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973-1974年世界石油危機怎麼解決的
阿拉伯國家的石油鬥爭,突破了美國石油壟斷資本對國際石油產銷的控制,沉重打擊了美國在世界石油領域的霸權地位。美國每天的石油進口減少了兩百萬桶,許多工廠因而關閉停工,正在受到能源危機困擾的美國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
並採取了一系列節省石油和電力的緊急措施,其中包括:減少班機航次,限制車速,對取暖用油實行配給,星期天關閉全國加油站,禁止和限制戶外燈光廣告等。甚至連白宮頂上和聯合國大廈周圍的電燈也限時關掉;
尼克松還下令減低他的座機飛行的正常速度,取消了他周末旅行的護航飛機。美國國會通過法案,授權總統對所有石油產品實行全國配給。美國國防部正常石油供應幾乎有一半中斷,美國在歐洲的駐軍和地中海的第六艦隊不得不動用它們的戰時石油儲備。
為了利用矛盾集中力量打擊美以侵略者,阿拉伯國家對石油進口國採取分別對待的策略,根據其對這場戰爭的不同態度,將它們分為「友好」、「中立」和「不友好」三類。凡是對以色列實行某種經濟制裁或斷絕外交關系或為阿拉伯各國提供某種軍事援助的國家,劃為友好一類,可以獲得減產前的供應數量。
凡是積極支持援助以色列侵略者、反對阿拉伯國家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正義斗爭事業的國家,則被劃為不友好一類,停止對它們的石油供應,對中立國家,適當限制對它們的石油供應。
(1)西方石油現在怎麼樣了擴展閱讀
石油危機影響
二戰後全球性的經濟危機首推1973—1974年的石油危機。這次石油危機給全球經濟,特別是高度依賴廉價石油的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帶來了巨大而深刻的沖擊。這次危機之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依託互聯網、計算機及軟體技術、數字技術等科技創新;
展開了一場以信息化為中心的科技革命,進而引發了由製造業為主的工業化經濟向以信息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的信息化經濟的轉型。這一全球化的經濟轉型,重塑了二戰後的國際關系格局,在這場科技創新、經濟轉型中落伍或失利的國家,國家綜合實力及國際地位明顯下降。
❷ 持續加倉!巴菲特這是要收購西方石油嗎
兩年前,新冠肺炎疫情油價跌至負值清倉石油公司後,股神巴菲特入市追高,連續三天橫掃西部石油(美國第四大石油公司),並持有大量看漲期權。
巴菲特在一周內連續增加購買西方石油。他說,在仔細閱讀了西方石油公司第四季度財報電話會議的會議記錄後,他認為首席執行官正在以正確的方式運營公司。因此,他從2月底開始盡可能多地買入,5個交易日賣出45億美元。
在此之前,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已經持有價值100億美元的西部石油優先股和8390萬股普通股的認股權證,行使價為每股59.62美元。如果西方石油公司的股價高於這一水平,伯克希爾可以行使其認股權證,出售這些股票以獲利。
對於西方石油來說,其優秀的管理能力使其能夠承受外部環境的這些巨大變化。2021年以來,得益於油價相對穩定的上漲趨勢和良好的經營能力,公司財務狀況不斷改善,尤其是經營性現金流大幅增長。
雖然俄羅斯的原油出口沒有受到直接制裁,但其他制裁,尤其是被排除在SWIFT系統之外的制裁,使得俄羅斯的全球原油供應具有不確定性。還應關注歐佩克+和伊朗原油產量的穩定增長。在國際油價飆升和巴菲特掃貨的刺激下,西方石油公司股價連續上漲,3月第一周漲幅達45%,為近年來最大單周漲幅,年漲幅近100%,最新收盤價升至57.95美元。
在巴菲特接連做出追漲西方石油的舉動後,市場正在解讀其背後的信號:未來國際油價還會繼續飆升嗎?受俄羅斯和烏克蘭沖突升級影響,國際油價飆升至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美英聯手「封殺」俄羅斯原油出口後,國際市場對未來油價供應引發擔憂。有機構認為,國際油價可能還有大幅上漲的空間。鑒於俄羅斯在全球能源供應中的核心作用,全球經濟可能很快面臨歷史上最大的能源供應沖擊之一。此外,短期內很難找到足夠的原油供應來彌補缺口,預計原油價格和石油公司股價將繼續大幅波動。
俄羅斯作為世界主要能源供應國,一旦出現問題,卡達、沙特等能源供應國將難以彌補供應缺口,可能會進一步惡化市場供應。歐盟不想對俄羅斯的任何能源出口實施制裁,因為他們在這方面依賴俄羅斯。美國尚未決定是否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和天然氣,但俄羅斯的石油供應將影響美國和世界的油價。
❸ 美國對伊朗的石油禁運,現在怎麼樣了
從四月底美國就已經開始宣布全面結束對伊朗石油出口的和免稅,而且從5月2日之後就開啟了對伊朗石油全球制裁措施,到現如今已經過去好幾個月的時間了,那麼現如今狀況又是如何呢?
我們知道伊朗本身並不是一個發達的國家,主要靠的就是他們石油的出口來獲取龐大的資金量,然而現如今美國對他們實行的制裁之後,對於國家的經濟發展當然也帶來了無比大的負擔。不僅僅是國家的經濟體制受到了沖擊,就連個人的經濟同樣也是受到了沖擊,所以現如今伊朗面對的困難還是比較大的。
❹ 地球上的石油還能用多少年
截至2022年無法判斷,現在地球上的石油還沒有全部探測完。
石油究竟在地球上還有多少存儲量,這個問題似乎誰也不敢給出明確的回答。因為很多時候都會有新的石油儲量會被發現,比如在2019年的時候,世界各國就更新了剩餘的可開採石油儲備量數據,但是和上一年相比,全世界的石油儲備量居然還多了一些。
石油剩餘探明可開采量達到了2305多億噸。
石油的發現:
石油的發現其實可以追溯到4千多年前了,當時的印度人找到了一種物質,這種物質能夠加熱之後,改變原有的物質結構,從而產生出粘性,於是當時印度人就開始把這種物質用在房屋的建設上面,後來的人們將其稱為瀝青。
而且在當時的一些雕塑作品上,都能夠找到瀝青的影子。之後人們還發現了油氣苗,這種物質就是由地下滲出到地表的汽油了,人們對這種沒有見過的東西非常好奇,於是就用火去觸碰它,結果發現這種油苗居然能夠幫助火焰燃燒,甚至到後來人們將它還用在了戰爭上面。
在以前的巴勒斯坦古戰場遺址中就有考古學家找到了有關當時石油開採的記載,而且記錄得非常詳細,但是由於生產力的落後,人們並未將其看成是一種利於社會發展的能源,反而把石油用在了戰爭當中。
當時戰士們利用石油不容易被水撲滅的特性,就把它當作一種非常好用的武器。而在西方,人們卻是將石油定義為一種可以融化建築的材料,而且粘性非常大。
其實我國也有關於石油的記載,在東漢的一些典籍中就能夠找到石油的身影,當時東漢人只是認為石油是一種可以幫助燃燒的水,而關於石油名稱的定義卻是要到宋朝了,沈括是第一個為石油命名的人。
❺ 美國石油大王的洛克菲勒家族如今的情況如何
美國石油大王的洛克菲勒家族現狀如下:
2014年6月13日,美國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的曾孫理查德·洛克菲勒駕駛的一架小型飛機13日早在紐約市附近墜毀,理查德身亡。洛克菲勒家族的「悲劇性死亡」並不只有理查德·洛克菲勒一人。
1951年,約翰·洛克菲勒的侄女溫佛瑞·洛克菲勒·艾米尼自殺;1961年,納爾遜·洛克菲勒的兒子邁克爾·洛克菲勒前往荷屬新幾內亞尋訪土著人藝術,他乘坐的小船在水中傾覆,至今下落成謎,屍體也沒有找到;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三世在1978年死於一場三車連環相撞的車禍。
2017年3月20日晚(當地時間20日早晨),洛克菲勒家族現存最年長的成員戴維•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在美國紐約州的家中逝世,享年101歲。
戴維·洛克菲勒的爺爺約翰·洛克菲勒19世紀下半葉創辦美孚石油公司,通過石油生意積累了巨額財富。戴維·洛克菲勒此前一直是洛克菲勒家族最年長者,自2004年7月以來擔任洛克菲勒家族族長。
(5)西方石油現在怎麼樣了擴展閱讀:
據福布斯2008年2月公布的數據,洛克菲勒家族的財產凈值為6634億美元(按2007年的美元價值計),依然是美國最富有的家族,除擁有許多大公司和大銀行的股份外,還擁有著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商業和住宅物業。
他先前接受《福布斯》雜志采訪時說:「我的人生非常精彩……我相信,物質很大程度上可以讓一個人過得快樂。不過,如果你沒有好友和重要的親人,生活會非常空虛和難過,那時物質的東西也不重要了。」
❻ 經濟全球化與世界石油工業發展怎麼樣
冷戰結束以後,經濟全球化進程明顯加快。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跨國公司通過國際化經營,追求最大利潤,使世界范圍內投資、生產和銷售的無序競爭狀態加劇。21世紀,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將更加明顯,人們會看到真正的全球企業、全球產品、全球營銷和全球市場。經濟全球化將進一步帶動市場國際化,其結果必然使競爭白熱化。
經濟全球化對於能源行業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1)新的世界石油工業格局已現雛形。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范圍內的企業兼並浪潮高漲,世界石油巨頭為應對國際油價的跌宕起伏,進一步壟斷國際石油市場,進行了大規模重組。西方石油巨頭重新組合後,資本規模大幅膨脹,其融資能力、技術實力、談判實力和市場壟斷能力進一步增強,極大地動搖了OPEC組織的石油生產霸主地位。隨著OPEC組織的影響力相對減弱,新的世界石油工業格局漸顯雛形,世界石油工業呈現出西方石油巨頭和發展中國家的產油國共同操縱的寡頭壟斷局面。由於勢均力敵,任何一方的行為都容易引起世界石油市場的劇烈波動,壟斷競爭日益加劇。
(2)國際石油市場競爭加劇,各國抓緊調整本國石油產業結構。
20世紀80年代後期,世界石化工業逐步形成了美、歐、亞三足鼎立的新格局。進入90年代以來,國際石油市場競爭加劇。1995年後,由於全球各地一大批新建擴建的石化裝置在三年中集中投產,加上亞洲金融危機,使全球石化產品從總體上出現了供過於求的局面。然而,世界石油工業發展很不平衡,發達國家的石油工業已進入產業成熟期,正向上中下游協調發展、全球化經營、技術知識集約型產業的更高目標邁進,而發展中國家的石油工業則初具規模,正處在由粗放走向集約、進入資本集約化經營的升級換代時期。目前,世界石油工業在世界性經濟結構調整和高新技術發展的推動下,進行的以資本集約向技術集約發展為特徵的新一輪石油產業結構調整,正向更深層次發展。發達國家及歐美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在調整中走在前面,發展中國家特別是經過亞洲金融危機打擊的國家也正在根據各自的國情加緊產業結構的調整,加快石油產業升級換代的步伐。這些調整將使世界石油石化業在新世紀出現新變化。
(3)大型石油公司以優勢業務為主推進戰略結構調整。
世界石油石化工業的結構調整帶來的業務變化大致可分為四類:一類是以埃克森美孚、殼牌、BP阿莫科為代表的上中下游一體化經營的綜合性大石油公司,它們以巨大的跨國油氣資源儲量、高的油氣產量、強大的煉油能力和全球性的油品市場以及與煉油相配套的各具特色的石化產品生產能力一起成為全球或區域性石油石化業的中堅力量;另一類是以發展中國家、產油國為主的國家石油石化公司,它們以本國上中下游一體化的石油石化業為主,積極向國際化經營發展,憑借其資源優勢和國家的支持成為國際石油石化工業的重要力量,其典型代表是委內瑞拉、沙特、中國等的石油石化公司;第三類是為提高競爭力放棄非核心業務的同時加強優勢業務領域,向大型專用和高附加值專業化學品公司的方向發展,成為世界著名的專用化學品、精細化學品公司,諸如汽巴精化公司、ICI公司、羅姆哈斯公司、韋伯公司等;第四類是淡出傳統的以石油化工為基礎的化學工業,在保留少部分或大部分核心優勢石化品業務的同時,主體或部分向包括制葯、保健和營養品、農業和植物保護等業務在內、具有良好發展前景、以生物技術為基礎的生命科學領域轉移,諸如杜邦、道化學、巴斯夫、拜耳、羅納普朗克、赫斯特、孟山都等公司。
(4)聯合開發石油資源蔚然成風。
從世界范圍內看,各國都在實施資源的全球化配置,逐步形成國內國外兩個資源市場、長期安全穩定供應、合理利用的體系。不少國家在堅持對本國資源有效控制和主權、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引進外資,把合資經營、國外投資等方式作為石油工業發展的主要途徑。印度、巴西、安哥拉、阿爾及利亞、奈及利亞等國家積極開發石油資源,吸引國內外投資。挪威、日本、英國、印度、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的石油公司越來越廣泛地與國外石油公司進行合作開發。中東國家和委內瑞拉等產油國家為了使石油資源發揮最大效益,也在頻頻向歐美大石油石化公司招手,以結成合資或合作夥伴關系。跨國大石油公司在這些聯合開發活動中,由於具備資金、技術實力,在世界石油市場中處於有利地位。它們正在把勘探開發的視角擴向深海地區,陸上領域除了繼續穩固中東、非洲、南美和亞太地區外,正在裏海擴大版圖。在抓石油資源的同時,各國更加重視石油儲備的建設,以降低國際石油市場油價動盪的風險。
(5)技術創新將推動石油石化業進一步升級換代。
當前石油石化業界在尋求新世紀進一步升級換代、再上新台階、求得迅速發展中,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已成為各石油石化公司主要推行的戰略之一。新世紀的技術創新已不僅僅是開發新產品和降低製造成本,而是向依靠新思路新技術、探索新途徑,不斷滿足未來挑戰需求的方向發展。它是一個從新思路新技術的產生,到產品設計、試制、生產、營銷和市場化的過程,也就是知識的創造、流通和應用的過程。展望21世紀,不同類型學科間的界限將趨於縮小,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將實現有機的交融。高新技術將加快向石化工業的滲透和結合,這一發展趨勢對石油石化工業技術的發展將產生革命性的影響。
可以說,經濟全球化改變著整個世界,全球化也改變著世界石油工業格局,改變著國際油價、石油市場的供需關系及國際石油合作等,並且這種變化將是長期的、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