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石油是什麼樣的
石油是一種液態的、以碳氫化合物為主要成分的礦產品。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汽油、柴油、煤油、潤滑油、瀝青、塑料、纖維都是從石油中提煉或合成出來的,生活中隨處可見石油的蹤跡。
拓展資料:
石油的組成部分:
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是構成石油主要組成部分。
不同產地的石油中,各種烴類的結構和所佔比例相差很大,但主要有烷烴、環烷烴、芳香烴三類。
通常以烷烴為主的石油稱為石蠟基石油;
以環烷烴、芳香烴為主的稱環烴基石油;
介於二者之間的稱中間基石油。
我國主要原油的特點是含蠟較多,凝固點高,硫含量低,鎳、氮含量中等,釩含量極少。
② 石油(原油)是不是可燃物
石油是可燃物。
原油即石油,也稱「黑色金子」,習慣上稱直接從油井中開采出來未加工的石油為原油,它是一種由各種烴類組成的黑褐色或暗綠色黏稠液態或半固態的可燃物質。
石油產品是碳氫化合物,遇火或受熱很容易發生燃燒反應。油品的燃燒危險性大小可以用閃點、燃點和自燃點進行判斷。
(2)石油原油的特性是什麼擴展閱讀:
石油的特性:
一、易燃性
油品的閃點與燃點的產生需要外部火花,如果繼續增加油品的溫度,即使沒有火花,也會發生自燃。油品的閃點越低,油品的著火危險性越大。汽油和柴油均屬於遇到明火就會燃燒的油品。
二、易爆性
當油蒸氣與空氣混合,達到一定的混合比范圍時,發生爆炸。混合比范圍稱為爆炸極限。最低混合比稱為爆炸下限,最高混合比稱為上限。低於下限的火災將不會爆炸,也不會燃燒。當燃燒上限時,爆炸和燃燒往往交替發生在燃油火災中。
三、易蒸發
1公斤汽油蒸發約0.4立方米的汽油蒸氣。油蒸氣的比重一般在1.59-4之間,通常被困在低空中不循環或聚集在低地的空氣中。
四、易產生靜電
成品油Ω的電阻率一般在107~1013之間。我介於。加油站經營高電阻率成品油,電阻率越高,電導率越低,電荷積累能力越強。由電火花產生的4V以上靜態電壓已達到汽油蒸汽點火能量。影響靜電積聚的因素:環境空氣濕度、油流量、油壓、電導率。
五、流動性與膨脹性
油是一種流體,具有流動性。同時,與所有物質一樣,石油具有熱膨脹和冷收縮的特性。隨著溫度的升高,油量增大,壓力增大。溫度下降,體積縮小,壓力下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成品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石油
③ 石油有哪些特點
石油工人石油 石油又稱原油,是從地下深處開採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體。主要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與煤一樣屬於化石燃料。[編輯本段]石油的生成與聚集1.石油的生成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萬年的時間,在現今已發現的油藏中,時間最老的可達到5億年之久。在地球不斷演化的漫長歷史過程中,有一些「特殊」時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亡後,構成其身體的有機物質不斷分解,與泥沙或碳酸質沉澱物等物質混合組成沉積層。由於沉積物不斷地堆積加厚,導致溫度和壓力上升,隨著這種過程的不斷進行,沉積層變為沉積岩,進而形成沉積盆地,這就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質環境。伴隨各種地質作用,沉積盆地中的沉積物持續不斷地堆積。當溫度和壓力達到一定程度後,沉積物中動植物的有機物質轉化為碳氧化合物分子,最終生成石油和天然氣。2.石油的聚集石油不像水聚集在水庫中那樣聚集在沉積盆地最初形成的岩石——生油源岩,也就是沉積岩中,而是透過岩石的孔隙,被擠壓到壓力分布更低的岩石裂縫和孔隙中,直至停留在被完全封閉的儲集岩中。儲集岩是聚集石油的岩石。儲集岩形成了儲藏石油的地質環境——圈閉構造,它是阻止石油被繼續運移的地質構造。石油的這種聚集方式就如同水被一塊海綿吸收一樣。正因為有了儲集岩和圈閉構造,石油才能安靜地在地下定居,等待發掘者的到來。[編輯本段]世界原油主要分布地區原油的分布從總體上來看極端不平衡:從東西半球來看,約3/4的石油資源集中於東半球,西半球佔1/4;從南北半球看,石油資源主要集中於北半球;從緯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緯20°-40°和50°-70°兩個緯度帶內。波斯灣及墨西哥灣兩大油區和北非油田均處於北緯20°-40°內,該帶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儲量;50°-70°緯度帶內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羅斯伏爾加及西伯利亞油田和阿拉斯加灣油區。
④ 什麼是石油
石油,也稱原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 石油開采
有時有點綠色的)液體。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 ~ -60攝氏度),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攝氏度以上,可溶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它由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組成,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 (83% ~ 87%)、氫(11% ~ 14%),其餘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銻等)。由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約佔95% ~ 99%,含硫、 氧、氮的化合物對石油產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應盡量除去。不過不同的油田的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可以區分很大。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劑、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今天88%開採的石油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為化工業的原料。
⑤ 原油,汽油,柴油,煤油有什麼區別
1、用途不一樣
原油產品可分為石油燃料、石油溶劑與化工原料、潤滑劑、石蠟、石油瀝青、石油焦等6類。
汽油是用量最大的輕質石油產品之一,是引擎的一種重要燃料。
柴油主要作為拖拉機、大型汽車、內燃機車及土建、挖掘機、裝載機、漁船、柴油發電機組和農用機械的動力,是柴油汽車、拖拉機等柴油發動機燃料。
煤油主要用於點燈照明和各種噴燈、汽燈、汽化爐和煤油爐的燃料;也可用作機械零部件的洗滌劑等。
2、分類不一樣
原油按組成分類:石蠟基原油、環烷基原油和中間基原油三類。
汽油組分可分為直餾汽油、熱裂化汽油(焦化汽油)、催化裂化汽油、催化重整汽油等。
柴油分為輕柴油(沸點范圍約180-370℃)和重柴油(沸點范圍約350-410℃)兩大類。
煤油有動力煤油、溶劑煤油、燈用煤油、燃料煤油、洗滌煤油。
(5)石油原油的特性是什麼擴展閱讀:
汽油的發展歷史:
19世紀中,人們還沒有認識到汽油的重要性,當時大量使用的是點燈用煤油。那時的石油煉制依賴簡單的蒸餾過程,將石油中沸點不同的成分分離出來。煤油組分的沸點較高,點燈時使用安全,成為原油煉制的主要產品,而汽油和其他成分則往往被當作燃料燒掉。
到了19世紀中後期,創製成功使用汽油的內燃機, 1886年汽油機作為汽車動力運行成功,由此,汽油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但採用蒸餾法,僅能從原油中提煉出20%的汽油。
1911年,美國標准石油公司解決了汽油收率低的問題,採用威廉姆·伯頓和羅伯特·哈姆福瑞斯發明的熱裂化工藝,將重質的瓦斯油加熱裂化為輕質的汽油等餾分,從而整體提高了汽油收率,熱裂化工藝在1913年獲得了美國專利授權。隨後的催化裂化工藝比熱裂化工藝進一步提高了汽油收率,而且辛烷值更高。
⑥ 石油成品油的特性是什麼啊
一、易燃性
石油產品是碳氫化合物,遇火或受熱很容易發生燃燒反應。油品的燃燒危險性大小可以用閃點、燃點和自燃點進行判斷。
閃點:在規定的實驗條件下,油品蒸汽與空氣混合物接近火焰閃出火花便立即熄滅的最低溫度。燃點:可燃物開始持續燃燒的最低溫度。一般來說比閃點略高1—5度。
油品的閃點與燃點的產生需要外部火花,如果繼續增加油品的溫度,即使沒有火花,也會發生自燃。油品的閃點越低,油品的著火危險性越大。汽油和柴油均屬於遇到明火就會燃燒的油品。
二、易爆性
當石油蒸汽與空氣混合,達到一定混合比范圍時遇火即發生爆炸,混合比范圍稱為爆炸極限。最低混合比稱為爆炸下限,最高混合比稱為上限。低於下限遇火不會爆炸,也不會燃燒。高於上限遇火燃燒,石油火災中往往爆炸和燃燒交替出現。
三、易蒸發
1Kg汽油大約可蒸發0.4立方米的汽油蒸汽。油蒸汽比重一般在1.59—4之間,常常滯留在空氣不流通的低部位或聚集在低窪處。
四、易產生靜電
石油產品的電阻率一般在107~1013Ω.m之間。加油站經營油品的電阻率都很高,電阻率越高,導電率越小,積累電荷的能力越強。4V以上靜電壓產生的電火花就已達到汽油蒸汽點燃能量。 影響靜電聚集的因素:周圍空氣的濕度、油料流動速度、油料承受壓力、導電率。
五、流動性與膨脹性
油品是流體,具有流動性。同時油品與所有物質一樣,具有熱脹冷縮的特性。溫度升高,油品體積膨脹,壓力增高;溫度降低,體積收縮,壓力下降。
(6)石油原油的特性是什麼擴展閱讀
成品油是經過原油的生產加工而成,可分為石油燃料、石油溶劑與化工原料、潤滑劑、石蠟、石油瀝青、石油焦6類。 其中,石油燃料產量最大,約占總產量的90%;各種潤滑劑品種最多,產量約佔5%。各國都制定了產品標准,以適應生產和使用的需要。
從2013年2月25日零時起.25元。自2013年3月27日零時起,汽、柴油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分別降低0.23元和0.26元,這是國內成品油價格2013年以來首次下調。
2013年11月1日零時起汽、柴油價格每噸均降低75元,測算到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均降低0.06元,這一降幅創年內新低,也是十年新低。
⑦ 石油的一般性質是什麼
石油;petroleum
性質:有天然石油和人造石油之分。通常指天然石油,是一種化石燃料。由遠古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在地下經過漫長的地球化學演化而成。從深部地層中開采出的黑褐色或暗綠色的可燃性黏稠液體,常與天然氣並存。由各種烴類組成,含有少量硫、氮、氧的有機化合物。石油因產地不同,其理化性質有很大差異。未經加工的石油稱原油。原油經加工後可製成汽油、噴氣燃料、煤油、柴油等。還可提取潤滑油、潤滑脂等。也是發展石油化工的重要基礎原料。石油煉制工業中由原油經過一系列石油煉制過程和石油產品精製加工而得到各種產品,通常按其主要用途分為如下幾類:(1)石油燃料,如液化石油氣、汽油噴氣燃料、煤油、柴油、燃料油等;(2)石油溶劑和化工原料,如汽油型溶劑、煤油型溶劑、純芳烴和化工原料;(3)潤滑劑和有關產品,如各種潤滑油和潤滑脂等;(4)其他有關石油產品,如石油蠟、石油瀝青、石油焦等。每類產品還按應用領域再細分為若干組。1984年中國的石油產品數量即達600多個。
⑧ 原油跟石油你需要了解的那些事
石油是工業社會重要的動力燃料,它的許多優點是其他燃料無法比擬的。如在物理性質上,石油是可以流動的液體,比重小於水,容易開采、佔有的容積小,容易運輸。
一、為什麼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
石油是工業社會重要的動力燃料,它的許多優點是其他燃料無法比擬的。如在物理性質上,石油是可以流動的液體,比重小於水,容易開采、佔有的容積小,容易運輸。從原油中提煉的汽油和柴油是目前所有液體燃料中單位體積能量密度最高的,雖然天然氣、氫燃料單位質量所釋放出的熱量比汽油和柴油大,但是往往意味著需要更大的空間容量,因此在儲運便利性上不如汽油、柴油,此外汽油、柴油燃燒充分、無灰燼的特點滿足內燃機的要求(見圖巧核1-1)。所以,在陸地、海上和空中交通方面以及在工廠的生產過程中,石油都是重要的動力燃料。在現代國防方面,新型武器、超音速飛機、導彈和火箭所用的燃料都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
圖1-1幾種典型燃料的能量密度對比(以汽油能量密度為1進行比較)資料來源:美國能源信息署、中信期貨研究部。石油還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現代有機化學工業就必須綜合利用石油、煤炭、天然氣等資源。從石油中可提取幾百種有用物質,其經濟價值遠遠超過作為燃料燃燒的經濟意義。石油化工可生產出成百上千種化工產品,如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合成洗滌劑、染料、醫葯、農葯、炸葯和化肥等等。石油及石油產品不僅是民生必需品,更是現代化的工業、農業、國防的重要物資。現代工業離不開石油,就像人體離不開血液一樣,因此,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正是石油的這一特性,導致20世紀早期以「七姐妹」為核心的歐美集團在全球范圍內展開石油爭奪。
二、什麼是原油?
原油(Crude oil)也被稱為「黑金」,是液態或半固態的可燃物質,與煤、穗巧天然氣一樣屬於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是世界上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它是由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組成,成分非常復雜,主要包含油質(烴類)、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膠質和碳質(一種非碳氫化合物)。
原油的物理性質因產地而異,因油層而異,沒有固定的化學組成,因此也沒有固定的物理常數。一般而言,原油的密度為0.8~1.0g/cm3,黏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也很大(-60℃~32℃),沸點范圍為常溫500℃以上,可溶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
組成原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元素和氫元素組成的多種碳氫化合物。原油中碳元素比重佔83%~87%,氫元素為11%~14%,其餘為硫(0.06%~0.8%),氮(0.02%~1.7%),氧(0.08%~1.82%),微量非金屬元素(磷、氯、碘等)以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銻)等雜質。
雖然組成原油的基本元素類似,但在不同產地和不同地層,出產的原油品種紛繁眾多。產地不同的原油中,各種烴類的結構和所佔比例相差很大,其中直鏈烷烴、孝族掘環烷烴、芳香烴這三大烴類為主要成分,通常比重達到90%以上。但不同烴類的含量往往相差較大,非烴化合物即含硫、氮和氧的化合物所佔成分極少。原油開采出來時也含有金屬鹽分,主要是鈉、鈣、鎂等氯化物的混合物,含鹽量通常為0.02%~0.055%,因此原油從地下開采出來後需要脫水脫鹽才能進行加工。
原油是一種異質化的商品,不同產地的原油品質往往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原油也很難像金屬以及其他工業品一樣被標准化,而原油品質多樣化的特點也體現在原油生產、貿易、加工及定價等環節。
小貼士
石油的顏色
三、原油和石油的區別是什麼?
人們習慣上將石油等同於原油,實際上這並不是一種嚴謹的說法,1983年第11屆世界石油大會正式對石油等名詞進行了定義:
石油(Petroleum):指氣態、液態和固態的烴類混合物,具有天然產狀。
原油(Crude Oil):石油的基本類型之一,儲存於地下儲層中,常壓下呈液態,其中也包括一些液態非烴類組分。一般來說,原油在油藏狀態下黏度不超過10mPas。
天然氣(Natural Gas):石油的基本類型之一,在地層條件下呈氣態或溶解於原油中,開采後常溫常壓下呈氣態。天然氣中也可能含有少部分非烴類組分。
天然氣液(Natural Gas Liquids):指天然氣的一部分,在天然氣處理裝置中呈液態回收,主要包括天然氣汽油和凝析油,也可能含有少量C1~C4烷烴和非烴組分。
天然焦油(Natural Tar):指石油沉積物,呈半固態或固態,如加拿大油砂,常溫常壓下黏度大於10mPas,常含有少量硫、氮、氧、金屬的非烴物質。
雖然行業層面對石油以及原油的定義較為統一,但各國在定義方面仍有一定分歧,關鍵問題在於天然氣液以及凝析油(油田伴生)以及從天然焦油、瀝青中提取的油流是否符合原油的定義。目前國際能源署(IEA)、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等主流官方機構都未把天然氣凝析液包含在內,而只要凝析油可以從工業油流中分離出來,也應該被排除在外;但在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定義當中,也將部分礦場開采出的凝析油納入原油的范疇。
小貼士
什麼是凝析油?
凝析油是指從凝析氣田或者油田伴生天然氣凝析出來的液相組分,又稱天然汽油。凝析油的特點是在地下以氣相存在,叫凝析氣,采出到池面後則呈液態。其主要成分是C5~C7烴類混合物,並含有少量的大於C8的烴類以及硫化物等雜質,其餾分多在20℃~200℃,揮發性好。凝析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也是煉油工業的優質原料,通常石腦油收率在60%~80%,柴油收率在20%~40%,API值在50度以上,其與超輕質原油的界限並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