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戰期間,美國在宣戰以前就對日本石油禁運,是什麼原因
因為美國不想在中國投降以後再對日本作戰,所以逼迫日本在未解決「支那事變」(抗日戰爭)以前對美國宣戰,因為中國戰場可以牽制大批日軍,所以美軍在太平洋戰場就不用承受太大的傷亡。而在1941年中國已經獨立抗戰四年,國內資源和戰略儲備、武器儲備已經消耗殆盡,很難再獨立抗爭下去了。
當時日本的目的是稱霸世界,所以必然有與美國的「最終戰爭」。而如果日本北上進攻蘇聯,蘇聯便會腹背受敵,很有可能因此戰敗。如果蘇聯戰敗,德國便會佔領全歐洲。此時美國再參戰便會受到佔領歐亞大陸的日德兩國的左右夾擊,從而局面就會變得很艱險。
Ⅱ 伊拉克戰敗後,美國為何沒有霸佔石油
那是因為美國攻佔伊拉克以後,有比石油更重要的目標,佔領整個中東國家,霸權世界。
二戰以後,美國無疑占據了世界霸權的地位,但在中東地區,石油資源是極其豐富的,也正是因為如此,眾多中東國家才靠出口這一資源賺取了大量的外匯。
伊拉克在亞歐非三大陸之間,具有中東最優勢性的位置,一直是各個強國希望搶奪的目標。所以,美國佔領伊拉克後,石油固然很重要,但加快掌握中東的腳步才是最根本、最大化的利益。
所以繼伊拉克、利比亞之後,敘利亞也相繼被美軍佔領,而美國將中東攪和得人仰馬翻,各國家關系已經到了戰爭一觸即發的程度。這時候的美國剛好坐收漁翁之利,不僅佔領了中東,更能掌握中東的所有石油資源。
Ⅲ 美國打敗伊拉克後,為什麼對如此大量的石油無動於衷
【女神說軍事第734期】2003年,以英美軍隊為主的聯合部隊對伊拉克發動了一場長達7年的軍事行動。美國國防部長表示,發動這場戰爭的目的是為鏟除薩達姆獨裁政權,剿滅恐怖分子,結束i獨裁統治,保護伊拉克的石油和其他天然資源,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但在大多數人的眼裡,這些只是美國的官方解釋。攻打伊拉克大部分原因是為了伊拉克的石油。當時的伊拉克石油產量豐富,是世界上最多產量的國家,不止是美國,恐怕很多國家對伊拉克的石油都很眼紅。況且,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許多國家都以佔領別國領土,掠奪別國資源的方式積累本國財富。這就是經典的殖民帝國模式。但是,在美國成功攻下伊拉克後,美國卻不從伊拉克拿走一滴石油,這是為什麼呢?難道美國攻打伊拉克不是為了他的石油嗎?
是為了石油,但不是要石油,美國自身的石油儲備就很多,他要的是石油美元,他要全世界的石油交易都以美元來結算,這樣就可以保證美元的霸主地位,更多的列印美元,向全世界輸出。
全世界的石油交易都與美元掛鉤,而美元的信用也牢牢地與全球的能源需求掛上了鉤。而美國打下伊拉克時,出現了什麼情況?就是全球油價飆升。油價飆升,交易又以美元結算,這就意味著油價的飆升拉高了全球的美元需求。
伊拉克戰爭之前,一桶石油38美元,打完之後一桶石油接近150美元。這就相當於這場戰爭使美元需求增長了近三倍。這樣一來,美國就可以通過出售美元與其他國家交易。這場仗可謂是老謀深算了
Ⅳ 美國為什麼不敢打俄羅斯的石油公司
因為這幾個國家的產油量很大,打了還有可能導致俄羅斯發展不下去了。石油一直都是世界上的戰略物資,在各國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俄羅斯更是如此。
蘇聯解體的原因,還是有著石油的影響的。當年由美國挑起的石油戰爭,直接對蘇聯的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打擊。現在的俄羅斯還是如此,對石油的依賴還是非常的強的。所以俄羅斯並不會傻到去對這些產油國開戰,哪怕是美國光明正大的進攻敘利亞。畢竟石油對俄羅斯的影響確實非常的大,俄羅斯可不敢拿自己的未來開玩笑。
Ⅳ 美國打伊拉克,為什麼沒有拿走一滴石油呢
美國攻打伊拉克有許多原因。很多人以為美國是為了他的石油,但其實最主要的目的最並不是為了石油,而是為了利用石油賺取更多的美元。
所以其實美國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利用石油穩固美元在世界經濟上的地位,從而利用這一點來控制世界經濟,鞏固自己的霸主地位。美國侵入伊拉克組織多部隊出兵,最後美國政府利用戰爭之後石油的價格上漲賺取了差額,美國許多石油資本家也從中獲取巨大利益。
Ⅵ 二戰時,美國為什麼對日本實行石油禁運
早在1934年,美國國務院和外務部就抗議日本不遵守「門戶開放」政策,在中國的東北搞石油壟斷,但那時,美國政府不贊同對日本進行石油禁運。後來戰爭的擴大化,使美國和日本的矛盾越來越大,雙方不時地進行談判。
由於雙方爭執不下,美國開始考慮對日本貿易禁運和大范圍的經濟制裁的可能性,日本受到了壓力,尤其在石油領域。日本佔有的石油產地很少,只好用頁岩油作為補充,這些占石油需求量的7%,其餘的全靠進口,在1939年,80%的進口石油來源於美國,另外一部分來源於和屬東印度群島。荷屬東印度群島是東亞最重要的產油地,如果日本能夠控制這個地方,那麼它就能夠得到充足的石油供應。
然而,荷屬東印度的石油產量完全控制在外國石油公司的手中,尤其是皇家殼牌公司。因此,如果日本想毫無阻力的獲得該地區的石油,就必須控制該地區。但是,所有與該地區有密切關系的國家都意識到了日本潛在的危險性。
1940年7月20日,財政部長亨利·摩根索和陸軍部長史汀生試圖說服政府對日進行全面禁運,但是國務院卻發表了一份道義禁運的聲明。聲明將禁運物品僅限於辛烷值87以上的航空汽油和某些鐵礦、廢鐵。
但是,道義禁運並不是不禁運。如果日本野心勃勃的擴張慾望,沖破了美國所能忍受的底線,美國是不會讓日本滿意的。1941年6月25日到7月2日,日本做出了決定命運的選擇,暫時不動蘇聯一根毫毛,集中精力向南進攻,特別是爭取控制整個印度支那,奪取荷屬印度群島,這恰恰觸犯了美國忍受的底線。
1941年7月28日,當日本佔領戰領法屬印度支那時,美國宣布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凍結日本在美國內的所有財產,包括實行石油禁運。英國和荷蘭也紛紛效仿,英國切斷了婆羅洲向日本的石油供應;美國說服荷蘭東印度公司暫停向橫濱和長崎運送石油。在日本國會中,首相宣稱這種情勢無法忍受,全國的陸海軍即將缺油。
1941年12月7日,為了入侵荷屬東印度群島都和東南亞,攝取那裡的石油。也為了保護海上通路,特別是為了保證從蘇門達臘及婆羅洲返回日本的油輪暢通無阻,日本襲擊了美國在太平洋珍珠港的海上艦隊。珍珠港戰爭的爆發,使美國人團結一致,徹底全面的切斷對日本的石油供應,凍結了日本在美國的全部資金,不允許日本用這些錢購買石油,毀壞東印度群島上的石油設施,襲擊從海上開往日本的油輪。
(6)美國為什麼不發動石油戰爭擴展閱讀
日本石油進口的數量在1943年的第一個季度曾經達到頂峰,但是到1944年日本進口的石油量已經不到1943年石油進口量的一半,1945年日本已經進口不到一滴油了。某日本船長說:「到快停戰那段時間,事情發展到油輪只要離港,大家就肯定它有去無回的地步。我們誰也不懷疑油輪回不了日本"。
日益嚴重的石油短缺越發明顯地約束著日本的軍事能力,影響到日本的戰略考慮。在1944年6月的馬利亞納群島戰役中,日本戰艦因為缺少石油而未能參加戰斗。石油的短缺還限制了日本空軍的能力。1944年,日本飛行員的訓練從認為必須完成的60小時減少到30小時。
隨著時石油短缺情況的進一步惡化,航空訓練乾脆免了。航空油的原料只剩下松脂,而且煉成的燃油越來越多的摻雜酒精。劣質性的燃料,缺乏訓練的飛行員,未經核驗的飛機,使日軍飛機從一個基地轉向另一個基地就損失其中的40%。
日本石油短缺的綜合結果是,正當日軍需要海軍、空軍聯合抗擊盟軍時,卻由於嚴重缺油而又不得不分散兵力。總之,美國對日本的石油禁運,給日本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加速了日本的失敗。
Ⅶ 美國在二戰時期為什麼對日本石油禁運
原因:①美國同日本在遠東利益沖突很早就爆發了。尤其在一戰後,兩國在太平洋上的海軍都很「默契」地以對方為假想敵。
②二戰爆發時,日本與德國建立盟約,這就刺激了當時已確定扶英抗德的美國。
③導火索事件:1941年4月日美談判開始前後,日本陸續佔領整個印度支那,發生法屬印度支那進駐事件。因為法國淪陷與德國後,日本認為法國原來在亞洲的殖民地都應該屬於他們的。就悍然入侵了印度支那。
④日本的這一舉動不但讓英國人感到憤怒,說日本人這是從背後下刀子,同時也加劇了美國對日本的態度,使美國對日本的擴張野心有了明確的認識。美英等國強烈要求日本從中國撤軍並停止擴張,並以限制廢鋼鐵和石油出口對日本進行要挾,迫使日本就範。
Ⅷ 美國人打敗薩達姆,為何卻不敢把伊拉克石油據為己有
眾所周知,自二戰後,美國發動的戰爭就一場接著一場,但是戰爭的殘酷也遠非一般人能夠承受,1991年爆發的海灣戰爭雖然僅僅持續了一個多月,但是仍然對參戰士兵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根據統計,68萬參加海灣戰爭的美國士兵中大概有15萬人都換上一種怪病,而截止到目前,已經有9000多人因此喪命,還有數十萬人每天要忍受病痛帶來的折磨。
這種怪病被稱為「海灣戰爭綜合症」,主要表現為失眠、失憶、情緒失控以及某些功能減退導致相關系統失調等等,出現這種症狀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殘酷的戰場環境會刺激士兵的心理,如果背負的壓力過大,就會導致生理系統的崩潰。另一方面,美軍在海灣戰爭中大約使用了300噸的貧鈾彈,無論是接觸到貧鈾彈的士兵還是因為在戰場中吸入了鈾顆粒物的士兵都會受到輻射,進而引發相關病症。
然而美軍的腳步並沒有停下來,2001年,阿富汗反恐戰爭爆發,緊接著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這兩場戰爭分別持續了13年和9年,由於美軍採取了「更加公平」的士兵們輪番上戰場的做法,所以一共有230萬美軍曾經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上服役,而「海灣戰爭綜合症」也再一次出現在他們身上,根據不完全統計,這230萬美軍當中至少有兩成也就是46萬美軍患上了怪病,絕大多數都具備「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症狀。
但是,仔細回想一下,當初伊拉克可是有100萬的軍隊,但是卻在美軍的手下堅持了4個月就被全線擊潰,這是為什麼呢?在當時,伊拉克綜合國力排名前三,在武器方面,伊拉克從歐洲和俄羅斯購買了大量的新型戰斗機,從裝備上來看,並不會顯得特別遜色,但是那個戰爭過後,這些武器裝備一點影子都沒有了。
美國3萬人幹掉了伊拉克100萬的軍隊,這在當時看來是很不能夠讓人接收的,畢竟人數太過懸殊了。後來,根據美軍方面的透露,伊拉克之中出現了內奸,關於伊拉克內部的一些情況,美國早就了如指掌,並且事先就做好了相應的規劃。
從這里可以發現,美國的情報工作一直都是很厲害的,特別是現如今的情報局,在美國的軍事行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003年的一天,美軍俘虜薩達姆。我記得當時我正在看電視,突然說大新聞出來了,薩達姆在一個地洞里被抓住了,薩達姆出來的時候鬍子拉碴、蓬頭垢面??當時我還在想薩達姆這種人怎麼能被人活捉呢?正常情況下是寧死也不能叫人活捉,被活捉有什麼好處,難道經過美軍審判能活下來嗎?這個獨裁者薩達姆最後居然是被俘的,還有利比亞的獨裁者卡扎菲最後也是被俘後跪地求饒,這些都令人大跌眼鏡,因為這些人看起來都是最不像會被俘或求饒的人。尤其是卡扎菲,他在求饒完以後還受辱,受辱之後就被亂拳打死,這實在是讓我難以理解。
當時美國打伊拉克的理由是懷疑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最後並沒找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美國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去打伊拉克,實際上在對伊拉克發動戰爭的時候,美國人民是非常反對的,美國人民為了伊拉克戰爭也付出了很多。伊拉克戰爭最終花了美國納稅人七千多億美元,犧牲了四千多名美國軍人的生命,這場戰爭到底有什麼意義?全體美國人民非常憤怒:「這伊拉克戰爭不就是我們全體美國人民在給猶太人埋單嗎?」大家知道美國有六百萬猶太人,美國人民認為是這些猶太人得罪了穆斯林,是這些猶太人得罪了拉登,是這些猶太人得罪了所有阿拉伯國家的人民,而美國政府支持以色列、支持猶太人。但這也沒有辦法,因為猶太人有錢,猶太人把持著美國的媒體、把持著美國的大銀行??但是最終花的這七千多億美元還是全體美國納稅人的錢。
人們都說,美國這個國家的強大,是由於有三大支柱――貨幣、科技、軍事。實際上今天我們可以看到,真正支撐美國的是貨幣和軍事,而支撐貨幣的則是美國的軍事力量。
全世界所有國家軍隊的打仗都是燒錢,但美軍打仗雖然也燒錢,但卻能一邊燒錢,一邊為美國掙錢,這一點,其他國家都做不到。只有美國,可以通過打仗獲得巨大的利益,盡管美國也有失手的時候。美國人為什麼要打伊拉克?大部分人心裡想到的是兩個字――石油。美國人真的是為石油而戰嗎?非也。美國人如果為石油而戰的話,那麼,美國人在打下伊拉克之後,為什麼不從伊拉克拉走一桶石油?而且,油價從戰前的38美元一桶,一路飆升到戰後的149美元一桶,美國老百姓並沒有因為美軍佔領了伊拉克這樣的產油國而享受低油價。所以說,美國打伊拉克不是為了石油,而是為了美元。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美國人在伊拉克打仗,還不止是這一個目標。它同時也是在維護美元的霸權地位。當年小布希為什麼一定要打伊拉克?現在我們已經看的很清楚,薩達姆沒有支持恐怖主義,沒有支持基地組織,也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為什麼薩達姆卻最終走上了絞刑架?因為薩達姆自以為聰敏,想在在大國之間玩火。
事實上說出來的原因都不是真實原因,反恐或者發展生化武器都不是根本原因。美國耗費7000多億美元歷時7年傷亡幾千人最後悻悻的撤走,最終達到了什麼目的?單純的推翻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或者單純的為了尋找薩達姆支持恐怖主義的證據?或者為了尋找伊拉克擁有大規模的所謂生化武器嗎?以美國發達的情報網、以美國的精明,為了搜集薩達姆支持恐怖主義或者有生化武器的證據需要耗資7000億並且製造一場戰爭來達到目的嗎?應該不需要,這些證據完全有其他辦法來搜集。
戰爭是經濟的延伸,伊拉克戰爭爆發的原因必然是因為經濟原因。1972年,蘇聯與伊拉克簽訂「友好合作條約」,1973年,薩達姆力主收回西方石油公司在伊拉克的股份,美國石油公司損失最大。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次年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經過42天最終取得海灣戰爭的決定性勝利,經過此次戰爭美國加強了在中東地區的的軍事存在。蘇聯解體之後,世上已經再無國家可以直接與美國抗衡,美國為了維持美元的霸主地位,而且為了獲得國際石油定價權,要打擊和分化歐佩克內部各個國家,所以選擇拿處處與自己對著乾的伊拉克薩達姆政權開刀。對美國而言獲取石油定價權比佔有伊拉克油田更值得做,獲得石油定價權比佔有油田的利益更大。
美軍以反恐的名義發動伊拉克戰爭,如今已經持續14年之久,可是整個局勢仍然處於半失控狀態。美國並沒有給伊拉克人民帶去其承諾的自由,和平幸福而是恐怖不斷,經濟凋敝。
14年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投入軍費超7000億美元,並且付出了大幾千美軍士兵傷亡的沉重代價。美軍計劃的扶持親美政權,並盡快脫身,但是伊拉克的復雜局勢並沒有給予美軍脫身的機會。
如今美軍又想撤軍,又想留下顏面,避免伊拉克局勢失控,所以在撤軍問題上也是左右為難。如今美軍宣布阿富汗增加軍隊,就是美軍撤軍失敗的寫照。
有人問美軍為啥不把伊拉克的石油據為己有,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那就是美軍是以反恐名義進入伊拉克,並不是對伊拉克的完全佔領。美軍沒有理由直接佔有伊拉克油田,只能通過間接控制的方式達成對伊拉克油田侵佔。
另外伊拉克油田的開發維護成本比較高,美國也沒有直接佔領具有己有必要條件。美國直接把伊拉克油田占為己有也要履行相關程序,畢竟伊拉克是主權國家。美國不可能冒世界指責的風險直接佔領。
事實上,美軍軍事佔領伊拉克主要是為了在伊拉克打造一個中東民主樣板,為推行美國意識形態,推行美國價值觀作鋪墊。美軍希望聽過對伊拉克的直接控制,達到控制中東的目標,石油並不是其最主要的目標。雖然外界都把獲取石油當作美軍主要目標,實際上美軍更為關注的是其中的戰略目標和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