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人把石油稱什麼
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已經用「石油」一詞了
《夢溪筆談》卷二十四 雜志一,原文:「……鄜、延境內有石油,舊說『高奴縣出脂水』,即此也。生於水際,沙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甃之,用采入缶中。頗似淳漆,然之如麻,但煙甚濃,所沾幄幕皆黑。余疑其煙可用,試掃其煤以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為之……」
❷ 石油在我國古代又被稱為什麼,至少4個名稱
1、澤中有火」,「上火下澤
《易經》:「澤中有火」,「上火下澤」.澤,指湖泊池沼.「澤中有火」,是石油蒸氣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現象的描述
2、洧水
《漢書·地理志》.書中寫道:「高奴縣(今延安)有洧水可燃」
3、石漆
《後漢書·郡國志》中記載:。延壽縣(今甘肅省玉門一帶)有:「縣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燃之極明,不可食.縣人謂之石漆」
4、石脂水
唐朝《酉陽雜俎》記載:「高奴縣石脂水,水膩,浮上如漆,采以膏車及燃燈極明.」
5、火油
《昨夢錄》記載「皆掘地做大池,縱橫丈余,以蓄猛火油」
❸ 新中國成立以前,石油工業十分薄弱,人們把石油叫做什麼
叫做洋油,那個時候不僅汽油,煤油(最早洋油指的是煤油),所有的外國進口的石油製品都叫洋油,那時候中國只有玉門,延長,四川,獨山子四個小油礦,年產石油不足百萬噸,石油都是進口的,所以叫洋油
❹ 石油在古代叫什麼
在古代西方人還不知道石油是什麼東西時,中國老百姓已經用這種黑色液體燒飯點燈了。這要歸功於我國古代的一位讀書人,是他經過反復研究,弄清了這種東西的性質和用途,動員老百姓推廣使用。這位讀書人還給它起了一個名字:「石油」,這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這位讀書人就是北宋時期的沈括(1031—1095)。
沈括是北宋年間錢塘(今杭州市)人,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改革家和科學家,在天文歷法、數學、物理、化學、地理、地質、氣象、生物、醫學等學科中都有重大成就。西方人稱他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
沈括33歲到京城開封研究天文歷法。王安石變法期間,被任命為負責觀測天象、制訂歷法的司天監長官。他用自己制定的《奉元歷》代替舊歷,提出《十二氣歷》代替農歷,《十二氣歷》比現在世界通用的公歷——格里高利歷還要合理,可惜未被採納。
沈括在物理學方面建樹很多。他通過實驗找到了使用指南針的辦法,使針總是精確的指向南方。這是世界上關於如何使用指南針的最早記錄。此後,他在用指南針定向時,發現磁針常向東偏,不指正南,在歷史上第一個指出了地磁場存在磁偏角,這比歐洲人要早400年。他對凹面鏡成像和小孔成像的說明,對聲音振動的實驗,都處在世界領先地位。
沈括在地學方面也有不少貢獻。他到浙江東部地區考察,提出雁盪山群峰是經過千萬年流水的沖刷而成。他經過太行山麓,見山壁中間有一條由卵石螺殼組成的堆積層時,斷定這里是古時的海邊,並推論出「大陸都是混濁泥沙沖積形成」的。這些獨到的見解,與現代科學結論有許多相通之處。
沈括晚年居住在潤州(今鎮江)的夢溪園,專門從事著述,為後人留下了一部26卷的科學巨著《夢溪筆談》,成為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成果的資料庫。像活字印刷、磁針裝置四法、水法練鋼等重要成果,就是由這本書記錄留傳下來的。
❺ 石油在北宋時叫什麼
北宋沈括寫的《夢溪筆談》中就已經把石油稱作石油了。
不過一般都把石油稱作火油,因為當時石油主要作用就是提煉出來用作軍用的猛火油,用於放火或猛火油櫃。
❻ 最早使用石油這個名稱的人是誰他是如何發現石油的
沈括發現延州一帶有石油礦。石油點燃後產生的煙很深,用石油煙製成的墨,要比用松煙製成的墨好得多。因此他曾提倡用石油煙來制墨。他並且預料到,後世一定會大規模地來用石油作為燃料,因為石油的蘊藏量是非常豐富的。在沈括以前,人們管石油叫「石液」或「石漆」,最早使用石油這個名稱的,還是沈括。
❼ 古代汽油叫什麼
叫油煙墨。古代汽油叫油煙墨,石油的發現早已有之,沈括並不是第一人,最早可以見於史書的石油的記載是在《前漢書》中,稱其「肥可燃」[8]。石油在中國古代的用途比較廣,主要有五點:照明、做潤滑劑、醫畝氏治疥瘡、制墨、用以作戰[9]。沈括在出任北宋塶延路經略使的時候,非常重視石油可能給宋朝帶來的益處,數次去石油產地益州做實地考察,甚敏耐螞至結廬而居[10]。 我覺得沈括橋埋利用石油還給我們留下一筆寶貴的財富,那就是「油煙墨」——他本人稱之為「延川石液」。他將石油燃燒後得到了碳粒製得油煙墨,自己評價為「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10],蘇軾也曾對之贊不絕口。後世仍不斷為人稱道,在謝在杭的《五雜俎》和潘贗祉的《墨評》中均有提及,且極受推崇。 不知對不對啊,自己看下
❽ 石油在古代又被稱為什麼,至少5個名稱
石漆、石脂水、猛火油、石油、雄黃油、硫黃油、地脂、泥油、石燭、火井油、火油、鄜延脂
http://www.tcmlib.com/zy/html47/showdetai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