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運輸石油的三亞路線是什麼
西亞的三條石油運輸路線是: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曼德海峽-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西歐或北美;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歐或北美;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南海-台灣海峽-東海-日本。
西亞,亞洲西部,自伊朗至土耳其,是聯系亞、歐、非三大洲和溝通大西洋、印度洋的樞紐。黑海出入地中海的門戶是土耳其海峽,霍爾木茲海峽是波斯灣的唯一出口,航運十分繁忙。蘇伊士運河和紅海是亞非兩洲的分界線,溝通了印度洋和地中海。大部分地區氣候乾旱,水資源缺乏,地形以高原為主。這里的波斯灣及裏海沿岸是著名的石油產區,中耐西亞也是局勢最動盪的地區之一。西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古代著名的陸上貿易通道「絲綢之路」,就是從中國西安出發,沿河西走廊出新疆賣配春,經過中亞、西亞,到達歐洲。西亞除有鐵路、公路以及國際航空線聯結亞洲其他地區、歐洲和非賣旦洲之外,還控制著海上交通要道。
⑵ 重要礦產資源進口運輸通道基本狀況
2.3.1 石油進口運輸通道
我國石油進口風險指數居高,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目前我國的石油進口通道過於單一,主要依賴於海上油輪運輸,其中90%左右要依靠外籍油輪運輸,而且80%的石油進口需要通過馬六甲海峽。中國石油進口主要來自中東、非洲、亞太地區和俄羅斯及中亞地區。由此形成南、北、西3個方向的石油進口運輸通道。其中,中東原油油輪經印度洋,過馬六甲海峽,到達中國沿海各.港口;非洲原油油輪從大西洋,繞好望角,進入印度洋,過馬六甲海峽,到達中國沿海各港口;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汶萊原油油輪經太平洋,到達中國沿海各港口。這3條航線構成南部石油進口通道。俄羅斯原油供應中國,構成北部石油進口通道。
雖然馬六甲海峽由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3國共管,但這也威脅著我國的石油供應安全。為了降低對馬六甲海峽的過度依賴,開辟更好的石油進口通道,降低石油進口風險,中國政府十分重視能源地緣政治關系,正積極加強與周邊國家在能源領域的合作。其中包括形成4大石油運輸通道,即中哈和中俄陸路原油運輸通道、馬六甲海峽和中緬海上原油運輸通道。
中哈石油管道構築了中國「第一條油氣補給線」。中國與哈薩克共建的中哈石油管道在2005年12月正式竣工投入使用,在2006年5月開始向我國出口石油。該管道西起裏海岸邊的阿特勞,東至新疆阿拉山口,全長3088千米,設計年輸油能力2000萬噸,今後伊朗等環裏海國家的油氣資源也有可能通過該管道運輸出口到中國新疆。另外,中哈天然氣管道建設項目正在論證當中,我國已成功打通了中哈陸路石油運輸通道。
中俄遠東石油管線大慶支線將架起中國「第二條油氣補給線」。俄羅斯是中國的第4大原油進口來源國,目前從俄羅斯的原油進口主要依賴於鐵路運輸。由於鐵路運輸具有成本高、運量小等缺陷,雙方都對管道運輸表現出極大的熱情。2006年1月俄羅斯政府正式公布,泰納線將在2006年7月1日開工,一期工程從西伯利亞中部的泰舍特到靠近中國東北邊境的斯科沃羅季諾,全長2400千米,預計2008年年底可交付使用,屆時年輸油能力將達3000萬噸,泰納石油管線一期工程將修建斯科沃羅季諾—大慶的支線,年輸油能力為2000萬噸,可以大大降低我國原油進口的壓力和風險。此外,中國還正籌劃多條「油氣補給線」。
2.3.2 重要礦產資源進口運輸通道
我國重要礦產資源的進口,大多數也是經海路運輸的。我國礦產品進口中,50.0%的鐵礦,20.0%的銅,50.0%~60.0%的氧化鋁,90.0%的鉻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望加錫海峽和南中國海輸入中國。連從俄羅斯進口的煤炭,也通過海上通道運輸到廣東口岸。
近期一些陸上口岸礦產品進口量開始大幅度增長。例如,東南亞國家的礦產品經過廣西和雲南的口岸入境。廣西進口越南錳礦最大通道位於靖西。從越南重慶境內經越南坡標口岸,到岳圩口岸邊民互市錳礦進口交易點。緬甸的礦產品主要經過雲南進口。從新疆口岸目前進口的礦產品,占我國礦產品進口總量的比重還不高。蒙古大量礦產品,特別是銅礦,通過陸上通道進口到我國。
⑶ 什麼海峽是波斯灣石油運送通道,被稱為海油海峽和西方海上生命線
波斯灣的唯一海上出口是霍爾木茲海峽,溝通了波斯灣與阿拉伯海,被稱為西方「海上生命線」的海峽.
故選:A.
⑷ 我國進口的石油有哪些通道
1、俄羅斯——中亞
2、俄羅斯——東北
3、東南亞——中國
4、南美——東南亞——中國
5、中東——馬六甲海峽——南海——中國
⑸ 什麼是中國石油進口通道
中國石油進口主要來自中東、非洲、亞太地區和俄羅斯及中亞地區。2003年中國原油進口量中,來自中東地區佔50.9%,來自非洲佔24.3%,來自亞太地區佔15.2%,來自俄羅斯及中亞地區佔7.3%。由此形成南、北、西三個方向的石油進口運輸通道。其中,中東原油油輪經印度洋,過馬六甲海峽,到達中國沿海各港口;非洲原油油輪從大西洋,繞好望角,進入印度洋,過馬六甲海峽,到達中國沿海港口;印尼、馬來西亞、汶萊原油油輪經太平洋,到達中國沿海各港口,這三條航線構成南部石油進口通道。俄羅斯原油供應中國,構成北部石油進口通道。當前中國從中亞地區進口原油用鐵路運輸,未來在供應量增大的情況下,將修建中亞至中國的輸油管道,構成西部石油進口通道。
⑹ 中東石油運輸的主要路線
中東石油輸出路線的三條路線分別是
1、運往日本(東行航線):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太平洋-日本
2、運往西歐、美國(最短西行航線):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曼德漢峽-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西歐、美國
3、運往西歐、美國(較遠的西行航線):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繞過非洲最南端的好旺角-大西洋-西歐、美國
⑺ 石油貿易是什麼
石油交易的形式主要石油期貨交易以及石油現貨交易。
國際石油貿易基準油價格形成過程中的金融屬性日益突出。盡管現貨市場仍是形成國際石油貿易基準油價格的基礎,但期貨市場具有價格發現功能,並能大大增加交易的流動性,通過標的原油品種的交易,對世界原油價格變化起到了主導作用。
金融屬性在世界原油價格形成過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石油價格金融化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油價漲勢。
(7)石油貿易通道是什麼擴展閱讀:
石油交易的形式主要石油期貨交易以及石油現貨交易。由於現貨交易在許多方面都優於期貨交易模式,石油現貨交易是國際上廣泛使用且備受關注的交易方式,尤其是在經濟發達的國家中。
2014年2月14日,北京石油交易所開始推出石油現貨交易,是我國首個且一個進行石油現貨交易的石油所。
作為世界流通的最大商品,影響原油走勢的最大因素是供求關系,其次才是金錢效應。
供求關系包括供應和需求,供應只要體現在世界大產油國的供應穩定性以,如地緣政治會影響供應,會比較大的影響油價。
需求則體現在世界大經濟體對原油的需求,如果美國中國等國的經濟數據,特別是工業類的,如果工業類的經濟數據不佳,那麼直接影響到對原油的需求量。
由於WTI原油只要供應美國本土,因此美國的經濟數據對其短線波動影響最大,其他國家的經濟更多的是一種宏觀上的衡量,比如油價持續下跌。
所謂金錢效應就是貨幣政策,如果貨幣政策寬松,那麼一定程度上也會推高油價,如果貨幣政策緊縮,市場資金變少,那麼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油價的漲幅,但是金錢效應的作用要弱於供求關系。
⑻ 中國油站的汽油是進口的嗎從哪裡進口的
有的是進口的,但數量很少,因為原油提煉產生的副產品也有很高的價值。 從進口來源地來看,俄羅斯、安哥拉和沙特一直位居前三。 但近三年沙特進口佔比有所下降,俄羅斯開始占據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地位。 這是因為俄羅斯與中國接壤,管道運輸有利於節約成本,這也促進了中俄能源合作。
安哥拉一直是非洲對中國最大的原油出口國。 由此可見,中國幫助開發非洲石油資源是一種互利共贏的選擇。它們是許多工業產品的原材料,例如口罩的核心材料法蘭絨,它是由石油提煉的副產品聚丙烯加工而成。 為了不打擊國內煉油企業的積極性,擴大國內化工產業,國內汽油進口管理十分嚴格。前三名是伊拉克和阿曼,這兩個產油國基本上是近三年第四、第五的產油國。 值得注意的是,阿曼的產量很低,只有100萬桶/天,但幾乎全部出口到中國。 因此,上海能源交易所的原油期貨定價也在一定程度上以阿曼原油為基準。 阿曼原油的優良品質也是迪拜交易日的重要價格權重。
中國石油進口主要來自中東、非洲、亞太地區、俄羅斯和中亞地區。 2003年,中國原油進口的50.9%來自中東,24.3%來自非洲,15.2%來自亞太地區,7.3%來自俄羅斯和中亞。從而形成了南、北、西方向的石油進口運輸通道。其中,中東原油油輪途經印度洋,途經馬六甲海峽,到達中國各沿海港口;非洲原油油輪從大西洋繞好望角進入印度洋,穿越馬六甲海峽,到達中國沿海港口;來自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汶萊的原油油輪通過太平洋到達中國沿海港口。這三條航線構成了南方石油進口通道。俄羅斯原油供應中國,構成北方石油進口通道。目前,中國從中亞進口原油用於鐵路運輸。未來,隨著供應的增加,將建設一條從中亞到中國的輸油管道,形成西方的石油進口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