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原油是沒有經過處理的石油,原油是如何開采提煉成石油的
原油是沒有經過處理的石油,它被譽為工業發展的血液,也是不可再生的資源。那麼原油是如何開采並加工成石油的呢?
第三、接下來,去除了氣體的原油通過管線送到處理廠,首先通過這個大型的油離水分離器將原油里的油水分離,讓油浮到表面。為了加。素。這個過程,工人會往裡面添加一種化學乳化劑,分離出來的水會有管線、流質蒸汽發生器,而浮在表面的油則被送到程青槽,再用化學程序過濾掉從油層帶上來的沙土。此時,前面添加的乳化劑會繼續吸收水分,直到油水比例達到98 : 2。最後提純後的石油就可以出售給煉油廠,生產出汽油、柴油、瀝青以及各種化工原料。
Ⅱ 石油是怎麼提煉的
煉油生產過程通過高溫加熱使石油分離,經冷卻後調合為不同油品或進一步加工為其它產品。在管理上必須保持整個生產過程的物料平衡,按工藝規定比例配料生產,同時還要組織好企業的熱平衡,以不斷降低能耗。
同的煉油廠,它們生產的產品品種可能有所不同,但它們的生產過程特點是相同或相近的,它們的經濟關系流是相同的。因此,可以採用統一的方法和模式來分析煉油廠的生產經營總體狀況,制定企業的綜合發展規劃,指導企業生產。
(2)克拉瑪依石油是怎麼提煉的擴展閱讀
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萬年的時間,在現今已發現的油藏中,時間最老的達5億年之久。但一些石油是在侏羅紀生成。在地球不斷演化的漫長歷史過程中,有一些「特殊」時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亡後,構成其身體的有機物質不斷分解,與泥沙或碳酸質沉澱物等物質混合組成沉積層。
由於沉積物不斷地堆積加厚,導致溫度和壓力上升,隨著這種過程的不斷進行,沉積層變為沉積岩,進而形成沉積盆地,這就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質環境。大多數地質學家認為石油像煤和天然氣一樣,是古代有機物通過漫長的壓縮和加熱後逐漸形成的。
Ⅲ 關於克拉瑪依的石油發展史
1956年在這片戈壁灘上發現了石油,1958年建立了克拉瑪依市,2002年原油產量突破1000萬噸。有13個民族,在克拉瑪依漢族佔多數。
克拉瑪依油田邁向智能化
這是一座為共和國的建設立下過特殊功勛的油田,這是一座開采了半個世紀依然充滿活力的油田,這是一座身處戈壁荒漠卻能自覺以保護環境為己任的油田,這是一座偏處西北卻能把數字化做到全國領先的油田。
她就是過去由新疆石油局開發、現在由新疆油田公司開發的克拉瑪依油田。
功勛油田
共和國石油工業長子建立三大功績
1955年10月29日,在准噶爾盆地西北緣的黑油山下,克拉瑪依1號井噴出了強勁的油流。從此,新中國的第一個大油田誕生了,西方學者言之鑿鑿的「中國貧油論」破產了。
1913年到1915年,美孚石油公司與北洋政府簽訂協議,派地質師克拉普和富勒到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河南、山東、東北和內蒙古地區進行石油地質調查,行程12800公里,均未發現有開采價值的石油資源。
1914年至1919年,美孚耗資270萬美元,在陝北的不同地質構造上打了7口探井,均未獲得工業油氣流。
據此,富勒發表了幾篇論文。他在《中國東北部的含油遠景》一文中寫道:「中國東北部的絕大部分地區……沒有含油可能性。」在另一篇文章里他認為中國「不可能進行大規模石油開發工作……不可能像美國那樣生產出大量石油。」
美國斯坦福大學地質系教授希洛埃1927年在《遠東礦業與工業》一書中說:「中國石油的儲量充其量也不過美國的1%。」
美國德士古石油公司經理羅傑斯在1932年出版的《美國實業發展史》一書中斷言:「中國大部分及西藏大山脈……都沒有儲存有開采價值石油的可能。」
從此,「中國貧油論」成了一道令人喪氣的魔咒。
因此,克拉瑪依油田的誕生,不僅在現實層面為對石油如飢似渴的新生共和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工業血液,而且在精神層面上打破了「中國貧油論」的迷思,為共和國在更廣闊的領域開發更多更大的油田掃清了觀念障礙。
這是克拉瑪依油田毋庸置疑的第一大功績。
初生的克拉瑪依油田自落地之日起就開始奔跑。從發現之日起僅僅4年之後——到1960年,克拉瑪依油田年產原油達到161.6萬噸,占當年全國原油產量的38.5%,成為當時我國最大的原油生產基地。截至2010年,克拉瑪依油田共生產原油近3億噸、天然氣534億立方米。2010年,克拉瑪依生產原油1089萬噸,生產天然氣38億立方米。
克拉瑪依蘊藏著全國儲量最大的環烷基稠油,生產著全國品質最好的環烷基稠油系列產品。目前,克拉瑪依所生產的原油中,「環烷基稠油」的產量超過了1/3。「環烷基稠油」可以比喻為石油中的稀土。從祖國的航空航天事業到要承受冬夏達70攝氏度以上溫差的塔里木沙漠公路,從遠赴南極的「雪龍號」到超過國際最高標准2倍以上的食品級白油,它都不可或缺。
在氣候條件極其惡劣的茫茫荒原頑強拼搏,幾十年如一日為祖國奉獻巨量石油、特種石油,這是克拉瑪依油田的第二大功績。
就在克拉瑪依人快馬加鞭力促增產的1959年,中國發現了大慶油田。1960年,克拉瑪依油田從僅有的幾萬名石油工作者當中,選派出了包括克拉瑪依油田最高行政領導——新疆石油管理局局長張文彬在內的6000多名骨幹支援大慶會戰並紮根在黑土地上。在此後三四十年間,在江漢、勝利、華北、塔里木等油田的勘探開發過程中,克拉瑪依油田都毫無保留地奉獻出了人員、技術和一切需要奉獻的物資。
可以說,中國陸上的大部分油田,都有克拉瑪依油田的血脈傳承。
因此,克拉瑪依油田不僅是共和國石油工業的長子,而且是共和國石油工業的搖籃。「石油聖地」的譽稱,並非虛至。這是克拉瑪依油田的第三大功績。
百年油田
專家對克拉瑪依持續繁榮充滿信心
作為新中國開發的第一個大油田,克拉瑪依油田今年已經56歲了。歷數全世界的油田,能在勘探開發50年後仍然保持青春活力的,屈指可數。那麼,克拉瑪依油田是否也垂垂老矣?
從1981年到2010年這29年中,除2009年因國際金融危機降低產量外,克拉瑪依油田的油氣產量一直保持著逐年增長的態勢。2002年,克拉瑪依油田原油年產量突破1000萬噸,成為我國西部第一個千萬噸大油田。
那麼,這種上升的態勢還能持續嗎?
在技術層面上,油氣產量持續上升的決定性因素是油氣儲量。克拉瑪依油田的主要勘探領域——准噶爾盆地的油氣總資源量為107億噸,其中石油86.8億噸,天然氣2.5萬億立方米。截至2009年底,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1.19億噸、天然氣儲量2175.8億立方米,油氣資源探明率僅僅分別為24.4%和8.7%。
2005年,中國石油地質與構造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時任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總地質師的賈承造說:「全國有很多老油田發展到一定的高點之後,產量都在下降,只有克拉瑪依油田的產量一直穩步上升……未來的前景十分廣闊……中油集團公司和中油股份公司領導與專家對克拉瑪依油田率先建成百年繁榮的油田充滿了信心!」
綠色油田
環保優先讓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綠意蒙蒙
6月25日,新疆測繪局航拍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時發現:除抽油機所佔地基被硬化外,連綿起伏的沙丘基本上被生機勃勃的梭梭、紅柳、綠草所覆蓋。現在,在這片4.88萬平方公里的沙海中,有克拉瑪依所屬的石西、石南、陸梁、莫北、莫索灣等5座油田的數千口油氣井在日夜噴涌。它們年產油氣當量近500萬噸,占克拉瑪依油田總產量的近35%。
截至2010年,我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0.36%,而這個我國第二大沙漠固定沙丘的植被覆蓋率達40%至50%,半固定沙丘的植被覆蓋率達15%至25%。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能綠意蒙蒙,和克拉瑪依油田從上世紀就開始堅持環保優先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20世紀90年代初期,伴隨著挺進沙漠腹地的大規模勘探開發,環境保護被列入了全程監督下的油氣田開發的技術方案中:凡是人為動過的沙丘作業面,施工完畢後,全部進行固沙處理。在陸梁油田的開發中,曾有一家施工企業的職工不按規定線路在沙漠中開車行駛了約500米的路程,被新疆油田公司處以巨額罰款,並被責令恢復地表植被。
沙漠油田開發20年來,新疆油田公司對沙丘作業面做到了100%固沙處理。僅此一項費用,就占油田開發總投資的5%。
從2007年9月開始,新疆油田公司開展了以「油氣田地貌恢復到自然狀態,生態環境得以保持,油氣田設施統一規范,給員工創造一個綠色、舒心的工作環境」為目標的「創建綠色油氣田」活動。目前,這項活動已建立起了長效機制,油田實現了生產與環境保護的和諧發展。
2007年,地處沙漠腹地的石西油田獲得了「國家級環境友好型企業」的榮譽,陸梁油田也已於近日通過了「國家級環境友好型企業」的評審。
數字油田
在全國乃至世界都處於領先水平
克拉瑪依油田是名副其實的邊陲油田。在一些人心目中,邊遠就意味著落後。事實果真如此嗎?
1993年,當時的克拉瑪依油田決策層決定在油田整體上進行「信息化建設」。在中國石油石化行業,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經過兩年的摸索,1995年,克拉瑪依正式踏上了數字油田的建設征程。
1999年11月,「克拉瑪依數字油田信息平台」的第一個版本在北京正式發布。次年5月,這個平台就在中石油集團全國范圍內的其他油田推廣。2008年,這個平台已經不斷完善升級至6.0版。平台上80多套系統一共開發了16000多項功能,並且實現了所有系統的集成。
如今,克拉瑪依人這樣說:克拉瑪依油田有兩個,一個在准噶爾盆地38萬平方公里的戈壁沙漠中,另一個在虛擬的計算機網路中。也就是說,通過數字化,克拉瑪依油田已經被裝進了計算機里。這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各油田中都處於領先水平。現在,只要你坐在裝有相關系統的電腦前,輕點滑鼠,全油田的任何一口油井的任何情況,一切均可盡收眼底。
一個最近發生的事實說明了數字油田的力量——
勘探風城油田,用了28年。在前24年的時間里,一直採取的是「分層勘探」模式,也就是科研人員以小組的形式,對這個區域中一個個有希望的「點」進行攻關。依靠這種「螞蟻啃骨頭」的方式,24年間,總共才探明6000多萬噸原油儲量。
這是因為信息化手段的制約,研究處於分立的狀態。
2007年,數字油田基本建成,克拉瑪依的科研人員開始在一個叫做「勘探協同工作環境」的虛擬空間中上班。他們有了對風城油田進行「整體勘探」——將整個區域作為基本單元來進行研究的條件。於是,僅僅4年的時間,一個擁有4.2億噸環烷基稠油資源量的、中國最大的整裝稠油油田全盤托出。
數字油田不是結束,而是開始。1月15日,「智能油田」建設開始全面實施。
「智能化油田就是能夠全面感知的油田,能夠自動控制的油田,能夠預測趨勢的油田,能夠優化決策的油田。」克拉瑪依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個智能化油田的定義。根據項目實施方案,5至10年後,初步建成的智能油田可以根據世界石油天然氣市場的情況,自動調整戰略戰術,做出生產決策。克拉瑪依石油人還將可以在網路終端上操控准噶爾盆地的任何一口油井、任何一條管線和任何一個閥門。
代表著現代科技先進水平的「數字油田」已使克拉瑪依油田發生了鳳凰涅槃式的變化,而「數字油田」的升級版「智能油田」的建設,又將使克拉瑪依油田煥發出怎樣的活力呢?
Ⅳ 石油如何提煉
問題一:石油是如何提煉出來的? 混合物中的各種烴,一般是含碳原子數越少的分子,沸點越低;含碳原子較多的分子,其沸點越高。當給石油混合物加熱時,低溫,低沸點的烴先氣化,經過冷凝分離出來;隨溫度的升高,較高沸點的烴再氣化,經過冷凝分離出來,不斷繼續加熱、氣化、冷凝,就可以把石油分成不同沸點范圍的蒸餾產物,這種方法叫石油的分餾。石油分餾出來的各種成分為石油的餾分(仍然是混合物),為了不使高溫下高沸點的烴受熱變化和炭化結焦,常採用低於常壓的條件下進行分餾,叫做減壓分餾。石油分餾的產品:溶劑油(C5~C6 30~150℃)、汽油(C5~C11 220℃C以下)、煤油(C11~C16 180~310℃)、柴油(C15~C1 200~360℃)、凡士林(C16~C20 360℃以上)、石蠟(C20~C30360℃以上)、瀝青(C30~C40360℃以上)。
問題二:石油是怎麼提煉的 可以根據其組分沸點的差異,從原油中提煉出直餾汽油、煤油、輕重柴油及各種潤滑油餾分等,這就是原油的一次加工過程。然後將這些半成品中的一部分或大部分作為原料,進行原油二次加工,如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氫裂化等向後延伸的煉制過程,可提高石油產品的質量和輕質油收率。 石油經過加工提煉,可以得到的產品大致可分為四大類: 一石油燃料 石油燃料是用量最大的油品。按其用途和使用范圍可以分為如下五種: 1、點燃式發動機燃料 有航空汽油,車用汽油等。 2、噴氣式發動機燃料(噴氣燃料) 有航空煤油。 3、壓燃式發動機燃料(柴油機燃料) 有高速、中速、低速柴油。 4、液化石油氣燃料 即液態烴。 5、鍋爐燃料 有爐用燃料油和船舶用燃料油。 二 潤滑油和潤滑脂 潤滑油和潤滑脂被用來減少機件之間的摩擦,保護機件以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並節省動力。它們的數量只佔全部石油產品的5%左右,但其品種繁多。 三 蠟、瀝青和石油焦 它們是從生產燃料和潤滑油時進一步加工得來的,其產量約為所加工原油的百分之幾。 四 溶劑和石油化工產品 後者是有機合成工業的重要基本原料和中間體。原油開采出來,壓力降低,天然氣便從裡面分離出來。剩下部分脫水、鹽、氣後輸送到煉油廠。通過常壓和減壓加熱後,裡面的東西便分離出來。在不同的溫度液化的東西,便一次得到汽油、煤油、柴油、潤滑油、瀝青等。其中每一種油經過加熱並催化等,可以得到甲烷、乙烯、苯等。這些東西經過化學反應,就可以得到化工產品了 石油產品可分為:石油燃料、石油溶劑與化工原料、潤滑劑、石蠟、石油瀝青、石油焦等6類。其中,各種燃料產量最大,約占總產量的90%;各種潤滑劑品種最多,產量約佔5%。各國都制定了產品標准,以適應生產和使用的需要。 汽油 是消耗量最大的品種。汽油的沸點范圍(又稱餾程)為30~205°C,密度為0.70~0.78克/厘米3,商品汽油按該油在汽缸中燃燒時抗爆震燃燒性能的優劣區分,標記為辛烷值70、80、90或更高。號俞大,性能俞好,汽油主要用作汽車、摩托車、快艇、直升飛機、農林用飛機的燃料。商品汽油中添加有添加劑(如抗爆劑四乙基鉛)以改善使用和儲存性能。受環保要求,今後將限制芳烴和鉛的含量。 噴氣燃料 主要供噴氣式飛機使用。沸點范圍為60~280℃或150~315℃(俗稱航空汽油)。為適應高空低溫高速飛行需要,這類油要求發熱量大,在-50C不出現固體結晶。煤油沸點范圍為180~310℃主要供照明、生活炊事用。要求火焰平穩、光亮而不冒黑煙。目前產量不大。 柴油 沸點范圍有180~370℃和350~410℃兩類。對石油及其加工產品,習慣上對沸點或沸點范圍低的稱為輕,相反成為重。故上述前者稱為輕柴油,後者稱為重柴油。商品柴油按凝固點分級,如10、-20等,表示低使用溫度,柴油廣泛用於大型車輛、船艦。由於高速柴油機(汽車用)比汽油機省油,柴油需求量增長速度大於汽油,一些小型汽車也改用柴油。對柴油質量要求是燃燒性能和流動性好。燃燒性能用十六烷值表示愈高愈好,大慶原油製成的柴油十六烷值可達68。高速柴油機用的輕柴油十六烷值為42~55,低速的在35以下。 燃料油 用作鍋爐、輪船及工業爐的燃料。商品燃料油用粘度大小區分不同牌號。 石油溶劑 用於香精、油脂、試劑、橡膠加工、塗料工業做溶劑,或清洗儀器、儀表、機械零件。 潤滑油 從石油製得的潤滑油約占總潤滑劑產量的95%以上。除潤滑性能外,還具有冷卻、密封、防腐、絕緣、清洗、傳遞能量的作用。產量最大的是內燃機油(佔40%),其餘為齒輪油、液壓油、汽輪機油、電器絕緣油、壓縮機油,合計占......>>
問題三:石油能提煉出哪些東西出來,提煉的過程是什麼 石油經過加工提煉,可以得到的產品大致可分為四大類:
燃料
石油燃料是用量最大的油品。按其用途和使用范圍可以分為如下五種:
1.點燃式發動機燃料有航空汽油,車用汽油等。
2.噴氣式發動機燃料(噴氣燃料) 有航空煤油。
3.壓燃式發動機燃料(柴油機燃料) 有高速、中速、低速柴油。
4.液化石油氣燃料即液態烴。
5.鍋爐燃料有爐用燃料油和船舶用燃料油。
潤滑油
潤滑油和潤滑脂被用來減少機件之間的摩擦,保護機件以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並節省動力。它們的數量只佔全部石油產品的5%左右,但其品種繁多。
瀝青
它們是從生產燃料和潤滑油時進一步加工得來的,其產量約為所加工原油的百分之幾。
溶溶劑
後者是有機合成工業的重要基本原料和中間體。
石油煉制
(1) 煉油生產是裝置流程生產,石油沿著工藝順序流經各裝置,在不同的溫度、壓力、流量、時間條件下,分解為不同餾分,完成產品生產的各個階段。一套裝置可同時生產幾種不同的產品,而同一產品又可以由不同的裝置來生產,產品品種多。因此,為了充分利用資源,在管理上需採用先進的組織管理方法,恰當安排不同裝置的生產。
(2) 煉油裝置一般是聯動裝置,加工對象為液體或氣體,需要在密閉的管道中輸送,生產過程連續性強,工序間連接緊密。在管理上需按照要求保持平穩連續作業,均衡生產。
(3) 煉油生產有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有毒、腐蝕等特點,安全上要求特別嚴格。在管理上,要防止油氣泄漏,保持良好通風,嚴格控制火源,保證安全生產。
(4) 煉油生產過程基本上密閉的,直觀性差,且不同原料的加工要求和工藝條件也不同。在管理上需要正確確定產品加工方案,優選工藝條件和工藝過程。
(5) 煉油生產過程通過高溫加熱使石油分離,經冷卻後調合為不同油品或進一步加工為其它產品。在管理上必須保持整個生產過程的物料平衡,按工藝規定比例配料生產,同時還要組織好企業的熱平衡,以不斷降低能耗。
(6) 煉油產品深加工的可能性大,效益高,且原料代用范圍廣。在管理上,應採取現代管理方法,加強綜合規劃與科學管理,不斷提高煉油生產的綜合經濟效益。
(7) 不同的煉油廠,它們生產的產品品種可能有所不同,但它們的生產過程特點是相同或相近的,它們的經濟關系流是相同的。因此,可以採用統一的方法和模式來分析煉油廠的生產經營總體狀況,制定企業的綜合發展規劃,指導企業生產 。
問題四:汽油是怎麼從石油裡面提煉的 原油:原油是一種黑褐色的流動或半流動粘稠液,略輕於水,是一個成分十分復雜的混合物;就其化學元素而言,主要是碳元素和氫元素組成的多種碳氫化合物,統稱「烴類」。原油中碳元素佔83%一87%,氫元素佔11%一14%,其它部分則是硫、氮、氧及金屬等雜質。雖然原油的基本元素類似,但從地下開採的天然原油,在不同產區和不同地層,反映出的原油品種則紛繁眾多,其物理性質有很大的差別。原油的分類有多種方法,按組成分類可分為石蠟基原油、環烷基原油和中間基原油三類;按硫含量可分為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類;按比重可分為輕質原油、中質原油、重質原油以及特重質原油四類。
原油數量單位桶,1桶=158.98升=42加侖。美製1加侖=3.785升,英制1加侖=4.546升。
問題五:石油是如何提煉出來的? 我知道: 石油又稱原油,一般原油都生成在沉積岩夾層里,採油工人一般通過水壓或氣壓把原油通過裂隙壓出,然後再通過「磕頭雞」把他們一點點抽出地表。就是原油了,原油通過管道或油罐運輸到石油化工廠開始提煉:根據油的沸點,可以先後提出:航空煤油--汽油--菜油--石蠟--柏油(修路) 希望能幫你朋友!
問題六:石油提煉過程中,第一道提煉出來是什麼呢? 肯定是由煉油廠里的蒸汽設備提煉。因為石油中的不同成分會在不同的溫度下沸騰和汽化,汽油是最先沸騰 ,於是汽油蒸汽最先被抽走 汽油蒸汽冷卻後 ,就變成了液態的純汽油
Ⅳ 石油是怎麼形成的
石油素有「工業的血液」之稱,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又是近代有機化工的重要原料。石油泛指各種天然形成的可燃性液態碳氫化合物,常含有氧、氮、石蠟及硫等成分。
在淺海、瀉湖以及湖泊中有大量微小水生物,它們對石油的產生起著至關重大的作用。當它們死亡後就沉積在湖底,形成一層富含有機質的淤泥。水體含氧量很少,使死亡的有機體不致被氧化分解。隨著埋藏成岩作用的進行,壓力和熱使有機體首先轉化為各種不同的乾酪根,然後在溫度升高的情況下,分解轉化為石油或天然氣。經構造或水動力作用,油或氣向高孔隙度的砂岩層聚集,形成油砂岩或焦油砂岩,少數岩石如頁岩內的石油不易排出,就形成含油的頁岩即油頁岩。
石油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動力能源,又是近代有機化工的重要合成原料氣。提煉油品過程中回收礦物蠟和硫,煉油剩餘物如石油焦可以做電極,瀝青是重要的建築材料。汽車、輪船和飛機的問世,使石油作為內燃機燃料,有了新的和廣泛的用途。除汽油以外,石油是煤油、粗柴油、潤滑油、殘渣燃料油、瀝青和石蠟的來源。
石油不僅有廣泛的工業用途,而且石化產品在人們的生活中也被大量地使用著,裝點著人們的家庭。造型各異不同種類的家用電器、箱包器皿、生活用具乃至儲存著豐富信息的軟盤幾乎沒有一樣離得開石化產品。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使用石油的國家之一。成書於公元1世紀的《漢書·地理志》上就有高奴(今延安附近)「有洧水(延河的支流),肥可難(古「燃」字)」的記載。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在世界上首先使用「石油」這個名詞,並做出「此物後必大行於世」的科學判斷。
我國的油田分布很廣,從新疆到台灣,從松遼平原到青藏高原,都有石油分布。其中尤以華北、東北的含油地層廣泛,儲量最為豐富。
我國主要石油基地既有陸地上的,也有分布於海域中的。我國陸上主要石油基地有:
大慶油田。位於黑龍江省大慶市,是目前我國最大油田。原油經大慶—秦皇島—北京輸油管和大慶一大連輸油管輸往東北及關內各大煉油廠,部分經大連出口。
勝利油田。位於山東境內黃河出海口,為我國第二大油田。原油經通往青島市輸油管外運出口,經魯寧輸油管送往南京油港轉運到沿長江的省市。
任丘油田。位於河北中部任丘、霸縣一帶。
遼河油田。在遼寧沈陽、營口和錦州之間。
大港油田。天津市南部直到河北省和黃驊縣的渤海岸邊。
克拉瑪依油田。在新疆准噶爾盆地西部。有輸油管經獨山子通往烏魯木齊。
玉門油田。在甘肅酒泉盆地。
冷湖油田。位於青海省柴達木盆地西部。
南陽油田。位於河南西南南陽盆地中。
我國海上石油生產基地主要分布於東海、南海的大陸架上。
Ⅵ 石油是怎麼形成的原理
石油形成的原理:
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萬年的時間,在現今已發現的油藏中,時間最老的達5億年之久。但一些石油是在侏羅紀生成。
在地球不斷演化的漫長歷史過程中,有一些「特殊」時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亡後,構成其身體的有機物質不斷分解,與泥沙或碳酸質沉澱物等物質混合組成沉積層。
由於沉積物不斷地堆積加厚,導致溫度和壓力上升,隨著這種過程的不斷進行,沉積層變為沉積岩,進而形成沉積盆地,這就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質環境。
大多數地質學家認為石油像煤和天然氣一樣,是古代有機物通過漫長的壓縮和加熱後逐漸形成的。按照這個理論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動物和藻類屍體變化形成的。(陸上的植物則一般形成煤。)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這些有機物與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積岩下。
在地下的高溫和高壓下它們逐漸轉化,首先形成臘狀的油頁岩,後來退化成液態和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由於這些碳氫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輕,它們向上滲透到附近的岩層中,直到滲透到上面緊密無法滲透的、本身則多空的岩層中。這樣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
通過鑽井和泵取人們可以從油田中獲得石油。地質學家將石油形成的溫度范圍稱為「油窗」。溫度太低石油無法形成,溫度太高則會形成天然氣。
(6)克拉瑪依石油是怎麼提煉的擴展閱讀:
石油的物質成份:
油質(這是其主要成分)、膠質(一種粘性的半固體物質)、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碳質。石油是由碳氫化合物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質液體。嚴格地說,石油以氫與碳構成的烴類為主要成分。
構成石油的化學物質用蒸餾能分解。原油作為加工的產品,有煤油、苯、汽油、石蠟、瀝青等。嚴格地說,石油以氫與碳構成的烴類為主要成分。分子量最小的4種烴,全都是煤氣。
石油對環境不僅環境影響這么簡單,如今應該用危害來形容。污染可分為三個方面:
1、油氣污染大氣環境,表現為油氣揮發物與其它有害氣體被太陽紫外線照射後,發生理化反應污染;或燃燒生成化學煙霧,產生致癌物和溫室效應,破壞臭氧層等。
2、污染土壤,這里我們不必多說明,大家都知道石油污染土壤的地方,寸草不生。
3、污染地下水,我們現在生活的水資源被污染,以至於地方性癌症村屢屢皆是,這石油污染地下水的惡果是日日嚴峻。
輸油管線腐蝕滲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不僅造成土壤鹽鹼化、毒化,導致土壤破壞和廢毀,而且其有毒物能通過農作物尤其是地下水進入食物鏈系統,最終直接危害人類。
石油進入土壤後,會破壞土壤結構,分散土粒,使土壤的透水性降低。其富含的反應基能與無機氮、磷結合並限制硝化作用和脫磷酸作用,從而使土壤有效磷、氮的含量減少。特別是其中的多環芳烴,因有致癌、致變、致畸等活性和能通過食物鏈在動植物體內逐級富集,它在土壤中的累積更具危害。
Ⅶ 石油是如何提煉出來的
提煉方法
石油的煉制的基本方法較多,這里只介紹幾種主要的煉制方法。
1、蒸餾:利用氣化和冷凝的原理,將石油分割成沸點范圍不同的各個組分,這種加工過程叫做石油的蒸餾。
蒸餾通常分為常壓蒸餾和減壓蒸餾。在常壓下進行的蒸餾叫常壓蒸餾,在減壓下進行的蒸餾叫減壓蒸餾,減壓蒸可降低碳氫化合物的沸點,以防重質組分在高溫下的裂解。
2、裂化:在一定條件下,使重質油的分子結構發生變化,以增加輕質成分比例的加工過程叫裂化。
裂化通常分為熱裂化、減粘裂化、催化裂化、加氫裂化等。
3、重整:用加熱或催化的方法,使輕餾分中的烴類分子改變結構的過程叫做重整。它分為熱重整和催化重整,催化重整又因催化劑不同,分為鉑重整、鉑錸重整、多金屬重整等。
4、異構化:是提高汽油辛烷值的重要手段。即將直餾汽油、氣體汽油中的戊烷、已烷轉化成異構烷烴。也可將正丁烷轉變為異丁烷,用作烷基化原料。
經過石油煉制的基本方法得到的,只是成品油的餾分,還要通過精製和調合等程序,加入添加劑,改善其性能,以達到產品的指標要求,才能得到最後的成品油料,出廠供使用。
(7)克拉瑪依石油是怎麼提煉的擴展閱讀:
煉制特點
(1)煉油生產是裝置流程生產,石油沿著工藝順序流經各裝置,在不同的溫度、壓力、流量、時間條件下,分解為不同餾分,完成產品生產的各個階段。
一套裝置可同時生產幾種不同的產品,而同一產品又可以由不同的裝置來生產,產品品種多。因此,為了充分利用資源,在管理上需採用先進的組織管理方法,恰當安排不同裝置的生產。
(2) 煉油裝置一般是聯動裝置,加工對象為液體或氣體,需要在密閉的管道中輸送,生產過程連續性強,工序間連接緊密。在管理上需按照要求保持平穩連續作業,均衡生產。
(3) 煉油生產有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有毒、腐蝕等特點,安全上要求特別嚴格。在管理上,要防止油氣泄漏,保持良好通風,嚴格控制火源,保證安全生產。
(4) 煉油生產過程基本上密閉的,直觀性差,且不同原料的加工要求和工藝條件也不同。在管理上需要正確確定產品加工方案,優選工藝條件和工藝過程。
(5) 煉油生產過程通過高溫加熱使石油分離,經冷卻後調合為不同油品或進一步加工為其它產品。在管理上必須保持整個生產過程的物料平衡,按工藝規定比例配料生產,同時還要組織好企業的熱平衡,以不斷降低能耗。
Ⅷ 石油是怎樣產生的,又是怎樣提煉的呢
石油是地球上最寶貴的資源之一,支撐著人類文明進入了工業時代。即便是到了如今,人類依然沒有擺脫對於石油的依賴,黑色的金子這個稱呼更是體現了它的價值。那麼石油是怎麼產生的?又是怎麼提煉的?地球上還有多少石油儲備?
Ⅸ 石油組成成分是什麼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質、膠質、瀝青質、碳質。石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租神猜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
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
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我國重慶黃瓜山和華北大港油田有的井產無色石油,克拉瑪依石油呈褐至黑色,大慶、勝利、玉門石油均為黑色。無色石油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弊型原蘇聯巴庫、羅馬尼亞和印尼的蘇門答臘均有產出。瞎頌
石油是生產汽油和燃油的主要原材料,當然也是一種不可再生能源,所以我們要節約使用汽油,我國一半以上的汽油都是從國外進口的。
石油在工廠被提煉是通過蒸餾實現的,汽油會是第一個蒸發分流冷卻出的化合物,有一部分水會蒸發變成蒸汽,過一段時間後蒸汽會出現在玻璃窗上。在玻璃窗上蒸汽被冷卻又變成水流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