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糧食和石油有什麼不同
擴展閱讀
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怎麼辦 2025-02-05 09:36:02
馬賽克去除工具怎麼用 2025-02-05 09:29:20
什麼叫裸鑽和鑽石 2025-02-05 09:27:58

糧食和石油有什麼不同

發布時間: 2023-09-24 12:12:52

❶ 油價和糧價的關系

很好理解
一,食用油和糧食
1,我們平時所食用的稱為食用油,榨取食用油的主要原材料來源於農作物,比如:胡麻(胡麻油),大豆(大豆油),花生(花生油),葵花籽(葵花油),還有一些調和油裡面含有,小麥,菜籽,芝麻等等農作物榨取的油脂。
2,隨著土地的日益減少,雖然依靠科技不斷的提高產量,但是提高的速度遠遠沒有土地減少的速度快!所以造成耕地減少,耕地減少造成糧食產量不足,人吃的都沒了還榨油?所以產生了一些矛盾,當供求不足的時候市場的價格就容易波動,供小於求,帶動油價上漲,油價上漲,而原材料豈有不漲的道理!所以是個相互制約的關系!
當然了油價和糧價還有深層次的原因,比如政府調控,出口太多。等等原因!
二,石油和糧食
1,目前石油是工業領域不可缺少的能源,而且現在各個國家基本都實現機械化,沒聽說那個國家生產東西還用人推馬拉,當然個別現象不能代表大局。在機械化的今天任何設備都需要石油萃取的合成物,比如汽油,機油,柴油,瀝青等等!就現在而言如果突然沒有石油!人類一定倒退200年。
2,石油畢竟是不可再生能源,反正人的一輩子是不可能看到石油再生,再生周期需要幾千萬年太漫長了!越采越少,造成石油供小於求,價格得到提高,機械化生產的血液(石油)價格得到提升,那和石油沾邊的原材料漲價,原材料漲價一定會拉動成品漲價,糧食生產也是機械化生產,糧食當然也受到一定影響!
當然了!糧食的漲價不單單與石油有關。只是一方面罷了!目前雖然危機得到一定的緩和!但是隨著人類沒有節制的開發!總有一天會彈盡糧絕的!
總結:不管是何種原因,歸根結底還是人類不注意保護環境!不注意可持續發展!拿子孫後代的資源自己隨意浪費!所以說我們一定要清醒!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❷ 原油上漲糧食會跌嗎

自上世紀末,生物燃料作為兼具低碳經濟與循環經濟效應的綠色能源,在原油價格不斷高漲、能源市場持續動盪以及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背景下,受到世界各國的空前關注和積極扶持。

隨著以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為主要原料的生物燃料產業在世界范圍快速擴張,糧食價格不再僅受供求、成本等傳統因素的影響,更會遭到能源市場等非傳統外部因素的沖擊,糧食價格的能源化特徵便逐步形成。


盡管糧食價格的上漲交織著多種因素,但隨如孝著現代石油農業的發展與生物燃料技術的推廣,原油價格的上漲被大多數國內學者視為主要原因。一般認為,原油價格上漲通過直接的「成本沖擊」以及擴張生物能源產業間接刺激「需求增加」兩方面,帶動糧食價格呈現相同的發展趨勢。

而部分研究發現糧油市場價格波動存在非對稱性特徵,即價格上漲與下跌信息為糧食價格帶來的沖擊並不相同。那麼,原油價格與各糧食價格間分別表現出怎樣的傳導作用呢?原油價格變動是如何傳導至整個糧食市場?原油價格上漲與下跌對糧食價格的傳導效應是否一致?


隨著生物能源技術的發展以及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原油價格與糧食價格的協整關系及傳導效應應該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而國內外現有研究基本採用全樣本或將全樣本分為若乾子樣本靜態估計的研究方式衡量傳導效應的整體表現與階段特徵,難以把握原油價格與糧食價格間協整關系及傳導效應的時變全貌。結論如下:

1)相對而言,大豆-原油的傳導效應最強,特別是在原油價格高位運行時,大豆與原油價格間的協整關系具有很強的拉動力,能夠將暫時的非均衡狀態迅速拉回到均衡狀態;玉米作為生產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受原油價格上漲的沖擊最大,玉米-原油傳導效應在原油價格上漲階段最強,而當原油價格低迷時,玉米-原油基本不存在顯著的傳導效應。

小麥價格對原油價格變動不敏感,但當玉米價格隨原油價格上漲超過小麥價格時,玉米與小麥的替代效應推動小麥價格上漲,進而導致小麥-原油的傳導效應有所增強;水稻-原油的傳導效應與小麥類似,但近年水稻-原油間逐漸建立協整關系,且水稻價格對長期均衡的調整速度明顯加快。


2)總體而言,原油價格對糧食價格的傳導效應在原油價格上漲、高位運行階段時較強,而在價格持續下跌與低位徘徊階段時較弱。糧食價格之所以在原油價格波動上漲及高位運行階段受到沖擊較大,一方面,原油也已滲透到糧食生產、加工、運輸等各環節,原油價格的高漲無疑增加了糧食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成本,從而帶動了糧價上漲;

另一方面,原油價格上漲通過糧食「能源化」打破了糧食需求相對胡橡笑穩定的格局,從而迅速推動了糧價上漲。本文認為,原油價格上漲率先影響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大豆及與生物能源生產直接相關的玉米的價格,進而影響其替代品水稻、小麥價格並傳導至整個糧食市場。


對策建議:目前,中國已拉開糧食市場化改革的序幕,糧食價格將會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沖擊。同時,中國經濟處於結構調整的關鍵階段,在「去庫存」「供給側」改革的驅動下,糧食工業需求增加,糧食價格的能源屬性表現愈加強烈。因此,在糧食能源化趨勢日趨明顯化的市場形勢下,政府應該採取以下措施以實現能源工業與糧食產業的雙向良性循環。


1)密切關注能源市場這一價格信息源,科學構建主要糧食品種為核心的國內大宗農產品市場信息監控及價格預警機制,特別是在原油危機發生時,應適當放緩糧食市場的對外開放步伐策略以盡量規避風險,政府通過進出口貿易、國內支持等政策措施宏觀調控糧食價格,從源頭上阻止原油價格泡沫向糧食市場的傳導鏈條,增加糧食褲含市場的抗風險能力。

2)在主糧價格市場化改革的背景下,要從根本上解決價格變動的跨市場傳染問題,就要根據糧食市場自身發展特點,建立及完善國內糧食市場制度,以增強抵禦價格泡沫的能力。同時嚴控能源渠道的價格傳導,將糧食燃料化項目控制在消化陳化糧的基礎上及時調整策略,加快發展第二代生物能源技術,以確保獲取生物能源成果的同時將風險最小化。

❸ 同是日常生活必需品,為什麼糧食不像石油那樣被壟斷,價格漲幅也不如石油呢

您好,您的心情我能理解,糧價說漲就漲了。事先沒有什麼預兆,事後也難以發現上漲的原因,有的只是「恢復性上漲」這一雖然言簡卻絕不意賅的所謂解釋,至於糧價什麼時候「恢復性下跌」,那隻有天知道了。
成品油價格的上漲原因,我們就清楚多了:與國際市場接軌。然而,既然是已經與國際市場接軌了,國際市場上的油價明明是不斷下跌,國內市場的價格卻堅挺不已,個中原因我們也不甚了了。
實際上,要破解上面的難題,找出漲價背後的原因,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答案也顯而易見,那就是壟斷。中國的石油開采、生產、加工乃至銷售,都掌握在那一兩個企業手中,在如今這個以盈利最大化為企業至高目標的年代,只要有一點兒漲價的由頭,不讓這些企業漲價,那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石油行業是如此,糧食流通行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糧食的購銷大權,全掌握在幾個企業手中,甚至連糧食的進出口大權也在這幾個企業手裡,不漲價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指望動用我們過於富足的外匯儲備,通過進口國際市場上相對價格較低的糧食來平抑國內市場價格,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反過來,進口低價糧在國內市場上賣高價,在這些企業看來,才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❹ 請大家和我說說糧食與石油能影響一個國家的什麼越詳細越好

這個問題很大,我也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美國福特政府時期的國務卿基辛格說過一句話,「掌握石油,就掌握所有的國家;掌握糧食,就掌握了所有的人;掌握了貨幣,就掌握了整個世界!」這句話絕不是危言聳聽,從這句話里你可以看出你所說的那些東西的分量。先說石油,石油的價值不單單是能煉成汽油,它的衍生物有很多很多,而且跟生活都是息息相關的,毫不誇張的說人的衣食住行跟石油有密切的關系,沒有他你是寸步難行。正是這種不可或缺和難以替代的依賴性,使它有很高的價值,於是就成了投機倒把的商人手上最有效的斂財工具。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它是不可再生資源!此外,美國的次貸危機和經濟的衰退使得美元大幅貶值,但石油的價值沒有貶值,它需要達到沒貶值時候所獲取的利潤或更高的利潤時,它就不可避免的要抬高價格。你所說的會不會因為石油和糧食而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我個人認為為了糧食的原因不會太大,因為它是可再生的,而為了石油是很有可能的。伊拉克戰爭不就是個例子嗎,前兩天的新聞說是各大石油公司已經和伊拉克簽訂了開采計劃,戰爭邪惡的本質是再也握不住了。鳥為食死,人為財亡嘛,石油作為世界公認的黑黃金,不免會成為人們爭相掠奪的財產,戰爭也成為不可避免的。中國最可能發生戰爭的地方有4個,1.台海問題2.釣魚島問題3.中印克什米爾問題4.南海問題。如果中國和日本為了台海問題打了起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台灣海峽掐斷了日本和西亞的海上貿易往來,包括最重要的石油貿易,如果中國和東南亞、越南有什麼戰事,肯定是為了南海的石油!

糧食的上漲也有上面的一些原因,它是生活的所必須品、美元貶值,此外通貨膨脹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何謂通貨膨脹,就是紙幣的發行量大於實際的需要量,因為貨幣都是有所對應的黃金量的,打個比方吧,如果貨幣發行量大於所現有的黃金量的一倍,那麼就是說現在的紙幣只能代表原有黃金量的一半價值,理所當然,為了得到另一半的價值,你就必須付出雙倍的紙幣,也就是說物價上漲了一倍。

以上的內容就是我自己對問題的一些看法,因為我年齡有限,閱歷有限,看問題可能不是太全面,望請理解。

❺ 石油跟玉米(豬飼料)有什麼關系

石油可以煉出汽油這大家都知道,玉米目前也可以提取汽油,二者的關系是兩種不同的物質都能夠提供汽油機做為燃料.
石油不可再生,是國家發展不可缺少的戰略資源,因而價格越來越高.
玉米因為是可以種植可循環的糧食作物其產量又高,做豬飼料又不值錢所以就被深加提煉做成汽油,其附加值成倍的提高了,問題是玉米都做了汽油了,到了戰爭或是災荒人和豬吃什麼?

❻ 能源與資源有何區別糧食屬於資源還是能源

一、能源

究竟什麼是「能源」呢?關於能源的定義,目前約有20種。例如:《科學技術網路全書》說:「能源是可從其獲得熱、光和動力之類能量的資源」;《大英網路全書》說:「能源是一個包括著所有燃料、流水、陽光和風的術語,人類用適當的轉換手段便可讓它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日本大網路全書》說:「在各種生產活動中,我們利用熱能、機械能、光能、電能等來作功,可利用來作為這些能量源泉的自然界中的各種載體,稱為能源」;我國的《能源網路全書》說:「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經轉換提供人類所需的光、熱、動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載能體資源。」可見,能源是一種呈多種形式的,且可以相互轉換的能量的源泉。

確切而簡單地說,能源是自然界中能為人類提供某種形式能量的物質資源。

通常凡是能被人類加以利用以獲得有用能量的各種來源都可以稱為能源。

能源亦稱能量資源或能源資源。是指可產生各種能量(如熱量、電能、光能和機械能等)或可作功的物質的統稱。是指能夠直接取得或者通過加工、轉換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種資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氣、煤層氣、水能、核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一次能源和電力、熱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二、資源

所謂資源指的是一切可被人類開發和利用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總稱,它廣泛地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是一種自然存在物或能夠給人類帶來財富的財富。或者說,資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一種可以用以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積累的客觀存在形態,如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森林資源、海洋資源、石油資源、人力資源、信息資源等。
資源是一切可被人類開發和利用的客觀存在。資源一般可分為經濟資源與非經濟資源兩大類。經濟學研究的資源是不同於地理資源(非經濟資源)的經濟資源,它具有使用價值,可以為人類開發和利用。

①一國或一定地區內擁有的物力、財力、人力等各種物質要素的總稱。分為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兩大類。前者如陽光、空氣、水、土地、森林、草原、動物、礦藏等;後者包括人力資源、信息資源以及經過勞動創造的各種物質財富。②計算機系統中的硬體和軟體的總稱。如存儲器、中央處理機、輸入和輸出設備、資料庫、各種系統程序等。由操作系統進行系統的、有效的管理和調度,以提高計算機系統的工作效率。

三、區別

1、能源是資源的一種,即自然資源。

2、能源的范疇小,而資源的范疇大,資源包含能源。

四、糧食既屬於資源也屬於能源

原因1、在人類尚未解決吃飯問題之前,我們把糧食稱之為資源;在人類解決了吃飯問題之後,我們把多餘的糧食用於生產乙醇等生物質能源,又稱之為能源。

原因2、糧食本屬於一種自然資源,但現代科學運用糧食生產乙醇等生物質能源,這是一種新能源,也叫一次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所以,我們應該把糧食稱之為能源型資源。

❼ 石油——石油化工企業的「糧食」

大家都知道食品廠是如何將糧食加工成琳琅滿目的食品吧?食品生產必須先選購各種糧食以備使用,不同的糧食採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即可生產出相應的食品。要了解石油產品與其加工方法,也必須對石油化工企業的「糧食」——石油做一番了解,看看它們的性質與分類,才能知道怎樣進行加工。
根據美國化學家瓦拉斯的定義,一切天然碳氫化合物(包括氣體、液體和固體,煤炭除外)及其混合物,統稱石油。而原油是指原存於地下儲層內,在采至地面後的常溫常壓下,脫氣但未經加工的液態或半固態的那部分石油。不過,在日常術語中一般將「石油」與「原油」二詞交換使用或相提並論。
石油色彩斑斕,從無色、淡黃色、黃褐色、深褐色、黑綠色至黑色,一應俱全,但黑色石油較多。我國四川黃瓜山和華北大港的油井曾產無色石油,玉門油田曾產暗綠色石油,克拉瑪依油田曾產棕黃色、深褐色石油,四川自流井油氣田曾產黃綠色石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