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氣的形態顏色氣味特點是什麼
擴展閱讀
ai工具長寬怎麼設置 2025-01-24 08:44:25
中華煙怎麼區別價格 2025-01-24 08:39:30

石油氣的形態顏色氣味特點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3-31 11:49:04

1. 玫瑰花的形狀,特點.顏色.氣味各是什麼

玫瑰花是屬於直立灌木,它的植株高度能達到2米,莖部很粗壯,小枝條上密布小柔毛。小葉片大約5-9片,連同葉柄長5-13厘米。花朵的苞片為卵形,直徑為4-4.5厘米,花朵色彩艷麗,呈現為紫紅色。玫瑰花最大的特點就是氣味芬芳,具有濃烈的香味,可以製成精油。

2. 究竟什麼叫煤氣石油氣俗稱煤氣嗎煤氣的臭味是因為添加了有氣味的氣體,那石油氣的臭味呢

煤氣是煤被干餾的產物,石油氣是石油分餾.裂化後的低碳烴,兩者截然不同前者是CO,後者是碳氫化合物,過去石油氣有液化煤氣的說法,這是不正確的,煤氣的臭味是因為在其中加了硫醇-CH3SH,石油氣的臭味是因為其中含有一些芳香烴以及低碳烴本身含有的特殊氣味混和而成

3. 石油液化的形態、顏色,氣味以及其他特點分別是什麼

一、什麼是液化石油氣
主要由丙烷和丁烷組成的混合物;在常溫、常壓下是氣體,在儲存和運輸方面,既不經濟又不方便;但施以不高的壓力( 約0.5MPa)即可液化變為液體,所以稱液化石油氣.
一般在常溫下加壓以液態形式貯放在耐壓的鋼制容器中(一旦除去壓力 即可重新變成氣體).
二、液化石油氣的性質和特點
顏色與氣味:
原本無色、無味,基本上不含硫,後專門加入特殊的臭味劑(乙基硫醇),使之具有氣味強烈、獨特、刺激性、持久性且不被其它氣味掩蓋.
氣態的比重較大:
氣態密度比空氣重1.5?2.0倍,液態比水輕,約為水的一半,液化氣發生泄漏後,在空氣中會象水流一樣,其氣體將沿地面和溝渠流向低窪處存滯下來,如果沒有風吹是不易散發的,所以不要在低於地面處貯存液化氣.
易燃易爆:
燃燒爆炸極限范圍大,當空氣中含有2%?10%的液化氣時,一遇火源乃至石頭與金屬撞擊發火或產生靜電火花那樣微小的火種,也很容易引起火災爆炸事故.爆炸威力極大,爆炸速度達2?3km/s.當存在爆炸性氣體時,千萬要記住:不拉電掣,不點火(包括產生靜電),不要產生撞擊和震動.

4. 燃料油的形態,顏色,氣味

純凡士林是白色的半透明瓊脂,凡士林是vaseline的譯音,一種油脂狀的石油產品。白色至黃棕色允許有礦物油氣味,而不允許有煤油氣味。滴點約37-54度。是由石油的殘油經硫酸和白土精製而得,也可以由固體石臘烴和礦物潤滑油調制而成

5. 液化石油氣有什麼優缺點

主要優點:
1)液化石油氣在常溫下為氣態,容易與空氣混合形成均勻的可燃混合氣,燃燒完全,可以大幅度減少CO、HC和微粒的排放。另外,液化石油氣的火焰溫度低,因此NOx的排放量也相應減少。
2)液化石油氣的辛烷值在100左右,因此,燃用液化石油氣可提高發動機的壓縮比,從而獲得較高的發動機熱效率。
3)冷起動性和低溫運轉性能良好,在暖機期間無需加濃混合氣。
4)燃燒界限寬,稀燃特性優越。燃燒稀混合氣,可以減少NOx的生成和改善燃料經濟性。
5)不稀釋潤滑油,可以延長潤滑油更換周期和發動機使用壽命。
主要缺點:
1)因為天然氣在常溫、常壓下是氣體,所以其儲運性能差。目前廣泛採用將壓縮天然氣充入車用氣瓶內儲運的辦法,這些氣瓶既增加了汽車自重,又減少了載貨空間。雖然可以通過深冷液化技術製成液化天然氣,但技術復雜,生產成本高。
2)一次充氣的續駛里程短。
3)CNG或LPG均呈氣態進入氣缸使發動機充量系數降低;另外,與汽油或柴油相比,CNG或LPG的理論混合氣熱值小,因此,燃用CNG或LPG將使發動機功率下降。

6. 液化石油氣的四大特性是什麼

流動易帶電
液化石油氣的電阻率約為1011~1014
Ω•cm,流動時易產生靜電。實驗證明,液化石油氣噴出時產生的靜電電壓可達9000V以上。這主要是因為液化石油氣是一種多組分的混合氣體,氣體中常含有液體或固體雜質,在高速噴出時與管口、噴嘴或破損處產生強烈摩擦所致。液化石油氣中含液體和固體雜質愈多,在管道中流動愈快,產生的靜電荷也就愈多。據測試,靜電電壓在350-450V時所產生的放電火花就可點燃或點爆。

7. 液化石油氣的四大特性是什麼

液化石油氣的四大特性為易爆、易燃、易流性和毒性。詳情如下:

(1)液化石油氣的易爆特性

液化石油氣第一個特點也是最大的特點就是液化石油氣的易爆性。一般當發生液化石油氣安全事故的時候都會出現爆炸的情況,而且在燃燒之前爆炸。

(2)液化石油氣的易燃特性

液化石油氣具有石油的主要成分,這些成分包括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成分都是典型的烴類化合物,也具備烴類化合物最大的特點就是易燃性。

(3)液化石油氣的毒性

液化石油氣是一種有毒性的氣體,但是這種毒性的揮發是有一定條件的。

(4)液化石油氣的易流性

液化石油氣是非常容易流淌的,一旦出現泄漏的情況液化石油氣就會從儲存器里流淌出來。

(7)石油氣的形態顏色氣味特點是什麼擴展閱讀

液化石油氣的應用領域:

有色金屬冶煉:有色金屬冶煉中要求燃料熱質穩定,無燃爐產物,無污染,而液化石油氣都具備了這些條件。液化石油氣被加熱氣化後,可以方便地引入冶煉爐燃燒,減少了硫、磷等雜質的危害,提高了銅材質量。

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亞臨界生物技術低溫萃取的溶劑 ,也可用作燃料。液化石油氣主要用作石油化工原料,用於烴類裂解制乙烯或蒸氣轉化制合成氣,可作為工業、民用、內燃機燃料。其主要質量控制指標為蒸發殘余物和硫含量等,有時也控制烯烴含量。

8. 液化石油氣泄露時為什麼會聞到一種難聞氣體,說明原因

其實,煤氣或者液化石油氣,本來都沒有臭味。煤氣里的主要成分———氧化碳、甲烷或者氫氣,都是無色無臭的氣體。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分丙烷、丁烷、丙烯、丁烯,有點汽油那樣的氣味,也並不臭。
沒有臭味人們不知道空氣里是不是有煤氣,中毒以後還不知道。有臭味可以使人警覺,很快發現漏氣了,馬上採取措施,防止發生爆炸、火災和中毒事故。

什麼樣的物質可以擔任「臭味報警」的角色呢?人們發現,由硫醇擔當這個角色,再好也不過啦。硫醇是一類奇臭難聞的物質,黃鼠狼的屁臭氣沖天,就是由於含有硫醇。

人們的嗅覺對硫醇的臭味非常敏感。因此,生產煤氣、液化石油氣的工廠特意在燃料氣里摻進一點點這種臭得出奇的醇硫,充當臭味報警員,以便聞到這種臭味時,可以及早發覺有煤氣,趕快採取措施。

9. 石油的顏色和氣味

黑金最早形容石油,體現了石油的價值。後來演變成非法收入的意思。
石油又稱原油,是從地下深處開採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體。最早提出"石油"一詞的是公元977年中國北宋 編著的《太平廣記》。正式命名為"石油"是根據中國北宋傑出的科學家沈括(公元1031-1095)在所著《夢溪筆談》中根據這種油《生於水際砂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詞出現之前,國外稱石油為"魔鬼的汗珠"、"發光的水"等,中國稱"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兩種說法:①無機論 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漿中形成的;②有機論 即各種有機物如動物、植物、特別是低等的動植物像藻類、細菌、蚌殼、魚類等死後埋藏在不斷下沉缺氧的海灣、瀉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經過許多物理化學作用,最後逐漸形成為石油。

原油的顏色非常豐富紅、金黃、墨綠、黑、褐紅、甚至透明;原油的顏色是它本身所含膠質、瀝青質的含量,含的越高顏色越深。原油的顏色越淺其油質越好!透明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車油箱中代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質(這是其主要成分)、膠質(一種粘性的半固體物質)、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碳質(一種非碳氫化合物)。

石油由碳氫化合物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質液體!天然氣是以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為主的各種氣體組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無色的易燃性混合氣體。
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1.0 g/cm3,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60°C),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C以上,可容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 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83%-87%)、氫(11%-14%),其餘為硫(0.06%-0.8%)、氮(0.02%-1.7%)、氧(0.08%-1.82%)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等)。由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約佔95%-99%。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對石油產品有害, 在石油加工中應盡量除去。不同產地的石油中,各種烴類的結構和所佔比例相差很大,但主要屬於烷烴、環烷烴、芳香烴3類。通常以烷烴為主的石油稱為石蠟基石油;以環烷烴、芳香烴為主的稱環烴基石油;介於二者之間的稱中間基石油。我國主要原油的特點是含蠟較多,凝固點高,硫含量低,鎳、氮含量中等,釩含量極少。除個別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餾分較少,渣油佔三分之一。組成不同類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別,產品的性能也不同,應當物盡其用。大慶原油的主要特點是含蠟量高,凝點高,硫含量低,屬低硫石蠟基原油。

從尋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經過4個主要環節,即尋找、開采、輸送和加工,這4個環節一般又分別稱為"石油勘探"、"油田開發"、"油氣集輸"和"石油煉制"。下面就這四個環節來追溯一下石油工業的發展歷史。

"石油勘探"有許多方法,但地下是否有油,最終要靠鑽井來證實。一個國家在鑽井技術上的進步程度,往往反映了這個國家石油工業的發展狀況,因此,有的國家競相宣布本國鑽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以表示他們在石油工業發展上邁出了最早的一步。

"油田開發"指的是用鑽井的辦法證實了油氣的分布范圍,並且有井可以投入生產而形成一定生產規模。從這個意義上說,1821年四川富順縣自流井氣田的開發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然氣田。

"油氣集輸"技術也隨著油氣的開發應運而生,公元1875年左右,自流井氣田採用當地盛產的竹子為原料,去節打通,外用麻布纏繞塗以桐油,連接成我們現在稱呼的"輸氣管道",總長二、三百里,在當時的自流井地區,綿延交織的管線翻越丘陵,穿過溝澗,形成輸氣網路,使天然氣的應用從井的附近延伸到遠距離的鹽灶,推動了氣田的開發,使當時的天然氣達到年產七千多萬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