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中國沒有石油煤炭天然氣怎麼辦
擴展閱讀
未來裝修如何控製成本 2025-02-06 06:42:30

中國沒有石油煤炭天然氣怎麼辦

發布時間: 2023-09-15 07:15:57

1. 石油作為能源被大力開發,如果石油枯竭,什麼能源能夠代替

石油生成機制就很有爭議,分有機生成和無機生成。有機生成就是課本里講的。大家更是相信無機生成,也就是碳元素在地底與氫氧元素和部分水,在高壓高溫的狀態下,演變形成的。如果這個理論成立。那麼石油就不會枯竭。因為地球每時每刻都在產生石油。

不要說石油用完了,該怎麼辦,其實石油,煤,天然氣屬地球資源,人類吃穿住行玩樂所有的一切來自於地球資源,由於人類的無知,只為了當代的人生存,其結果是:不僅破壞了地球,而且污染了環境,嚴重威脅了人類生命與健康。沒有為子孫後代負責,因此,只有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開發太陽資源,唯有太陽資源,才是人類永續發展的源泉。而且拯救地球,改變世界,造福全世界。

2. 天然氣、石油、煤炭能不能被代替答案是什麼

如果五六百年之後。地球的煤石油天然氣用盡。人類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是人類能源的三大基石,這個假設動搖到了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根基!但到底有多大的影響也許大家都有一些想法,但可能都只是考慮到了這些燃料的能源利用方面,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意識到這些資源的工業原料作用,因為能源是可以被替代的,但工業原料卻很難找到替代物!


全世界石油開采量中約有6%被用於塑料生產,理論上使用二氧化碳與環氧化合物的化學反應以及合成的化合物再與二氧化碳反應,最終將可能得到多種聚合物以滿足不同的需求,但這只能部分取代石油基的原料!大量的材料仍然無法滿足要求,未來如果石油真正枯竭,這才是我們真正要面對的局面,如何來解決石油的化工原料替代!

綜上所述,作為能源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氣是比較容易被替代,但作為化工原料的功能,石油煤炭和天然氣至少在現代是極難被替代的,也許500年後技術進步了可以!

3. 沒有煤和石油,我們的生活會如何

如果沒有石油,不僅煤炭和天然氣等能源產業受影響,也直接關心服裝、塑料等普通生活用品。
「石油將在60年內被開采完!」、「石油枯竭速度超出預期」……從上世紀下半葉開始,在一次次如同「狼來了」的警告和預言失效後,人們漸漸放鬆了對石油危機的緊張和擔憂。不過石油畢竟是不可再生資源,它的各種衍生產品早已深入到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假如沒有石油的那天真的到來,世界將會變得怎樣?
不必擔心汽車「趴窩」
對石油資源枯竭的擔憂由來已久。早在1949年美國石油地質學家哈伯特就提出「石油峰值」理論,認為任何地區的石油產量都會達到最高峰,此後石油產量將不可避免地開始下降。「羅馬俱樂部」1972年的報告《增長的極限》預言世界石油在20世紀末會用光,隨後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更加深了這種擔憂,各國紛紛尋找石油的替代產品。
提起石油危機,人們首先想起的是燃料問題。石油時代和煤炭時代的交接標志就是內燃機取代蒸汽機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如果將來沒有了石油,全世界的汽車、飛機和輪船都要停航嗎?答案當然是「不會」,它們只需要換一種燃料就可以了:早在二戰期間,德國就已大規模利用煤炭和天然氣人工合成石油,只是現有的工藝要求和成本相對較高,產量有限。此外新興的生物燃料技術也能在一定程度彌補燃料的缺少。
能源領域替補多
而在更為廣泛的能源領域中,盡管還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點,但科學家已經選出了多種石油的替補者。就儲量而言,即使石油用完,地下埋藏的煤也能再用幾百上千年。不過煤與石油類似,自身化學組成非常復雜,需要經過復雜分離才能減少污染。如今很多科學家認為,成分更單純的天然氣才是未來相當長時間里的頭號石油替補者,其中又以儲量豐富的「可燃冰」最受關注。它的正式名稱是「天然氣水合物」,是由水和天然氣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如同冰雪的固態物質。1立方米的純凈「可燃冰」可以釋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氣,它燃燒後的產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具有燃燒值高、清潔無污染等特點。科學家估計,僅海底可燃冰的儲量就夠人類使用1000年。但由於可燃冰不像石油可以自噴自流方便開采,也不像煤炭那樣物理狀態穩定,在開采搬運過程中甲烷會大量揮發,產生的溫室效應要遠大於二氧化碳。這也讓它的開發受到很多限制。
在更為綠色的可再生能源中,水電站因為建造周期長、環境影響大,爭議一直很大。與此相反,一度因切爾諾貝利事故令人談虎色變的核能,近年卻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預測,到2030年,核能發電將占總發電量27%。除了核電,近年來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甚至垃圾焚燒電站技術也越來越成熟,但它們距離真正大規模走進普通人的生活,仍有漫長距離。
化工領域,新能源無能為力
既然石油在能源領域有那麼長的替補名單,那人們對石油枯竭的擔心真是杞人憂天嗎?答案依然是「不」。石油枯竭真正的影響來自不太受人關注的石化行業。用石油做原料或部分原料製成的產品,如潤滑油、石蠟、瀝青、化肥、殺蟲劑、人造橡膠、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洗滌劑等已經有5000種以上,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人造汽油可以替代石油的燃料屬性,新能源可以替代礦石能源的發電功能,但石化功能卻無法這樣替代,太陽能、核能或風能等新能源對此無能為力。從長遠看,石油資源枯竭後,同屬生物化石燃料的煤和天然氣是取代石油作為化工原料基礎的主要途徑。以石油為原料生產的石化產品,幾乎都可以用煤和天然氣來製取。但專家認為,當年人們從煤化工過渡到石油化工只花了短短幾十年功夫,石油化工被更新型化工技術所替代,也只是時間問題,但和煤化工行業當年的小而散不同,石化企業多為雇員眾多、產業密集的龐然大物,即使技術上可以很快找到石化的替代物,轉型成本也會十分高昂,且如今石化產品早已成為生活必需品,屆時從化纖服裝到塑料製品,很多人們所熟知的產品,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此外重新以煤化工代替石油化工,也取決於是否具有高效、低污、經濟的技術突破。
石油何時會枯竭?
今年8月,國際能源署首席經濟學家比羅爾向國際社會發出警報:「全球石油枯竭速度已超出預期,未來5年全球可能面臨石油供應緊縮的危機。」這並非專家們的第一次警告,但從上世紀到現在,有關石油總儲量和可開采年限的預測多次被推翻。據估算,地球上的原油儲量約6-8萬億桶,但極地、深海等復雜的自然環境影響了對石油儲藏總量的准確判斷。例如俄羅斯70%的石油都在環境惡劣的西伯利亞,因此俄羅斯公布的石油儲量數據也自相矛盾:俄羅斯《2020年前能源發展戰略》預測,俄羅斯的石油資源量為440億噸;而俄羅斯審計署的報告評估為250億噸;俄羅斯自然資源部提供的數據則是190億噸。
此外隨著技術進步和油價上漲,一些原本很難開采或開采成本很高的石油資源重新獲得重視。加拿大油砂礦中含油儲量超過沙烏地阿拉伯目前可開採的石油總儲量,但油砂開采首先需要從地下挖出油砂岩石,然後在高溫高壓下通過化學方式將岩石中蘊含的瀝青提取出來,並經過進一步提純與煉化才能轉化為石油。
不過統計顯示,1960-1969年間世界新發現的大油田數量為128個,但2000-2006年間只有33個,總儲量也從2980億桶降到了380億桶,頻繁發現大型油田的年代已成過去時,石油業內人士承認,盡管距離石油徹底枯竭還比較遠,但廉價石油的時代已過去。
石油分布可能更廣泛
石油儲量到底有多少,是科學界一直爭論不休的問題。這個問題的首要關鍵疑問是在什麼樣的地方才有石油?科學家根據石油誕生的原理和地層的變動,發展了一整套石油地質學來尋找油田。
關於石油來源,傳統理論認為是幾百萬年前地球上曾生存過的動植物遺骸,通過地質變化以及地下的壓力和熱力在地下岩石中生成的,即有機生成學說的「化石石油」。這一說法的重要依據是因為幾乎所有油田都是在沉積岩中發現的,而沉積岩中可以見到豐富的生物遺跡。通過實驗,生物體中三大組成部分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形成與石油中碳氫化合物相類似的物質;在石油中發現的血紅素和葉綠素等有機物質,前者是來自動物的血液,後者是來自植物的葉綠素。簡而言之其形成過程是動物、植物特別是低等動植物像藻類、細菌、蚌殼、魚類等死後埋藏在不斷下沉的海灣、瀉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經過物理化學作用,最後逐漸成為石油。不過石油聚集的地方即油田並不是在它們當初生成的地方,石油在生成後必須通過運移才能聚集在有利的圈閉中。因此這又和地層變動密切相關。
然而在離越南海岸線不遠的一片被稱為「白虎灣」海域作業的石油公司不久前開採到的石油不是來自沉積岩,而是堅硬的花崗岩。由於花崗岩是岩漿在地表下冷凝形成的堅硬岩石,與生物化石無關,在「白虎灣」岩層中也沒有發現任何生物化石遺跡。因此從「白虎灣」花崗岩岩層中開采出了石油,從某種程度上對有機生成學說的「化石石油」學說提出挑戰。如果這種新學說得到證實,將意味著石油的分布可能更廣闊,在地球能找到的石油資源要比目前預測的多得多

4. 煤 石油 天然氣是什麼能源用一點就少一點可以用什麼什麼什麼等代替

煤 石油 天然氣是什麼能源用一點就少一點可以用什麼什麼什麼等代替

煤、石油、天然氣是化石能源。
作為能源來說,在發電領域能夠逐步被風能、太陽能、潮汐能、核能、地熱能、生物質能所代替。
在交通領域,石油的地位幾乎短期內無法動搖。
作為化工原材料,比如製造瀝青、塑料、化肥等,是幾乎很難被替代的。

煤,石油,天然氣屬於什麼能源?

煤,石油,天然氣屬於非再生能源。
一次能源可以進一步分為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non-regenerated energy resources)兩大類。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水力、風力、生物質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溫差能等等。它們在自然界可以循環再生。非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經過億萬年形成,短期內無法恢復且隨著大規模開發利用,儲量越來越少總有枯竭一天的能源稱之為非再生能源。包括:煤、原油、天然氣、油頁岩、核能等,它們是不能再生的,用掉一點,便少一點。

煤石油天然氣是什麼

不可再生能源

沒有了煤·石油·天然氣我們將用什麼能源夠用嗎?

要相信科學技術能夠解決我們發展中遇到的資源環境問題。胡書記在今年兩院院士上的講話,主題也是如此。
全球的油氣、煤炭資源極為豐富。
英國石油公司在GOM的油井泄漏不好堵,說明下面的石油太多了。中國海洋油氣資源也極為豐富,只是開發要求技術條件高,我們掌握相關技術的企業太少。
而美國最近大力開發的頁岩氣,「100年」也用不完,那是埋藏在地下近2000米左右的一種緻密氣,我們勘查、評價技術都沒有,更別說開發了。
也就是說,傳統能源還多的是,人類100年是用不完。而以後的技術發展,也許水會成為廉價的能源,當然還有太陽、風,甚至安全的核聚變能了。
個人認為,發展核電要極為慎重,德國本來今年在關閉全部核電站。畢竟,搞不好斷子絕孫的事情我們不能幹。

為什麼說煤炭、石油、天然氣是不可在生能源

不是「在生」 是「再生」。
煤炭、石油、天然氣這類礦產的產生最短也是以萬年來計算的。從有機質的沉積、壓實、埋藏、 再經過一系列演化過程,這個時間短則上萬年 長則以千萬年甚至億年計算。而人類進入工業化時代是19世紀,對這類礦產的認識開發業只有短短的數百年歷史,大規模工業化開采還不到一百年,消耗速度是遠遠快於形成速度的。從地質歷史的角度 則是可以再生的~只是這又是若干萬年的周期,屆時有沒有人類都是未知數。所以 以人類的歷史和認知范圍內 這是不可再生資源——等幾十萬年以後人在哪呢?

為什麼說:煤、石油、天然氣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因為它們的形成時間太陽長

煤石油天然氣等能源中儲存的能量叫什麼?

煤、石油、天然氣屬於生物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只能說是儲存了億萬年的生物能。

煤,石油,天然氣有什麼缺點?

一、這些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二、燃燒後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氣體;
三、現有任何設備不能充分利用。

天然氣蒸汽鍋爐可以用煤氣代替天然氣嗎?

燃氣蒸汽鍋爐是完全可以燃用煤氣或天然氣的,只是燃用這兩種氣源需要更換不同的燃燒頭,並且需要調整燃氣閥。

煤,石油,天然氣,及水力發電等能源都來自於什麼能?

來自太陽輻射的能源---簡稱太陽能
自然界的能源資源按其形成和來源,一般分三大類:
1、來自太陽輻射的能源。人類所使用的能源,絕大部分是過去和現在太陽輻射的能量,簡稱太陽能。如:太陽能、生物能、煤、石油、天然氣、水能、風能等。
2、來自地球內部的能源。如:地熱、核能等。
3、由月球、太陽對地球的引力而形成的潮汐能。

5. 假如未來煤、石油、天然氣都用完了,我們要怎麼生活

煤、石油和天然氣是我們常用的能源物質,而且非常重要,不可缺少。比如現在用來發電的主要能源還是煤,而且也是冬季取暖的主要能源,石油則被稱為“工業的血液”,也是汽車等交通工具需要的燃料,發動機都離不開它,而天然氣則是各家各戶生火做飯需要的能源,所以這三種能源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是不可缺少的。

所以,未來能源的更新換代是樂觀可見的,這也是科技發展帶來的福利,而且科技的發展也終將會給我們送來更高的能源供應,滿足人們生產生活中更多的能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