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國防石油是什麼
擴展閱讀
石油降價為什麼引起熔斷 2025-02-05 08:53:58
煤炭和石油枯竭怎麼辦 2025-02-05 08:09:56

國防石油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9-24 16:08:59

❶ 請問為什麼石油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請全面詳細地回答,謝謝!

石油主要成分為甲烷,同時含有少量的乙烷和丙烷以及一氧化碳、氮氣等。通過對石油的煉制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以及各種機器的潤滑劑、氣態烴。通過化工過程,可製得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塑料、農葯、化肥、醫葯、油漆、合成洗滌劑等。因此,石油被廣泛運用於交通運輸、石化等各行各業,被稱為經濟乃至整個社會的「黑色黃金」、「經濟血液」。石油的流動改變著世界政治經濟的格局,只要沒有一種新的燃料能取代石油,國際間石油的爭奪就不會停止。不可否認,上個世紀海灣地區爆發的幾次戰爭,石油是其背後的重要動因。

石油危機對國民經濟的打擊是非常可怕的。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使美國經濟「縮水」1/3,通貨膨脹率從3.4%上升到12.2%,失業率從4.9%上升到8.5%;20世紀80年代初的第二次石油危機則使美、英的GDP負增長率分別為0.2%和2.4%。在我國,由於前幾次石油危機爆發時經濟對外開放程度還不高,因而影響不大。但隨著我國經濟與世界市場聯系的日益緊密,我國對石油的敏感度越來越高。以現在中國每天進口200萬桶石油計算,如果國際油價每桶上漲5美元,那麼中國每天就要多支付1000萬美元,直接導致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0.4-0.5個百分點,石油對我國經濟的重要性已被提高到戰略高度加以重視。

❷ 石油的定義與用途分別是什麼

一、石油的定義有人說:「石油是工業的血液。」這是因為石油在工農業生產中肩負著像血液一樣的重要職責,是不可缺少的能源;天上飛的,地面跑的,沒有石油都運轉不動。有人說:「石油是現代文明的神經動脈。」這是因為沒有石油,維持這個文明的一切工具,便告癱瘓。有人說:「石油是黑色的金子。」這是因為石油也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把石油產品進行加工,可以製成重要的有機合成原料五千多種,它像黑色的金子,吸引著人們去開采。這些都說明:石油對於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一種生命線,它對經濟、政治、軍事和人民生活的影響極大。
石油外觀上看是一種黑乎乎的油狀粘稠液體。它是一種深藏於地下的可燃性礦物油,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能源。據科學家分析:將來有可能開採的石油資源,1/3在大陸,1/3在淺海,1/3在深海和兩極。海洋將成為人們開採石油的重要基地。海洋里為什麼會蘊藏著這么豐富的石油呢?原來,海洋里有數不清的生物和微生物。其中有居住在海底的珊瑚、藻類、軟體動物及漂浮在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它們繁殖很快,能產生大量的有機質,這些是生成石油的原材料。死亡的海洋生物遺體,跟泥沙一起沉積、埋藏在海底,在缺乏氧氣的環境里,受到高溫、高壓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最後就會變成一滴滴的石油。起先它們分散在各自的生成地,後來隨著海底地形的變化,聚集到了一起,形成了儲油盆。數不清的油滴聚集在一起,就成為有開采價值的石油礦藏。
那麼,什麼是石油呢?從實質上講,石油是多種碳氫化合物的復雜混合物,或是多種烴的混合物。最初人們把自然界產出的油狀可燃液體礦物稱為石油,把可燃氣稱為天然氣,把固態可燃油質礦物稱為瀝青。隨著對這些礦物的深入研究,認識到石油、天然氣和瀝青在成因上互有聯系,在組成上都屬於碳氫化合物,因此將它們統稱為「石油」。
1983年第11屆世界石油大會對石油定義為:石油(Petroleum)是自然界中存在於地下的以氣態、液態和固態烴類化合物為主,並含有少量雜質的復雜混合物。原油(Crude Oil)是石油的基本類型,存在於地下儲集層內,在常溫、常壓條件下呈液態。天然氣(Natural Gas)也是石油的主要類型,呈氣相,或處於地下儲集層時溶解在原油內,當採到地面,在常溫、常壓條件下從原油中分離出來時又呈氣態。我們把從油井中采出來的未經加工的液態石油稱為「原油」。但在工業界、日常應用中,通常「原油」與「石油」混用,並不加以區分。
二、石油的用途石油是「百寶箱」,「寶」指的是烴,「百」形容石油中各種各樣的烴非常多。現在,工農業生產、國防建設以及我們的日常生活,都與石油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公路上賓士的汽車,天空中翱翔的飛機,江河裡航行的輪船,田野里的播種機、收割機,工地上的挖掘機、大吊車,軍隊中的坦克、裝甲車等,為它們作動力的燃料——汽油、煤油和柴油都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我們所用的塑料文具盒、圓珠筆,注射用的一次性針管、輸液管、塑料袋,身上穿的化纖衣服等產品,也是由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化工原料製成的。歸納起來,石油主要用於三個方面。
1.作為能源用石油作燃料,具有熱能高,污染小,運輸、使用方便,應用廣泛等優點。原油經過煉制加工後,可以製得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
汽油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燃燒1kg汽油所產生的熱量分別相當於燃燒1.4kg的煤、1.5kg的木炭、2.4kg的木柴所產生的熱量。汽油有不同的標號,標號越大,表示汽油的質量越好。
煤油過去主要用於照明。現在生產的航空煤油主要用作噴氣式飛機的燃料。柴油廣泛應用於農業、交通運輸業、建築業、采礦業等行業中。拖拉機、載重汽車、吊車、挖掘機等大型動力機械都是用柴油作燃料的。
液化石油氣是很潔凈的燃料。它在常溫、常壓下呈氣態。把石油氣壓縮成液態裝入鋼瓶,就可以送往千家萬戶。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正在對公共汽車等交通工具的動力進行改裝,以液化石油氣代替汽油,可以極大地減輕汽車尾氣對大氣的污染。
天然氣是一種可燃氣體,通常情況下它和原油相伴而生,稱為伴生氣。而從單純氣藏產出的天然氣稱為非伴生氣。目前,天然氣主要用作燃料,具有熱能高、污染小、使用方便等優點。為解決城市空氣污染問題,我國實施了「西氣東輸」工程,使許多城市已由原來用煤作燃料改為用天然氣作燃料。
世界能源結構的演變趨勢表明:未來三五十年內油氣儲量豐富,油氣在世界能源消費構成中的主體地位不會改變。天然氣有可能成為未來能源消費的主導方向。要轉向以油氣為主的能源供應路線。到2050年,我國一次能源供應構成中,油氣的比重要從25%~35%提高到40%~50%,一次電力的比重將從10%~15%上升到15%~20%,煤炭的比重則由55%~60%降到30%~35%。
2.作為化工原料石油是能源,也是優質的化工原料,是石油化學工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石油經過各種加工和處理,可以製成各種各樣的化工原料。用這些原料可以製成眾多的生產、生活用品,如塑料製品、合成纖維、合成橡膠、農葯、化肥、炸葯、染料等。
石油化工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一家年產8×104t合成橡膠廠一年的產品相當於145萬畝1畝=666.7m3。橡膠園一年的產量。—家年產萬噸的合成纖維廠一年生產的產品,相當於30萬畝棉田一年生產的棉花,或從250萬只羊身上一年剪下的羊毛。
俗話說,「羊毛出在羊身上」。可現在就有不出在羊身上的「羊毛」。例如,用石油作原料生產出來的合成纖維——腈綸,就與羊毛的特性相似。它蓬鬆捲曲,柔軟保暖,有彈性,吸濕性好,洗後易干,而且比羊毛輕、強度高、耐腐蝕、耐日曬、不發霉、不蟲蛀。利用腈綸的這些優點,可將腈綸與棉、毛混紡製成布料、毛線、人造毛皮、毛毯等。合成纖維還有棉綸、滌綸、丙綸、維綸等多種。它們正在逐步取代毛、棉製成各式各樣的紡織品。另外,合成纖維在工業、國防等方面也有很廣泛的用途。
3.其他用途從石油中還可以煉制出潤滑油、石蠟和瀝青。這些產品也廣泛應用於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之中。
一切機器,無論大小,都要加上潤滑油或潤滑脂,以減少摩擦和磨損,才能順利運轉。石蠟的用途很多,蠟燭會給我們帶來光明;過生日時插上蠟燭,會增添歡樂、喜慶的氣氛;在棉紗中加入少量石蠟,可使紡織品柔軟、光滑、富有彈性;石蠟還可以製取洗滌劑、分散劑、潤滑脂等。瀝青為人類的交通事業做出了默默無聞的貢獻。有了它,才有了寬闊的柏油馬路。瀝青具有很好的粘結性、絕緣性、隔熱性以及防水、防腐等性能,被廣泛應用於鐵路枕木、地下管道及建築防腐,水庫堤壩防滲透,地下電纜防漏電等。
科學家還以石油為原料,通過實驗製造出了合成蛋白。有些國家已把合成蛋白用作飼料,它將來很可能會作為食品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

❸ 戰爭物資是什麼

戰爭物資是戰爭中需要大量消耗的物資。比如:石油、硝酸、金屬、武器及零部件、食品、外科葯品、被服等等,也即戰略物資。
戰略物資是對國計民生和國防具有重要作用的物質資料。包括主要的工業產品、農產品和礦產品。按加工深度,可分為原料、材料、半成品和製成品。
世界各國因資源狀況、經濟技術發展水平和軍事戰略不同,戰略物資的選定標准和具體分類也不盡相同。但從總體上看,確定戰略物資一般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對國計民生的重要性,重要的物資要列入;二是本國資源和生產能力情況,蘊藏量少、產量低、依賴國外供應可靠性差的物資要列入;三是本國科技水平和工業生產水平,經濟技術發展水平高的國家,一般把稀有金屬等確定為戰略物資。蘇聯把對國計民生有特殊重要性的礦產原料、燃料、化工產品和農產品統統列入戰略物資,而不論其來源狀況如何。
美國按《1979年重要戰略材料儲備法》規定,計有62類93個品種,其中工、礦產品80種,農畜產品13種;礦產品中有13種完全依賴進口,23種一半以上依賴進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由於資源豐富,加之在戰前幾個五年計劃期間建立了冶金、煤炭、石油、化工等重工業,所以基本保障了軍工生產對原材料的需要。法西斯德國本國戰略物資缺乏,依靠從被佔領國掠奪多種原料進行軍工生產,後來其原料來源被切斷,軍工生產便難以為繼,這是導致其經濟崩潰和徹底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超級大國為爭奪和控制戰略物資,進行了激烈的斗爭。
中國地大物博,戰略物資豐富。以有色金屬為例,已探明儲量的有50餘種,其中鎢、錫、鉛、鋅、銻、鈦、稀土等均居世界前列。為了保障戰略物資供應,中國從50年代開始建立國家戰略物資儲備體系,並不斷在實踐中予以完善和發展。

❹ 原油跟石油你需要了解的那些事

石油是工業社會重要的動力燃料,它的許多優點是其他燃料無法比擬的。如在物理性質上,石油是可以流動的液體,比重小於水,容易開采、佔有的容積小,容易運輸。

一、為什麼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

石油是工業社會重要的動力燃料,它的許多優點是其他燃料無法比擬的。如在物理性質上,石油是可以流動的液體,比重小於水,容易開采、佔有的容積小,容易運輸。從原油中提煉的汽油和柴油是目前所有液體燃料中單位體積能量密度最高的,雖然天然氣、氫燃料單位質量所釋放出的熱量比汽油和柴油大,但是往往意味著需要更大的空間容量,因此在儲運便利性上不如汽油、柴油,此外汽油、柴油燃燒充分、無灰燼的特點滿足內燃機的要求(見圖巧核1-1)。所以,在陸地、海上和空中交通方面以及在工廠的生產過程中,石油都是重要的動力燃料。在現代國防方面,新型武器、超音速飛機、導彈和火箭所用的燃料都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

圖1-1幾種典型燃料的能量密度對比(以汽油能量密度為1進行比較)資料來源:美國能源信息署、中信期貨研究部。石油還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現代有機化學工業就必須綜合利用石油、煤炭、天然氣等資源。從石油中可提取幾百種有用物質,其經濟價值遠遠超過作為燃料燃燒的經濟意義。石油化工可生產出成百上千種化工產品,如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合成洗滌劑、染料、醫葯、農葯、炸葯和化肥等等。石油及石油產品不僅是民生必需品,更是現代化的工業、農業、國防的重要物資。現代工業離不開石油,就像人體離不開血液一樣,因此,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正是石油的這一特性,導致20世紀早期以「七姐妹」為核心的歐美集團在全球范圍內展開石油爭奪。

二、什麼是原油?

原油(Crude oil)也被稱為「黑金」,是液態或半固態的可燃物質,與煤、穗巧天然氣一樣屬於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是世界上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它是由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組成,成分非常復雜,主要包含油質(烴類)、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膠質和碳質(一種非碳氫化合物)。

原油的物理性質因產地而異,因油層而異,沒有固定的化學組成,因此也沒有固定的物理常數。一般而言,原油的密度為0.8~1.0g/cm3,黏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也很大(-60℃~32℃),沸點范圍為常溫500℃以上,可溶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

組成原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元素和氫元素組成的多種碳氫化合物。原油中碳元素比重佔83%~87%,氫元素為11%~14%,其餘為硫(0.06%~0.8%),氮(0.02%~1.7%),氧(0.08%~1.82%),微量非金屬元素(磷、氯、碘等)以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銻)等雜質。

雖然組成原油的基本元素類似,但在不同產地和不同地層,出產的原油品種紛繁眾多。產地不同的原油中,各種烴類的結構和所佔比例相差很大,其中直鏈烷烴、孝族掘環烷烴、芳香烴這三大烴類為主要成分,通常比重達到90%以上。但不同烴類的含量往往相差較大,非烴化合物即含硫、氮和氧的化合物所佔成分極少。原油開采出來時也含有金屬鹽分,主要是鈉、鈣、鎂等氯化物的混合物,含鹽量通常為0.02%~0.055%,因此原油從地下開采出來後需要脫水脫鹽才能進行加工。

原油是一種異質化的商品,不同產地的原油品質往往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原油也很難像金屬以及其他工業品一樣被標准化,而原油品質多樣化的特點也體現在原油生產、貿易、加工及定價等環節。

小貼士

石油的顏色

三、原油和石油的區別是什麼?

人們習慣上將石油等同於原油,實際上這並不是一種嚴謹的說法,1983年第11屆世界石油大會正式對石油等名詞進行了定義:

石油(Petroleum):指氣態、液態和固態的烴類混合物,具有天然產狀。

原油(Crude Oil):石油的基本類型之一,儲存於地下儲層中,常壓下呈液態,其中也包括一些液態非烴類組分。一般來說,原油在油藏狀態下黏度不超過10mPas。

天然氣(Natural Gas):石油的基本類型之一,在地層條件下呈氣態或溶解於原油中,開采後常溫常壓下呈氣態。天然氣中也可能含有少部分非烴類組分。

天然氣液(Natural Gas Liquids):指天然氣的一部分,在天然氣處理裝置中呈液態回收,主要包括天然氣汽油和凝析油,也可能含有少量C1~C4烷烴和非烴組分。

天然焦油(Natural Tar):指石油沉積物,呈半固態或固態,如加拿大油砂,常溫常壓下黏度大於10mPas,常含有少量硫、氮、氧、金屬的非烴物質。

雖然行業層面對石油以及原油的定義較為統一,但各國在定義方面仍有一定分歧,關鍵問題在於天然氣液以及凝析油(油田伴生)以及從天然焦油、瀝青中提取的油流是否符合原油的定義。目前國際能源署(IEA)、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等主流官方機構都未把天然氣凝析液包含在內,而只要凝析油可以從工業油流中分離出來,也應該被排除在外;但在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定義當中,也將部分礦場開采出的凝析油納入原油的范疇。

小貼士

什麼是凝析油?

凝析油是指從凝析氣田或者油田伴生天然氣凝析出來的液相組分,又稱天然汽油。凝析油的特點是在地下以氣相存在,叫凝析氣,采出到池面後則呈液態。其主要成分是C5~C7烴類混合物,並含有少量的大於C8的烴類以及硫化物等雜質,其餾分多在20℃~200℃,揮發性好。凝析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也是煉油工業的優質原料,通常石腦油收率在60%~80%,柴油收率在20%~40%,API值在50度以上,其與超輕質原油的界限並不明顯。

❺ 石油有什麼用途

石油的用途有如下十項:

1.燃油

這個應該沒有懸念,而且消耗了大部分的石油。72%的石油用於製成各種燃油:汽車上的柴油、汽油,飛機、輪船等交通工具使用的燃油。

2.塑料

塑料無所不在,牙刷、盆、瓶子、iPad、聖誕老人……隨便就可以數出一大串,原來,我們生活在石油的包圍圈裡——幾乎所有的塑料都是石油產品,如果沒有專門了解,我們很難把黑乎乎的石油與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塑料製品聯系起來。

3.瀝青

瀝青也叫柏油,是石油加工過程的一種產品,也有天然形成的瀝青。全球有鋪裝路面的公路總長為1700多萬公里,可以想像消耗了多少瀝青!

4.衣服

我們從衣服標簽看到的滌綸、腈綸、錦綸等面料,都是由石油生產的合成纖維。紡織所使用的纖維中,化學纖維的比重接近3/4,天然纖維佔比僅有1/4,而90%以上的化學纖維產品依賴於石油,所以想想看,你一生要「穿」掉多少石油?

5.合成橡膠

合成橡膠具有高彈性、耐高溫、低溫等性能,廣泛應用於工農業、國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鞋子、體育用具、輪胎、電線電纜等物品都能找到合成橡膠的身影,而石油就是製作合成橡膠的主要原料。

6.制葯

制葯確實與石油密不可分。先不說間接耗材,如包裝使用的塑料,就連葯品本身也依賴石油。例如苯,許多葯都從苯衍生而來,而苯又是從石油里製取,現代醫葯的進步也和石化技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另外假肢、人造器官以及醫用X光片及其處理溶液等等也使用了石油製品。

7.清潔用品

如果沒有了石油,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很臟。我們用的清潔用品很多都是石油製品,如洗滌劑、洗發水、沐浴乳、肥皂等等,裡面都含有石油的衍生物。

8.食品

石油不僅用來製造化肥、殺蟲劑等,很多食物的保鮮、染色、以及調味都有石油產品的參與,還有我們嚼的口香糖……如果算上食品生產間接消耗的石油,那麼人一生要"吃"掉551千克石油。一瓶500毫升的純凈水,經過發現水源、開采、凈化、裝瓶、運輸等環節,最後擺在你面前,一共需要消耗167毫升的石油。

9.潤滑油(潤滑脂)

潤滑油、潤滑脂廣泛用於各種機器潤滑,如果沒有潤滑,幾乎所有的機械都不能正常運轉。潤滑油、潤滑脂(黃油)裡面的成分大部分是石油煉制的基礎油,許多潤滑油裡面90%的成分是石油。生活中較常見的潤滑油是汽車發動機用的發動機潤滑油,俗稱機油。

10.化妝品

石油也是製作化妝品的原料,含量較高的可達80%!石油精煉或合成出來的油、石蠟、香精、染料等,都用來製作化妝品。有興趣的話可以留意一下自己所使用的化妝品成分表,看看裡面到底含有哪些東西。

(5)國防石油是什麼擴展閱讀:石油的性質

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 -1.0g/cm3,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 ~ -60攝氏度),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攝氏度以上,可溶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不過不同的油田的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可以區分很大。

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在2012年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劑、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2012年開採的石油88%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為化工業的原料。實際上,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原料

擴展鏈接:石油-網路

❻ 在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石油

1、石油的用途非常廣泛,可用作燃料,廣泛用於各種類型汽車、拖拉機、輪船、軍艦、飛機、火箭、鍋爐、火車等動力機械。

2、可做潤滑油,使各類滑動、轉動、滾動的機械或儀器減少磨損,保證效率。

3、可做溶劑,是橡膠、油漆、皮革、油布等工業所需的溶劑,並可用於洗滌機器和零件。

4、合成橡膠具有高彈性、耐高溫、低溫等性能,廣泛應用於工農業、國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鞋子、體育用具、輪胎、電線電纜等物品都能找到合成橡膠的身影,而石油就是製作合成橡膠的主要原料。

(6)國防石油是什麼擴展閱讀

早在公元前10世紀之前,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印度等文明古國已經採集天然瀝青,用於建築、防腐、粘合、裝飾、制葯,古埃及人甚至能估算油苗中滲出石油的數量。

楔形文字中也有關於在死海沿岸採集天然石油的記載。「它粘結起傑里科和巴比倫的高牆,諾亞方舟和摩西的筐簍可能按當時的習慣用瀝青砌縫防水」。

在國家舞台上,石油作為一種重要資源,戰略儲備物資,一直都受到各國關注,而且石油還是歷史上多次重大戰爭的導火索。

❼ 什麼是石油

石油又稱原油,是從地下深處開採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體。主要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與煤一樣屬於化石燃料。

❽ 石油的屬性

石油是現代工業文明的血液。石油的大規模使用影響了一個半世紀以來的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石油具有多重屬性。
第一,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現代社會對石油高度依賴。作為可耗竭資源,石油無法被製造,並作為現代社會的基本動力,讓人類對這種商品產生了極大的依賴性,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按照傳統的霍特林定理,對於不可再生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的資源,它的價格由其稀缺性和替代資源的成本來決定。
第二,石油也是一種商品,並且是一種在全球范圍內大規模生產與大規模消費的工業產品。作為商品,按照經濟學的商品定價理論,石油的價格應該由其邊際生產成本來決定,即滿足全球石油需求的最後一桶油的生產成本決定石油的價格。
第三,石油是世界上最大宗的國際貿易商品。2008年,全球的石油產量為40億噸,其中一半即20億噸被用作國際貿易。相比之下,全球的鐵礦石貿易量僅為8億噸,煤炭的全球貿易量為8億噸左右。作為大宗貿易的商品,石油的定價由供需平衡來決定。在緊張的供需平衡中,邊際需求與邊際供應都對油價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第四,石油的地緣政治屬性。石油資源的分布極不平衡。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委內瑞拉、俄羅斯、利比亞、奈及利亞等9個主要產油國擁有全球80%的石油儲量,中東地區就擁有全球2/3的剩餘探明儲量。而在世界前十大能源消費國中,最主要的石油資源在大部分國家都存在缺口,只有俄羅斯、加拿大和英國的石油能夠滿足本國需要,其他能源消費國同時也是石油凈進口大國。由於石油產量與出口比較集中,發生在產油國的、影響石油生產的事件也就對石油的價格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另外對於許多產油國來說,石油是整個國家的國民收入與政府預算的主要來源,因此石油價格不光要考慮到在這些國家生產的成本,還要考慮到滿足這些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要求所需要的價格水平。高度的依賴性和分布的不平衡使得石油具有明顯的政治屬性,並成為國家之間博弈的工具和武器。政治屬性表明,石油作為商品,並不完全遵循市場規則,有時甚至背離價格。因此,石油天然地與國家經濟安全聯系在了一起,從一種普通的燃料演化為最重要的戰略商品,進而影響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國際格局的形成,乃至國家之間的沖突與結盟。法國學者菲利普?賽比耶-洛佩茲在談及石油與地緣政治時也指出,「在華盛頓主宰美國事務的部分政治家眼裡,石油是與國防同等敏感的要害領域。正是在這種思維邏輯的指導下,一些本應主宰石油市場運行規律的經濟和財政因素,有時不得不讓位於地緣政治的考量。」
第五,國際石油市場具有壟斷與半壟斷的屬性。從1859年第一口油井在賓夕法尼亞州開始生產以來,世界石油行業(主要是美國石油市場)在經歷了短暫的競爭之後馬上被洛克菲勒集團的標准石油公司所壟斷。1911年,美國根據1890年的《謝爾曼反托拉斯法》拆分了標准石油公司,但沒過幾年就形成了由西方七大石油公司組成的「七姐妹」寡頭壟斷。自1971年起,由13個石油輸出國組成的歐佩克代替了「七姐妹」,對全球石油供應實行了寡頭集團壟斷。這一寡頭集團的壟斷在20世紀80年代已經被實質性地打破,石油市場進入了非常有競爭性的全球化市場,歐佩克曾經在1986年和1998年兩度陷入瀕臨崩潰的邊緣。但是,作為全球大宗商品市場里唯一的一個卡特爾組織,歐佩克還是對石油市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今天,歐佩克佔全球石油產量的40%和貿易量的60%,它為應對油價暴漲或暴跌所採取的集體增產或減產計劃和國際油價產生著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