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美石油天然氣怎麼樣
擴展閱讀
鑽石和6000c需要多少業績 2025-02-04 10:53:51
如何控制運輸貨品費用 2025-02-04 10:35:35
guess是什麼牌子包包價格 2025-02-04 10:25:36

美石油天然氣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3-10-17 17:35:11

㈠ 美國石油工業概況是什麼

美國是世界上已探明石油儲量最多的國家之一。截至2004年1月1日,其探明石油儲量為227億桶,在世界上排名第11位。全國80%以上的儲量集中於美國的四個州:得克薩斯州(24%)、阿拉斯加州(22%)、路易斯安那州(20%)和加利福尼亞州(19%)。其他產油州還包括新墨西哥州、俄克拉何馬州、懷俄明州、堪薩斯州、密西西比州和北達科他州等。由於80年代末和90年代上半期的過度開采,石油儲量下降較快。

美國是繼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之後的世界第三大產油國。美國《油氣雜志》統計數據顯示,2003年美國石油產量為790萬桶/日,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9.2%。產量為過去50年來的最低點,比1985年的1060萬桶/日下降約25%。美國現有大約50萬口產油井,但大多屬於「邊際」井。根據2003年統計,主要產油區域集中在墨西哥灣、得克薩斯州陸地油田、阿拉斯加州北坡、加利福尼亞州、路易斯安那州陸地油田、俄克拉何馬州和懷俄明州。2003年美國新鑽探30151口油氣井,其中油井為5694口,天然氣井為20011口,乾井為4446口。比2002年的鑽井數量25536口上升18%。隨著物探技術和鑽探設備的進步和發展,墨西哥灣深水油田的產量迅速增長,當時深水油田產量已佔美國墨西哥灣石油產量的2/3。圖19-2和圖19-3為美國石油與天然氣產量變化圖。

圖19-3美國天然氣生產變化圖

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費國。2003年日消費量為2007.1萬桶(相當於9.143億噸),較上年增長1.9%,佔世界石油消費總量的25.1%。在美國目前的能源消費構成中,石油佔42%,煤佔24%,天然氣佔20%,核能佔8%,水能、太陽能及風能等佔6%。根據英國石油公司統計,在美國2003年石油消費構成中,交通運輸用油約占石油消費總量的67.5%,工業用油約佔24.2%,民用油約佔3.9%,電力用油約佔2.4%,商業用油約佔1.9%。美國在經歷了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後,開始注重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節能,能源強度持續下降,90年代末生產每一美元所需能源較1970年下降了44%,年人均石油消費量從1978年的31桶減少至2000年的26桶,降幅為20%。從總體看,1973年以來,美國經濟增長了126%,而能源消費僅增30%。

此外,由於美國交通運輸業占其石油總消費的65%以上,20世紀80—90年代低油價時期美國汽車行業快速發展,車型也越來越大,尤其是越野車和跑車等高耗油交通工具備受消費者青睞。因此以汽油為主體的石油產品需求有較大幅度的攀升,美國能源部預計,到2020年美國石油日消費量將達到2600萬~2700萬桶。

㈡ 美國油氣資源分布

受地質背景的控制,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的分布,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類型和特點。中部穩定的內部區域,主要的油氣生產層系為古生界;在穩定內部區域的西部,油氣產自山間盆地和前陸盆地內,產層除古生界外,還有中生界及新生界。科迪勒拉逆沖斷層帶的油氣產自古生界和中生界,而沃希托和阿巴拉契亞逆沖斷層帶的油氣僅產自古生代儲層。

在墨西哥灣沿岸及海域,有巨厚的中、新生代沉積,已經從中生產了大量的油氣,如著名的東得克薩斯油田,墨西哥灣沿岸油氣區基本上由形成於北美大陸南部邊緣的大型中生代和新生代復合盆地組成。大西洋邊緣一帶,也有巨厚的中、新生代沉積物,可是迄今為止,除佛羅里達半島南部發現了少量石油,該區勘探尚無重大突破,在巴爾的摩峽谷區域的中生代地層中,發現了非商業性的天然氣。

得克薩斯州西部和新墨西哥州東部地區的主要構造單元包括二疊盆地、本德隆起-沃思堡地區和南部的馬拉松-沃希托逆沖斷層帶。該區古生代地層幾乎全部可以生產油氣,二疊盆地是該區最豐產油氣的地區,它是北美克拉通西南邊緣一個大的不對稱構造坳陷,內部充填了厚的古生代地層。在二疊盆地中,特拉華-瓦爾沃德地區是重要的天然氣產區。

在科迪勒拉山系東面和中央穩定地台的西部邊緣,從新墨西哥州到蒙大拿州,包括科羅拉多高原在內的地區,分布了一系列的含油氣盆地,含油層系包括從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地層。科迪勒拉逆沖斷層帶對該區的山間盆地,如尤因塔-皮申斯和聖胡安盆地等的石油資源有重要作用,在這些盆地中發現了重要的油氣田。在美國的最西部,加利福尼亞州擁有一些含油異常豐富的新生代盆地。

中陸地區占據了美國中央穩定地台的大部分,該油氣區含有兩個深盆地,一個是西部的阿納達科盆地,另一個是東部的阿科馬盆地,兩個盆地都含有非常厚的古生代岩石層序。該區的油氣集中在堪薩斯州和俄克拉何馬州,圈閉類型為各種構造型、地層型或者二者復合的圈閉。

阿拉斯加州有兩個油區,南部庫克灣盆地的產油層為新生代儲層;北冰洋海岸平原上的北坡盆地擁有美國最大的普拉德霍灣油田,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均有產層。北坡盆地中已發現的重要油氣田和儲層有:普拉德霍灣油田三疊紀儲層、恩迪克特油田密西西比紀儲層和庫帕魯克油田古近紀、新近紀儲層。阿拉斯加盆地中有很大部分是含新生代岩層的非海相盆地,分布在阿拉斯加的內部,庫克灣盆地就是這種類型。

從已生產的油氣情況看,墨西哥灣油氣區的生產居美國第一位,其次是二疊盆地為主的得克薩斯州西部和新墨西哥州東部,中陸地區排在第三位,之後就是太平洋沿岸、落基山油氣區等(圖2.1~圖2.3)。二疊盆地和中陸地區的油氣田主要是靠地面和地質方法發現的,落基山、太平洋沿岸以及東得克薩斯/阿肯色-路易斯安那油氣區的油田也是靠多種方法發現的,只有墨西哥灣油氣區、東南部地區以及東內部油氣區的油氣是主要靠地震方法發現的。

在美國重要油氣田中,構造圈閉佔一半以上,特別是在海岸平原地區以構造圈閉為主;復合圈閉重要性居第二,主要分布在中陸地區及部分墨西哥灣海岸平原和加利福尼亞海岸平原地區;地層圈閉主要分布在中陸地區和落基山油氣區。海岸平原及落基山、東內部中、新生代盆地的儲層以碎屑岩為主,僅二疊盆地的儲層以碳酸鹽岩為主。

圖2.1 美國油氣產區分布示意圖[26,27]

圖2.3 2004年美國天然氣(干氣)剩餘探明儲量分布[28]

㈢  北美地區典型國家的油氣工業發展概況

北美地區的天然氣和石油在世界油氣資源分布的比例分別是19%和18%。2002年(估計值)北美地區的石油產量為55725萬噸,佔世界產量的16.88%,天然氣產量為8234.98億立方米,佔世界總產量的32.96%。美國是世界第二大天然氣生產國,第三大石油生產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加拿大的油氣資源較豐富,是美國油氣的最大供應國。墨西哥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又是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成員國,現已成為美國石油進口的主要來源之一。

一、美國油氣工業發展概況

1.美國油氣的產儲量

美國是世界油氣資源大國,到目前為止,美國探明的石油儲量大體佔世界總量的2.8%,天然氣探明儲量佔3.2%。2003年1月1日美國的天然氣估計探明儲量為5.19萬億立方米,比2002年同期的估計探明儲量5.02萬億立方米增加了3.39%。2002年底石油的剩餘探明儲量為30.75億噸,比2001年底的剩餘探明儲量30.07億噸增加了2.26%。2002年其石油產量為2.89億噸(實際值),比上年的2.90億噸減少了0.34%。2002年天然氣的產量為5703.87億立方米,比上年同期的5758.48億立方米下降了0.95%。

美國一次能源生產結構變化趨勢為:從1950年到1999年水電在能源生產中所佔的比例逐漸增加,天然氣從1950年到1980年在美國一次能源生產結構中所佔的比重逐年增加,但在20世紀80年代之後,天然氣所佔比重先是忽然急劇減少,然後在90年代之後基本處於比較穩定的狀態。石油在美國一次能源生產結構中所佔比重從1950年到1999年穩中有降(見圖6-1)。

圖6-1美國一次能源生產結構變化

2.美國的油氣貿易

美國不但是油氣資源大國,而且也是油氣消費大國。其國內的油氣生產不能滿足消費,需要進口大量的油氣。據英國BP《2003年6月世界能源統計述評》統計,美國2002年石油進口為11357千桶/日,比2001年減少了2.2%。天然氣的進口量為1089.1億立方米,天然氣消費量為6675億立方米,比2001年增長3.9%。美國的石油進口量巨大,其進口量佔世界總進口量的26%。油氣對外依賴程度非常大。

隨著美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據預測,美國的石油進口量在未來將穩步增長(見圖6-2)。

圖6-2美國未來石油生產與進口趨勢

(美國石油消費,百萬桶/日)

美國進口石油的地區主要是西半球(指美洲地區)、中東地區和非洲地區(見下圖)由於地緣政治和一體化管網的自由貿易協定、能源部門相互投資、分擔的安全義務以及可靠的供應關系等原因,2000年美國石油總進口的55%集中來自四個國家:加拿大(15%)、沙烏地阿拉伯(14%)、委內瑞拉(14%)和墨西哥(12%)(見圖6-3和圖6-4)。

圖6-32000年美國石油進口的地區分布

(據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2001)

圖6-42000年美國石油進口的10大供應國(單位:千桶/日)

(據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2001)

除了繼續鞏固與美洲國家的關系外,中東將首先成為美國全球能源政策的焦點。

3.油氣消費

(1)美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預測

美國近20多年的經濟增長,使美國消費的石油就佔全世界石油總消費量的25%強。從1973~1998年間,美國的能源消費量增長了22.42%,而1998年美國的GDP是1973年的1.93倍。

美國是世界上的頭號經濟大國,雖然近期美國經濟增長有趨緩的態勢,但美國的經濟在未來將繼續緩慢增長,因此,其能源消費在未來也將繼續增長,見圖6-5。

圖6-5美國石油總需求量趨勢(百萬桶/日)

(據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2000)

(2)美國油氣消費量

美國每年平均消費石油8.97億噸,天然氣6544億立方米。見表6-1和表6-2。

表6-1美國1987~2000年石油消費(單位:億噸)

(據BP.2001)

表6-2美國1985~1998年世界天然氣消費(單位:億立方米)

(據BP,2001)

(3)美國油氣消費結構

從總體上看,美國的一次能源消費結構與世界的一次能源消費結構趨勢基本相同,從1950年到1980年,美國的煤炭消費量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逐漸下降。而石油所佔比重變化不大,天然氣消費量所佔比重卻不斷上升。1980年後,石油所佔消費比重還是基本未變,而天然氣所佔消費比重在突然下降後逐步回升,煤炭所佔比重在1980年之後穩中有升。

美國1999年能源消費總量為8533.6百萬噸油當量,其中石油所佔比重為40.6%,天然氣所佔比重為25.2%,二者合計佔美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達64.8%。

二、加拿大油氣工業發展概況

1.加拿大油氣的產儲量

加拿大的油氣資源量也比較豐富。2002年加拿大的石油探明可采儲量為246.60億噸,比2001年的石油探明儲量6.63億噸增加了3619%。2003年報道天然氣的估計探明儲量1.70萬億立方米,比2002年1月1日的天然氣估計探明儲量1.69萬億立方米增加了0.59%。

加拿大2002年底的石油產量為10975.0萬噸,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5%。2002年的天然氣產量為2074.20億立方米,比上年同期的產量2057.72億立方米增加了0.80%。

2.加拿大的油氣貿易

加拿大是石油凈出口國,1998年其進口原油為3830萬噸,進口油品為860萬噸,出口原油6350萬噸,出口油品為1570萬噸。1999年加拿大的天然氣商品量為1780億立方米,比1998年的1695億立方米增加了5%,其中輸往美國的天然氣上升8.5%,達到了947億立方米,佔美國天然氣消費總量的15%,這主要是1998年末投入運營的管輸能力擴容工程已開始發揮作用。

加拿大是美國天然氣、石油和電力最大的供應國。2000年加拿大石油貿易增長了4%,對美增長了10%。2000年加拿大出口天然氣1016.6億立方米。

3.油氣消費

加拿大1998年的石油消費量為8320萬噸,比1997年的消費量8210萬噸增加了1.3%(見表6-3),1999年加拿大的天然氣消費量為842億立方米,比1998年的833億立方米增加了1.1%(表6-4)。

表6-31990~1998年加拿大的石油消費量(單位:百萬噸)

(據BP,2001)

表6-41985~1999年加拿大天然氣消費量(單位:億立方米)

(據BP,2001)

在加拿大的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1999年石油所佔比重為36.4%,天然氣所佔比重為28.2%。

三、墨西哥油氣工業發展概況

1.墨西哥的油氣產量和儲量

截止到2001年底,墨西哥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17.29億噸,比上年同期的36.75億噸減少了52.95%。墨西哥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原油產量年平均約為1.55億噸。2002年墨西哥的石油產量為1.59億噸(估計值),比2001年的1.56億噸(實際值)增加了1.69%。

截止到2003年1月1日,墨西哥的天然氣證實儲量為2485.10億立方米,比上年同期的8354.93億立方米減少了70.26%。2002年墨西哥的天然氣產量為456.91億立方米,比上年同期減少了約1.94%。墨西哥的天然氣儲量在拉美僅次於委內瑞拉,在美洲居第四位。墨西哥開採的天然氣大部分是伴生氣,只有不足25%的天然氣產自非伴生氣田。由於墨西哥在天然氣勘探開發上投資很少,所以產量近5年一直不高。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估計,今後十年墨西哥對天然氣的需求將增長9%,而天然氣產量卻會不斷下降(王錫華、焦震衡,2003)。

2.墨西哥的油氣貿易和油氣消費

墨西哥國土面積為192萬平方公里,人口有9860萬,國內生產總值超過了4000億美元,人均GDP為4000美元,石油消費量為178萬桶/日,人均石油消費量6.6桶/年,成品油需求量為165.1萬桶/日,其中汽油佔三分之一。1998年汽油消費量為50.7萬桶/日,其中國內煉廠供應量為45.3萬桶/日。目前該國每日進口的13.5萬桶高辛烷值汽油大部分來自殼牌的帝爾帕克合資煉廠,同時也從歐洲進口汽油。該國汽油出口量為8.1萬桶/日,通常銷往美國。另外該國天然氣的消費量也有所增加。一些以燃料油為動力的電廠已經改用天然氣為燃料,新建電廠全部採用天然氣為燃料。

1999年墨西哥的天然氣商品量為351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了2.3%。2000年墨西哥向美國出口石油為1359千桶/日。1999年墨西哥出口天然氣16億立方米,比1998年的出口量4億立方米增加了300%。2000年墨西哥向美國出口1.7億立方米,而從美國進口31.1億立方米。

㈣ 關於美國石油出口

美國成為石油產品凈出口國,並不一定就表明美國在走下坡路,當經濟不景氣肯定是影響這一變化的因素之一。我們還應該考慮美國國內能源形勢的新變化。

由於美國經濟是傳統的面向世界市場的開放型經濟,當自給有餘時大量出口;在國內石油不能滿足供應且總體成本越來越高時,就大規模地將投資和經營向國外轉移,以獲得利潤並滿足國內供給。這就是你所謂的下坡路。

美國成為石油產品凈出口國,直接反映了美國能源供應格局發生了變化,間接反映了美國能源消費格局的變化。這種發展變化很大程度上與經濟、技術有關。由於基礎設施完善,加上多數氣田離用戶並不太遠,美國天然氣的利用率較高。同時,美國把減少對國外石油依賴相當大的期望寄予石油替代品上。早在2006 年的國情咨文中就強調了這一點。「擺脫對石油依賴的最好方法是依靠科學技術⋯⋯通過開展乙醇、燃煤電廠、太陽能、風能技術以及核能領域的研究。這也側面說明資源不是戰略武器的唯一形式,科學技術也能提供戰略武器。

美國國內經濟發展趨勢未來仍然放慢,對石油產品需求不足,必然影響美國對石油產品的消耗,降低了石油的進口。同時,美國煉廠剩餘的煉油產能只能進一步地依賴出口市場,這樣必然會對世界能源市場供應產生影響。當然,美國目前的出口狀況僅反映了美國短期的能源市場變化。未來15年到20 年,美國的原油處於凈進口國量地位,這一根本格局仍將難以得到改變。美國的石油消費量很大,而其國內產量遠遠滿足不了國內需求量。

受影響是肯定的,但是否落空短期內還不好判斷。在伊拉克戰爭結束後,美國想通過控制伊拉克的石油,進而控制東石油以及中東石油運輸線。滿足自身的石油需要,還主導了國際石油價格。美國控制中東石油,就是想把歐盟、日本等盟國的能源需求操控在自己手上,然後可以抑制它們的經濟發展,以保住美國的經濟霸權地位。利用伊拉克戰爭打擊歐元,以保持美元的強勢地位。
我國高調支持歐元低位一方面是希望歐元能與美元抗衡,同時希望加強中國同歐盟國的合作。

但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打破了美國伊拉克戰爭的利好局勢。此次危機已波及全球,並且對美國、歐盟、日本三大經濟體影響極其嚴重,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對世界影響最為廣泛的一次危機;從影響的深度來看,已造成三大經濟體相繼陷入衰退,並且預計衰退將持續。從發生的原因來看,這是第一次源自金融體系內部的危機,由於金融體系發揮市場融資的作用,此次對於金融體系的摧毀性打擊,將導致市場化融資和信用體系的重新建立;危機將重啟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全球話語權之爭,世界經濟、政治、金融、貨幣等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

㈤ 美國的石油、天然氣等資源是歸私人所有嗎石油公司如何取得某個地區的石油開采權

美國的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如果是在私人土地之下的,是歸私人所有的。美國的國土以私人所有土地佔多數,這里的所有權是包括了地下開采資源的權利以及地上建築房屋的權利的。所以,在那些私人土地之下的資源確實歸私人所有,只要石油公司開個好價錢就能夠獲得。

美國原本是英國的殖民地,早在17世紀時英國殖民政府在向移民出售土地時,是連土地底下的所有一切比如礦產等都一起賣出的,此一法律一直延續至今,美國最流行的房地產所有權稱為「封地產權」(fee simple estate, 簡稱fee simple)。

在這個英文專屬名詞中,「fee」(費用)是由「fief」(封地)轉化而來的,以前英國王室向大臣封地,受封者握有所封土地的絕對權利。因此,凡買賣房地產時,只要標明「封地產權」的,則業主就對土地地表及地下的一切擁有所有權。

目前美國絕大部分房屋在出售時,是與所在土地的所有權一起出售的,也都採用「封地產權」的形式,如果是獨棟屋或聯排屋,會標明擁有土地的面積;如果是高層公寓式房屋,則所有屋主共同擁有所在樓宇的土地。

需要指出的是,土地的地表及地下雖然均屬業主所有,並不一定表明擁有地表的業主或者擁有地下資源的業主是同一個業主,此話怎講?因為擁有地表及地下所有權的業主,可以選擇將地表物業及地下資源分別出售給不同的人,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買了地表物業或地下資源的人,就只能擁有自己購買那部分的產權。

美國許多地方由於在私人土地上發現油氣礦產資源而一夜暴富的人不少,大多數業主都會選擇將地底資源的所有權出售或採取收取特許經營費的方式。

最近十多年由於頁岩油的開采,在頁岩油較多的地區比如賓夕法尼亞州、俄亥俄州等地,許多居民都允許能源公司在自家後院安裝油井,按事先約定好的數目每月收取特許費,對於這些居民來說,只要油井立在自家後院,就可以坐收不菲的收入。

據全國所有權者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oyalty Owners)估計,全美約有1200多萬土地所有者因在其土地上開採石油、天然氣和其他礦產資源而獲得特許權使用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