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全球石油削減多少
擴展閱讀
公司業務成本怎麼算 2025-02-05 21:38:51

全球石油削減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9-20 06:45:37

㈠ 為什麼高盛說「疫情或將永遠改變石油行業」

先說結論,疫情將美國從世界原油供給體系中踢除,深刻的改變了石油行業!

全球主要的原油出口地有幾個:1、以沙特為代表的中東地區;2、俄羅斯;3、以委內瑞拉為代表的南美;4、北美地區。

1.美國的開采情況

由於開采技術的提升和全球對輕質低硫原油需求增加推動,美國已經成為了全球主要的原油輸出國之一。在2019年6月,美國曾一度超越沙烏地阿拉伯,成為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日均出口量超過300萬桶。能源貿易也成為了美國經濟支柱的一部分。

由於美國的原油主要是頁岩油,主要使用水力壓裂法,需要藉助高壓把化學物質與大量水、泥沙的混合物注入地下,壓裂油井附近的岩層構造,進而採集原油和天然氣。這樣的開采方式導致了美國的原油開采成本較高,達到了46美元以上。

2.中東的開采情況

以沙特為代表的中東,由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實現了原油的天然累計,用調侃的話來說,就是你在中東的土地上隨便打一個洞,都可以看到石油從中流出來。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沙特等國開采原油的成本很低,大約在17美元左右。

3.俄羅斯的開采情況

根據沙特阿美的IPO招股說明書,俄羅斯布倫特原油的開采成本超過40美元/桶(含稅),但由於俄羅斯石油行業的高稅率,除稅後的開采成本應該在20美元左右。

在疫情發生前,國際油價保持在較高水平,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一度創下達到75.6美元/桶的高點。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開采成本較高的北美地區,原油出口也能得到豐富的利潤,這極大的促進了北美地區頁岩油行業的發展,世界原油供應體系基本形成了美國-沙特(中東)-俄羅斯三角供應體系(委內瑞拉因為受到制裁,出口量有限)。

由於疫情的發生,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生產和消費都出現了大幅的萎縮,經濟衰退風險加劇,原油需求量急劇下降。同時由於俄羅斯無法和歐佩克達成原油限產協議,國際油價迅速下跌。截至發稿,NYMEX原油報價20.19美元/桶;布倫特原油當月連續報價在25.29美元/桶。據此價格我們來分析一下石油出口國的盈利情況,在主要的原油出口國中:沙特為代表的中東地區出口原油,還有一定的盈利空間;俄羅斯出口原油,基本保本; 美國出口原油,每桶要虧損20美元以上!

美國剛剛成為了世界原油出口的主要國之一,這個價格意味著,美國在今年的能源出口幾乎萎縮為0,同時將大大的抑制美國的石油開采活動,新增油井會大大的減少,原有的開采企業可能面臨破產潮。 全球原油供給將從美國-沙特(中東)-俄羅斯三角供應體系演變為沙特(中東)-俄羅斯的兩極供應體系。

同時由於油井的開發屬於資本密集型行業,需要一定的培育周期,一旦美國的石油(頁岩油)行業被抑制,美國要再次重啟該行業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在此之下,世界原油行業將發生重大的改變。

我想這也就是題主所說的:高盛說「疫情或將永遠改變石油行業」。

沙特、俄羅斯兩桶油把持石油價格,一招鮮吃遍天,還製造石油只夠人類使用幾十年的假新聞。

世道變了頁岩油革命發力了!2017年5月北美的頁岩產量達到了世界原油總產量的6%,為528萬桶/天,2019年4月,美國頁岩油達到了859萬桶/天,到2019年12月,美國二疊紀盆地、巴肯、鷹灘等七大產區頁岩油產量突破900萬桶/天,占原油總產量的70%,美國日產原油1290萬桶/天,已經是地球上第一大產油國。

這次沙特俄羅斯趁著新冠疫情危機全球股市暴跌之際,發動價格戰,劍指頁岩油這個打破他們美夢的「惡魔」,不把頁岩油革命之火撲滅誓不罷休。

特朗普的特點就是反應慢,戰火已經讓頁岩油公司岌岌可危,他還沒想明白呢。別想了,三桶油一起談判吧。

現在明白了為什麼特朗普不想跟伊朗開戰?美國制裁伊朗、委內瑞拉依然不改世界石油供過於求的局面。特朗普制裁北溪2號,無非自己多賣石油。特朗普是不是讓沙特多折騰一會兒呢?滅掉沙特才能啟動油價上漲。

疫情只是國際能源轉折的開始。其他國家學會了開采頁岩油,石油比水便宜就是應該的。誰都無法預料石油的未來,拿石油互相欺騙不是好項目了。

依靠石油單一產業的國家,要勒緊褲腰帶過20年苦日子。俄羅斯石油依賴度太高了,不是大國思維。

關於題主提的:為什麼高盛說「疫情或將永遠改變石油行業」?首先石油和老百姓的出行息息相關,也對墨林有一定的影響,墨林以為有以下三個原因:

確實是這個樣子,幾年前沙特為了打擊美國的頁岩油,把油價打到了30美元左右。但是因為需求端還很活躍,再加上沙特本身的財政無法支撐他這個計劃,低油價一共也沒持續去幾個月。

這次疫情直接從需求端開了刀,石油需求可能一時半會上不來,因為疫情結束不知道2020年能不能完全過去。現在雖然歐美已經到達了一個新高峰,但是有些國家我們還沒有看到是什麼樣的情況,比如印度,未來會不會爆出更大的瓜?我們不得而知。

所以,2020年內石油的需求端都不會有明顯的上漲,這確實改變了國際能源的格局。就拿美國的頁岩油行業來說,這次疫情對他們來說將是一次大洗牌。現在小型的頁岩油企業幾乎都扛不住了。但這對於大的能源巨頭來說,卻是一個非常大的收購並購機會。

當這些小的頁岩油企業倒下時,有實力的大型能源企業會把這些倒下的企業收購,好的資產剝離,壞的資產扔掉。預計在2020年結束後,疫情結束後,美國的頁岩油企業會出現新的能源巨頭。

經過這一大輪大魚吃小魚後,美國的能源企業才具有了在能源行業跟沙特俄羅斯群雄逐鹿的實力。這時候才會有真正的三足鼎立的情形出現。在此之前美國雖然石油產量高,但是並沒有集中,無法形成有效的定價權。在此之後,可能他們就有了。

對於能源需求過來說,疫情打壓了油價,對他們好處十分明顯。但是當疫情結束之後,等需求上來之後,美國的頁岩油將成長為另一個巨頭,能源市場又多了一個屠夫。

經濟學的正向思維是需求決定供應!

受疫情的影響,世界范圍內對原油的需求大減,這將驅動原油供應下降。這是理想的供需平衡市場狀態,最重要的目的是維持原油價格的穩定。

而事實上並非如此,原油的產量相對集中於幾大組織:

以沙特為首的OPEC組織,他們掌握世界上儲量最多、產量最大、開采成本最便宜的原油;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原油財團,他們掌控國際原油的定價權力,掌握頁油生產技術;以俄羅斯為首的原油輸出定向國家,掌握西歐等周邊國家的原油市場。

每個集團都有自己的原油優勢,這決定了三者之間存在明顯的競爭關系!

高儲量、高供應、低成本的原油集團OPEC組織希望擴大市場份額,但政治、軍事以及國際地位等的弱勢要求他們只能通過增產降價來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

掌握國際原油定價權的美國憑借其霸主地位,意圖通過金融手段來控制原油價格,保證自身頁油權益;

掌握周邊市場份額的俄羅斯也需要通過資源、甚至軍事脅迫保證自己的出口市場。

這就決定了,面對世界性原油需求下行的狀態下,三個利益集團必然會把存量市場蛋糕保護好,甚至去借機搶奪多方市場蛋糕。

而疫情導致的世界性原油需求下行,這種情況下,美國的定價作用略佔下風,OPEC和俄羅斯藉助成本優勢和市場優勢通過增產壓低低油價,成功打擊了美國原油在國際上的市場份額。

而忙於國內疫情防控的美國,面對感染人數的激增、金融市場的崩潰,基本上無暇顧及原油問題。

所以,給了沙、俄兩國「痛打落水狗」的機會。且這種局面會因疫情的影響而長期持續。

當然,隨著疫情的防控,當美國精力恢復以後,還是會認真的處理這個問題,這就是後話了!且聽以後調侃......

這是2020年3月30日高盛的一封報告,原文是:隨著油價低迷期過後持有優質資產的公司越來越少,疫情導致全球原油需求史無前例地暴跌,這可能會永遠改變石油行業。

我分析了一下,原因如下:

我們知道,一國的石油消費增速及其趨勢與該國經濟走勢呈現極強的「正相關」關系。

看看全球經濟的停擺,就知道,這對於石油行業的沖擊。

美油「油價」大幅下跌,美國頁岩油企業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他們的生產成本較高,疫情之下的國際原油大跌,很可能讓這些企業破產。很多企業的現金流已接近枯竭,頁岩油又一次受到重創。

當下美國崛起的LGN業務,該業界人士透露,由於一直以來都是長協合同和DES(即目的港交割)交貨方式,目前受到的影響不太大,但若疫情持續半年以上,很有可能對美相關企業和產業鏈造成影響,產生美國內大量失業。另外,受疫情影響,有中方買家正在以不可抗力等原因試圖減少此段時期內的LNG進口量。

油價的大起大落,都意味著,很多小的,新型,抗風險低的石油公司破產以及被賤賣,被收購。

優質資產的趨勢聚合,將徹底形成幾個能源巨頭,不可戰勝的巨頭。

不可戰勝,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既得利益者霸佔上風,意味著不會改變和動搖。

這就是改變,和永久改變的原因。

實則內因有兩個:

1、國際石油持續衰退,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原油需求下降了43.5萬桶/日,4月份,預計需求量將減少到1870萬桶/日。原因一是疫情影響,其二是全球在大力發展新能源 汽車 ,尤其是國內,隨著政策不斷推進,新能源車佔比將越來越大,縱觀全球對於石油的消費呈減少趨勢。

2、俄羅斯與沙特之間大打價格戰,倍受傷害的是OPEC各成員國以及美國頁岩油,雖然這場價格戰是沙特與俄羅斯雙方經濟都造成了傷害,但為了殺敵一千而自損八百在所不惜。

俄羅斯為了自身利益,不惜與美國頁岩油拼價格戰,沙特為了限制伊朗發展,也是大大出手,這也是俄羅斯與沙特聯手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大國之間的博弈並非一句兩句能說清楚,這次價格戰之後,雙方一定還會重返談判桌,來達到各自想要的目的。

海外疫情不斷惡化,沙俄油價戰毫無緩和跡象,國際油價持續保持在低位,如果這種情況延續下去的話,世界石油市場就會重新洗牌,誰的開采成本高誰就會被最先淘汰出局。如果按這個邏輯推理的話,美國頁岩油是最先被淘汰出局的,因為美國頁岩油開采成本最高。但是,很多時候,現實和邏輯是不一樣的,沙特想用油價把美國頁岩油淘汰出石油供給市場,這可能嗎?成功的概率很低。

首先,供需關系看

現在頁岩油產量是世界第一,比沙特和俄羅斯還要高,沒有了頁岩油誰來填補這一塊,前提還要把油價維持在低位,只要油價漲到50美元以上,頁岩油就存在利潤空間,就會死灰復燃。當前世界,歐美國家發展到了瓶頸,用多少油基本穩定了,可發展中國家的用油量還在上升,這也是一塊缺口。因此,沒有頁岩油,只靠傳統石油根本就填不上這個坑。

其次,美國不是一個按常理出牌的國家

美國是什麼國家,是世界霸主,軍事,經濟、外交、金融無一不是,石油這樣一個大市場想要把美國踢出去,可能嗎?想想當年美國沒有頁岩油時,都會想辦法控制石油,把美元和石油捆綁在一起,更不用說現在有了頁岩油了。不要小看美國,有的是辦法讓油價恢復正常,只是現在被疫情和經濟拖累而已,什麼時間有餘力了,有的是辦法搶占石油市場。比如增加石油的進口關稅,這樣就可以保住本國的市場,日本國內寧願吃著天價的大米,也不降低糧食關稅,美國不會嗎。還可以挑起戰爭,沙特不聽話,在中東再扶持一個傀儡去搞沙特,或在沙特內部搞一場政變,這種事對美國來說手到擒來,只要有美元,總有勢力會出頭。

最後,疫情影響,經濟危機只是暫時影響了石油需求,終究會恢復正常

現在石油需求因為疫情和經濟危機影響下下降,但這種情況終久不會持續,能持續多久不好說,美國頁岩油企業在美聯儲背後支撐下如果挺過去也不是不可能,再說了,美國是一個多元化國家, 科技 、石油、地產、服務業齊頭並進,不向沙特和俄羅斯,國家收入太單一,最後誰先抗不住,真不好說。

總結,疫情或將永遠改變石油行業,只能說有這種可能,但可能太小。如此大的一塊肥肉放在美國的面前,美國會不動心才怪,何況美國已經嘗過個中滋味,國家強大了,再加上不要臉的特性,還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嗎。

都說此次疫情對世界格局和世界經濟的影響的不亞於第三次世界大戰。在石化行業尤其如此,高盛的判斷決不是危言聳聽。

一、疫情對油氣市場的影響

1、首先對原油市場的影響

(1)國際市場: 根據IHS公司預計,由於此次疫情影響,一季度全球石油消費增量同比將由此前預計的60萬桶/日變為負增長(-50萬桶/日),一季度全球石油消費水平將同比削減110萬桶/日左右。此次疫情加劇了全球石油市場過剩態勢,出現了推低油價的「極端情景」。疫情發生以來,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跌破60美元/桶,從1月22日62.3美元/桶降至2月11日的54.01美元/桶,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將持續徘徊在55美元/桶左右。

(2)國內市場: 2019年中國原油進口量超過5億噸(相當於進口1000萬桶/日),石油消費量達到6.9億噸,對外依存度上升至72%,石油消費量佔全球消費總量已達14.5%左右。原預計2月全國石油消費水平同比將增加70萬桶/日,受此次疫情影響,IHS公司預計2月全國石油消費量同比將至少下降300萬桶/日,佔全國平均消費水平(1400萬桶/日左右)的約21%,3月份消費量將有所收窄。

2、其次對天然氣市場的影響

(1)國際市場: 2019年全球天然氣產量4.11萬億m3,消費量3.98萬億m3,市場供應寬松。在此次疫情的沖擊下,預計全球LNG消費的增量將從2019年的5000萬噸左右降至2020年的2000萬噸以下。2019年,東北亞(中日韓)地區的LNG現貨價格約6美元/MMBTU,全年平均進口價格(含長約)約9.2美元/MMBTU。此次疫情引起LNG價格進一步下降,預計2020年東北亞地區LNG現貨價格可能跌至5美元/MMBTU以下,進口價降至8美元/MMBTU左右。

(2)國內市場: 2019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含LNG)首次超過3000億m3,達到3030億m3,進口天然氣(含LNG)1373億m3,對外依存度超過45%。按照IHS公司原來的正常預測,2020年中國天然氣及LNG的消費量將達到3270億m3,同比2019年增長8%。由於此次疫情影響,預計2020年天然氣消費增速回落到6%左右,達到約3210億m3。

二、疫情對石化行業的影響

疫情發生以來,上游油品及石化原料生產企業由於其連續化生產特點,尤其是國內大型煉化企業大部分都處於開工生產狀態,運行態勢總體保持良好。但就行業整體運行來看,出現一些新問題:一是原料及產品運輸受限,造成產品庫存上漲,裝置開工率下降;二是部分地煉企業和下游加工企業出現資金緊張、負債率增加甚至面臨資金鏈斷裂的狀況;三是下游油品、化學品消費減弱,產品出口壓力增加,一部分企業由於延遲交貨,出口訂單被迫取消;四是部分下游企業用工及防疫用品出現短缺,對企業正常開工造成較大影響。

此次疫情對石化產品生產及消費的具體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成品油需求疲軟、銷量下降、終端消費放緩疫情發生以來,由於企業延長假期、高速公路限行、公共交通基本停運、私家車出行銳減,國內汽油消費量急劇下降。另外,由於大型戶外工程、工礦企業、物流運輸等行業短期內難以復工,柴油消費需求進入「冰點」,而原本春節以來加速增長的航空客運市場發生了難以避免的「跳水」之勢,航煤需求面臨尷十分尬的境地。綜合預計,1-2月國內成品油市場消費量將出現明顯回落,跌幅在30%左右。由於市場消費觸底,預計成品油產量減少30%左右,汽柴油表觀消費量跌幅在35%左右,終端消費量(加油站銷量)大幅下滑;汽柴油售價寬幅下調,89#汽油價格已從1月份的8705元/噸下調到2月上旬的8285元,0#車用柴油價格從1月份的7710元/噸下調到2月上旬的7305元/噸,油品消費疲軟導致煉油企業成品油庫存上升。

(2)石化基礎原料需求大幅下降,短期化學品市場波動激烈。

疫情發生以來,國內大型石化裝置生產運行基本保持穩定,但下游加工企業延遲復工,農膜、食品包裝、塑料管材需求受到開工抑制,石化原材料需求顯著下降,因此上游石化裝置大部分被迫降低生產負荷,導致企業產品產量及銷量同時降。大宗化學品下游的紡織、建築地產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復工推遲,使得用於化纖、建材等領域的大宗化學品(如乙二醇、PTA等)銷售也將受到一定影響。根據IHS公司預測,如果2020年我國GDP下降1%,乙烯、丙烯、甲醇、苯、對二甲苯等基本有機化工原料國內需求損失在200萬噸以上;如果GDP下降2%,上述5種原料需求損失在400萬噸以上。

(3)口罩/防護服等醫用品需求爆發式增長,聚丙烯醫用料及無紡布產能迅速激活

隨著此次疫情的蔓延,防護用品尤其是口罩、防護服及消毒液等醫衛用品需求量出現爆發式增長,在此嚴峻形勢下,上游石化企業及時調整生產計劃,確保原材料全力保供。從產業鏈分析,口罩、防護服是由上游的聚丙烯原料經過一系列加工得到無紡布,無紡布再加工製得口罩和防護服。通常1噸高熔聚丙烯纖維可生產一次性外科口罩90~100萬個,生產N95醫用防護口罩20~25萬個。目前口罩和防護服產能已全面恢復,但與疫情防控期間國內民眾巨大的消費需求相比,目前口罩產量仍然存在很大的供應缺口,需要繼續增加產能,確保供應。

除了口罩和防護服用聚丙烯纖維料(噴融無紡布)外,聚丙烯透明料(注射器)、聚乙烯(透氣膜)等石化原料生產需求明顯提升,這類產品較少受到生產企業延遲復工的影響,通過全力生產可滿足抗疫需求。經過此次疫情,未來民眾對於口罩的消費習慣可能會有所改變,同時醫療衛生行業將更加重視醫用品的應急儲備,聚丙烯、聚乙烯等潛在的消費增量有望進一步提升聚烯烴行業發展景氣度。

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國石油大慶煉化、撫順石化、大連石化、蘭州石化、獨山子石化、寧夏石化、呼和浩特石化、吉林石化等煉化企業,提前結束春節休假,對生產醫用料的聚丙烯裝置進行升級管控,開足馬力全力生產口罩、防護服等用緊缺醫療物資原材料。截至2月9日,中國石油已累計生產醫用物資原料6.43萬噸,累計出廠5.53萬噸,及時供應下游生產企業,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4)消毒用品需求激增,市場供應滿足需求

疫情發生以來,84消毒液、洗手消毒液和75%醫用酒精等消毒用品需求激增,目前我國消毒用品產能供過於求,完全可以滿足需求。據工信部統計數據,我國共有消毒液生產企業433家,其中84消毒液企業95家,平均開工率目前僅60%,日產量1579噸,另有庫存1908噸。84消毒液的原料是次氯酸鈉,按照一般含量5%-6%計算,日需求量100噸。我國次氯酸鈉日產能1萬噸左右,雖然目前復產率不高,但產量近5000噸,因此,84消毒液市場供應非常充足。另據工信部統計數據,我國洗手消毒液生產企業70家,目前日產量達到140噸左右,庫存200餘噸,供應量充足;醫用酒精生產企業59家,日產能407噸、產量200多噸,加之我國乙醇生產企業都可以生產95%以上酒精,日產量900噸,能夠充分保證醫用酒精原料供應。此次疫情發生後,影響消毒用品市場供應的因素主要是運輸瓶頸。在疫情嚴峻形勢下,防護用品的運輸優先順序較高,有可能出現產品交付滯後的現象。

三、石化行業應對措施

從整體情況看,近年來國內煉化新增產能較多,市場本身存在供過於求的風險。本次疫情在短期內將對實體經濟帶來較大沖擊,煉化產品市場供過於求的風險加大。從積極的角度看,煉化產能將得到優化,有利於 社會 資源向競爭力強的企業集中,降低 社會 平均成本,促進煉化行業向高質量發展。從國家出台的財政政策看,減稅和基礎建設投資力度將加大,有利於加快5G為代表的新經濟發展步伐,特別是在5G基礎設施以及醫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將為高端石化產品帶來較大的市場空間和機會,從而加快石化產品結構的優化和調整。針對疫情影響,下一步石化行業應如何應對,提出如下措施建議:

(1)加快消化成品油庫存,進一步增強煉化一體化及應對突發事件能力

短期看,疫情對成品油銷售帶來嚴重沖擊,生產企業庫存處於高位,在相關行業陸續復工後,市場將會經歷一段消化期,預計一季度國內成品油銷售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但隨著疫情後期私家車、物流、公共交通等的逐漸恢復,成品油市場總體呈現上行趨勢。地煉企業庫存壓力大,應設法消化庫存;主營煉油企業應控制油品外采數量,加大出口,積極排產。長期看,石化行業應在優化裝置工藝流程和生產負荷、加強區域內企業間的儲運協調能力、增強煉化一體化以及應對大型突發事件預案方面有所作為。

(2)優化完善下游產業鏈,彌補醫用聚丙烯專用料及無紡布等相關領域產能短板

疫情發生以來,醫用口罩和防護服等物品出現嚴重短缺,其原因並非上游聚丙烯原料供應不足問題,而是市場供需信息不對稱、下游無紡布及口罩終端生產線總體產能不足、生產周期較長等因素所致。此次疫情後,需要行業人員深入思考,共同行動,加強上下游企業間的聯合,持續優化聚丙烯醫用料產業鏈和新產能布局,彌補產能短板,提升行業高質量發展水平,為及時應對公共衛生事件提供保障。同時,需要密切跟蹤以5G為代表的新經濟發展狀況,掌握行業動態,加強企業合作,明確細分市場需求,提前布局,加快新產品開發,提高市場競爭力。

相信不同的石化企業和組織正在調動一切資源,爭取在這次變革中尋找到新的機遇。

我個人來看,疫情只是導致石油行業大洗牌,很多石油公司難以在這種嚴寒中生存下去,另一些成本低、市場反應靈活的公司或許能熬下去,等到春天到來。


如果沒有發生新的能源革命,石油還是人類主要的能源,那麼石油行業就不會被根本改變。等到經濟恢復,對石油的需求就會恢復,那麼石油業的春天就會再次來到。

㈡ 全球每年消耗50億噸石油,按照此速度計算,石油還能用多久

石油是地球上珍貴的不可再生資源,雖然各國科學家對石油形成的過程頗具爭議,但唯有其價值被完全肯定,因為現代文明的發展離不開石油這種重工資源。

石油形成於史前文明時期,直到近代工業革命前後石油才被廣泛利用;後二戰爆發,石油作為主要的軍事戰略物資被各國牢牢把控,甚至可以說誰掌控了石油的儲備,誰就能打贏這場戰爭。

那麼問題來了,根據聯合國公布的數據顯示: 如今全球每年至少要消耗50億噸石油,按照此速度計算的話,地球的石油儲備還能用多久呢?

18世紀末19世紀初,由於西進運動的發展引發的美國人口遷移,使得有部分人發現了遷移地竟然埋藏著巨大的黃金財富。這個消息一經放出,不知多少海內外的冒險家踏上了探險的旅途,奔赴大洋彼岸加入了淘金的行列。

不得不說,那時候真是美國人距離富有最近的一次,哪怕是身無分文的人遇到金礦,也能實現一夜暴富的夢想。

大家認為美國遍地都是金礦,紙幣會貶值,但唯有黃金才能真正實現價值永恆。可美國人沒有預料到,真正比黃金更具備價值的東西也在那片土地下,靜靜等候別人來挖掘。這東西是什麼呢?石油!

自工業革命開始,各國政府對石油的需求量都是一個天文數字,那所謂的金礦銀礦在美國政府看來不過是小孩子的把戲。工業機器可不能依靠的燒金子來提供能量;石油才是一個國家強盛的關鍵!

在那時石油也被稱為「新時代黃金」,其本身的價值更稀有,也比傳統黃金更珍貴。

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 據說最早使用石油來促進國家發展的 歷史 ,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時代 ,我們後人實在是沒辦法去想像,為何當時技術和文明如此落後的古埃及人了解石油的秘密,並且學會了利用石油的方法。

難怪西方大都是講究「君權神授」的觀點,這都是有跡可循的。

總而言之,石油的出現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必要能量,從煤炭到石油的過渡,是現代工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一般情況下石油都是以液態的形式儲存於地下,後來人們為了保存這珍貴資源也嘗試過氣態或者固態儲存。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石油也逐漸被其他行業使用,並以此製造出很多化學工業產品,就像我們現在常見的殺蟲劑、化肥等,其成分都有石油的影子。

當然了,石油最大的價值還是體現在軍工領域,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每年消耗石油儲備接近50億噸。

這不由得讓我們擔心起來,科學家告訴我們石油大都是由古代海洋生物經過漫長的沉澱、分解後轉化而來,屬於生物沉積變化,不可再生。

可眼下人類對石油的過度開采和過度使用,真的不會造成該能源徹底消失嗎?

客觀來說,既然石油被冠上了不可再生資源的標簽,這就意味著它肯定會有消失的那天,只是在目前的情況下各國對石油的開采和使用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所以大家預想的石油危機才沒有出現。

那現在各國到底儲備了多少石油呢?以至於每年以50億噸的消耗量來算,石油資源都不會枯竭。

在說出具體數字前咱們得先明白一個觀念:那就是 石油的開采數量是逐年上升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過去可能因技術原因導致檢測石油時漏掉不少,但隨著其勘測技術的提高,石油的開采數量也在不斷提高。

1999年時全球石油的儲備量就比1975年高出至少60% ,這其中就是勘測技術搞的鬼;現在人們勘測石油的數量又比1999年高出很多,但這同樣不是最終值。

根據相關機構的估計, 現在人類石油儲備至少可以保證其使用到2050年,隨著新發現石油的數量越來越多,這個數字可能會被持續擴大。

那全球石油儲備到底有多少呢?截止到2018年底, 全球石油儲備數量為1.651萬億桶, 按每桶石油0.14噸來算的話, 全球石油儲備重量為2.3萬億噸。

現在大家知道為何每年全球以50億噸的消耗規模,石油仍然不會枯竭了吧?主要是儲備數量太多了,短時間內根本消耗不完。

沙特是著名的產油大國,其國內70%經濟增長完全來自石油出口的利潤,但人家根本就不擔心國內的石油儲備有天會用完, 2018年沙特石油統計的數量是2626億桶 ,十年二十年根本就出口不完,說沙特的石油儲備比水還多,這可不是一句玩笑話。

當然,短時間內用不完是一方面,石油作為不可再生資源又是另一方面;不管大家承認與否,有關石油領域的節約與改革都勢在必行。提高石油的轉化效率,減少石油的工業消耗,這是各國在未來需要重點改革的領域,如此才能保護石油資源不會迅速枯竭。

或許石油真的有被用完的那一天,可在那一天到來之前,說不定人類已經掌握了石油的可再生技術,到時候石油就會變成源源不斷的能量投入到工業運行中去。

再或者人類找到了可以代替石油資源的東西,就像煤炭被石油取代,石油總有一天也會被其他能源取代。

㈢ OPEC+日均減產200萬桶穩油價,原油價格是否能在年底前觸及反彈

不一定,首先是隨著油價從120美元/桶的年高點回落,WTI價格跌破80美元/桶。這次維也納會議的重要性堪比2020年4月。當時,為了應對疫情的影響,歐佩克+宣布創紀錄地減產近1000萬桶/日。為了遏制油價下跌,該聯盟將日產量上限削減了200萬桶,以支撐石油市場,成為全球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規模最大的減產協議之一。

要知道的是多數人認為美股近期走勢只是熊市反彈,並懷疑反彈能否持續。全球股市回報率將達到18%,全球科技股評級為增持。預計醫療保健和科技行業將在經濟衰退中保持良好表現。該行還看好美股和英股,稱在全球每股收益縮水的背景下,美股較其他市場更具防禦性,而英國市場因估值便宜和海外敞口大,將成為策鬧凳中略師青睞的價值投資。

㈣ 世界一天消耗多少石油

問題一:全世界石油儲備還有多少,全世界每天消耗多少石油 15分 全球每天消耗石油量已達7100萬桶,中國750萬桶.全球保有儲量還可開采大約41年.

問題二:全球一天要燒掉多少石油 ――加速世界末日到來的兇手是人類自身這群怪物德國石 *** 業協會曾在2003年公布了全球2002年的最大石油消費國名單,前五位分別是美國(8.88億噸)、日本(2.49億噸)、中國(2.48億噸)、德國(1.27億噸)和俄羅斯(1.27億噸)。上述五國佔全球石油消費量的46%。中國雖然石油消費是排名第三,但人均石油消費量又大大靠後。美國人均消費量是3.28噸,日本為1.96噸,德國為1.55噸,俄羅斯為0.87噸,而中國僅0.19噸,略等於美國的1/20,尚不及俄羅斯人均的1/4。以上資料來自網路,我們將2002年最大石油消費國前五位的國家消費石油累加一下應該是16.39億噸。世界所有國家每天燒掉的石油,大家只從你所在的城市的立交橋上往下一看,滾滾車流是那麼寬闊、是那樣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然後你再想像一下你所在城市其他街道上的情況與你所在的街道基本一樣,也是車流滾滾。於是依次類推,你想像一下全世界各個街道的車流都同時在波瀾壯闊的前進!於是你腦子里應該不僅僅看到車在流,相信不是弱智者,此時此刻都會在你的眼前出現大海似的石油在地面同時流到了火海!至於,我很想統計,但我搜索了一下資料,應該是無法得到相對准確的答案。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每天僅各國車輛燒掉的石油就像一條江、一片海(姑且不計航空、航海、工廠、軍事等等用油)。目前,有種趨向,認為改善生存環境主要從排放污染著手,這完全是本末倒置,我想人類生存危機不在地球外部,而在地球內部已經出了問題。如果說等到地球內部問題嚴重了,那不是世界末日,是個鬼呀!我不是唯心主義者,我不相信恐怖主義的異端邪說所宣揚的哪種主所主宰的世界末日,但依據我自己的分析判斷,

問題三:石油 地質年 全球每天消耗 多少倍 消耗和生成 億 不可持續 目前全球每天消耗石油量已達7100萬桶,世界經濟的發展將越來越多地依賴煤炭,而新勘探出的石油越來越少,地球上尚未開採的原油儲藏量已不足兩萬億桶,煤炭也將消耗殆盡、深地層:「自1979年以來。 ========================================地球上的石油到底還能供人類用多久,約有1萬億桶到1.6萬億桶石油埋藏在可以廉價開採的地層中。據估計,今後10年左右,美國《洛杉磯時報》發表題為《即將來臨的石油危機――真正的危機》的文章認為。雖然市場力量和石油生產技術的改進可能使石油供應繼續保持到21世紀,全世界已燒掉約8000億桶石油近海。面對即將到來的能源危機,天然氣的資源不斷被發現,全球石油產量可能開始持續下降。目前,世界石油供應似乎是充足的。還有一些報告指出。 盡管地質勘探技術有了驚人的進步。 據美國石油業協會估計、近地的石油。而且世界石油消耗速度並未停滯,已經發現的就可以用80年,可供人類開采不超過95年的時間。在今後20年左右的時間,地球上的石油和天然氣,其中一半是在石油動盪的70年代開採的,因為現有石油消費量同新勘探到的石油量的比例是4∶1。在2050年到來之前。 按目前世界石油消耗速度看,到1997年底,1.6萬億桶石油大約60年就會消耗光。 加上近期可以被勘探到的。 在本世紀內。石油資源是有限的,但所探明的新的石油儲量明顯減少,如果石油枯竭那麼世界經濟將面臨嚴峻挑戰。 1998年6月7日,可以夠用100年。在不久的將來。中東地區以外的石油儲量正在下降,但是,世界石油總儲量約達9950億桶。根據一些保守的估計,全世界將消耗掉從經濟到技術上都容易開採的全部石油的一半。其後在2250到2500年之間,礦物燃料供應枯竭?這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幾乎每年增加2%,而是在逐年增加,石油儲量不會超過8300億桶。」 這位教授認為。有專家認為地球上的石油僅夠三四十年,開採石油已達8070億桶。 美國托萊多大學地質學教授克雷格・哈特菲爾德指出,有專家則認為可使用一二百年。《中東報》認為,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可以用50年,最終都會面臨石油危機,每年只有50億桶,世界主要靠豐富的低價石油推動了經濟車輪的前進。以每年這個增加數字計算,世界每年消費石油240億桶,到2010年,全世界認識到必須採取開源節流的戰略,全世界已燒掉的石油比到那一年為止人類整個燒油史中燒掉的石油還多,另一方面開發新能源。包括遠海,即一方面節約能源,但是石油危機的到來可能比一般人的設想早得多,自從石油時代開始以來

問題四:全世界每天要消費多少石油 石油分布 財富論壇開幕式全揭秘騰訊財經觀察專題華新系派人管沈陽新開同方紫江復牌有望漲停中國房地產經紀機構超3萬李嘉誠博弈中小股東峰谷電價為何只升不降管理人員的十大品德世界各地的另類旅遊方式樹立正確的彩票觀全世界每天要消費多少石油? 1996年,世界石油消費總量達每天7170萬桶。歐佩克預計,到2020年,世界石油消費總量將達到每天1億桶。 西方工業化國家對石油的依賴度有多大?以美國為例。1996年,美國一國每天就消耗1700萬桶石油,其中有770萬桶是進口的,占總消耗量的45%以上。在美國進口的石油中,有20%產自歐佩克成員國。 哪些國家擁有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石油探明儲量? 按1996年的數字,世界排名前5位的是沙特 *** (2.61億桶)、伊拉克(1.12億桶)、 *** 聯合酋長國(0.98億桶)、科威特(0.97億桶)和伊朗(0.93億桶),它們均為歐佩克成員國。 石油產量最多的是哪些國家?按1996年數字,世界上生產石油最多的5個國家和地區是沙特 *** (日產810萬桶)、前蘇聯國家(日產690萬桶)、美國(日產650萬桶)、伊朗(日產 360萬桶)和中國(日產320萬桶)。 世界石油資源即將消耗殆盡嗎? 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終有耗盡的一天。按照目前的生產速度,歐佩克的石油儲量至少可供開采80年,其他國家的石油儲量還可供開采20多年。

問題五:中國一天耗多少石油? 據美國《地理》雜志報道,全世界現在每天消耗石油8000萬桶(每7桶合一噸)。中國是最大的石油消費者。在它之後,石油消費大國依次為美國.日本、-俄國、德國與南韓。現在每天要消龔三加侖汽油,佔全世界消費的四分之一。

問題六:原油一天大約用多少桶?? 中國日均消耗約690萬桶原油,按照中國GDP約佔全球GDP 10%的份額計算,全球一天日均消耗6900萬桶原油

問題七:地球上這么多車 每天都在消耗石油 一天得消耗多少石油 現有的石油還能維持多久 沒有石油了我們該怎麼辦? 近海、近地的石油,可以用50年,但是,天然氣的資源不斷被發現,已經發現的就可以用80年。 加上近期可以被勘探到的,地球上的石油和天然氣,可以夠用100年。包括遠海、深地層。 ========================================地球上的石油到底還能供人類用多久?這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有專家認為地球上的石油僅夠三四十年,有專家則認為可使用一二百年。
1998年6月7日,美國《洛杉磯時報》發表題為《即將來臨的石油危機――真正的危機》的文章認為,今後10年左右,世界石油供應似乎是充足的。在今後20年左右的時間,全球石油產量可能開始持續下降。雖然市場力量和石油生產技術的改進可能使石油供應繼續保持到21世紀,但是石油危機的到來可能比一般人的設想早得多。
美國托萊多大學地質學教授克雷格・哈特菲爾德指出:「自1979年以來,全世界已燒掉的石油比到那一年為止人類整個燒油史中燒掉的石油還多。」
這位教授認為,自從石油時代開始以來,全世界已燒掉約8000億桶石油。據估計,約有1萬億桶到1.6萬億桶石油埋藏在可以廉價開採的地層中。
按目前世界石油消耗速度看,1.6萬億桶石油大約60年就會消耗光。而且世界石油消耗速度並未停滯,而是在逐年增加。目前全球每天消耗石油量已達7100萬桶,幾乎每年增加2%。以每年這個增加數字計算,到2010年,全世界將消耗掉從經濟到技術上都容易開採的全部石油的一半。
盡管地質勘探技術有了驚人的進步,但所探明的新的石油儲量明顯減少,因為現有石油消費量同新勘探到的石油量的比例是4∶1。在不久的將來,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最終都會面臨石油危機。
在本世紀內,世界主要靠豐富的低價石油推動了經濟車輪的前進,如果石油枯竭那麼世界經濟將面臨嚴峻挑戰。《中東報》認為,到1997年底,開採石油已達8070億桶,其中一半是在石油動盪的70年代開採的。根據一些保守的估計,石油儲量不會超過8300億桶。還有一些報告指出,世界石油總儲量約達9950億桶。目前,世界每年消費石油240億桶,而新勘探出的石油越來越少,每年只有50億桶。中東地區以外的石油儲量正在下降。石油資源是有限的。
據美國石油業協會估計,地球上尚未開採的原油儲藏量已不足兩萬億桶,可供人類開采不超過95年的時間。在2050年到來之前,世界經濟的發展將越來越多地依賴煤炭。其後在2250到2500年之間,煤炭也將消耗殆盡,礦物燃料供應枯竭。面對即將到來的能源危機,全世界認識到必須採取開源節流的戰略,即一方面節約能源,另一方面開發新能源。

問題八:美國每年消耗多少石油 美國原油消耗量: 2003萬桶/日 = 73.11億桶/年 (世界第一) 美國原油儲備量: 210~293億桶(2004年估計, 世界第十); 美國能源部戰略石油儲備: 10億桶 美國原油產量: 869萬桶/日 (世界第三) 美國原油進口: 1315萬桶/日 (世界第一) 石油計量單位: 1桶=159公升=42美國加倫

㈤ 消息人士透露哈薩克在7月和8月大幅削減對中國的石油出口

四名業內消息人士向路透社說,哈薩克在7月和8月大幅削減對中國的石油出口,因該國根據全球產油國供應協議減產,且與經由俄羅斯向西方出口的石油相比,出口中國的原油的利潤較低。

據報道,哈薩克7月中國的原油出口從6月的9萬8865噸,降至1萬2100噸,為3月以來的最低水平。截至8月28日,8月出貨量僅為1萬噸。

交易員說,哈薩克已根據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非OPEC產油國達成的全球協議削減了石油產量,而在兩次冠病疫情封鎖後,國內對燃料的需求正在恢復,這進一步侵蝕了可用於出口的原油數量。

交易員們表示,在需求和價格上漲的情況下,這條中國運輸線在第二季度實現了盈利,而哈薩克三家煉油廠中的一家正在維修。但現在,石油生產商通過俄羅斯運輸石油更為合理。

一名消息人士稱,「(8月)向中國出口的利潤比通過(俄羅斯)烏斯特盧伽港出口每噸少5至25美元(約6.8至34新元)。」另一名消息人士稱,目前通過裏海聯盟石油管道(Caspian Pipeline Consortium)出口的利潤最高。

一位消息人士說:「中國所有的倉儲設施都已經滿了,他們在4月和5月價格下跌時就進貨了。」

同時,中國主要石油進口企業中石油的一名消息人士表示,俄羅斯原油的轉運量一直穩定在每月80萬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