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石油油品質量好不好
好的汽油體現在兩個方面:熱值、密度。汽油的熱值低,只要有一點燃點就能快速燃燒起來,提供動力給汽車驅動。中國石油的油品密度大概是0.72~0.73之間,而中國石化則是0.75~0.77,單從數據上抄來看,中國石化的油品密度更大一些,質量好一些,更耐燒一些。
中國石油的油品依靠北方的大慶油田、勝利油田。
中國石化主要在南方港口以進口的原油冶煉成汽油,中國石化所需要的添加劑也並非普通添加劑,而是採用進口的添加劑,在油質上具襲有更高的品質,與中國石油相比,中國石油的汽油品質就稍微降低一些了,成分沒有中國石化的好,成本也不高,所以要是單論價格的話,中國石油其實是要比中國石化價位上稍微低那麼一點,使得中石油在價格上形成了一定的優勢地位。
② 中石油油品怎麼樣
中化石油的油品很不錯。
中化公司涉足石油煉制業務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期,是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煉廠-大連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WEPEC)的最大股東。該煉廠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可加工高含硫原油和全加氫型的煉化企業,擁有1000萬噸/年的原油加工能力。
推動產業結構和盈利結構優化,增強石油業務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中化集團已發展成為一傢具有國際化特色、產業鏈完整、營銷能力突出的大型能源企業,在行業內具有重要的影響力。
③ 中石油和中石化以外的加油站汽油質量怎麼樣
我們就是中石油和中石化以外的加油站,一家在江蘇、安徽經營加油站的民營企業。 首先告訴您答案,我們的油品質量和中石化是一樣的。
一、中石油和中石化以外的加油站還有哪一些企業中石油和中石化是兩家老牌大型國企,除了這兩家,其實還有很多國營加油站、民營加油站以及外資加油站。如:
國營企業 :中化石油、中海油、中化道達爾、中國國際能源、陝西延長石油等。
民營企業 :民營加油站素有「南莆田,北慶雲」的說法,比較有名的企業閩海石化、小海豚、京博、東明、國際能源等。
外資企業 :殼牌、BP、道達爾、海灣石油等。
二、加油站的油源在哪裡我們公司是民營企業,油品采購的對象有中石化、中海油、中化以及山東海科石化、東明石化等。中石油價格如果比較好,也會采購一些。
我們在采購油品的時候會 考慮到運輸成本 。因為中石化在高淳有油庫,我們在江南區域的加油站大部分都是從中石化購油。江北區域的加油站則基本上是在中化儀征庫采購的。所以,我們加油站里售出的汽油、柴油其實和中石化、中海油、中化的加油站出售的油品質量是一樣的。
成品油是關繫到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產品質量的好壞也直接影響到方方面面 。 在政府各部門的監管越來越嚴格的情況下,不論是上游的煉廠還是下游的加油站,基本都不會以次充好,掛羊頭賣狗肉。否則,面對的將是工商、稅務、環保等部門無情的處罰。
所以對於中石化、中石油以外的加油站,可以放心大膽的去加註,畢竟今非昔比,想靠投機取巧騙取消費者的手段在現階段是不可取的了。萬一有一些加油站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那就拿起你的電話撥打「12345」,經查證後,政府自然會讓這樣的加油站付出高昂的代價。
我常年加中化道達爾,質量沒出過問題。價格和中石化一樣。
差不多,就是查點也劃算啊,便宜不少錢呢
這個正常情況下沒任何問題。總之用起來一樣
④ 中國石油特許加油站的油怎麼樣
中國石油特許加油站油品都是有保障油品質量和中國石油一樣,服務也好,安全方便快捷。
⑤ 中國石油的油質量怎麼樣
目前國內的兩大加油站分別是中石化和中石油,雖然它們同為國營,但在質量方面存在著很大區別,中石油是我們國家自己煉出來的油,而中石化是進口來的,產地完全不同,那麼它們的油哪個才更耐燒,通過測試後得出了結果,網友表示這兩者之間的差距非常大。有位網友在相同款的車上分別加了兩家加油站的油,並全部處於滿油的狀態,同時選擇了相同的道路以及由同一個人來操作,而結果顯示中石油的汽車多跑了幾十公里的路程,看到這樣的結果時,很多人都特別意外,甚至讓人不敢相信。如果只是多出短短的幾公里,大家也並不會在意,畢竟就算是同一個人在開,狀態上也會有所區別,但幾十公里的路就足以說明油的品質了。中石油的油是由我們自己提煉出來的,沒想到它會這么耐燒,因為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覺得進口來的東西是最好的,因此汽油也同樣如此,因為我國有太多的行業比不上國外,所以只要聽說是國外的東西,那肯定會比國內好,而此次的測試卻狠狠的打臉。由此看出,我國並不是什麼都落後於其它國家,因為我們國家在某些方面也是有一定優勢的。
⑥ 江蘇油田怎麼樣
江蘇油田位於歷史文化名城——揚州,這里文人薈萃、經濟發達、景色優美、素有油井打在花園里的"水鄉油田"之稱。 油區主要分布在江蘇省的揚州、鹽城、淮陰、鎮江 4 個地區 8 個縣市,已投入開發的油氣田 22 個。 江蘇油田是江蘇石油勘探局勘探開發的各油氣田的總稱, 目前勘探的主要對象在蘇北盆地東台坳陷。 本世紀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由於蘇南、蘇北相繼發現油苗和氣苗,地質工作者 開始在江蘇地區進行早期的石油地質勘查。 1955年初,國務院批准了地質部第一次石油普查會議關於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戰略性的石油普查勘探的建議。1956年2月,地質部第二次全國石油普查工作會議決定華東地質局組建隊伍,開展蘇、浙、皖三省毗鄰地區石油地質調查工作。1958年8月,石油工業部組建華東石油勘探局,負責華東地區五省一市(蘇、浙、閩、贛、魯、滬),而以江蘇為重點的石油勘探工作。 從1956年到1975年的二十年中,地質部和石油部的廣大地質工作者堅持不懈,協同作戰,在江蘇省境內,主要在蘇北地區進行了大量的區域普查勘探,並取得了鑽獲工業 油氣流的突破性勘探成果,肯定了江蘇是一個油氣分布廣闊的有利地區。 1975年7月20日 ,會戰的第一口井--真6井開鑽。同年9月底,10台鑽機全部投入 生產。到1975年底,共開鑽探井13口,完鑽8口,初步控制了真武油田的含油麵積,並有一批油氣井投入試采。這一年,真武油田試產原油6176噸。 從1975年至1990年的十六年來,參加石油會戰的全體職工,在各有關方面的支持配合下,克服困難,研究總結了江蘇油氣資源分布的地質狀況及其主要特點,為進一步勘探開發江蘇石油取得了新的成果江蘇石油勘探局組建於 1975年4月23日 ,直屬於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是勘探開發一體化,油氣生產、加工與銷售配套,農、工、科、貿兼營,跨地區、跨行業的綜合性大型國有企業,是我國南方最大的陸上石油工業基地。2000年1月,根據《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整體重組改制後管理體制和機構設置方案》,設立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油田分公司,經營原江蘇石油勘探局油氣勘探與生產、煉油與銷售業務,原江蘇石油勘探局相關的資產、負債和權益整體劃入。新設立的江蘇油田分公司與現江蘇石油勘探局,統稱江蘇油田,由於油田地處肥沃的蘇北里下河水網地帶,又有水鄉油田之稱。油田佔地15.62平方千米,分布在江蘇和安徽兩省的8個地區17縣76個鄉鎮,主力油區在揚州市的江都、邗江、高郵、儀征;泰州市的興化;淮陰市的金湖、盱眙、洪澤;鎮江市的句容;鹽城市的東台、射陽;安徽滁州市的天長。油田總部於2000年11月由江蘇省江都市邵伯鎮遷入風景秀麗、人文薈萃的江蘇省揚州市江蘇油田分公司,是集石油勘探開發一體化,油氣生產、加工與銷售相配套,跨地區、跨行業的綜合性大型石油企業。分公司機關設在江蘇省揚州市,油區主要分布於江蘇、安徽兩省的6市12縣境內,包括江蘇揚州市的江都、邗江、高郵、儀征,泰州市的興化,淮陰市的金湖、盱眙、洪澤、鎮江市的句容,鹽城市的東台、射陽,安徽滁州市分公司勘探開發成效顯著、前景可觀。2001年,新增三級儲量3254萬噸油當量,連續5年提交探明石油地質儲量超過1000萬噸;生產原油157萬噸。到目前為止,已先後發現了34個油氣田,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74億噸,天然氣地質儲量74億立方米,探明含油麵積 161km 2,建成年產原油150萬噸以上生產能力。從整體發展態勢上看,油氣生產目前和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仍處於興盛期。特別是作為勘探接替領域的下揚子和南華北中古生界資源總量測算約20-30億噸,包含了石油、天然氣、煤層氣等多種資源,目前尚處在前期評價研究和早期勘探評價突破階段,蘊藏著巨大潛力分公司勘探開發技術領先,獨樹一幟。多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具有在地上水網密布、地下構造復雜,素有"地質家考場"之稱的長江金三角地帶,從事復雜小斷塊群油氣藏滾動勘探開發的成功經驗和技術;擁有全行業第一套全三維處理軟體以及用於油藏早期描述評價的無井LOG反演技術;發展配套了以全三維地震、油藏描述等四項技術為核心的復雜斷塊地區滾動勘探開發綜合配套技術,建立起一套高速、高效增儲上產的技術系列,百萬噸產能建設投資水平為同行業先進。分公司現已建成FDDI光纖計算機網路並與全國和網際網路連結,勘探開發生產、科研、經營、管理全部實現計算機化,新技術的使用在全國中小油田處於領先水平。"當年鏖戰急"、"今朝更好看"。江蘇石油事業不僅已經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而且有著十分廣闊的前景。
如果不是石油大學的 估計成為正式工會很難的 不過現在其他油田正式工都蠻難進的 如果當勞務工 還是別來了 待遇很一般的 而且沒什麼前途 正式工估計有3萬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