同向變動關系,世界經濟對石油的耗費量日益擴大,石油價格的上漲帶動黃金價格同方向變動;另外,從歷史上黃金與石油的兌換關系來看,目前每盎司黃金兌換石油桶數較低,黃金價格應該有上升空間。
最後,盡管近期美元出現反彈,甚至有投行認為美元或將逆轉持續多年的弱勢格局,但美元的反彈是建立在次貸危機擴散到歐洲的基礎之上,美國經濟無論是次貸危機的源頭—房地產市場,抑或是金融市場,都並未出現明顯轉機,滯脹以及雙赤字是擺在美元反彈頭上的一把利劍。目前的市場環境與2005年相似,歐元區經濟陷入困境,美元盡管基本面較差,不排除投資者在拋售歐元的情況下,回到美元和黃金市場尋求避險推動美元和黃金同步走高。
有什麼不懂的可以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