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000公斤石油,能夠提煉出多少汽油和柴油呢
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家園,是一顆美麗的生命星球。同時地球也是一顆資源非常豐富的星球,正是有著大量資源的輔助,人類才能夠發展的得如此之快,如果沒有資源,人類的科技就很難進步,而人類文明也很難快速地走出地球開始宇宙的探索。
地球的資源種類非常多,除了很多金屬資源這外,還有一種液體資源更是豐富,它對人類文明的科技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種資源就是石油,可能大家都知道石油,也知道汽車和柴油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可是卻很少有人知道石油的提煉率是多少?1000千克石油能夠提煉出多少汽油和柴油呢?下面就讓專家告訴我們答案。
如果要問人們,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探索發現的最重要資源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都會回答是石油。沒錯,雖然石油這種東西在數百年前已經被人們發現了,但是那個時候的人們對於這種臭臭的液體物質根本不會提煉,更不會去利用,它們的價值遠不如古人發現的煤炭,因為煤炭可以直接利用。
不過,現在地球的資源是否能夠支撐到那個時候,現在仍然是一個未知數。就要看人類的科技是否能夠發展得足夠快,所以人類現在就是科技和資源的一種賽跑,科技的發展超過資源的消耗程度,人類就能夠在地球資源枯竭之前,實現科技的重大突破,進入太空采礦時代。
Ⅱ 石油產品和副產品有什麼
在煉油廠中石油中的不同成分被分離。從原油中可以提煉出汽油、柴油、取暖用油、潤滑油等等產品。化學工業中的石油產品的原材料可以回溯到約300個基本化合物。今天90%這些化合物是從石油和天然氣中獲得的。其中包括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等。今天約6-7%的石油用作化學工業的原材料。幾乎所有的化工產品在其生產過程中需要從石油獲得的基本化合物:染料、漆、葯物、清潔劑等等、等等。
Ⅲ 石油煉化產生的副產品有哪些
這個問題涉及面太廣
不管大型小型煉廠處理工藝都是大同小異的,煉油工藝已經相當成熟
准確地說,常減壓蒸餾的原料是原油,後面的催化裂化、加氫裂化、催化重整、焦化等等原料是基於常減壓蒸餾出的半成品有,如柴油加氫那是柴油,焦化一般是減壓渣油等等
現在很多煉廠會合成MTBE,原料主要為甲醇和異丁烯
一個工藝過程可能需要多種物質參與,這里無關所謂的「輔料」概念,都是參與物。比如加氫裂化需要氫氣和相關的油品,催化重整需要環丁碸、MEA等參與,當然還少不了催化劑
「副產品」這個詞也有相對性,那取決於實際情況。很多煉廠都脫硫裝置,硫磺自然就是副產品之一;催化裂化主要用於油品改性,但是反應也會出丙烯,這是乙烯合成的原料之一,那若是沒有乙烯裝置,那這個丙烯也可以視作副產品對吧
例子太多了,不能一概而論,建議閱讀 石油煉制工程 等專業書籍
Ⅳ 石油的附屬品中有哪些生活中常用到的產品
石油燃料
石油燃料是用量最大的油品。按其用途和使用范圍可以分為如下五種:
1、點燃式發動機燃料 有航空汽油,車用汽油等。
2、噴氣式發動機燃料(噴氣燃料) 有航空煤油。
3、壓燃式發動機燃料(柴油機燃料) 有高速、中速、低速柴油。
4、液化石油氣燃料 即液態烴。
5、鍋爐燃料 有爐用燃料油和船舶用燃料油。
潤滑油和潤滑脂
潤滑油和潤滑脂被用來減少機件之間的摩擦,保護機件以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並節省動力。它們的數量只佔全部石油產品的5%左右,但其品種繁多。
蠟、瀝青和石油焦
它們是從生產燃料和潤滑油時進一步加工得來的,其產量約為所加工原油的百分之幾。
四 溶
溶劑和石油化工產品
後者是有機合成工業的重要基本原料和中間體。
Ⅳ 石油下游產品包括什麼
石油下游產品包括汽油、噴氣燃料、煤油、柴油、燃料油、潤滑油、石油蠟、石油瀝青、石油焦和各種石油化工原料。
石油產品可分為: 石油燃料、石油溶劑與化工原料、潤滑劑、石蠟、石油瀝青、石油焦等6類。 石油工業一向以生產汽油、煤油和工業鍋爐用的燃料油為主。
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更先進的煉油技術出現,以法國人荷德利發明的(催化裂化法)最為重要。所謂催化裂化就是利用熱力、壓力和催化劑把重油裂解為較輕油類,主要是汽油。另一種煉油法是聚合法,與裂化法剛好相反:把小分子合成大分子,將提煉所得的較輕氣體聚合成汽油和其他液體。
(5)石油副產品多少種擴展閱讀
精製方法
酸精製
是用硫酸處理油品,可除去某些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膠質。
鹼精製
是用燒鹼水溶液處理油品,如汽油、柴油、潤滑油,可除去含氧化合物和硫化物,並可除去酸精製時殘留的硫酸。酸精製與鹼精製常聯合應用, 故稱酸鹼精製。
脫臭
是針對含硫高的原油製成的汽、煤、柴油,因含硫醇而產生惡臭,硫醇含量高時會引起油品生膠質,不易保存。可採用催化劑存在下,先用鹼液處理,再用空氣氧化。
加氫
是在催化劑存在下於300~425℃,1.5兆帕壓力下加氫,可除去含硫、氮、氧的化合物和金屬雜質,改進油品的 儲存性能和腐蝕性、燃燒性,可用於各種油品。
脫蠟
主要用於精製航空煤油、柴油等。油中含蠟,在低溫下形成蠟的結晶,影響流動性能,並易於堵塞管道。脫蠟對航空用油十分重要。脫蠟可用分子篩吸附。潤滑油的 精製常採用溶劑精製脫除不理想成分,以改善組成和顏色。有時需要脫蠟。
白土精製
一般放在精製工序的最後,用白土(主要由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鋁組成)吸附有害的物質。
潤滑油
原料主要來自原油的蒸餾,潤滑油最主要的性能是粘度、安定性和潤滑性。生產潤滑油的基本過程實質上是除去原料油中的不理想組分,主要是膠質、瀝青質和含硫、氮、氧的化合物以及蠟、多環芳香烴,這些組分主要影響粘度、安定性、色澤。
溶劑精製
是利用溶劑對不同組分的溶解度不同達到精製的目的,為絕大多數的潤滑油生產過程所採用。常用溶劑有糠醛和苯酚。生產過程與重整裝置的芳香烴抽提相似。
溶劑脫蠟
是除去潤滑油原料中易在低溫下產生結晶的組分,主要指石蠟,脫蠟採用冷結晶法,為克服低溫下粘度過大,石蠟結晶太小不便過濾,常加入對蠟無溶解作用的混合溶劑,如甲苯- 甲基乙基酮,故脫蠟常稱為酮苯脫蠟。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石油產品
Ⅵ 石油副產品有哪些生活用品
1、燃油
這個應該沒有懸念,而且消耗了大部分的石油。72%的石油用於製成各種燃油:汽車上的柴油、汽油,飛機、輪船等交通工具使用的燃油。
2、塑料
塑料無所不在,牙刷、盆、瓶子、iPad、聖誕老人……隨便就可以數出一大串,原來,我們生活在石油的包圍圈裡——幾乎所有的塑料都是石油產品,如果沒有專門了解,我們很難把黑乎乎的石油與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塑料製品聯系起來。
3、瀝青
瀝青也叫柏油,是石油加工過程的一種產品,也有天然形成的瀝青。全球有鋪裝路面的公路總長為1700多萬公里,可以想像消耗了多少瀝青!
4、衣服
我們從衣服標簽看到的滌綸、腈綸、錦綸等面料,都是由石油生產的合成纖維。紡織所使用的纖維中,化學纖維的比重接近3/4,天然纖維佔比僅有1/4,而90%以上的化學纖維產品依賴於石油,所以想想看,你一生要「穿」掉多少石油。
5、合成橡膠
合成橡膠具有高彈性、耐高溫、低溫等性能,廣泛應用於工農業、國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鞋子、體育用具、輪胎、電線電纜等物品都能找到合成橡膠的身影,而石油就是製作合成橡膠的主要原料。
6、制葯
制葯確實與石油密不可分。先不說間接耗材,如包裝使用的塑料,就連葯品本身也依賴石油。例如苯,許多葯都從苯衍生而來,而苯又是從石油里製取,現代醫葯的進步也和石化技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另外假肢、人造器官以及醫用X光片及其處理溶液等等也使用了石油製品。
7、清潔用品
如果沒有了石油,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很臟。我們用的清潔用品很多都是石油製品,如洗滌劑、洗發水、沐浴露、肥皂等等,裡面都含有石油的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