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國深海採油技術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可為何我國海外油田並不多
開採油田不止需要先進的技術,也要考慮所處的環境。運用先進的技術開采完以後,需要把石油運到合適的地方,這個運送的步驟很難。
利布拉油田是巴西迄今勘探發現的最大規模的單體鹽下層區塊,且為油的質量上乘,通過開發有望讓巴西成為全球主要石油出口國之一,對當地經濟發展有重大意義。但是,這塊油田處於1英里厚的海鹽層之下的深海層,技術上的難題與資金的瓶頸令巴西本土石油公司不得不通過國際合作尋求突破,巴西尚且如此,我國亦然,不能沖動的進行深海採油。
深海採油固然是開採油田的一個好辦法,但是環境問題也不容小覷。我們要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與他國合作一起開採油田,不可貿然行動。
② 中國為什麼不到東海南海大規模採油,而要依賴進口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也是石油產量名列前茅的國家!
從2021年3月的原油進口數據來看,毫無懸念,中國4965.9萬噸的原油進口量,又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的樣子,但是,進口這么多原油消耗的成本代價反而下降了3.9%。
③ 南海自然條件那麼惡劣,越南是如何在南海開采出那麼大量的石油中國為何不行
越南沒有自己的鑽井平台,建成那些都是跟別人合作的。2012年5月9日9時38分,我國首座深水鑽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在南海首鑽成功,鑽頭觸及南海荔灣6-1區域約1500米深的水下地層。這是我國首次獨立進行深水油氣勘探開發,標志著我國海洋石油工業的深水戰略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中國不是沒有滴
④ 我國沒有能力開采深海石油嗎
中國已擁有深海採油的技術手段,至少在技術層面已經為深海採油提供了可行性。
全球70%以上的油氣資源蘊藏在海底,其中50%的海底油氣資源集中在300至500米的深海,淺於200米的海底油氣資源僅占總量的7%。因此,研製深海採油技術設備是中國開發能源的必經之路。於是,中國在成功實施載人航天項目之後,又從天際潛入了海底。
截至不久前,中國僅具備開發不足300米水深的淺海油氣田的能力,而西方石油公司早已擁有開發3000米水深的深海油氣田的能力。鑒於此,上世紀末,中國對深海採油技術設備予以立項,命名為「海洋石油981」工程,亦即舉世最先進的第六代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台,前後投資人民幣60億元(11.2億新元)。這座鑽井平台由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承擔設計、采購、建造和完工調試,美國Friede Goldman公司承擔初步設計,上海第708研究所承擔詳細設計。2004年起,中國加快了該項目的進度,並於2008年開工建造鑽井平台。
該平台具有勘探、鑽井、完井與修井等多種作業功能,設計自重3萬噸,長114米,寬79米,平台穩性和強度能抵禦南中國海兩百年一遇的波浪載荷,在1500米水深內可使用錨泊定位,甲板最大載荷9000噸。最大作業水深超過3000米,鑽井深度超過1萬米。這些技術指標堪與世界最先進的鑽井平台相媲美。
2010年2月,該鑽井平台被命名為「海洋石油981」,其後交付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使用。中海油將用來在南中國海北部海域投入商業運營,這標志著中國將向深海進軍開發油氣資源。
同時中國研製載人潛水器的項目也在齊頭並進。日前「蛟龍號」載人潛水器5000米級海試成功,活動范圍已經可以達到全球七成海底。中國經濟高增長的速度自然觸發了該國對資源開發的異常渴求。估計今後「蛟龍號」之類的載人潛水器也將在南中國海開發中起到非凡的作用。「蛟龍號」的設計深度為7000米,為世界第一,預計2012年將進行7000米級海試。耐壓和密封是考驗深海載人潛水器性能最重要的兩個指標。潛入水下7000米時,將承受相當於700個大氣壓的巨大壓力,等於1平方米面積承重7000噸。巨大的水壓對潛水器的耐壓能力、密封性能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另外,潛航員身處狹小的空間,要在極深的海底孤軍作戰,連續工作6至8小時,可能是心理承受能力的極限。
台灣對擁有油氣田資源的渴望,比大陸有過之而無不及,卻缺乏經濟、軍事能力;大陸經濟、軍事能力固然差強人意,卻在南中國海沒有立足點。從某一個側面看待這個問題,似乎兩岸在經濟層面進行合作,聯合勘探並開發南中國海油氣田,也不失為一個絕處逢生的良機。
⑤ 我國本身就是一個貧油國家原油儲量少,面對外國在我國南海開採石油我們該如何對付
越南早在1978年就在南海開採石油,中國沒有實際開采項目,最主要的原因是,南海特別是南沙的主權爭議導致的不安全環境。
鳳凰網:越南在南海島嶼有哪些具體開發項目?
李國強:越南最早在1978年就和日本達成協議,就開發南海海底石油進行合作。自此之後,越南與50多個外國石油公司,簽訂石油勘探和開發合同大約有30多個,越南還在西沙和南沙海域非法石油招標120多個。
1986年冠名為「白虎」的油田在南海正式投產,由此開始越南的原油產量逐年速度增長,到目前為止,僅僅這個「白虎」油田,已經累計生產原油2000多萬噸,創匯250億美元。2009年前後,越南冠名為「大熊」、「龍」和「青龍」三個油田也相繼投產,這幾個油田都是在我國南海斷續線之內。
越南曾經是貧油國,現在的石油年產量高達將近2000多萬噸,一躍成為了石油出口國。石油已經成為越南出口最多的產品之一,在GDP中所佔的比重已經超過了30%。
鳳凰網:中國有沒有實質性的油田開采項目?
李國強:沒有。周邊國家和國外石油公司,一共合作開采大約有1200多口油井,但是就是沒有中國的一口油井。當然這1200多口油井是在整個南海的南部海域,有很多並沒有進入我們所主張的管轄斷續線之內。
鳳凰網:為什麼會這樣?
李國強:我想有多方面的原因:一個是安全原因,直接跟南海,特別是南沙的主權爭議相關,南海處於一種並不是十分安全的局面,風險過大,這是一個方面。
第二,上個世紀80年代之前,我們致力於國內的經濟發展,綜合國力還不是很強,受困於資金上的困擾。
第三個困境是來自於技術上的困境,也就是深海油氣勘探和開采,所要求的技術含量非常高,我們國家長期以來並不具備在深海進行石油勘探和開採的技術能力。中海油嘗試過與國外公司合作,拿市場換技術,但是這樣一個過程應該說很曲折,也並不是很順利,國外的核心技術還是拿不到。
鳳凰網:現在的情況呢?
李國強:國家改革開放以後經濟高速發展,綜合國力提高,資金問題得到了解決,應該說資金已經不是問題。在技術上的困擾,特別是我們看到去年6月份、8月份的時候,「蛟龍」號載人深潛下水成功,實際上也是我們深海勘探和開采上的一個重大技術突破。基於這樣的一些突破,今年年初,中海油公司提出向「海上大慶」進軍的目標。
現在依然是安全環境問題,得不到解決。其實,早在1992年的時候,中國的石油公司和美國的克里斯公司,在萬安灘這邊,也簽署了合同,要嘗試進行南海的石油開采,這是中國和國外石油公司簽署的第一個南海的海上石油合同,真正意義上的合同,但是很遺憾這個合同最後夭折了。核心就在於周邊環境、安全環境和國家關系的影響和制約。
四、中國對策
中國力爭通過外交途徑的同時,更重要的在於加強軍事防禦,堅持大海防戰略,強化海上執法,做好實施收回被占島礁的准備。
鳳凰網:面對南海爭端,中國從短期和長期來看,分別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對策?
李國強:第一,堅持「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這一基本立場。
第二,進一步採取更加積極主動的外交行動。在爭端沒有解決的情況下,有可能會與周邊國家探索出臨時性的解決辦法。比如在東海,和日本有漁業協定;在黃海,與韓國有共同的漁區;在北部灣劃界後,也有共同的漁區、臨時共管的一些地方。在南海會不會有這樣的臨時措施出來,我想是值得探討的,政府也會做一些努力。
第三,我們會堅決貫徹中國的大海防戰略,提升島上、岸上和海上作戰能力,繼續保障健全的海防能力體系。南海問題涉及到我們國家領土完整和國家安全,有沒有一個完整的海防體系,對我們維護主權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大海防戰略是要堅決去執行的。
第四,海上執法部門,包括海警、海監、漁政、海事等,要相互配合形成有機的整體,不斷地加大海上和空中巡視護航的力度,不間斷的宣誓主權,顯示我國在南海的存在。
鳳凰網:剛才您提到,我們在開采能源方面主要面臨安全環境差的困境,面對這種情況怎麼辦?
李國強:最重要的還是發揮人民海軍保駕護航的功能。隨著我們的航母即將建造成功,在某種程度上,會改變我們在南海的軍事防禦格局,同時也會為我們在南海的資源開發提供一定的保障。
鳳凰網:在我國控制的島嶼周圍也經常發生爭端,有什麼辦法嗎?
李國強:鑒於這樣的情況,我個人認為,一方面要加大所佔島礁的防衛能力和防衛功能,以及多方面的功能,即軍用和民用的功能;另外一方面,希望能夠做好實施收回被占島礁的准備。
⑥ 中國海洋石油存在問題是什麼
盡管我國海洋油氣資源十分豐富,但由於我國海洋油氣的勘探開發程度較低,面臨著一些亟待克服的問題,使得我國海洋油氣的開發目前還遠遠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海洋油氣資源開發總體科技水平不高
近年來,我國在淺海石油地質勘探開發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深水區域的勘探依然處於起步階段,南海水深一般在500~2000米,屬深水作業區。盡管我國在深水開發石油技術研究領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與國際海洋科技先進國家相比,存在著較大差距,在國際競爭中處於劣勢,海洋科研技術裝備比較落後,深海資源勘探開發能力不足,高端技術對國外依賴性強。國外對我國在一些尖端技術上的封鎖,制約了我國的發展速度和技術水平的提高,尚未形成高效開發近海油氣田的技術體系和完整的技術裝備。
二、與周邊國家存在著海洋利益糾紛
我國海域因油氣勘探與周圍鄰國出現的爭執由來已久。在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四大領海中,除了渤海是大陸環抱的海灣沒有與其他鄰國存在爭議外,其他海域都或多或少地與周邊國家存在著程度不同的爭議。
近年來東海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更是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東海已有的油氣資源勘探成果表明了東海東緣最有前景的油氣聚集區位於主要凹陷中心區的西翼,這個位置正是平湖至春曉油氣田帶,目前,中國與日本在東海油氣資源劃界和開發方面仍在繼續進行接觸和談判,但其爭議和分歧不可能迅速解決。
隨著南沙海域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發現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周邊一些國家紛紛對南沙群島的全部或部分聲稱擁有主權,並開始勘探那裡的石油資源,使南沙群島的主權爭端不斷激化。
⑦ 發展我國深海油氣的必要性是什麼
我國陸地和海洋淺水區都經歷了40~50年的勘探歷程,勘探程度較高,發現新的大型油氣接替領域相當困難。而南海油氣資源儲量豐富,占我國油氣總資源量的1/3,其中70%蘊藏於153.7×104km2的深水區域,可以成為我國油氣的重要接替領域。但由於自然環境惡劣、開發技術難度大、成本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南海深水的油氣資源一直沒有得到有效開發。
海洋油氣資源豐富,深海區是世界油氣資源重要戰略接替區。建設大型深水裝備,加快深水油氣勘探開發,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發展海洋經濟的必然要求,是建設海洋強國、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現實需要,也是海洋石油工業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的重要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