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英國石油為什麼虧損
擴展閱讀
羅馬仕哪個產品做的好 2025-02-04 18:54:23
超清膜和鑽石膜哪個好 2025-02-04 18:45:09
一加如何設置工具箱 2025-02-04 18:43:43

英國石油為什麼虧損

發布時間: 2023-10-08 02:48:17

Ⅰ 英國石油工業概況什麼樣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經濟長期處於衰退中,患了所謂「英國病」,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下降。北海油田的開發,雖不足以治好英國經濟的痼疾,但畢竟使英國經濟增添了某些活力,對經濟的復甦和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資源與儲量

英國為位於歐洲西部的島國,由大不列顛島(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愛爾蘭島東北部和一些小島組成。國土面積24.48萬平方千米,海岸線長1.24萬千米,人口6078萬(2006年7月)。英國為歐盟第二大經濟強國,2005年英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2000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1.8%,2006年增長2.2%。

英國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為西歐重要的油氣資源國(圖20-2)。據美國《油氣雜志》報道,截至2007年英國擁有石油探明儲量4.93億噸,天然氣探明儲量4120.12億立方米。

表20-2英國油氣儲量、產量與消費量統計

①資料來源:《油氣雜志》,2007年。

②資料來源:BP世界能源統計,2008年6月。

據英國貿易工業部統計,2006年英國石油出口量為7815.1萬噸,其中原油出口為5819.6萬噸,油品出口為2795.5萬噸;石油進口量為8472.6萬噸,其中原油進口為5846.6萬噸,油品進口為2626萬噸。英國石油的出口對象為歐盟、加拿大、挪威和美國。

自1981年英國成為石油凈出口國,1999年北海石油產量達到高峰之後,英國石油產量每年以7.6%的速度下降,2006年英國已由石油凈出口國變為石油凈進口國,未來隨著英國北海石油產量下降,英國的石油進口將逐年增加。

Ⅱ 原油升跌主要與什麼有關

漲跌主要是收到消息面上面的影響。
第一、國際原油價格的供求
當供過於求時原油價格下跌,從供給來看世界上主要幾個原油出產國比如俄羅斯。美國,石油輸出組織OPEC如果削減產量,庫存較低,發生戰爭,對原油價格是一個利好,反之則為利空。從需求端來看世界主要幾個油消費大國比如美國,中國,歐盟如果經濟增速放緩,對原油攜御虛需求的預期降低,對原油價格是個利空反之利好。
第二、美國方面的經濟數據
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也是全球第一大石油產品消耗國家,美國公布的經濟數據對很多重要的商品都辯燃有影響,甚至波及全球的股市。而且美國人比較壞,數據公布之前保密工作做的很好,外界只能猜測,所以美國人數據公布的時候全球很多金融機構都在關注。當公布和原油有關的一些數據的時候,反映了美國對原油的需求以及供給的情況,對全球原油市場的走向會有很拆殲大影響。
主要數據有EIA和非農,EIA的效果最為明顯。

Ⅲ 英國油田,正在枯竭嗎

著名的歐洲北海油田是英國掌控全球原油期貨市場的基石,也是缺油的西歐國家發展經濟與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能源保障。通過對北海油田的開采,英國與挪威等國發展起的石油工業也曾走在世界前列。

海上油田開採的技術門檻線相當高

但這對於歐洲發達國家恰恰是強項

然而,在歷經多年的油氣開采後,北海油田這一昔日歐洲能源的心臟正面臨逐漸枯竭的命運。

地處設得蘭群島、大不列顛島、荷蘭低地、日的蘭半島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端之間的北海,是總面積約57.5萬平方千米的超級油田所在地。如果不是1969年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孤注一擲打完最後一口井,這一超級油田的命運也許永遠都只能埋藏在不為人知的深海之下。

周邊國家都是歐洲經濟標桿

在他們之間有個大油田,真是太合適了

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前,“貧油國”的帽子一直是困擾西歐國家最大的能源問題。雖然離西歐最近的蘇聯是產油大國,但在冷戰的背景下,意識形態對立與國家安全的擔憂使得歐洲無法從蘇聯進口石油。

蘇聯近在咫尺,中東也離得不遠

但在地緣政治上,始終有很大風險

工業社會的運轉離不開石油,命脈卻抓在別人手裡▼

才能在更長的時間內維持整體的穩定供給

以傳奇油田——布倫特油田來說,曾經產量高達40萬桶每天的布倫特油田,產量在90年代後就開始急劇下跌。到了2015年,布倫特油田3個在運行的平台中,就有兩個平台停產,唯一剩餘的一個平台日產量也不足1000桶每天。

不僅如此,英國油氣新發現的數量也在銳減。按照英國能源和氣候變化部的標准,英國在2010年僅發現4個大型油氣田,不僅比2009年的13個大幅減少,同時也跌至多年來的谷底。

一座廢棄的天然氣平台

巨大的工業景觀

與鄰居英國的情況類似,挪威新探明的油氣資源也是連年走低,近十年幾乎沒有大型油氣田被發現。根據挪威石油理事會的統計,2010年挪威的石油新發現僅為16個,大大低於2009年的28個。

而且,海底油田的開發歷時漫長,從粗略的地震波物理勘探到細致的鑽井取岩芯樣本勘探,再到安裝設備、成本核算、申請開發許可等,往往耗時五至十年以上。

當然,正因為難度大,成本高

這種大型海工裝備本身也是個門檻很高的大市場

中國也正在這方面加速追趕

除了日漸枯寂的石油儲量,高稅收與高環保要求也是打擊北海油田的一大原因。

由於整體經濟不景氣,油氣行業向英國政府上繳的大量稅收愈發重要,為了彌補財政收入的不足,英國政府加大了對油氣行業的征稅力度。在越發嚴苛的環保條約規定下,北海的石油開發企業也不得不增加成本來滿足環保規定。

如果風電的成本能再降低再降低

歐洲可能進一步壓縮油氣的能源佔比

2011年,英國政府改變了英國大陸架石油生產活動的稅收結構和稅率,稅收新政大幅增加了英國油氣行業的稅率,因而導致英國北海地區的油氣產業越發缺乏競爭力。

再加上美國低成本頁岩油和國際低油價的沖擊,開采成本原本就高的北海油田更是陷入了開采一桶虧損一桶的無解境地。

作為同行的海灣國家有著更低的開采成本

但是油氣在歐洲只是一個產業,而在中東是國家支柱

他們的壓力更大,轉型也更難

若不能加大石油勘探力度並發現新油田,步入暮年的北海油田將難逃枯竭的命運。屆時,有著50年歷史的北海石油工業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退出歷史舞台,而西歐國家自身的能源保障,可能又要看俄羅斯和中東的臉色行事了。

Ⅳ 英國石油公司、德國電信公司在英德屬於國有企業嗎外國對於這些行業採取什麼管理模式

這兩家企業都不算是國有企業,因為國家持有的資產和股份都沒有超過半數。

英國石油公司已經私有化了。英國政府從1979年到1987年分批將其持有的所有英國石油的資產出售

德國電信公司也已經實現了私有化。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直接持有31%的股份,另外通過德國重建信貸銀行(Kreditanstalt für Wiederaufbau,KfW)間接持有12%的股份。剩餘的57%的股份(至2003年6月)為公開發行股票。

英國石油公司因為經營不善,常年虧損。所以英政府其持有的英國石油資產出售,實現私有化。但當外來勢力嘗試控制的時候(科威特投資辦公室試圖購買並獲得英國石油控制權)。英政府又沒有批准交易
而德國電信是一家由國有德國聯邦郵政私有化後的電信部門分離出來的股份公司(AG)。德國政府直接和間接持有43%的股份。

Ⅳ 英國燃油危機持續,超四分之一加油站仍無油可售,導致油荒的原因是什麼

英國出現的燃油危機表現為加油站無油可加,首先因為勞動力的上漲,許多運輸司機因為對薪酬不滿而停止了成品油的運輸,另一方面加上媒體的渲染和報道,加劇了英國人民對於燃油的恐慌情緒,出現了英國市民哄搶燃油的情況,從而導致了這次的英國燃油危機。

英國政府在得知燃油出現短缺之後,也是迅速組織企業進行了補救,抽調了一大批軍隊士兵用於駕駛運輸燃油的汽車,甚至允許有駕駛資格的外國公民臨時進入英國從事燃油的運輸工作,可以說採取了很大的力度解決燃油運輸的問題。據了解,目前英國的燃油短缺的問題已經得到了逐步地緩解,英國市民的生活也在逐步回復正常的秩序當中。

Ⅵ 歷史上低油價問題造成的經濟危機

1980年代早期,除開沙烏地阿拉伯之外,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其他成員的產量都超過了約定的限額。到1986年,沙特終於對其他成員的小動作忍無可忍,自己也開始放量生產。原油洪水一般湧入市場,導致價格自由落體一般暴跌55%。不久之後就發生了我們記憶深刻的一幕——美股一天內暴跌22.6%,創下歷史紀錄。

接下來是2008年美國房市崩盤,之前銀行不管不顧的放款和房價似乎擺脫了地球引力的上漲迎來了清算的一天。房價暴跌,只留下銀行面對著一堆壞賬,然後一步一步,我們走到了大衰退。必須指出的是,在這次危機背後,也有原油的影子——2008年,不到六個月的時間里,油價下跌了40美元以上。

不難看出,兩件事的共同點在於都發生了油價暴跌。

現在,又是油價暴跌,又是歐佩克肆意生產,又是投資者志得意滿,我們又處在一場災難的邊緣。

油價暴漲固然可能造成經濟危機,油價暴跌其實一樣可怕

達拉斯聯儲曾經估計2008年衰退最終造成的實際損失接近14萬億美元。令人不安的是,今日的油價還明顯低於2008年至2009年的低點,較之十八個月前的峰值已經下跌了75%。

2015年1月,高盛(230.45, -0.70, -0.30%)曾經說過,70美元的油價就意味著全球大約2萬億美元的期貨合約處於風險之下。今天的價位可是在每桶30美元上下。

標普的數據顯示,大約1800億美元債務都存在違約風險。標普還估計,石油公司發行的債券當中50%都存在風險。如果油價不迅速反彈,我們將看到越來越多的重大違約。

行業咨詢公司Graves & Co的數據顯示,全球石油和天然氣企業已經總計裁員大約25萬。如果油價繼續保持低水平,這一數字將猛烈增長。所有的相關行業企業都將遭遇生存挑戰,而為了減少支出,大規模裁員幾乎是必然選項。

那些被裁員的人也會發現自己的債務難以償還了,就業機會的損失會逐漸蔓延到其他的行業。

根據各種不同的估算,頁岩油行業近些年來發行的債券總量在5000億美元到1萬億美元之間。銀行的賬本上很可能會再度出現大量無法償還的債務。一旦大公司也開始違約,問題就會逐漸走向高潮。

2007年,那些大金融機構都背負著沉重的債務,而現在,這個世界上那些最重要的央行也處於同樣的境況之下。

2007年危機中,各家央行聯手向經濟系統注入大量的流動性來緩解壓力。可是,2009年之後,他們又紛紛採用了寬松貨幣政策,使得自己的資產負債表膨脹到可怕的水平。這就使得他們面對未來低油價導致的任何危機時都會捉襟見肘。現在,他們的彈葯庫已經空空如也。

當前的原油危機中可能伴隨一些地緣政治敏感國家的政權更迭,一場貨幣危機也隱隱在望。整個世界都在提防著通貨緊縮。2007年的危機是開始於美國而席捲全球,而這次的危機可能會同時沖擊到所有主要經濟體。低油價底下,所有人都討不了好果子吃,差別只是在於有的是因為收入減少,有的是因為通貨緊縮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