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鑽井擾民怎麼補償
擴展閱讀
開通匯票系統多少費用 2025-02-07 05:48:02
迷你世界如何造鑽石機 2025-02-07 05:43:08

石油鑽井擾民怎麼補償

發布時間: 2023-09-08 19:36:35

① 石油天燃氣鑽井井口離我房屋僅70m,構成安全威脅,該如何辦

距我看法 超過50米已經視為 安全 你的房子距離超過70米 和國家規定有差距

站在專家的角度 你所謂 影響如何如何 就好比古時候 在樓頂上鋪設了電線的那些人 說 有電線被雷劈過 萬一 我家有電線 也被雷劈 怎麼辦之類~~同樣的好笑和無趣

相信你也明白 事故 和正常操作是 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因為有可能事故 所以危險之類的說法 毫無法律依據 你這么說 不會帶來好處 反而讓當官的認為你淺薄無知等等

不是你看不慣 就是合理 所以 首先 很硬氣的 去商量一下吧 先獅子大開口 嘗試 叫他們賠點錢

如果他們使正規操作 國家 政策 你只能去 又吵又鬧 甚至 找女人之類 坐在地上哭 不準他們 運送物質等等 最最主要是聯合你們村子 才能逼迫國家賠錢給你 這肯定有效

如果他們不是正規操作 而是亂來 更好 威脅去告 他們 黑打他們 也能要到錢的

我反而覺得 你有點像 那種 隨便什麼管道 電線 經過了你家裡附件 就想撈一票那種人?

不過 我仍然站在你這邊 因為國家太有錢 而農民太窮

從法律上說 去打官司之類 你肯定鬧不贏 因為政策 法規等等 都是國家制定的 甚至是石油行業制定的 每一年 都有內部專家提出意見 對規范 進行編制和調整 甚至可以因為你的鬧騰 組織專家討論 更改政策 在技術角度 你肯定不會贏 過 他們行業 內部 專家的說法

只能威脅 利用 記住叫村長之類 出面 組織一幫人 你一個人肯定不行的

記住 獅子大開口 要求 運送管道 經過你們村 收多少多少錢 使用空地等等 收多少多少錢 等等 一定要村長之類去交涉!

我認識的人在干有關工作 他們施工過程中 常常有農民 來干涉 要錢 我的那個朋友 無論怎麼宣傳 技術上的 安全 合理 都沒有任何人理解 依然以自己的看法來說話

其實都是錢作怪 我 很理解 我的朋友 常常遇到村長帶頭要錢的 常常都能要到

因為畢竟不是個人的錢 國家的錢 還是很容易要 只要你 們村長 戰出來 說 施工 佔有了土地 影響了生活之類的理由 如果不給 合理的讓他們不使用你們村的任何一寸土地 不付錢 不使用 合情合理

至於 你個人 打算從技術上告他們 我個人看起來像笑話

你的說法 在專家面前 法律面前 毫無 贏的可能

我個人觀點 不具備任何法律依據和效力

不好意思 我絲毫沒有針對你的意思 純屬個人看法

我想說的就是 為什麼你有100米這個說法呢?
是因為有規定
為什麼會有這個規定呢 是因為石油行業 的相關專家 制定出來的

如果你以這個規定上的東西 迎著頭皮 和專家 討論的話

如果真的是法律途徑 石油部門的專家 可以說明一萬一千種辦法當 沒有100米 只有70米的時候 應該怎麼做 而且他們也可以拿出一千種辦法證明自己現在的做法是合理的

中國石油 中國石化

要知道 你所謂的100米是 所謂專家制定 出來 你才有的依據 那麼 真的是法律途徑過程中

真的找出來 那幾個專家 他們都是石油部門拿工資的員工 他們戰出來說出幾百中 達不到100米的時候 可以採取的措施 然後告訴你 這么做是安全的
你還能和 制定標準的人 發生爭吵么?

所以 我說 你打算從技術角度 法律途徑 產生爭執 你輸定的
我有朋友在這個行業 所以看得比較多

從 真實得情況來看 畢竟 別人是專業人士 別人告訴你們 是 安全的 你一個外行人 無論怎麼說 那個不安全 都說不贏 的 而且 你所謂的不安全 真的 不具備法律效力

就算 你所謂的那個開采 很危險 你外行人 說出這些 沒有依據 沒有數據 也沒有技術參數 你單單 按照你的 規范上的一條 和他們內行爭議 除非你有政治後台 否則 肯定不能贏

所以 我直接說明真相 不是有諷刺 傷害你的意思 現實如此 有點無可奈何

你真的需要證明他們有安全隱患 符合法律依據的做法 是 找一個專家組 然後 以專家組 出具 具有技術規範文本的形式 證明他 不安全 不合法 而不是你以個人角度 空口 說某一條 不符合

真相如此 有些無奈 維護個人利益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相反 我開始說的 以村長的形式出面 官方對官方 的 要求 付出 對本村土地等等其他 被佔有 被影響的 提出賠償 這種操作 反而容易簡單 因為工程有先例的

我不是專家

純粹個人看法 不具備任何法律效力依據以及參考

謝謝

問題也並非象下面那位自稱專家的iambillbil 朋友所說:"距我看法 超過50米已經視為 安全 你的房子距離超過70米 和國家規定有差距",但還是要感謝您的直言回答!
情況並非象您認為的那樣 ,老百姓可能沒你想像的那麼可惡!我本在外地工作,只是聽家鄉父老鄉親說鑽井公司橫行霸道,既不向村民宣讀相關文件,也未取得老百姓同意就欲強行動工!更可惡的是:他們為逃避違規施工的嫌疑,居然在施工圖上做假,將房屋離井口距離標為100零幾米,而實際距離僅70米!並欺騙老百姓說沒有任何影響,若有影響到時再說!試問:若有影響或出現大事故時,老百姓還有機會來找他們嗎?若50m已符合國家安全規定,鑽井公司有必要造假嗎?
2004年8月20日在北京召開了含硫技術標准專家咨詢會,專家認為「井口與民房之間的距離不少於100m」是必要的,100m是布置井場時就應該考慮的最低要求。試下面的iambillbil朋友,你的回答算是什麼言論呢?
其實老百姓沒有您想像的那樣惡劣,來不來就想要錢? 鑽井公司這樣的國家企業在圖紙上作假,扭曲事實,欺騙人民,為了什麼呢?明眼人都清楚,他們不就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嗎?難道他們不顧國家法律法規 ,置老百姓的安全於不顧,這樣的行為難道還是老百姓可笑嗎
你的這些說法 依然是針對事故

在法律討論中 以及你面對領導的匯報
都不太可能說 發生事故以後 如何如何

因為你只能說 正常使用會帶來什麼後果等等

就好比 你不能指著家裡的電線說 如果電線漏電 我會被觸電身亡
或者尼上訪的時候說 如果 鑽井漏氣 我們全村都會死亡

這些說法 真的不能作為依據 以及說法的 越說得起勁 越不可能 贏

所以 只能說 有安全隱患 安全問題 如果你去 告發 按照現行法律程序 還得你舉證 而你只打算 指著100米說話 贏得機會很小

所以 我一直 這么說 真相一直如此

要知道 開采 產生得效益 比較大 上層領導 都看著政績呢

我並不建議你以 可能出現事故 威脅生命安全等等說法 作為向領導或者法律求助反應得論點

所以 我依然建議 你聯絡村長 聯系村民 提出要求 等等 要別人拆除 估計成功可能很低 但是至少 可以得到合理賠償

個人建議 不具備任何法律依據 以及責任

② 離我家二三里處要開採石油打井了,我們家會因此而搬走的嗎如拆遷冇補償嗎

搬不搬都行,最好搬走,那玩意出事故放毒氣 一夜時間 你們都得去見馬克思了

③ 石油鑽井噪音擾民怎麼辦

法律分析:石油鑽井噪音擾民,可以與工地負責人商量協調,協商不成的可以進行報警處理,也可向當地環保局投訴。並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城市五類區域的環境雜訊最高限值:
1、療養區、高級別墅區、高級賓館區,晝間50dB(分貝)、夜間(指22時至次日6時,下同)40dB;
2、以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晝間55dB、夜間45dB;
3、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晝間60dB、夜間50dB;
4、工業區,晝間65dB、夜間55dB。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一條 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④ 石油打井占農村四個窰洞怎麼賠償

你好,在石油打井的時候,站了農村4個窯洞,那麼基本會給你簽訂補償協議,賠償金額大概在20萬左右,雙方認可的話簽協議就行了。

⑤ 石油鑽井噪音擾民怎麼辦誰能解決

可以向當地環境保護部門舉報,他們有相應的行政執法權。

⑥ 石油鑽井噪音擾民賠償

經過鑒定後,如果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區域雜訊標准》規定的噪音標准,可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進行處罰。但並沒有法律規定如何賠償。

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環境雜訊,是指在工業生產、建築施工、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中所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本法所稱環境雜訊污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雜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並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現象。

(6)石油鑽井擾民怎麼補償擴展閱讀:

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

第十條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分別不同的功能區制定國家聲環境質量標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國家聲環境質量標准,劃定本行政區域內各類聲環境質量標準的適用區域,並進行管理。

第十一條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國家聲環境質量標准和國家經濟、技術條件,制定國家環境雜訊排放標准。

第十二條城市規劃部門在確定建設布局時,應當依據國家聲環境質量標准和民用建築隔聲設計規范,合理劃定建築物與交通干線的防雜訊距離,並提出相應的規劃設計要求。

第十三條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必須遵守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

建設項目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設單位必須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規定環境雜訊污染的防治措施,並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