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從什麼時候開始用的
擴展閱讀
手機如何調出錄屏工具 2025-02-07 13:46:25

石油從什麼時候開始用的

發布時間: 2023-09-06 05:51:35

❶ 「石油」一詞最早起源於哪裡古代是如何利用石油的

最早起源於唐代。他們一般都是會用石油,建築一些土地,他們會把石油弄到土地裡面,然後讓土地變得堅固。

❷ 石油的發現和利用是什麼時候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石油的國家之一。古書上載「澤中有火」即指地下流出石油到水面而燃燒。宋朝沈括所著《夢溪筆談》第一次記載石油的用途,並預言:「此物必大行於世」。早在距今2000年前的東漢初期,著名的史學家班固就在《漢書》中第一次記載了石油——「高奴有洧水可燃」,所記述的是露頭的油苗浮於水上的現象,並認識到石油的可燃性。東漢末年唐蒙著的《博物記》一書,更詳細地記述了陝北一帶石油情況,並第一次出現「石漆」這個名字。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記載了我國許多地方都有石油。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就已經發現石油。

把石油用作潤滑劑、防腐劑和粘合劑,以及用於醫葯。宋代科學家沈括創造性地發明了石油制炭黑技術,開辟了石油利用的新途徑。北宋時期,我國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煉油車問,開始生產初步煉制的石油產品,其易燃性遠遠超過了原油。

綜上所述,我國古代在石油的發現、開發和利用方面,都取得了極為突出的成就,為近代石油工業的興起奠定了早期的基礎。

❸ 我國首次使用石油和煤氣能源在哪個朝代

石油,天然氣最早出現在周代。 我國最早發現、開采和利用石油及天然氣,要從3000多年前周代算起,《易經》中有「上火下澤」、「澤中有火」等記載,說明可燃的天然氣在地表湖沼水面上逸出氣苗。 1900多年前,班固的《漢書地理志》記載:「商奴,有洧水,可蘸」,是說在陝西延安一帶的洧水(即清澗河)水面上有像油一樣的東西可燃燒。 公元267年,晉朝張華著《博物志》記載:「酒泉延壽縣南山泉水中漂有石油,採集後用作潤滑車和燃燒照明。」 在浩如煙海的歷史文獻中,關於歷史中我國人民認識、利用石油、天然氣的記載有很多。 自魏晉以來到唐宋(公元7?13世紀)的史籍中的記載;在甘肅酒泉、新疆庫車以及准噶爾盆地南緣等地都發現了石油,其古稱為石漆、石脂水、火油等。 「石油」這一名稱最早見於900多年前北宋科學家沈括(1031?1095年)的著作《夢溪筆談》。書中曰:「鹿延境內有石油,舊說高奴縣脂水即此也……此物後必大行於世,自予始為之,蓋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 大約扮昌距今2000年前,在中國西北地區人們就知道漂浮在水面的石油「然(燃)之極明」,遂收集盛入容器,用以點燈。北魏酈道元(公滑渣元466/472?527年)的地理名著《水經注》中,曾有用石油「膏車及水碓釘甚佳」的記載(註:、車轂中鐵也,即車軸。此句意為:用原油塗在車和水碓的廳讓扒軸承上,甚好)。唐、宋以來,用石油製作「石燭」和墨。北宋時,京城開封出現了煉制「猛火油」的作坊,所產的猛火油主要用於軍事。

❹ 石油是什麼時候用的

最早給石油以科學命名的是我國宋代著名科學家沈括 (1031~1095年,浙江錢塘人)。他在網路全書《夢溪筆談》中,把歷史上沿用的石漆、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名稱統一命名為石油,並對石油作了極為詳細的論述。「 延境內有石油……予疑其煙可用,試掃其煤以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後嫌好必大行於世,自予始為之。蓋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不若松木有時而竭。」 「石油」一詞,首用於此,沿用至今。 沈括曾於1080~1082年任延安路經略使,對延安、延長、 縣一帶的石油資源親自作了考察,還第一次用石油製成石油炭黑(黑色顏料),並建議用石油炭黑取代過去用松木、高者攔桐木炭黑制墨,以節省林業資源。他首創的用石油炭戚胡黑製作的墨,久負盛名,被譽為「延州石液」。事實證明,我國有大量的石油蘊藏,石油和石油產品不僅自給有餘,還出口國外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確實「生於地中無窮」,並「大行於世」。九百年前,我國人民對石油就有了這樣的評價,在世界上是罕見的,尤其是對未來石油潛力的預言。更是難能可貴的。
採納哦

❺ 我國首次使用石油和煤氣能源是哪個朝代

周代。
從3000多年前周代算起,《易經》中有「上火下澤」、「澤中有火」等記載,說明可燃的天然氣在地表湖沼水面上逸出氣苗。

人類在幾千年前就開始使用石油,最早採集和利用石油的記載,是南朝(公元420~589年)范曄所著的《後漢書·郡國志》。此書在延壽縣(指當時的酒泉郡延壽縣,即今甘肅省玉門一帶)下載有:"縣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燃之極明,不可食。縣人謂之石漆"。"石漆",當時即指石油。
「石油」這一名稱最早見於900多年前北宋科學家沈括(1031-1095年)的著作《夢溪筆談》。書中曰:「鹿延境內有石油,舊說高奴縣脂水即此也……此物後必大行於世,自予始為之,蓋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
大約距今2000年前,在中國西北地區人們就知道漂浮在水面的石油「然(燃)之極明」,遂收集盛入容器,用以點燈。北魏酈道元(公元466/472-527年)的地理名著《水經注》中,曾有用石油「膏車及水碓釘甚佳」的記載(註:、車轂中鐵也,即車軸。此句意為:用原油塗在車和水碓的軸承上,甚好)。唐、宋以來,用石油製作「石燭」和墨。北宋時,京城開封出現了煉制「猛火油」的作坊,所產的猛火油主要用於軍事。
到了20世紀,石油的開采和利用才使得石油在世界能源中代替煤炭而躍居首位,同時開啟了"石油時代"。盡管有人預計,21世紀天然氣將會代替它,但以目前的情勢來看,已成為世界經濟"血液"的石油,早是人類生活和生產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石油被稱為"黑色的金子",是百業之母。石油的用途,除了一般人熟知的加工成各種成品油(如汽油、柴油、航油、燃料油、潤滑油等)外,它還是化工產品重要的基礎原料,目前約有5000多種化工產品的原料來自於石油及天然氣,特別是有機化工的8種基本原料有7種來自於石油,其中的乙烯是與鋼鐵、水泥並稱的工業化三大基礎材料之一;同時,石油還對農業生產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化肥、農葯、農機等都對石油有很高的依賴度。石油能為我們帶來財富,但同樣它的出現,讓世界顛覆。

❻ 油的發展歷史包括榨油之類的早期傳統等等國外

石油的發展歷史

人類使用使用石油已經有3千多年的歷史了。

世界上最早開始使用石油的是古代商朝時期的中國人。

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中國商朝的人就已經發現了石油這種資源了。

當時中國人發現的是已經溢到地面上的石油。

中國人稱之為天然瀝青。

後來到了10世紀時,也就是宋朝的時候,中國人已經開始使用削得很尖的竹竿,挖到地底1000多米的深度來鑽取石油。

根據中國歷史文獻的記載。

當時的中國人知道石油是可以燃燒的,也可以隔絕水分、所以古代的中國人便拿石油直接燃點,來煮鹽、用來照明以及取暖。

又或者把石油塗抹到木材製造的船身上,特別是吃水線以下的部位。

這樣,這些石油就可以當做天然的瀝青來使用,可防止進水。

在後來的唐朝、宋朝,因為中國人的生活的改善、煮鹽也得進步,以及對外海上貿易發達,需要製造大量遠洋船隻,所以石油的使用也就有所增加。

在公元700多年的時候,古代的波斯人也已使用石油。

那時的巴格達就有用石油鋪的路。

雖然,古代的中國人使用石油已經有很長時間,但是中國人也好、波斯人也好,並沒有發展出現代化的石油冶煉、石油工業體系、以及現代化的石油化工體系。

這點反而是以歐美為主的西方人在近代工業革命以後,發明了現代化的石油冶煉工業,建立了現代化的石油工業體系。

在18世紀50年代,也就是1750年代左右,工業革命在英國展開,然後逐漸傳播到歐洲、北美。

在這期間,因為科學的進步、機器的大量使用、機械化大規模生產的進展、對燃料以及化學品的需求不斷增加、開采技術的進步,促使人類對石油的使用與消耗不斷上升。

比如說,美國獲得獨立之後,因為工業的發展,對石油消耗的增加,人們越發注意到石油對現代工業的重要性。

促使人們去尋找更多石油的來源。

1859年在賓夕法尼亞開鑽門第一口油井成功後,洛克菲勒更是以他的敏銳目光,看到了石油對工業的重要性和寶貴性,所以才傾全力來打造他的石油商業帝國,曾雄霸美國市場。

由於當時人們加大力度開採石油的目的,是通過對石油的冶煉,獲得煤油、汽油等燃料及製造化學品。

而美國又是這方面的先鋒及石化產業的表表者,隨著時代的步伐,美國也就拉開了現代化石油冶煉、化工的序幕,並逐漸建立起一套體系。

到了1861年,在蘇聯的巴庫地區,因為該地的油田開采,人們更在該地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煉油廠。

從1750年代,工業革命開展以來,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雖然汽車、飛機以及各式汽油機、柴油機以及包括塑料等化學品在內的的使用量不斷增長,特別是在歐美日本等各工業國人類對使用的總消耗雖然不斷上升,但占總體的消耗並不多。

比重遠低於煤炭的消耗例如:美國的煤炭消耗遠多於石油,俄羅斯(俄國)在蘇聯時期,從1924-1941年,工業生產高速增長。

因為重工業發展迅速,帶動了煤炭、石油、鋼鐵以及電力的生產開采業快速上升。

但是煤炭的生產量遠比石油多。

煤炭的產量可達一年上億噸,但是石油也就有千萬噸左右。

但是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從二十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以歐美日本為主的世界各國,大量消耗石油,對石油的消耗出現急速上升。

到了1980年代,人們已經使用完世界歷史上頭一個一萬億桶石油了。

人們使用完世界歷史上頭一個一萬億桶石油,實際上,從世界歷史的角度看,用了3000多年。

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工業革命以後的幾百年間消耗的。

但是當人們消耗掉世界歷史上第二個一萬億桶石油,卻僅僅是有了30多年而已。

人類累計使用了超過2萬億桶石油,但是使用的時間差距甚大。

前者是3000多年,後者僅30多年。

可見石油對當今世界發展的重要性。

----------------------------------------

遠古時代的榨油歷史

壓榨法是一種歷史很悠久的制油方法。

早在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就有壓榨取油的記載。

在元代的《王禎農書》、明代的《天工開物》、《農政全書》中,都有榨油機和榨油方法的記載. 北京朝陽區境內的一家飯店,在它的大廳里,陳列著一台榨油機,據說它是現今我國保存的最完整、體積最大的手工榨油機。

它來自於湖南茶陵山區之中。

它的主體部分是用一棵生長了三百年的樟樹製成的。

在當地使用了二百多年後,被這家飯店愛好收藏的老闆搬到了這里。

由於湖南山區盛產茶籽,當地農民便在農閑之季,將茶籽曬干,搗碎後加上稻草做成油餅,用鐵箍固定後放在榨油機的榨膛中,用來榨油。

卧式楔子榨油機,在榨膛中裝好油餅後,在油餅的一側塞進木塊,然後利用吊著的撞桿撞擊木塊之間的一個三角形楔塊。

隨著楔塊被打入榨膛,榨膛中橫放的木塊會對油餅產生擠壓的力量。

正因為這種三角形的楔塊在榨油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這種榨油機才被稱為楔式榨油機。

隨著這個力量的不斷增加,就會有清亮的茶油流出來。

這種榨油機也可以榨花生、油菜籽等油料,一天一夜能榨出上百斤油來。

根據專家推測,北宋時期大型的楔式榨油機可能就已經出現,它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正是它們的出現,才導致了真正的專業榨油作坊的產生。

在宋、元、明、清近千年的漫長時間里,正是這種榨油設備,為開封、北京、南京、杭州等先後興起的大都市,提供了充足的食用油。

采訪北京科農環宇機械技術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李成號:如果從有準確史料可查的元代算起,這種老式的木製榨油機在我國差不多盛行了700多年,也許它存在的歷史可能超過了一千年,一直到解放後的1959年,全國還有木製榨油機15萬台,出產的油脂佔到了全國產量的40%,到了1964年,浙江省在全國率先全部淘汰木製榨油機,這種木製榨油機才逐步走下歷史舞台。

這種傳統的榨油方法,大部分工作都要靠人力來完成,勞動強度非常大。

做一塊餅要彎六次腰 做完餅後三個人撞 要打撞的時候三個人一起打一打咚一打咚一打咚一咚一身汗 累得很 第一道做了後,還要把餅拿下來再拆 拆了之後再錘 放羊娃來錘 錘了之後再拿碾子碾 碾細了再來做二道 二道餅做好了再來打

❼ 石油是什麼時候發現的是誰發現了它這么多的用途

石油發現的時間其實已經沒有辦法考究了,只知道在幾百年前祖先們就已經懂得使用石油了。

在古巴比倫時期,就有相關的記載人類已經學會開採石油了,而在中國北宋的時候也有文字記載了關於石油的內容,並且還是沈括第一次提到了石油這個詞。波斯人在公元前490年的時候也就已經會利用石油來打仗了,所以石油發現的時間是比較早的,但是沒有定論。

當然在古人最先發現的還是石油的可燃性,之前打仗的時候需要利用火攻的時候,也會利用到石油。直到現在的科技不斷地完善,對於石油的提煉更加純凈,然後得到的衍生品越來越多,所以人們對於石油的用途也了解得越廣,比如製作葯品、潤滑油、護膚品等等,相信這些用途古人是萬萬想不到的。

❽ 石油天然氣的利用歷史是

公元前數千年人類就開始利用地表的石油和天然氣,讓我們看看石油和天然氣是如何為古人所應用的吧。
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今伊拉克和敘利亞)距今5000年的烏爾早期廢墟,人們發現瀝青被用作建築材料。公元前700-600年古巴比倫建造的皇宮、城牆、凱旋門等建築物,廣泛利用瀝青作為粘合劑和裝飾材料。古埃及人利用溶有瀝青的香料來保存古代貴族屍體,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木乃伊,還將石油用於車軸作為潤滑劑使用。
公元前250年,中國戰國時期的秦國,軍隊開始在弓箭上綁上浸過「猛火油」(即石油)的麻屑作為火攻利器,守城的軍隊也向敵人攻城的雲梯上潑灑猛火油並點燃來防守城池。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中寫道:「高奴有洧水可燃」。高奴在今天陝西延長一帶。這是人類關於石油天然氣發現的最早文字記載。
在公元前6000年,中東地區發現了從地表滲出的天然氣。地表的天然氣極易燃燒,崇拜火的古代波斯人因而有了「永不熄滅的火炬」。中國利用天然氣是在約公元前900年。
1854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打出了世界第一口油井,標志著石油工業的發端;19世紀末,發明了以汽油和柴油為燃料的內燃機;1908年,福特研製成功了第一輛汽車。汽車、飛機、柴油機輪船、內燃機車等現代工業技術成果,將人類飛速推進到現代文明時代。進入20世紀後,石油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越發重要,被譽為「工業的血液」,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沒有石油都告癱瘓。為此,我們必須了解一些石油產品及石油加工生產知識。

❾ 石油什麼時候開始使用

我國人民發現和使用石油的時間為世界最早。據稽考,在三千多年前就已開始使用石油。

擴展石油資料:石彎埋仿油是指氣態、液態和固態的烴類混合物,具有天然的產狀。石油又分為原油、天然氣、天然氣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習慣上仍將「石油」作為「原油」的定義用。石液雹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是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石埋纖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❿ 最早將石油用於戰爭(古代)是什麼時候謝謝

早在中國唐代,酒泉守軍曾用石油焚毀敵軍的器具。到了五代和宋以石油為原料製成的「猛火油」,成為攻城、守城和水戰的利器,國家設專廠生產。清代統治者忌憚石油等先進武器的顛覆力,將記載其功能和製法的《武經總要》列為禁書。蒙古西征時將石油武器帶到了當地,此後如奧斯曼土耳其等國也開始大規模使用石油作縱火物,1453年,土耳其攻陷東羅馬帝國都城君士坦丁堡,石油縱火物功不可沒,這也象徵著新一代的縱火物石油,徹底取代了東羅馬帝國的不傳之秘——希臘火。石油在戰爭中的應用,深刻影響了中近東、乃至整個「舊大陸」的政治格局。

雖然公元1世紀,班固《漢書》里的「高奴縣有洧水可燃」是最早關於石油的可信記載。但是4世紀或更早,中國人才在開鑿岩鹽的過程中無意鑿出油井。所以三國演義中大量使用「石油」作為縱火工具這一說法需要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