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交易用什麼
擴展閱讀
怎麼綁定石油會員卡 2025-02-04 11:32:22
企業建賬費用包括哪些 2025-02-04 11:27:27

石油交易用什麼

發布時間: 2023-10-16 18:58:03

㈠ 世界石油貿易主要以哪種貨幣結算

美元。
美元(UnitedStatesdollar貨幣縮寫:USD;ISO4217貨幣代碼:USD;符號:輪純孝USA$)是美利堅合眾國、臘稿薩爾瓦多共和國、巴拿馬共和國、厄瓜多褲碧共和國、東帝汶民主共和國、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吉里巴斯共和國和帛琉共和國的法定貨幣。

㈡ 石油在大多數交易里,是以哪種貨幣進行結算的

美國能源信息署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美國原油產量在2018年,時隔45年後躍居世界首位。美國原油產量比2017年增加17%,達到日產量平均1095萬桶。在世界能源市場,美國的存在感或將進一步提高。

其次,美國在每次大印鈔後,會回收部分貨幣,讓世界人民重新相信強美元,比如最近2017年、2018年美聯儲加息、縮表,就是為了回收2008年之後大印鈔的部分貨幣。美元結算不僅僅讓美國獲得了經濟上的利益,還有政治上的利益,因為主要的石油交易所一個在美國,一個在歐洲,定價權在美國手中,用美元就可以調整石油價格。

石油是不少國家賴以出口的生存方式,比如委內瑞拉、俄羅斯、沙特、伊朗。石油價格暴跌,委內瑞拉經濟已經崩潰,俄羅斯經濟也被美國制裁的不景氣。所以,美元結算,是美國在金融、政治上的有力武器,是貨幣戰爭中的命脈。

㈢ 原油交易方式

現貨原油交易是T+0模式,24小時交易的,而且還能買漲買跌。
石油現貨交版易是指買賣權雙方出自對實物石油的需求與銷售實物石油的目的,根據商定的支付方式與交貨方式,採取即時或在較短的時間內進行實物石油交收的一種交易方式。在現貨交易中,隨著商品所有權的轉移,同時完成石油實體的交換與流通。因此,石油現貨交易是石油商品運行的直接表現方式。石油現貨交易是國際上廣泛使用且備受關注的交易方式,尤其是在經濟發達的國家中。
現貨交易是大銀行之間,以及大銀行代理大客戶的交易,買賣約定成交後,最遲在兩個營業日之內完成資金收付交割。但交割的時間可以不斷做延期。

㈣ 為什麼石油結算要用美元,不用其他貨幣形式

石油屬於大宗商品,要知道不僅僅是石油,目前幾乎所有的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來計價流通的,因為國際上認可美元,你即使有錢去買石油不過不用美元交易,別人也不會賣給你的,這就是美國在全球經濟政治軍事各種方面強勢的體現。

控制石油等於控制所有國家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經發表過:「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誰控制了貨幣,誰就控制了全世界。」可以這樣說,石油、糧食、貨幣就是美國控制全球的目標,控制到石油、糧食、貨幣就可以控制全世界。


當美元需求越大,美國的利潤就越大,世界經濟逐漸成為美元的蓄水池,美國不斷輸出美元流向全球,即使超發美元,導致美元貶值,這種風險也是全球各個一起承擔的,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經濟危機的波及全球的原因,當然美元不會這么輕易超發,美國建立了各種金融衍生品來吸收美元,保證美元數量的平衡。

最後總結

石油、美元都已經成為波動全球經濟的重要因素,自從石油與美元掛鉤,石油的結算就是通過美元來進行,美國算是控制了石油、貨幣這兩項東西,即代表控制著全世界,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可以輕易制裁靠石油出口為生的國家,同時也調戲不少國家。所以,美元結算,是美國在經濟、政治上有力的武器,成為這場貨幣戰爭中的霸主。

㈤ 原油出口為什麼用桶計量而不用噸每桶是多重

看到這個題目,第一反映就是那個桶貴了的笑話:2008年國際油價140美元/桶時,國內油價6塊多/升,2018年國際油價不到80美元/桶時,國內油價卻要7塊多/升,原因是桶貴了。不過玩笑終歸是玩笑,因為現在的原油出口根本不是裝在桶里的。陸地上的,一般都是通過輸油管道運輸,直接在出入口設置儀器計量(比如中俄原油管道,由俄羅斯遠東管道斯科沃羅季諾分輸站,經中國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運輸至大慶油田);而未接壤的比如從沙烏地阿拉伯進口的石油,則是通過油輪直接運輸到我國的各港口,並非我們想像中的,先一桶一桶灌裝,在運輸的,所以目前現實中根本沒有油桶影響油價的概念。

現實中我們計量一般不是用重量就是用體積來計量,很少會說用到桶,那麼為什麼原油會使用桶來計量呢?這其實是習慣使然。因為在早期美國人的石油是用桶來計量的,現代石油工業誕生之地的賓夕法尼亞州,1859年,德雷克們用機井打出石油後,倉促間人們直接用各類桶來盛裝石油。不過雜亂的度量衡不單給買家造成困擾,也成為政府立法和課稅的麻煩。根據一般規律,當行業發展到相當程度,統一標准勢在必行。因此最終美國人制定了42加侖制式的桶空重64磅就成為了標准(主要系這個體積大小的桶)適合放置在平板火車上,當時一節火車剛好可以放置20桶,在拉到港口運輸到各地。隨著技術的發展,雖然後來先後誕生了管道運輸以及油輪運輸,但是由於習慣使然,美國人仍然習慣按照桶來計量。

如果說美國不是世界第一強國,那麼桶計量的只會在美國,因為後續發展的很多其他國家並不使用桶計量,比如日本東京交易所的原油期貨目前仍然是按照國際單位千克計價,但是二戰後,隨著美國的崛起以及美元成為世界貨幣之後,美國操控著世界主要的原油出口,世界其他各國也就慢慢被迫接受以桶計量的原油了。

目前標準的1美製桶=42美加侖=158.98公升;至於說多重?這個不一定,因為不同產地的石油密度、品質不一樣,因此在同等的容積下,重量也會出現偏差;目前而言,一桶石油平均的重量大致在0.137噸,也就是說1噸石油大概需要7桶石油。

為什麼說: 原油出口要用「桶」統計而不用「噸」計量,我們中國的原油計量單位是「噸」,那麼,對於西方而言,西方國家的石油計量單位為「桶」,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其實,我個人覺得:對於西方人而言,用「桶」計算原油出口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我個人覺得石油之所以用「桶」作為計量單位的原因是我國進口的大量使用,目前都在歐美等西方國家手中,那麼,為了方便他們的計量單位,也為了符合他們的交易習慣,他們就把原油規定為桶,而不是噸。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噸是質量單位,桶是一個體積單位,那麼,我們大家都知道,由於不同產地的石油,密度是不同的,每一桶石油的重量也是不一樣的,就像我們在清朝的時候,山西商人交易的銀子其純度為為99%。但是,嶺南地區也就是現在的福建地區人們所使用的銀子的純廢可能只有97%左右。

再加之,由於原有的密度,如果用噸算的話,那麼,它的質量可能有些誤差,但是,如果用桶計算的話,我們大家都知道在密度上有一個換算公式,所以在這就不用解釋了。

總之,就是對桶這樣單位是體積單位,質量單位與體積單位之間,還有著較為復雜的換算關系,有些是不同產區的油密度不同,所以,為了方便用桶作為計量單位。

也就是說有體量單位作為原油交易的計量單位的因為是一桶油的質量,不同質量、不同的體積是因為密度不同,但是,它的體積也是是相同的。

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 原油這個東西掌握在美國人手裡面,二戰期間,石油的計量單位根據國際上的換算單位並不是用「桶」來計量的,而蘇聯則是用「噸」來計量的,但是,美國人當時為了便於石油的交易用「桶」作為計量單位,為了運輸也為了交易方便。

所以,桶這個單位作為計量單位用著用著就習慣了。

在中國人的意識中,原油可以說用桶計算起來更為方便,但是,為什麼要用桶計算了?

其實, 說白了,桶作為計量單位,對石油貿易交易是十分有利的,因為桶就如同商品的集裝箱可以大規模的在海域和陸運之間調度,而且計算出售很方便,如果用工作量「桶」作為計量單位的話,由於密度的不同,其交易難度是大大增加。

這是趣事!原油為何統一用「桶」計量?而汽油一般用升計量?

一切源於習慣做法!

盎司; 黃金重量單位(1盎司=28.3495克)。一般人熟悉克的概念,對盎司感到生疏,但黃金玩家不會混淆。

克拉 ;鑽石重量單位(1克拉=0.25克)。不少人誤以為克拉是計算鑽石大小(體積)的單位。但鑽石玩家不會混淆。

英尺; 長度單位,一英尺=30.48厘米。(據說;十三世紀初,英國尺寸長度混亂,引起交易糾紛不斷,英國約翰國王召集大臣們討論一尺應該多長?沒扯出結果。約翰王憤怒跺了一腳,指著他的腳印說;「這就是一尺」,於是,英尺長度就確定下來了。

英碼; 長度單位,一英碼=91.44厘米=3英尺(據說,碼的長度確定與英尺長度確定類似,亨利國王伸直手臂,豎立大拇指說,從他的鼻尖到他的大拇指尖的距離就是一碼!於是大臣們趕快小心翼翼丈量並確定下來)

米(公尺) ;法國人玩法。法國科學院將從北極點到赤道經線長度的一千萬分之一規定為1米,並於1799年在法國法定使用。奠定了今天國際長度公制(十進制)基礎。

公斤(千克) ;法國人玩法。法國定義了「米」的長度,就按「十進制」定義了分米。法國規定在4℃時,1立方分米純水的質量為1公斤。並用鉑銥合金制了一個高度、直徑都是39毫米的圓柱體代表這個質量。這個「金屬疙瘩」至今是公斤(千克)的基準物。

這是美國人的玩法,由於美國控制了世界原油買賣,原油用桶計量成為通行做法。

例如;買一船原油,船輪的油倉體積固定不變,一口氣灌滿了就知道體積是多少立方米,快速折算出是多少桶。若要實際稱重是多少,則比較繁瑣。

1升90號汽油平均重0.72公斤:92號重0.73公斤; 97號0.737公斤。看來,價格與重量還是呈正比關系。

看到這個問題大家都很懵,今天我來向大家解答,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桶(Barrel)是目前幾乎所有最重要的原油期貨計價單位,如布倫特(Brent),美國德克薩斯西部中質原油期貨(WTI)以及OPEC一攬子參考價格(OPEC Reference Basket)都是基於桶這個計量單位。三種期貨合約交割量幾乎占據了全球全部份額。當然還有一些區域性的原油期貨不是按照桶計價,如日本東京交易所的原油期貨是按照國際單位千克計價,但是成交量和前三種沒法比。所以這里要說的是原油按桶計價雖然不是國際強制規定,但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標准。

最大的誤區是有些人覺得原油的實物交易是用桶裝的,這個是最大的誤解。現在原油主要靠管線運輸,從油田運到煉油廠或者出口港;

在石油開采中,最早用來盛石油的工具就是桶。不過那個時候的桶僅僅是一個工具,並不是用來測量體積的。後來,久而久之,大家就漸漸形成了用木桶裝載石油的習慣。最初的石油交易也是以桶為單位來計算的,漸漸的桶就成了全世界普遍接受的石油計量單位了。

當然,這是全球所有國家都是用桶這個單位,用於計量石油的。我國就是個例外,使用的是噸。官方在發布相關數據的時候,也是使用噸這個單位,比如我國去年一共進口的原油46190萬噸。

要准確記住1美製桶=42美加侖=158.98公升,並且了解每桶原油的重量平均為0.137噸,對於普通人可不是容易的事。就連前蘇聯和中國這樣習慣採用公噸計量原油的國家,參與國際交易也不得不屈從「美製桶」的強大傳統。不同地區開采出來的原油密度是不一樣的,例如國內大慶油田開採的石油7.31桶一噸,而勝利油田的原油密度較高,6.93桶就可以達到一噸。

說到這里大家應該明白了吧。

評論員小韓;通常情況下,中東的一桶原油約為為42美加侖或35英加侖,即158.9升。而1噸原油大約為7.35桶。桶」是西方國家的石油計量單位,「桶」不僅方便石油的運輸,也便於石油交易,因此被廣泛接受。

首先要說明一點,噸是質量單位,而桶是一個體積單位,與集裝箱一樣。由於不同產地石油的密度不同,每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一樣。。

美國使用「桶」作為單位是為了運輸方便,在最初的時候石油確實是使用桶來裝運的,油桶也就成為美國石油的計量單位。

二戰後,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也是世界前十大石油出口國之一,並且石油貿易是跟美元直接掛鉤的,石油價格也是由華爾街操縱的,因此其他國家被迫接受「油桶」這個單位。

很多人認為,在全球化貿易時代,使用「油桶」作為計量單位對於石油貿易是十分有利的。因為油桶就如同商品的集裝箱,可以大規模的在海域和陸運之間調度,而且計算出售也很方便。

但是其實現在的石油早就已經不再使用油桶來運輸了,現在的石油都是通過管道,直接從產地出來直接輸送到港口裝船,然後在運送到目的地港口,再由管道送到儲存罐。我們平時在路上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運油的油罐車,但從來看不到拉著油桶運輸的大貨車

文/漂流的亞特蘭蒂斯

該問題比較普遍,本人正好在該行業,這里就給大家解釋一下。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澄清幾個問題,或者說誤解。

說了這兩個問題之後,我們接下來看為什麼原油進出口要用桶來計價,其實不僅僅是進出口,北美地區的油田產量都是以桶為單位。

最早開始使用「桶」來計量原油的是美國,准確的說是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1859年美國的第一口油井在賓夕法尼亞州完成,之後就迎來了19世紀60年代的石油開采熱潮。

當時的原油產量不斷增加,但是卻沒有標準的容器來裝這些原油,因為當時美國的石油工業剛剛起步。所以當時的石油開采者便用盛裝其他產品的桶來裝石油。這些桶的形狀大小不一,用處也不同,酒桶、魚桶還有裝糖漿和松節油的桶,總之五花八門。桶的容量也不同,這就給當時的原油交易帶來跟大的麻煩,因為計量困難並且造成很多爭端。

到了1866年,賓夕法尼亞石油生產者注意到了這問題,並開始著手推行統一的標准。最後他們將目光投到了裝威士忌的酒桶上,並決定將威士忌酒桶作為原油交易的計量單位。威士忌酒桶容量40加侖(151升),但是為了有利於賣方(因為用桶運輸途中會有損失),也就是石油生產者,他們決定在實際交易中將計價容量增加2加侖(實際油量還是40加侖),也就是最終計價容量為42加侖(159升)。 最終該標准在1872年被通過,一桶等於42加侖成了美國原油計量的基本單位 。

以「桶」計量原油在全世界的推廣是與美元地位的上升是同步的。 原油是全球為數不多的幾個具有國際統一定價的商品,並採用美元計價 。這當然和美國國家和石油工業的強大有關,現在石油工業的絕大部分標准和 科技 來自美國,而且美國又是全球第一石油消費大國,當然具有強大的話語權。當然更重要的是美元作為全球准備貨幣,有其他貨幣難以比擬的穩定性和信用,大家都知道像美國這樣的國家破產性極低,貨幣也穩定。所以原油採用美元計價也就理所當然,而對於石油行業美國也就順便推行了自己的標准。

上文已經提到 一標准桶原油等於42美製加侖,也就是約159升 ,這個只是容積。但是不同品質的原油一桶的重量有差別。高品質原油,也就是我們說輕質原油由於密度低其一桶的重量要比重質油(密度高)輕。

原油的密度在0.87 ~ >1.0 g/cm3, 因此一 噸原油約等於7.2~7.35桶 。

以桶計量原油最早始於美國,用桶不用噸是因為美國的影響,原油的美元計價也助推了該標准在全球范圍的推行。

主要的原油期貨交易都以桶為單位。

一標准桶原油等於42美製加侖,也就是約159升;

根據原油的密度,一噸原油約等於7.2~7.35桶,也就是1桶原油等於136~138千克。

原油是全球為數不多的幾個具有國際統一定價的商品,也就是說全球任何國家只要你在國際市場上買石油,面對的都是統一的標准。

我是漂流的亞特蘭蒂斯,下次見!

這是西方國家先入為主的一種計量方法。一桶容量是53加侖,一加侖為4.546升,如果盛水的話,是240公斤,油比水要輕,這就是比重。質量差的石油比重在0.8以上,如某些國產及委內瑞拉的石油,中東產石油最好,比重都在0.8以下,人們開玩笑說那兒開採的石油可以直接加進油箱。就是因為比重不同,液體要用容積來算,早期開採石油都是用大桶,習慣就一直延續了下來。

「油桶」是目前歐佩克和歐美等西方國家原油計量單位,同時也是全世界主流的石油計量單位。

首先要說明一點,噸是質量單位,而桶是一個體積單位,與集裝箱一樣。由於不同產地石油的密度不同,每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一樣。通常情況下,中東的一桶原油約為為42美加侖或35英加侖,即158.9升。而1噸原油大約為7.35桶。目前紐交所一般都是使用北海布倫特原油和德克薩斯輕質原油作為標准,計算每桶石油的價格。

西方世界早在幾千前就使用木桶去運送葡萄酒,其實最開始的時候中東地區的人是用陶罐去裝葡萄酒,但是陶罐的密封性並不好,而除了中國以外,其他的民族又沒有搞出瓷器,而即便是搞出了瓷罐,瓷罐也太容易碎了,於是中東的民族就用木桶儲存和運送葡萄酒。

由於木桶是圓柱狀,因此非常便於運輸,因此越來越多的液體商品都是使用木桶運輸,例如橄欖油。後來石油被發現後,人們開始用鐵皮圓桶去裝載石油。

最先使用鐵桶裝石油的國家就是美國,在二戰之前,石油的計量單位並不統一,美國使用「桶」來計量,而蘇聯則是使用「噸」來計量。

美國使用「桶」作為單位是為了運輸方便,在最初的時候石油確實是使用桶來裝運的,油桶也就成為美國石油的計量單位。

二戰後,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也是世界前十大石油出口國之一,並且石油貿易是跟美元直接掛鉤的,石油價格也是由華爾街操縱的,因此其他國家被迫接受「油桶」這個單位。

很多人認為,在全球化貿易時代,使用「油桶」作為計量單位對於石油貿易是十分有利的。因為油桶就如同商品的集裝箱,可以大規模的在海域和陸運之間調度,而且計算出售也很方便。

但是其實現在的石油早就已經不再使用油桶來運輸了,現在的石油都是通過管道,直接從產地出來直接輸送到港口裝船,然後在運送到目的地港口,再由管道送到儲存罐。我們平時在路上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運油的油罐車,但從來看不到拉著油桶運輸的大貨車。 (今天的油輪不再是使用油桶運油了)

(咱們日常使用的液化天氣和汽油、柴油都是由這種油罐車運輸的)

看到這想到了一個笑話:

為什麼國際油價一直呈下跌趨勢,但是國內的油價並沒有隨國際油價下跌而相應下跌,反而不斷上漲,一度每升價格達到了7元。究其原因是:油價確實下跌了,但是油桶的價格上升了。

一直以來國際貿易或者國內商品總量的結算中都是以噸、升、立方米(主要是天然氣)

、公斤來計算,大家都能有明確的概念商品的重量,但是唯獨是石油非要以「桶"為結算單位,如果不是專業人士,根本就不知道是多大的桶、什麼材質做的、一桶多重。

那為什麼石油出口非要用桶計量呢?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石油資源逐漸被發現並開發出其用途後,大批資本家加大了石油的開采。但是,石油開采後並沒有合適的容器去盛裝這些容易泄露的液體。恰巧歐美國家都有喝葡萄酒的習慣,就像中國的酒壇子一樣。大量的木質酒桶就被就地取材做了盛裝石油的最合適不過的容器了,後來經過不斷改進用鐵質的圓桶代替了運輸過程中容易破損且製造工時長的木桶。就這樣,用桶盛裝石油的傳統就這樣延續下來了。

那一桶石油重量是多少呢?

國際原油交易以桶作單位,而普通消費者又習慣的成品油計量又是以升為單位。「美製桶」是容積單位,與公制的升、立方米格格不入,與公噸等重量單位更是根本搭不上。要准確記住1美製桶=42美加侖=158.98公升,並且了解每桶原油的重量平均為0.137噸,對於普通人可不是容易的事。就連前蘇聯和中國這樣習慣採用公噸計量原油的國家,參與國際交易也不得不屈從「美製桶」的強大傳統。

但是,用桶作為原油的計量單位有其一定的劣勢:

不同地區開采出來的原油密度是不一樣的,例如國內大慶油田開採的石油7.31桶一噸,而勝利油田的原油密度較高,6.93桶就可以達到一噸。

石油是一個由多種重金屬混合物體以烴類為主組成的碳氫化合物,在常溫下以黏稠的液體狀態存在。經過加工後,以其沸點和比重,燃點和熱值的不同,而分為輕質油和重質油。成為現代工業,國防, 汽車 ,火車,輪船,飛機的重要燃料,助力添加劑,催化劑,防腐劑,保溫材料,潤滑油等等。

更是現代 社會 ,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比如各種塑料製品,各種化學用品,各種化肥,農葯,殺蟲劑,消毒劑……等等。當今世界各國早已將石油列入國家重要的戰略能源物資,進行嚴格的管控。

原油出口以桶計算,除了方便,簡潔,更主要是為了交易的精確,誤差和損失減到最小。因為這個已經是國際慣例,所以就共識了。

由於原油比重的不同,所以,一般原油一桶的重量范圍大概在138~148kg之間。一噸油按普通老百姓的概念應該是1000kg。但實際計算是這樣的:比重重量為860~880kg之間,體積重量為1000立方單位。喜歡的人可以查看中國石油產品標准規范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