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天2個10億噸級油田被發現,歐美提出的「石油枯竭」難道是謊言
2021年對於中國石油勘探而言,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在6月份里,3天發現了兩個10億噸級的油田,他們分別是:
接連兩個10億噸級的大油田被發現,固然值得我們開心,但是在開心的同時,我們也要知道這兩個大油田,到底是一個什麼水平?除此之外,西方國家在上個世紀一直在鼓吹的「石油枯竭論」,到底靠不靠譜?
在上個世紀時,美國礦務局預測石油會在極短的時間內消耗殆盡,但現如今世界各國勘測到的石油儲量卻在不斷增加。那麼問題來了,都說石油要枯竭,為何儲量越來越多了呢?這是西方國家的謊言嗎?
在上個世紀50年代時,物理學家馬里恩·金·哈伯特,基於他的認識,繪制了 一幅 「全球石油的年產量」的圖表,他認為,地球上的石油是會被開采殆盡的,盡管在最開始開采量會隨著人類 科技 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是在石油峰值之後,石油產量就會越來越少,直到枯竭。
根據他的預測, 1966年到1972年左右石油就會達到峰值 ,1972年之後,石油開采量會遞減。
在該理論剛被提出的前幾年,現實中的數據和預測結果非常相似,使得人們開始將該理論奉為經典,所以該理論也被大眾所接受。
出人意料的是,1972年之後,石油產量並未像預測的那樣下跌,甚至還比原來更高,而且在此之後的很多年裡,石油產量均沒有像他預測的那樣大幅度減少,甚至一直在增加。
石油資源之所以沒有枯竭,反而越來越多,一方面是因為石油是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也就是有機物,由於含碳高可以燃燒,所以被當成是石油。雖然石油的起源和形成過程目前還有爭議。但如果我們從元素的角度來看,它無非就是地球碳循環的一部分,地球的碳元素總量保持不變,這也就是意味著即便有朝一日,人類滅絕了,由於碳元素還存在,石油總是會有的,並不會完全消失。
除此之外,石油的開采並不是隨意開采,而是要看開采難度的,如果開採的成本大於售價,那麼即便是還有石油,也不會繼續開采。由於價格體系的存在,這就使得所有的油田都不會不計成本地開採光。這主要是因為開采越多,難度就越大,成本也就越高, 當開采成本大於售價,就會停下來。 舉個例子,中國油田的採收率只有的28%~35%,也就是說絕大部分因為成本太高而沒有開採的必要。
從以上兩點,我們不難發現,石油短時間內是開采不完的。不僅如此,隨著勘探技術的發展,人類還在不斷發現新的油田,這就導致「已探明石油儲量」在不斷增加。所以,「石油枯竭」的說法其實早就破產了。
客觀地說,這次發現的兩個10億噸級油田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們國家石油的進口壓力,但是沒有辦法從根本上解決。為什麼這么說呢?
我們國家每年所需要的石油進口量在持續增長,從2015年的3億多噸,到了2020年到了5億多噸。
而塔里木所發現的10億噸級油氣田,鑽井深度達到8470米,主力產層埋深8000米左右,開采難度極大,預計年產原油可以在200萬噸左右,這和年5億噸的需求量相差甚遠。
而在鄂爾多斯發現的10億噸級油田屬於頁岩油。頁岩油的意思就是以頁岩為主的 頁岩層系中所含的石油資源。
簡單粗暴地來說就是普通的採石油,插一根管子下去抽就行,而頁岩油不行,它更像是石頭里包著「石油」,需要用到低溫干餾才行。
相對於普通的石油,頁岩油的開采難度很大,根據 中國石油的說法,長慶油田頁岩油年產量將增長到300萬噸。
也就是說,這兩個10億噸的油田按照計劃每年只能提供500萬噸的石油,這和5億多噸的年進口量相差了2個數量級,大概只佔了1%。因此,發現這兩個10億噸級油田只能說是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石油的進口壓力,但作用有限。
不過, 這兩個油田的發現其實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當下各國在「石油勘探」方面主要集中在盡可能 探索 新油田,同時對現已發現的油田,盡可能地提高「已探明儲藏」的佔比,然後採取最具性價比地方式來開採油田。後者我們一直在努力,而前者呢?
其實我們也做了很多,這次塔里木盆地發現的10億噸級油氣田,是迄今為止全球發現的埋藏最深的,規模最大的碳酸鹽岩揮發性油藏,當然開采難度也是最大的。
在攻克這個技術的過程中,中國石油勘探的技術大幅度地提升,並且打破了多項 紀錄 。而塔里木盆地已探明的超深層油氣地質儲量18.2億噸,相信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還可能會勘探到更多的油田。
2. 為什麼美國石油儲量這么低,產量卻這么高
海灣戰爭 打了那麼多年,你永遠不知道老美圈了多少油回去 ,這些通過非正常渠道的油料回到國內,總要洗白的吧,不多說,你仔細想想會明白的。
3. 美國石油儲量是多少呢
目前美國的石油儲備達到了9100萬噸。
但是,隨著新開采技術的提升,美國的石油儲量會不斷提升,尤其是豐富的頁岩油儲量讓美國成為了能源大國,如今美國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之一,美國已經不再需要儲備那麼多的石油資源了。
石油儲量介紹:
由於石油這一戰略資源的稀缺性以及各國對石油需求的成長,擴大戰略石油儲備已經成為全世界關注的課題,世界各國均在努力擴大自身的戰略石油儲備,加大力度興建國家石油儲備庫。
同時屢屢發生的石油危機和石油輸出國的戰爭隱患也使得各國進一步加快了興建國家戰略儲備庫的速度。目前美國和日本的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庫已經能負擔所在國200日以上的石油供應。
4. 石油資源儲備量:美國9100萬噸,日本8000萬噸,中國有多少
就目前來看,美國的石油儲備毫無疑問是相當龐大的。地理面積並不大的島國日本,也有著8,000萬噸的石油儲備。那麼,中國又有多少石油儲備呢?
中國的石油儲備量:8500萬噸
相比較於美國和日本而言,中國在這一方面其實比較少。一方面,我們本土並沒有多少石油資源。即使有,也是一些品質不太好的油田。再加上我們沒有足夠成熟的開采技術,最終獲得的石油資源質量遠遠比不上進口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之所以遲遲不肯在國內開發石油資源,除了硬體條件跟不上之外,另一方面就是不想打擾廣大老百姓的生活。開採石油資源,必然會影響到周邊的老百姓,對他們的生活造成極大的困擾。
結語
為了能夠更好的保障這些老百姓的切實利益,政府部門寧願進口石油,也不願輕易進行石油資源的開發。不過相信未來伴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的石油資源問題也能夠得到更好的保障,且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5. 美國的國內的石油資源多不
美國石油儲量豐富,是石油生產大國。據美國能源部情報局公布的統計數字,美國已探明石油儲量超過209億桶,居世界第11位;2007年美國石油日產量達510萬桶,居世界第三。得克薩斯、阿拉斯加和墨西哥灣是美國主要產油區,其中,墨西哥灣地區集中了美國大部分石油和天然氣海上鑽井平台,石油產量約佔全國總產量的25%。
出於長遠能源戰略和環境保護等多種原因,佔全美近海水域85%的大西洋、太平洋和佛羅里達州墨西哥灣水域均不允許近海石油開采。而美國能源部依據25年前的數據估算,這些區域可開採石油180億桶、天然氣76萬億立方英尺。
據新華社電 美國總統布希14日宣布解除在美國近海開採石油的行政禁令,並希望國會採取類似措施廢除相關法律禁令,以應對國際油價不斷攀升的局面。如果放開近海石油開采,美國原油生產量最多能增加180億桶 1.美國中部,密西西比河中游堪薩斯州,密蘇里州一帶;
2.美國南部,加利福尼亞州-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得克薩斯州一帶;
3.美國飛地阿拉斯加洲北部以及近沿岸一帶;
4.得克薩斯州沿岸墨西哥灣一帶
6. 美國本國資源狀況
美國是礦產資源大國,也是世界重要的礦產品生產國和消費國。美國的礦產資源與礦業管理制度在西方發達國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試圖通過對目前美國礦產資源與礦業基本狀況和其礦業管理基本制度的介紹,使讀者能對21世紀初美國礦產資源與礦業現狀及管理狀況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和掌握。
一、礦產資源概況
美國礦產資源豐富。據美國地質調查局2006年和BP世界能源統計回顧2006年提供的最新資料數據,美國目前探明的礦產儲量為:石油3600百萬噸,煤炭246643百萬噸,天然氣192.5萬億立方英尺,鐵礦石6900百萬噸,鉬270萬噸,銅3500萬噸等,見表1。其中,美國的煤炭、稀土、鐵礦石、鉬、銅、鉛、鋅、金、銀、硼、硅藻土、天然碳酸鈉、重晶石等礦產儲量分別佔世界總儲量的27.1%(煤炭)、14.8%(稀土)、4.3%(鐵礦石)、31.4%(鉬)、7.4%(銅)、12.1%(鉛)、13.6%(鋅)、6.4%(金)、9.3%(銀)、23.5%(硼)、27.2%(硅藻土)、95.8%(天然碳酸鈉)和12.5%(重晶石)。分別列居世界第1、3、7、2、2、3、3、5、6、2、1、1和3位。此外,美國的石膏、滑石(和葉臘石)、高嶺土、膨潤土等礦產儲量或資源量也在世界上處於領先位置。
美國油氣資源主要分布在全國5大油氣區30多個油氣盆地中。5大油氣區分別為:墨西哥灣含油氣區、北美地台含油氣區、加利福尼亞含油氣區、落基山含油氣區和阿拉斯加含油氣區。目前探明的石油儲量主要集中在德克薩斯、路易斯安納、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亞等4個州。其中,得克薩斯州的石油儲量佔美國總儲量的22%,路易斯安那州佔20%;阿拉斯加佔20%;加利福尼亞州佔18%。美國煤炭資源則主要分布在蒙大拿州、伊利諾斯州、懷俄明、西弗吉尼亞、堪薩斯、賓西法尼亞、德克薩斯和印第安那等州,其中,蒙大拿州和伊利諾斯州是美國煤炭資源最豐富的兩個州,蒙大拿州煤炭資源量佔美國煤炭總資源量的24%,而伊利諾斯州佔美國煤炭總資源量的21%。美國金屬礦產資源如銅、鉛、鋅、金、銀、鉬、鈾等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包括內華達、猶他、亞利桑那、蒙大拿、愛達荷、加利福尼亞、阿拉斯加、科羅拉多和新墨西哥等州。鐵礦資源則主要分布在蘇必利爾湖區一帶。美國非金屬礦產資源則遍布全美各地,但以東部和西部地區居多。
2005年,美國石油消費為每天20660千桶,煤炭消費為1023.4百萬噸,天然氣消費量為219780億立方英尺,分別佔世界總消費量的25.0%、19.6%和23.0%。
在2000年到2005年的6年中,美國石油年消費量最高為2005年的每天20660千桶,最低為2004年的每天19625千桶,平均為每天19907千桶。煤炭消費量則變化在961.4-1023.4百萬噸之間,平均年消費量為988.2百萬噸。天然氣消費量變化在219780-233330億立方英尺之間,平均年消費量為225420億立方英尺。在消費發展趨勢上,從2000年到2005年,美國石油消費量年均增長率為1.0%,煤炭消費量年均增長率為0.8%,而天然氣消費量則成負增長,即減少趨勢2005年,美國精煉鋁消費量為611.4萬噸,精煉銅消費量為233.6萬噸,精煉鉛消費量為146.9萬噸,精煉鋅(鋅錠)消費量為101.8萬噸,精煉鎳消費量為13.3萬噸,精煉錫消費量為4.21萬噸,鎢消費量為1.16萬噸,鉬消費量為3.42萬噸。前六種金屬(鋁、銅、鉛、鋅、鎳和錫)的消費量佔世界總消費量的比例分別為19.3%、13.5%、19.5%、9.8%、10.1%和12.1%。2005年美國鎢和鉬的消費量在世界總消費量中的比例,目前尚無可得數據進行計算。
在2000年到2005年的6年中,精煉鋁的消費量變化在523.0-616.1萬噸之間,平均每年消費量為574.7萬噸;精煉銅的消費量變化在229.0-301.0萬噸之間,平均每年消費量為250.5萬噸;精煉鉛消費量變化在146.9-169.4萬噸,平均年消費量為158.0萬噸;精煉鋅消費量變化在101.8-131.5萬噸之間,平均年消費量為116.6萬噸;精煉鎳消費量變化在11.8-14.7萬噸之間,平均年消費量為13.0萬噸;精煉錫消費量變化在4.21-5.72萬噸之間,平均年消費量為4.88萬噸;鎢消費量變化在1.01-1.45萬噸之間,平均年消費量為1.25萬噸;鉬消費量變化在1.96-3.42萬噸之間,平均年消費量為2.65萬噸。
總之,美國雖然也是資源大國
但它高度發達的經濟消耗了太多的資源
造成了美國的「能源危機」,經常為了能源而經常以這樣或那樣的借口發動戰爭
7. 中美石油產量歷史對比
中國的原油產量從1959年發現大慶油田之後開始快速增長,1969年產量超過2000萬噸,1978年產量超過1億噸。1986年起至今,產量保持以年均2%的速度增長,到2005年,中國產量達到1.81億噸。與美國本土48州(不含深水區域)20世紀以來的產量增長歷史相對比,可以發現中美原油產量增長的差異:
(1)美國在1919年之前處於起洞鏈步階段,在此階段,美國的原油開兆顫鍵采處於無序狀態,造成了後期低產井的大量出現。中國從1949年恢復發展石油工業以來,一直由國家對石油工業進行管制,族巧私人不能進行開采,這有效地保護了油田。
(2)1920年起,美國本土48州的原油產量進入快速增長的階段,到1965年,美國原油產量年均增長速度達到7.1%。與美國本土48州產量增長類似,1965年起,中國的原油產量開始超過1000萬噸,實現了自給自足,到1979年,中國的原油產量達到1.25億噸,1965~1985年間的平均增長速度接近53%(圖4.16)。
圖4.16 中美原油年度產量
(3)1966~1975年間,美國本土48州(不含深水區域)的原油產量均高於4億噸,處於高位穩定階段。但由於本階段內聯邦政府對油價的管制和新增儲量開始下降,美國的原油產量高位穩定階段持續時間僅為10年。與美國相比,中國從1986年起對石油政策進行了調整,並在90年代以後逐漸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中國的原油產量開始進入穩定增長的階段。因此,從產量增長的歷程上看,中美之間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
(4)美國本土48州(不含深水區域)原油產量在經歷了高位穩定階段之後,從1976年起開始進入遞減階段,到2004年已降至1.76億噸。中國目前處於產量的穩定增長階段,在此階段之後,原油產量也必將開始遞減。
(5)從原油累計采出率來看,若將中國的累計采出率曲線向前移動49年,中國1949~2005年的原油采出率增長趨勢曲線與美國本土48州(不含深水區域)在1900~1956年間的增長趨勢曲線基本吻合(圖4.17)。累計采出率曲線的相似性說明在達到原油產量高峰之前雖然中美兩國的原油資源基礎不同、產量增長歷程不同,但由於經濟的快速增長帶動了對原油的需求,原油的開采也經歷了相似的發展歷程。隨著中國原油產量的繼續穩定增長,中美原油產量增長歷程的差異將逐步顯現。
圖4.17 中美累計原油采出率
8. 美國石油主要分布
美國是世界上已探明石油探明儲量最多的國家之一。截至2004年1月1日,其探明石油儲量為227億桶,在世界上排名第11位。美國全國80%以上的儲量集中於美國的四個州:得克薩斯州(24%)、阿拉斯加州(22%)、路易斯安納州(20%)和加利福尼亞州(19%)。其他產油州還包括新墨西哥州、俄克拉何馬州、懷俄明州、堪薩斯州、密西西比州和北達科他州等。由於80年代末和90年代上半期的過度開采,石油儲量下降較快,美國石油儲量較1990年下降了約20%。
美國是繼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聯邦之後的世界第三大產油國,美國油氣雜志統計數據顯示,2003年美國石油產量為790萬桶/日,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9.2%。其中原油產量為570萬桶 /日,其餘為天然氣液(NGL)。目前產量為過去50年來的最低點,比1985年的1060萬桶/日下降約25%。美國現有大約50萬口產油井,但大多屬於「邊際」井,根據2003年統計,主要產油區域集中在墨西哥灣、得克薩斯州陸地油田、阿拉斯加州北坡、加利福尼亞州、路易斯安納州陸地油田、俄克拉何馬州和懷俄明州。2003年美國新鑽探30151口油氣井,其中油井為5694口,天然氣井為20011口,乾井為4446口。比2002年的鑽井數量25536口上升18%。隨著物探技術和鑽探設備的進步和發展,墨西哥灣深水油田的產量迅速增長,深水油田產量已佔美國墨西哥灣石油產量的三分之二。由於美國大部分的能源資源集中在聯邦政府所屬的領地內,而油氣的勘探開采受到聯邦政府的諸多限制,因此石油產量難以有大幅增長。由於能源投資的低回報,1980年以來石油工業投資大為縮減,導致美國現有的管道運輸、煉廠加工等石油供應基礎設施陳舊老化,產能嚴重不足,與此同時,國內生產成本高於國際水平,環保要求日益苛刻,受此影響,許多煉油廠被迫關閉,有關資料數據顯示,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美國沒有新建一座煉油廠。美國的石油煉制加工行業主要集中於得克薩斯州、路易斯安納州、加利福尼亞州、伊利諾伊州、賓西法尼亞州、新澤西州、華盛頓州、俄亥俄州和印第安納州。根據英國石油公司(BP)統計,美國2002年石油煉制加工能力為1676萬桶/日,占當年世界總煉油能力8390桶/日的 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