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醚乙醚等量混合液是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公司業務成本怎麼算 2025-02-05 21:38:51

石油醚乙醚等量混合液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3-09-19 16:00:04

『壹』 乙醇石油醚(2:3)是什麼意思

乙醇石油醚(2:3)意思的意思是:
乙醇:石油醚的混合液中, 乙醇的體積與石油醚的體積比是2:3。
以500ml總體積的混合溶液中,
乙醇是200ml;
石油醚是300ml。
依次比例類推。

『貳』 乙醚與石油醚

乙醚:無色透明液體。有特殊刺激氣味。帶甜味。極易揮發。其蒸汽重於空氣。在空氣的作用下能氧化成過氧化物、醛和乙酸,暴露於光線下能促進其氧化。
主要用作油類、染料、生物鹼、脂肪、天然樹脂、合成樹脂、硝化纖維、碳氫化合物、亞麻油、石油樹脂,松香脂、香料、非硫化橡膠等的優良溶劑。醫葯工業用作葯物生產的萃取劑和醫療上的麻醉劑。毛紡、棉紡工業用作油污潔凈劑。火葯工業用於製造無煙火葯。

石油醚:無色透明液體,有煤油氣味。主要為戊烷和己烷的混合物。不溶於水,溶於無水乙醇、苯、氯仿、油類等多數有機溶劑。易燃易爆,與氧化劑可強烈反應。主要用作溶劑和油脂處理。通常用鉑重整抽余油或直餾汽油經分餾、加氫或其他方法製得。

『叄』 食品中總脂測定的原理及方法

以下為國標測定方法:
食品中脂肪的測定方法 GB 5009.6-85

本標准適用於各類食品中脂肪含量的測定。

第—法索氏抽提法
1原理
樣品用無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劑抽提後,蒸去溶劑所得的物質,在食品分析上稱為
脂肪或粗脂肪。因為除脂肪外,還含色素及揮發油、蠟、樹脂等物。抽提法所測得的脂
肪為游離脂肪。
2 試劑
2.1無水乙醚或石油醚。
2.2 海砂:同GB 5009.3-85《食品中水分的測定方法》2.3。
3儀器
索氏提取器。
4操作方法
4.1樣品處理
4.1.1固體樣品:精密稱取2~5g(可取測定水分後的樣品),必要時拌以海砂,全部移入
濾紙筒內。
4.1.2 液體或半固體樣品:稱取5.0~10.0g,置於蒸發皿中,加入海砂約20g於沸水浴上
蒸干後,再於95~105℃乾燥,研細,全部移入濾紙筒內。蒸發皿及附有樣品的玻棒,均
用沾有乙醚的脫脂棉擦凈,並將棉花放入濾紙筒內。
4.2抽提
將濾紙筒放入脂肪抽提器的抽提筒內,連接已乾燥至恆量的接受瓶,由抽提器冷凝管
上端加入無水乙醚或石油醚至瓶內容積的2/3處,於水浴上加熱,使乙醚或石油醚不斷回
流提取,一般抽取6~12h。
4.3 稱量
取下接受瓶,回收乙醚或石油醚,待接受瓶內乙醚剩1~2mL時在水浴上蒸干,再於,
95~105℃乾燥2h,放乾燥器內冷卻0.5h後稱量。
4.4計算
m1-m0
X = ─────── × 100
m2
式中,X——樣品中脂肪的含量,%;
m1——接受瓶和脂肪的質量,g;
m0——接受瓶的質量,g;
m2——樣品的質量(如是測定水分後的樣品,按測定水分前的質量計),g。
第二法酸水解法
5原理
樣品經酸水解後用乙醚提取,除去溶劑即得游離及結合脂肪總量。
6試劑
6.1鹽酸
6.2 95%乙醇。
6.3 乙醚。
6.4 石油醚。
7儀器
100mL具塞刻度量筒。
8操作方法
8.1樣品處理
8.1.1固體樣品:精密稱取約2g,置於50mL大試管內,加8mL水,混勻後再加10mL鹽酸。
8.1.2 液體樣品:稱取10.0g,置於50mL大試管內,加10mL鹽酸。
8.2將試管放入70~80℃水浴中,每隔5~10min以玻璃棒攪拌一次,至樣品消化完全為
止,約40~50min。
8.3取出試管,加入10mL乙醇,混合。冷卻後將混合物移於100mL具塞量筒中,以25mL乙
醚分次洗試管,一並倒入量筒中。待乙醚全部倒入量筒後,加塞振搖1min,小心開塞,放
出氣體,再塞好,靜置12min,小心開塞,並用石油醚-乙醚等量混合液沖洗塞及筒口附著
的脂肪。靜置10~20min,待上部液體清晰,吸出上清液於已恆量的錐形瓶內,再加5mL乙
醚於具塞量筒內,振搖,靜置後,仍將上層乙醚吸出,放入原錐形瓶內。將錐形瓶置水浴
上蒸干,置95~l05℃烘箱中乾燥2h,取出放乾燥器內冷卻0.5h後稱量。
8.4計算
同4.4

『肆』 用酸水解法怎麼測定脂肪呢

樓主,您好。1.酸水解法原理強酸與樣品一同加熱進行水解,結合或包藏在組織里的脂肪可游離出來,然後用乙醚和石油醚提取脂肪,回收溶劑,除去溶劑後即為脂肪含量。2.儀器①100 mL具塞刻度量筒。②烘箱。3.試劑①95%乙醇。②乙醚(不含過氧化物)。③石油醚(30~60℃沸程)。④濃鹽酸。4.測定步驟①樣品處理a.固體樣品:准確稱取約2.0 g,置於50 mL試管中,加8 mL水,混勻後再加10 mL濃鹽酸。b.液體樣品:准確稱取10.0 g置於50mL試管中,加10 mL,濃鹽酸。②水解:將試管放入70~80℃水浴中,每隔5~10 min用玻璃棒攪拌一次,至樣品脂肪游離消化完全為止,時間約需40~50 rain。水解過程中,如水分蒸發,應適當補加水,保持溶液總體積不變,以避免酸濃度升高。③提取:取出試管,加入10 mL乙醇,混合。冷卻後將混合物移人100 mL具塞量筒中,用25 mL乙醚分次洗試管,洗液一並倒人量筒中。加塞振搖1 rain,小心開塞放出氣體,再塞好,靜置12 min,小心開塞,用石油醚一乙醚等量混合液沖洗塞及筒口附著的脂肪。靜置10~20min,待上部液體澄清,吸出上清液於已恆重的燒瓶內,再加5 mL石油醚一乙醚等量混合液於具塞量筒內,振搖,靜置後,仍將上層乙醚吸出,放人原燒瓶內。④回收溶劑、烘乾、稱重:回收燒瓶內乙醚後,將燒瓶於水浴上蒸干後,置100~105℃烘箱中乾燥2 h,取出放進乾燥器內,冷卻30 min後稱重,反復乾燥冷卻操作至恆重。5.說明

①測定的樣品需充分磨細,液體樣品需充分混合均勻,以使消化完全。

②水解後加的乙醇可使蛋白質沉澱,促進脂肪球聚合,同時溶解一些碳水化合物、有機酸等。後面用乙醚提取,因乙醇可溶於乙醚,故需加入石油醚,降低乙醇在醚中的溶解度,使乙醇溶解物殘留在水層,並使分層清晰。

③揮干溶劑後,殘留物中若有黑色焦油狀雜質,是分解物與水一同混入所致,會使測定值增大,造成誤差,可用等量的乙醚及石油醚溶解後過濾,再次進行揮干溶劑的操作。

④因磷脂在酸水解條件下分解為脂肪酸和鹼,故本法不宜用於測定含有大量磷脂的食品如魚類、貝類和蛋品。此法也不適於含糖高的食品,因糖類遇強酸易碳化而影響測定結果。詳情請參考國家標准物質網www.rmhot.com

『伍』 乙醚異丙醇混合液可以用石油醚和乙醇代替嗎

可以,因為雖說石油醚和乙醚是根本不同的兩種溶劑,但是在這里主要鋒銀是應用他們的銀沒宴溶解性質,他倆的溶解性質是相近的。我幫你查了一下,油脂與脂肪酸是溶於石油醚的。並且石油醚與無水乙醇混溶察行,所以說可以替代乙醚。但考慮到石油醚的性質,最好控制一下系統的水分含量,應用無水乙醇,注意原油水分含量。
至於沸程30~60 的就可以,低沸程溶解能力好。

『陸』 石油醚是什麼

石油醚是無色透明液體,有煤油氣味。主要為戊烷和己烷的混合物。不溶於水,溶於無水乙醇、苯、氯仿、油類等多數有機溶劑。易燃易爆,與氧化劑可強烈反應。主要用作溶劑和油脂處理。通常用鉑重整抽余油或直餾汽油經分餾、加氫或其他方法製得。

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在空氣中燃燒火焰明亮且有濃烈的黑煙,完全燃燒時不產生任何煙霧。與氧化劑能發生強烈反應。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



(6)石油醚乙醚等量混合液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儲存注意事項: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25℃。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氧化劑分開存放,切忌混儲。採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

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柒』 高中生物關於脂肪的問題

【脂肪的概念】

脂類是油、脂肪、類脂的總稱。食物中的油脂主要是油和脂肪,一般把常溫下是液體的稱作油,而把常溫下是固體的稱作脂肪。脂肪所含的化學元素主要是C、H、O。
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的三醯甘油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較簡單,而脂肪酸的種類和長短卻不相同。因此脂肪的性質和特點主要取決於脂肪酸,不同食物中的脂肪所含有的脂肪酸種類和含量不一樣。自然界有40多種脂肪酸,因此可形成多種脂肪酸甘油三酯。脂肪酸一般由4個到24個碳原子組成。脂肪酸分三大類: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
脂肪在多數有機溶劑中溶解,但不溶解於水。

【脂類的分類】

脂肪是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組成的甘油三酯。
(1)中性脂肪:即甘有三脂,是豬油,花生油,豆油,菜油,芝麻油的主要成分
(2)類脂包括磷脂:卵磷脂、腦磷脂、肌醇磷脂。
糖脂:腦苷脂類、神經節昔脂。
脂蛋白:乳糜微粒、極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類固醇:膽固醇、麥角因醇、皮質甾醇、膽酸、維生素D、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

在自然界中,最豐富的是混合的甘油三酯,在食物中占脂肪的98%,在身體中占如%以上。所有的細胞都含有磷脂,它是細胞膜和血液中的結構物,在腦、神經、肝中含量特別高,卵磷脂是膳食和體內最豐富的磷脂之一。四種脂蛋白是血液中脂類的主要運輸工具。

【脂肪的生物功能】

脂類是指一類在化學組成和結構上有很大差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特性,即不溶於水而易溶於乙醚、氯仿等非極性溶劑中的物質。通常脂類可按不同組成分為五類,即單純脂、復合脂、萜類和類固醇及其衍生物、衍生脂類及結合脂類。
脂類物質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脂肪是生物體的能量提供者。
脂肪也是組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如磷脂是構成生物膜的重要組分,油脂是機體代謝所需燃料的貯存和運輸形式。脂類物質也可為動物機體提供溶解於其中的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維生素。某些萜類及類固醇類物質如維生素A、D、E、K、膽酸及固醇類激素具有營養、代謝及調節功能。有機體表面的脂類物質有防止機械損傷與防止熱量散發等保護作用。脂類作為細胞的表面物質,與細胞識別,種特異性和組織免疫等有密切關系。

概括起來,脂肪有以下幾方面生理功能:
1. 生物體內儲存能量的物質並供給能量 1克脂肪在體內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產生38KJ(9Kcal)能量,比1克蛋白質或1克碳水化合物高一倍多。
2. 構成一些重要生理物質,脂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 是人體內的三大組成部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之一。 磷脂、糖脂和膽固醇構成細胞膜的類脂層,膽固醇又是合成膽汁酸、維生素D3和類固醇激素的原料。
3. 維持體溫和保護內臟、緩沖外界壓力 皮下脂肪可防止體溫過多向外散失,減少身體熱量散失, 維持體溫恆定。也可阻止外界熱能傳導到體內,有維持正常體溫的作用。內臟器官周圍的脂肪墊有緩沖外力沖擊保護內臟的作用。減少內部器官之間的摩擦 。
4. 提供必需脂肪酸。
5. 脂溶性維生素的重要來源 魚肝油和奶油富含維生素A、D,許多植物油富含維生素E。脂肪還能促進這些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6.增加飽腹感 脂肪在胃腸道內停留時間長,所以有增加飽腹感的作用。

【脂肪的生物降解】

在脂肪酶的作用下,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甘油經磷酸化和脫氫反應,轉變成磷酸二羥丙酮,納入糖代謝途徑。脂肪酸與ATP和CoA在脂醯CoA合成酶的作用下,生成脂醯CoA。脂醯CoA在線粒體內膜上肉毒鹼:脂醯CoA轉移酶系統的幫助下進入線粒體襯質,經β-氧化降解成乙醯CoA,在進入三羧酸循環徹底氧化。β-氧化過程包括脫氫、水合、再脫氫和硫解四個步驟,每次β-氧化循環生成FADH2、NADH、乙醯CoA和比原先少兩個碳原子的脂醯CoA。此外,某些組織細胞中還存在α-氧化生成α羥脂肪酸或CO2和少一個碳原子的脂肪酸;經ω-氧化生成相應的二羧酸。
萌發的油料種子和某些微生物擁有乙醛酸循環途徑。可利用脂肪酸β-氧化生成的乙醯CoA合成蘋果酸,為糖異生和其它生物合成提供碳源。乙醛酸循環的兩個關鍵酶是異檸檬酸裂解酶和蘋果酸合成酶前者催化異檸檬酸裂解成琥珀酸和乙醛酸,後者催化乙醛酸與乙醯CoA生成蘋果酸。

【脂肪的生物合成】

脂肪的生物合成包括三個方面:飽和脂肪酸的從頭合成,脂肪酸碳鏈的延長和不飽和脂肪酸的生成。脂肪酸從頭合成的場所是細胞液,需要CO2和檸檬酸的參與,C2供體是糖代謝產生的乙醯CoA。反應有二個酶系參與,分別是乙醯CoA羧化酶系和脂肪酸合成酶系。首先,乙醯CoA在乙醯CoA羧化酶催化下生成,然後在脂肪酸合成酶系的催化下,以ACP作醯基載體,乙醯CoA為C2受體,丙二酸單醯CoA為C2供體,經過縮合、還原、脫水、再還原幾個反應步驟,先生成含4個碳原子的丁醯ACP,每次延伸循環消耗一分子丙二酸單醯CoA、兩分子NADPH,直至生成軟脂醯ACP。產物再活化成軟脂醯CoA,參與脂肪合成或在微粒體系統或線粒體系統延長成C18、C20和少量碳鏈更長的脂肪酸。在真核細胞內,飽和脂肪酸在O2的參與和專一的去飽和酶系統催化下,進一步生成各種不飽和脂肪酸。高等動物不能合成亞油酸、亞麻酸、花生四烯酸,必須依賴食物供給。
3-磷酸甘油與兩分子脂醯CoA在磷酸甘油轉醯酶作用下生成磷脂酸,在經磷酸酶催化變成二醯甘油,最後經二醯甘油轉醯酶催化生成脂肪。

【脂肪的供給量和來源】
脂肪的供給量
脂肪無供給量標准。不同地區由於經濟發展水平和飲食習慣的差異,脂肪的實際攝入量有很大差異。我國營養學會建議膳食脂肪供給量不宜超過總能量的30%,其中飽和、單不飽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應為1:1:1。亞油酸提供的能量能達到總能量的1%~2%即可滿足人體對必需脂肪酸的需要。

脂肪的來源
脂肪的主要來源是烹調用油脂和食物本身所含的油脂。表5是幾種食物中的脂肪含量。從下表內的數字可見,果仁脂肪含量最高,各種肉類居中,米、面、蔬菜、水果中含量很少。

【脂肪營養價值的評定】

營養學上根據以下三項指標評價一種脂肪的營養價值:
1. 消化率 一種脂肪的消化率與它的熔點有關,含不飽和脂肪酸越多熔點越低,越容易消化。因此,植物油的消化率一般可達到100%。動物脂肪,如牛油、羊油,含飽和脂肪酸多,熔點都在40℃以上,消化率較低,約為80%~90%。
2. 必需脂肪酸含量 植物油中亞油酸和亞麻酸含量比較高,營養價值比動物脂肪高。
3. 脂溶性維生素含量 動物的貯存脂肪幾乎不含維生素,但肝臟富含維生素A和D,奶和蛋類的脂肪也富含維生素A和D。植物油富含維生素E。這些脂溶性維生素是維持人體健康所必需的。

【脂肪有關疾病】

脂肪肝是肝臟內的脂肪含量超過肝臟重量(濕重)的5%。近幾年來,脂肪肝發病率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已成為一種臨床常見病。

【脂肪的測定方法】

第一法 索氏抽提法
1 原理
樣品用無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劑抽提後,蒸去溶劑所得的物質,在食品分析上稱為脂肪或粗脂肪。因為除脂肪外,還含色素及揮發油、蠟、樹脂等物。抽提法所測得的脂肪為游離脂肪。

2 試劑
2.1 無水乙醚或石油醚。
2.2 海砂:食品中水分的測定

3 儀器
索氏提取器。

4 操作方法
4.1 樣品處理
4.1.1 固體樣品:精密稱取2~5g(可取測定水分後的樣品),必要時拌以海砂,全部移入濾紙筒內。
4.1.2 液體或半固體樣品:稱取5.0~10.0g,置於蒸發皿中,加入海砂約20g於沸水浴上蒸干後,再於95~105℃乾燥,研細,全部移入濾紙筒內。蒸發皿及附有樣品的玻棒,均用沾有乙醚的脫脂棉擦凈,並將棉花放入濾紙筒內。
4.2 抽提
將濾紙筒放入脂肪抽提器的抽提筒內,連接已乾燥至恆量的接受瓶,由抽提器冷凝管上端加入無水乙醚或石油醚至瓶內容積的2/3處,於水浴上加熱,使乙醚或石油醚不斷迴流提取,一般抽取6~12h。
4.3 稱量
取下接受瓶,回收乙醚或石油醚,待接受瓶內乙醚剩1~2mL時在水浴上蒸干,再於,95~105℃乾燥2h,放乾燥器內冷卻0.5h後稱量。
4.4 計算
m1-m0
X = ——————— × 100
m2
式中,X--樣品中脂肪的含量,%;
m1--接受瓶和脂肪的質量,g;
m0--接受瓶的質量,g;
m2--樣品的質量(如是測定水分後的樣品,按測定水分前的質量計),g。

第二法 酸水解法
1 原理
樣品經酸水解後用乙醚提取,除去溶劑即得游離及結合脂肪總量。

2 試劑
2.1 鹽酸
2.2 95%乙醇。
2.3 乙醚。
2.4 石油醚。

3 儀器
100mL具塞刻度量筒。

4 操作方法
4.1 樣品處理
4.1.1 固體樣品:精密稱取約2g,置於50mL大試管內,加8mL水,混勻後再加10mL鹽酸。
4.1.2 液體樣品:稱取10.0g,置於50mL大試管內,加10mL鹽酸。
4.2 將試管放入70~80℃水浴中,每隔5~10min以玻璃棒攪拌一次,至樣品消化完全為
止,約40~50min。
4.3 取出試管,加入10mL乙醇,混合。冷卻後將混合物移於100mL具塞量筒中,以25mL乙
醚分次洗試管,一並倒入量筒中。待乙醚全部倒入量筒後,加塞振搖1min,小心開塞,放
出氣體,再塞好,靜置12min,小心開塞,並用石油醚-乙醚等量混合液沖洗塞及筒口附著
的脂肪。靜置10~20min,待上部液體清晰,吸出上清液於已恆量的錐形瓶內,再加5mL乙
醚於具塞量筒內,振搖,靜置後,仍將上層乙醚吸出,放入原錐形瓶內。將錐形瓶置水浴
上蒸干,置95~l05℃烘箱中乾燥2h,取出放乾燥器內冷卻0.5h後稱量。
4.4 計算

【脂肪的臨床意義】

正常人每天從糞便中排出的脂肪占乾燥糞便量的10%~15%其中含有結合脂肪酸(5%~15%)、游離脂肪酸(5%~13%)、中性脂肪(1%~5%)正常乳兒的糞便較成人糞便中脂肪含量高50%,幼兒糞便中的脂肪含量也高30%,且以中性脂肪為主。 脂肪正常值: 約2~5g/24h 。
中性脂肪在顯微鏡下呈大小不一的光亮圓形小球狀腹瀉病人的糞便中的脂肪排出增多,鏡下超過6個脂肪滴/HP。當脂肪消化吸收不良時糞便中脂肪滴大量增多。
在阻塞性黃疸時因腸道中膽汁缺乏,有脂肪吸收障礙時,糞便中出現大量的脂肪酸。胰液分泌機能不全,致使消化功能障礙時,則糞便中可出現大量的中性脂肪(脂肪瀉)。

【脂肪過量表現】

脂肪攝入過量將產生肥胖,並導致一些慢性病的發生;膳食脂肪總量增加,還會增大某些癌症的發生幾率。

缺乏症

必需脂肪酸缺乏,可引起生長遲緩、生殖障礙、皮膚受損等;另外,還可引起肝臟、腎臟、神經和視覺等多種疾病。

食物來源

除食用油脂含約100%的脂肪外,含脂肪豐富的食品為動物性食物和堅果類。動物性食物以畜肉類含脂肪最豐富,且多為飽和脂肪酸;一般動物內臟除大腸外含脂肪量皆較低,但蛋白質的含量較高。禽肉一般含脂肪量較低,多數在10%以下。魚類脂肪含量基本在10%以下,多數在5%左右,且其脂肪含不飽和脂肪酸多。蛋類以蛋黃含脂肪最高,約為30%左右,但全蛋僅為10%左右,其組成以單不飽和脂肪酸為多。
除動物性食物外,植物性食物中以堅果類含脂肪量最高,最高可達50%以上,不過其脂肪組成多以亞油酸為主,所以是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重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