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有石油地方土質有什麼變化
擴展閱讀
企業網盤產品哪裡有賣的 2025-02-04 13:48:33

有石油地方土質有什麼變化

發布時間: 2023-10-13 12:04:47

㈠ 區內土體石油污染現狀評價

勝利油田的開發建設對本地區土壤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其突出表現為石油類污染。在油田開發較早和較集中的地區石油類污染也較重,多數達到了輕度污染水平,除開發較晚並注重環境保護的一些油區外,石油類是土體中最大的污染指標,東營、河口北側一帶污染較重。

從區域上看,東營市及其東南側和河口一帶,石油類含量40mg/kg以上,在廣饒、濱州南側、樁西海邊一帶為較低。此外,沿黃河兩側的區域土壤中石油類含量明顯低於其他地區。

從油田開發歷史上看,20世紀70年代以前開發的油田,如臨盤、利津、勝坨等油區土壤中石油類含量偏高,屬輕度污染區,孤東地區土壤中石油類含量范圍為12~38mg/kg。近幾年投入開發的八面河油田土壤中石油含量最低。

從土壤類型上看,區域內土壤中石油類含量在9.2~180.9mg/kg之間,區內各類土壤石油類表層含量均值為43.75mg/kg,各類土壤石油類平均值含量差別不大,褐土為40.0mg/kg,潮土為44.4mg/kg,鹽土44.2mg/kg。

從土壤污染深度上看,在受到污染的土壤中,表層(1~20cm)土壤污染最重,落地原油的40%~50%分布在0~20cm的上層。中層和下層土壤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30%~40%的石油類進入20~40cm深度土壤(圖4-6)。由此可知:石油類主要集中於0~40cm土層。

圖4-6 不同深度土壤中石油類含量

Fig.4-6 The oil contents in the soil of different depths

以上結論與大慶石油管理局環境監測中心站在大慶油田開發區所做的《原油在土壤中遷移及降解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有許多相似之處。該項研究結果表明:大慶油田開發區貯油池土壤原油淋濾深度絕大部分集中在0~30cm,以下原油明顯減少(除砂化土壤外);鹽鹼土集中在0~10cm;黑鈣土集中在0~50cm;柱內油水混合滲透試驗,80%集中在0~20cm;原油覆蓋土壤表面時清水淋滲較弱,在0~20cm內殘留94%。

通過對比勝利油田和大慶油田石油在土壤中的遷移深度可以發現以下幾點:①盡管土壤類型不同,但一般在0~50cm的深度上大多截獲90%以上的落地原油;②粘性土壤對石油類有很強的吸附作用,據中國沈陽林土所對沈撫灌區石油污水處理研究,黃粘土除油率可達90%左右;③石油粘度越高,隨土壤水分遷移能力越弱;④原油在自然植被下土壤中的淋滲較油池和柱內試驗土壤淋滲的淺。原因是地表植物根系豐富盤結牢固,土壤結構堅實粘重,形成的空隙較少。

因此,大慶地區的石油實際滲透深度多小於勝利油田所在的黃河三角洲地區,主要是由於其石油粘度較大,大慶地區粘土土壤類型滲透很低及植被較好所致。

此外,區域內土體中其他污染物的情況如下:

Cr含量以東營市東側、河口西側一帶明顯高於其他地區(60mg/kg以上),其含量值在等值線圖上表現為峰形,其他區域較為平坦。

Hg以東營東側為最高(0.1mg/kg以上),其次為河口西側和高清一帶。

Zn含量以東營市西側為最高(100mg/kg以上),其次為河口西側和高清一帶。

Cu含量以東營市東側、河口西側及高清一帶較高(25mg/kg以上),河口東側一帶較低。

Pb含量以東營市及其北側最高(15mg/kg以上),其次為河口西側和濱州南側一帶,其他地區較為平坦。

Ni含量以東營市東側為最高(48mg/kg),其次為河口西側(42mg/kg以上),其他地區較低。

表4-7 調查區域測值統計表Tab.4-7 Statistics of analysed parameters in the survey area(mg/kg)

表4-8 三種土壤測值比較Tab.4-8 Comparison of analysed parameters of three types of soil(mg/kg)

㈡ 煤石油的開采和利用對環境有什麼影響

煤石油的開采和利用對環境的影響:

1、地表塌陷

煤炭開采破壞了地殼內部原有的力學平衡狀態,由於連續不斷的開采,采空區范圍不斷擴大,當頂板自重超過頂板抗拉強度和煤校抗壓強度時,頂板岩土層會發生位移、斷裂,經冒落、下沉變化之後引起地表塌陷。地表塌陷後,原有生態系統受到破壞,這種破壞對各個方面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原有土地收益的減少或喪失,同時造成地表水利設施的破壞和生態環境惡化。

2、城市大氣污染

一次能源利用過程中,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化物、懸浮顆粒物及多種芳香烴化合物,已對一些國家的城市造成了十分嚴重的污染。大氣污染不僅導致生態的破壞,而且危害人體健康。歐盟由於大氣污染造成的材料損壞、農作物和森林以及人體健康損失費用每年超過100億美元。中國僅大氣污染造成的損失每年高達120億元人民幣。

3、溫室效應

工業革命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按體積計算是每100萬大氣單位中約有280個單位。之後,由於大量化石能源的燃燒,1988年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已達到349個單位。如果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1倍,全球平均表面溫度將上升1.5~3℃,極地溫度可能上升6~8℃。這樣的溫度可能導致海平面上升20~140厘米,將對全球許多國家的經濟、社會產生嚴重影響。

4、酸雨

燃燒化石能源而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化物等污染物通過空氣傳播,可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大面積酸雨。酸雨會改變覆蓋區的土壤性質,危害農作物和森林生態系統;改變湖泊水庫的酸度,破壞水生生態系統;腐蝕材料和建築物等,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酸雨還可導致地區氣候改變,造成難以估量的後果。

5、核廢料問題

人類發展核能技術,盡管對反應堆已有了一定的安全保障措施,但世界范圍內的民用核能計劃的實施,已產生了上千噸的核廢料。這些核廢料的最終處理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在數百年內仍將存在放射性危害。

㈢ 石油是怎麼形成的什麼樣的地質更有可能藏有石油

為什麼你家後院挖不到石油?石油的形成,地質對石油的影響


形成油藏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一種富含碳氫化合物材料的烴源岩,其埋藏深度足以使地下熱量將其煮成石油;

一個多孔和可滲透的儲層岩石其中它可以累積;

一蓋層(密封)或其它機構,以防止油漏出到表面上。在這些儲層中,流體通常會像三層濾餅一樣組織自身,在油層之下有一層水;在油層之上有一層氣體,盡管不同層之間的大小不同。由於大多數碳氫化合物的密度低於岩石或水,因此它們通常向上移動穿過相鄰的岩石層,直到到達地表或被上方的不可滲透岩石截留在多孔岩石(稱為儲層)中。但是,該過程受地下水流的影響,導致石油在被困在儲層中之前,向水平方向遷移了數百公里甚至向下短距離遷移。當碳氫化合物在捕集阱中濃縮時,油田形式,可以通過鑽井和抽水從中提取液體

這是一個時間極為漫長且形成條件苛刻的過程,所以石油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挖到的。

㈣ 石油被從地下不斷地開采,長此以往會對地球內部結構有什麼影響

開挖煤礦的時候很有肯能會導致地面塌陷,但是從來沒有聽說過開採石油導致地面塌陷的,不過在開採石油的時候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危害。石油是被稱為液體的「黃金」,是隱藏在地質結構中的一種自然資源

石油開采雖然能保證地球內部結構不發生變化,但是我們開採石油會對地面造成很大的污染和破壞。開採石油會消耗大量的地表水或地下水,不僅浪費水資源,而且還存在污染水源的風險。

㈤ 人類每天都會從地下抽走大量石油,地球會不會因此發生變化

石油被大夥兒稱作「工業化生產之血」,是現階段人類文明禮儀發展趨向不可以欠缺的能源,人類每一刻全是有人類從地球深處開采出的石油以供我們運用。但是石油終歸是較為不足的,這忍不住導致大夥兒對一個困惑的焦慮:人類每日都必須從地底離心水泵許多石油,時間一長,地球會因此奔潰嗎?

實際上,大夥兒現如今根本無須擔憂這個問題,因為人類開採石油的行為對地球本身的傷害可以稱作無關緊要的,為什麼要那般說呢?依據一個簡潔的數據對比,大夥兒就可以掌握,地球的半經大約有6371公里,而所有人類的石油勘查一般僅有幾公里。迄今為止,人類在地球上打的深入的井——位於庫頁島的OdoptuOP-11井,也僅有12公里多一點。

那般,就務必人為要素地給地層提高壓力(有時大夥兒還會繼續再次在水中再添加一些與眾不同的砂礫)注入石油多種多樣的地層中,簡言之的「水裂」,就是用機械設備持續將壓力嵌進地層中(有時大夥兒還會繼續再次在水中再添加一些與眾不同的砂礫)注入石油多種多樣的地層中,當地層栽培基質壓力擴張時,會產生許多間隙,這促進這種散布在地層栽培基質中的石油更很容易滲漏。

這種注入地層的水,絕大部分將與石油混和,再一次被抽入地層,在經歷處理後,石油從在這其中獲取,送至石油化工廠進行過後生產製造,接著再依據返排井注入地層,以彌補石油抽離出來給地層造成的液態危害。需注意的是,油氣藏在地層中一般也含有許多的地下水,這類地下水和石油一起排出去,經歷提取出來後依據地熱井井注入地底。

不難看出,用之上方法進行油氣田,地層中的液態是沒有一切危害的(對於地層來講,管它是油或者水,只需是液態就可以),因此這並不會對地層結構造成一切傷害。因而大夥兒可以說,盡管人類每日全是在從地下開采許多的石油,但地球並沒有因此而奔潰。

不可再生資源對促進人類文明行為發展趨勢起著十分關鍵的功效,但不開心的事是,當人類在應用不可再生資源時,會向地球大氣層里排污出很多的二氧化碳,這被覺得是全球氣候變暖的「元兇」。

㈥ 人類每年燃燒那麼多的石油,地球的質量會有變化嗎

引言:根據相關組織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開採石油的數量是337億桶。按照一桶157公斤來計算,每年大約有53億噸的石油被消耗掉。2016年的數據顯示,世界各地的煤炭開采量是74億噸。每年都有那麼的石油和煤礦被開采,地球的質量會下降嗎?

地球雖然擁有大氣層的保護與調節,但仍然不是一個密閉的球體。所以在石油與煤礦的燃燒過程中,大量的氣體就會釋放到大氣層中,然後再向宇宙中輻射。這樣一來,對於石油與煤礦的燃燒反應來說,反應後的質量肯定會減少的。根據專家嚴謹的計算,每一公斤的原油被燃燒,就會有5乘以10的負13次方公斤的質量損失。每一公斤的煤礦被燃燒,就會有3乘以10的負13次方公斤的質量損失。按照文章開頭的數據,地球因為石油與煤礦的質量損失就達到了兩百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