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的頁岩石油貯藏量開采手段
美國是世界上首個掌握開采頁岩油氣技術的國家。該國擁有全球最多儲量的頁岩油,成為珍貴的自然資源。頁岩油的主要開采手段為鑿開岩層,注入水並通電電解油頁岩進行開采。
2. 沙特油田被襲,美國會釋放國家儲備油來大撈一筆,美國究竟儲存了多少石油
官方數據是6.4億桶,但是具體數字我是不大相信美國會就這樣大大咧咧的公開,這不像是美國的作風,美國把石油與美元連接在一起,石油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就這樣把最重要的資源數據公開,不可能,就像我國的石油儲備有誰知道具體的數字嗎。
有四個地點儲存著石油:得克薩斯州的弗里波特和溫尼附近,路易斯安那州的查爾斯湖和巴吞魯日湖區。每個地點都有幾個位於地下1公里處的人造鹽洞,用於儲藏石油。這要比把油放在地面上的油箱里便宜得多,而且也更安全——鹽的化學成分和地質壓力可以防止石油泄漏。位於弗里波特附近布賴恩芒德的最大存儲點的儲油能力相當於2.54億桶石油。該儲備點的網站9月13日稱,這些洞穴中儲存了6.448億桶石油。根據美國能源信息局的數據,2018年,美國人平均每天使用2050萬桶石油——這意味著,有足夠的石油維持美國31天的運轉。
3. 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採用以地下鹽穴儲存為主
波斯灣屬於新褶皺山系的邊緣拗陷地帶,而這種地質構造很難有"類似的鹽礦或鹽穴等地質構造"的
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是放在美國里,哪會買了幾十億石油,難道還會放到那裡.
戰略石油儲備當然在美國.
德克薩斯州那裡.
4. 美國石油產業的庫存
戰略儲備油
在經受了70年代初中東阿拉伯產油國家實行的石油禁運打擊後, 1975年卡特總統簽署能源政策和節能法,決定建立戰略石油儲備。1977年7月21日,大約41.2萬桶沙特輕原油作為第一批戰略庫油存注入墨西哥灣岸邊的鹽洞中。根據有關法律,只有美國總統在國內能源供應或進口受阻,或由於石油禁運引起的油價大幅上漲,並有可能嚴重威脅到國家安全或經濟運行時才有權決定並下令動用戰略儲備油。2001年11月13日,小布希總統宣布將戰略石油儲備量增加至7億桶,2008年美國的戰略石油庫存能力為7.27億桶。國際能源機構要求美國的石油儲備(戰略庫存和非戰略庫存)應達到90天的進口量,戰略石油庫存的最大提取量為430萬通/日,從提取庫存到進入美國市場大約需要13天的時間,為建立戰略石油庫存,美國共投資了210億美元,其中40億美元用於購買儲油設施,170億美元購買儲備油。儲備油將來自20個國家,其中輕原油約占總儲備油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為重原油(含硫量在2%以上的原油)。截至2004年8月24日,美國存有戰略儲備油6.67億桶,約相當於當時55天的進口量。其中輕原油2.7億桶,重油3.97億桶(1985年的戰略庫存油曾達到相當於當時118天的進口量)。主要儲油地點為瀕臨墨西哥灣的美南有關州,如路易斯安納州和得克薩斯州。美國的戰略儲備油在穩定國際油市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自從建立戰略石油儲備後,只有在1991年初伊拉克進攻科威特,並導致國際石油市場價格大幅上升時,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分配額度,老布希總統在發起沙漠風暴行動時下令由能源部動用3375萬桶原油,以平息石油市場的價格上漲。但最終美國只動用了1730萬桶,就有效地使國際油價大幅回落。
商業石油庫存
美國石油學會資料顯示,截至2004年7月底,美國商業庫存原油為2.98億桶,較上年同期增4.6%,汽油庫存為2.12億桶,增5.2%,其他油品庫存為1.58億桶。7月底全國各種油品庫存(不包括戰略石油儲備)為9.596億桶,較一年前略增0.2%。
5. 美國是怎樣控制世界的石油的啊
第一是政治上,美國大力扶持以色列和伊斯蘭和阿拉伯國家對著干,猶太人也不愧世界上最聰明的國度,幾次戰爭都是以阿拉伯聯軍失敗收場,中東國家必須尋求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的庇護同時期望他來遏制以色列,你求人家肯定要付出代價的,比如駐軍啊開放石油貿易啊之類的。
第二是經濟因素,大量的西方公司進入中東和當地人合資開發,別看油田是人家的,可是開採的都是美孚殼牌之類的西方公司,所以實際上決定權並不全在中東國家手裡。在伊拉克,西方國家通過向新政府提供軍事或者經濟援助換取石油開采權,當然要付一部分費用給政府,但是我們都知道貪污腐敗侵吞國家財產之類的問題這些錢很少能用到實處,此外在國際貿易中石油是用美元結算的,誰控制美元呢?當然是美國政府,所以美國在這的話語權進一步提高。另外就是技術優勢,這些中東國家都是出口原油,而眾所周知原油是不能直接使用的必須經過提煉,而這些提煉廠往往不在產油國當地(這么做的目的用腳趾頭想都知道)最典型的是伊朗,這個國家出產原油但同時大量進口汽油等經過精煉的產品,此外俄羅斯、南美、東南亞、中亞、非洲都有不小的石油儲量,如果一味對著干這些國家或地區在幾年內由於市場刺激就能全力開發從而代替現有的主要產油國地位,歐美經過石油危機在原油來源的多樣性上狠下了功夫,現在靠這個已經不能從根本上威脅他們了。真正支撐美元的是中國和日本,兩個國家經濟嚴重依靠外貿所以必須保證美元的堅挺以使自己的產品有價格優勢,同時這兩個國家是美元外匯儲備和美國國債持有最多的兩個國家,擁有這樣干預市場的能力。
6. 美國是石油豐富的國家,為什麼工業所需石油還要大量從中東進口
這是美國的石油戰略儲備政策決定的,既是應對石油供應中斷的第一道防線,同時也是平抑油價上漲的砝碼。
石油是美國的一種重要戰略產品,其需求的一半目前靠進口。1973年巴以戰爭導致中東石油供應中斷,石油價格猛漲,引發世界性石油危機,一度造成美國石油進口中斷,給經濟帶來巨大損失。因此,為應付緊急事態和突發事件,滿足非常時期國家對石油的需求,穩定和平抑石油市場,由美國政府出面進行石油儲備。1974年11月,在美國等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倡導下,國際能源機構(簡稱IEA)成立,其主要職能是協調成員國的石油儲備行動。1975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能源政策和儲備法》(簡稱EPCA),授權能源部建設和管理戰略石油儲備系統,並明確了戰略石油儲備的目標、管理和運作機制。
石油儲備有兩種方式,一是戰略石油儲備,即由能源部負責購買並儲備原油,一是石油產地的儲備,在阿拉斯加北坡重要產油區,劃出大片含油土地儲備起來,只探不採,找到石油儲量後就地封存,以備急需。
一、戰略石油儲備
戰略石油儲備(儲備原油)是美國應對石油供應中斷的第一道防線,也是美國能源保障政策的基石。
1、建立戰略石油儲備的緣由。1973-74年的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機,使美國政府認識到對石油進行戰略儲備的必要性。1975年12月22日,福特總統正式簽發能源政策和保護法,宣布建立「戰略石油儲備」,政策中擬定的儲備目標是相當於90天的進口量。
早在1944年,時任內政部長伊克斯就鼓吹建立應急石油儲備。1952年杜魯門總統的礦產政策委員會也建議考慮戰略石油供應。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後,艾森豪威爾總統向國會建議建立石油儲備。1970年的內閣石油進口控制委員會也提出如是建議。但在這30年間,主要是國會討論並僅在國防部的戰略物資儲備計劃中適當考慮了儲備原油,真正大規模儲備的建立仍是福特總統任職期間的事情。
從經濟上講,美國建立戰略石油儲備也有其必然性。美國僅擁有世界探明石油儲量的3%,但消費量卻佔全球的28%。目前美國石油50%靠進口,預計到2010年70%將靠進口。而進入世界市場的原油,2/3來自中東和非洲這些政治軍事不安定地區。所以,儲備石油也有保障供應、平抑油價的因素在裡面。
2、儲備對象與儲存場地。儲備對象是原油而非精煉油品。原因有:原油可按要求隨時製成各類產品;原油容易保存。戰略儲備原油,均存放在墨西哥灣沿岸的鹽丘中。這里有500個大鹽丘。選擇鹽丘作為儲存場地的原因是:建設和經營成本低;不滲漏,自封閉能力強;安全可靠,對環境危害小。一個典型的鹽丘呈圓柱形,直徑200英尺,深2000英尺,可存放1000萬桶原油。
3、目前儲備數量。1998年12月31日的儲備數量為5.611億桶,相當於美國60天的凈進口量,即在非常時期,外國石油供應中斷2個月對美國經濟和國防安全不會造成明顯不利影響(儲備量最多時高達118天的進口量,1985年)。
主要儲存在5個地方:得克薩斯州的Bryan mound(儲存能力2.26億桶,目前儲備2.17億桶)、Big Hill(儲存能力1.6億桶,目前儲備4100萬桶),路易斯安納州的West Hackberry(儲存能力2.19億桶,現儲備2.05億桶)、Bayou Choctaw(儲存能力7500萬桶,現存5200萬桶)、Weeks島(儲存能力7200萬桶,已滿)。總儲存能力為7.5億桶。
4、管理與預算。戰略石油儲備由能源部的一名副部長主管,副部長助理直接負責,下設的化石能源辦公室具體管理。該辦公室的首要任務是保證按總統指示迅速將儲備油拋售出去。有相對固定的承包商。能源部的工作重點之一也是在2025年前保證石油儲備的易得性,一旦有事,可迅速作出反應。能源部還負責定期審查儲備情況,並就相關問題直接向總統提出意見建議。
儲備目標、預算等,均需由總統提出,由國會批准。國會批准動用財政資金、設專門帳戶建立石油儲備。迄今為止,美國共為戰略石油儲備支出了210億美元。
5、儲備的動用情況。法律規定,只有在非常時期,緊急情況下,由總統親自簽署命令,方可動用戰略石油儲備。動用儲備要符合競爭性銷售原則。這里對「非常時期」、「緊急情況」,也有明確的定義,即:「事件的范圍和持久性具有危機的特徵;對國家安全或國家經濟可能有重大不利影響;事件可能會造成石油供應中斷」,符合這三個特徵之一就可動用儲備。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美國人的所謂「沙漠風暴」行動)中,首次動用了該儲備。1991年1月16日,布希總統簽署命令,為平抑油價,動用儲備。能源部立即作出反應,拋售3375萬桶原油(後由於國際社會共同努力,油價很快趨穩,故美國實際僅動用1730萬桶儲備),供油始於2月5日,結束於3月31日。在1994年的「美國石油供應中斷政策聲明」中明確支出,通過沙漠風暴行動中拋售的實踐說明,此石油儲備是「極具價值的,有效的」。
事實上,在1979年伊朗革命及隨後的兩伊戰爭期間,美國已想動用儲備,但當時美國人自己認為,儲備數量尚嫌不足(當時全部儲備只有9170萬桶),未必能發揮關鍵作用,且會影響與石油輸出國的關系,故最終未動用儲備。
二、阿拉斯加國家油儲
阿拉斯加國家油儲(封存含油土地,只探不採,以備急需)是美國應對石油供應中斷的第二道防線,也是最後一道防線。
1、建立阿拉斯加國家油儲的緣由。1923年2月27日,時任總統哈丁的第3797A號行政命令宣布:「有鑒於阿拉斯加北冰洋沿岸有大油苗,具產出有價值油田的條件…有鑒於未來海軍的石油供應始終是國家關心的問題,因此,我,W.G.哈丁,美利堅合眾國總統,憑借法律授予我的權利,把目前尚未依法登記、承租或使用的下述地區……,從公有土地中劃分出來,作為海軍油儲」。這就是後來被稱為海軍油儲4號的地區,總面積近10萬平方公里,在這些地區,只探不採,僅在緊急情況下采出供海軍之用。1942年第82號公共土地法,又擴大了儲備地區的面積,將整個阿拉斯加北部地區均劃出來留給海軍,「僅供戰爭之用」。
1976年4月5日通過了海軍油儲生產法(公法94-258),將海軍油儲4號更名為阿拉斯加國家油儲,並由海軍部交由內政部負責管理(內政部的土地管理局負責管理,地調所負責勘查,仍是只探不採)。
2、勘查工作。1944-53年,海軍部對油儲4號進行了10年的勘查,圈定了一批油苗。1972-77年間,受歐佩克石油禁運的刺激,又進行了一輪勘查並取得了豐碩成果。1976年由內政部接管後,內政部的地調所又對油儲區進行了系統而全面的調查評價。
國家油儲地區內的石油儲量情況,最近未予以正式公布。但僅其東北角1/4的地區(460萬英畝),據美國地調所報道,就蘊藏有21億桶石油(內政部礦產管理局則稱石油可采儲量為30億桶、天然氣10萬億立方米)。
3、儲備地區范圍。從阿拉斯加州的Brooks嶺一直到北冰洋,總面積為2350萬英畝(一個對比的數據是,整個阿拉斯加州已授予礦業權的地區的面積總共才1600萬英畝),遠大於弗吉尼亞州、馬里蘭州地區的總和。
7. 美國歷年原油收儲時間
美國歷年原油收儲為12月。根據查詢相關資料信息。根據美國能源部提供的數據,這篇文章詳細介紹了戰略石油儲備的起源,這是用於應對緊急情況的原油,美國建立並開發了儲量高達7.14億桶原油的戰略石油儲備,以供緊急使用。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是在上世紀70年代為應對石油沖擊而設立的。根據耶魯大學的說法,在當時,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阿拉伯成員國實施石油減產,以抗議美國在1973年十月戰爭中對以色列的支持。
8. 美國在墨西哥灣沿岸建設石油儲備庫的條件有哪些
地價便宜,海運方便,有豐富的石油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