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全球每年消耗50億噸石油,按照此速度計算,石油還能用多久
石油是地球上珍貴的不可再生資源,雖然各國科學家對石油形成的過程頗具爭議,但唯有其價值被完全肯定,因為現代文明的發展離不開石油這種重工資源。
石油形成於史前文明時期,直到近代工業革命前後石油才被廣泛利用;後二戰爆發,石油作為主要的軍事戰略物資被各國牢牢把控,甚至可以說誰掌控了石油的儲備,誰就能打贏這場戰爭。
那麼問題來了,根據聯合國公布的數據顯示: 如今全球每年至少要消耗50億噸石油,按照此速度計算的話,地球的石油儲備還能用多久呢?
18世紀末19世紀初,由於西進運動的發展引發的美國人口遷移,使得有部分人發現了遷移地竟然埋藏著巨大的黃金財富。這個消息一經放出,不知多少海內外的冒險家踏上了探險的旅途,奔赴大洋彼岸加入了淘金的行列。
不得不說,那時候真是美國人距離富有最近的一次,哪怕是身無分文的人遇到金礦,也能實現一夜暴富的夢想。
大家認為美國遍地都是金礦,紙幣會貶值,但唯有黃金才能真正實現價值永恆。可美國人沒有預料到,真正比黃金更具備價值的東西也在那片土地下,靜靜等候別人來挖掘。這東西是什麼呢?石油!
自工業革命開始,各國政府對石油的需求量都是一個天文數字,那所謂的金礦銀礦在美國政府看來不過是小孩子的把戲。工業機器可不能依靠的燒金子來提供能量;石油才是一個國家強盛的關鍵!
在那時石油也被稱為「新時代黃金」,其本身的價值更稀有,也比傳統黃金更珍貴。
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 據說最早使用石油來促進國家發展的 歷史 ,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時代 ,我們後人實在是沒辦法去想像,為何當時技術和文明如此落後的古埃及人了解石油的秘密,並且學會了利用石油的方法。
難怪西方大都是講究「君權神授」的觀點,這都是有跡可循的。
總而言之,石油的出現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必要能量,從煤炭到石油的過渡,是現代工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一般情況下石油都是以液態的形式儲存於地下,後來人們為了保存這珍貴資源也嘗試過氣態或者固態儲存。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石油也逐漸被其他行業使用,並以此製造出很多化學工業產品,就像我們現在常見的殺蟲劑、化肥等,其成分都有石油的影子。
當然了,石油最大的價值還是體現在軍工領域,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每年消耗石油儲備接近50億噸。
這不由得讓我們擔心起來,科學家告訴我們石油大都是由古代海洋生物經過漫長的沉澱、分解後轉化而來,屬於生物沉積變化,不可再生。
可眼下人類對石油的過度開采和過度使用,真的不會造成該能源徹底消失嗎?
客觀來說,既然石油被冠上了不可再生資源的標簽,這就意味著它肯定會有消失的那天,只是在目前的情況下各國對石油的開采和使用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所以大家預想的石油危機才沒有出現。
那現在各國到底儲備了多少石油呢?以至於每年以50億噸的消耗量來算,石油資源都不會枯竭。
在說出具體數字前咱們得先明白一個觀念:那就是 石油的開采數量是逐年上升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過去可能因技術原因導致檢測石油時漏掉不少,但隨著其勘測技術的提高,石油的開采數量也在不斷提高。
1999年時全球石油的儲備量就比1975年高出至少60% ,這其中就是勘測技術搞的鬼;現在人們勘測石油的數量又比1999年高出很多,但這同樣不是最終值。
根據相關機構的估計, 現在人類石油儲備至少可以保證其使用到2050年,隨著新發現石油的數量越來越多,這個數字可能會被持續擴大。
那全球石油儲備到底有多少呢?截止到2018年底, 全球石油儲備數量為1.651萬億桶, 按每桶石油0.14噸來算的話, 全球石油儲備重量為2.3萬億噸。
現在大家知道為何每年全球以50億噸的消耗規模,石油仍然不會枯竭了吧?主要是儲備數量太多了,短時間內根本消耗不完。
沙特是著名的產油大國,其國內70%經濟增長完全來自石油出口的利潤,但人家根本就不擔心國內的石油儲備有天會用完, 2018年沙特石油統計的數量是2626億桶 ,十年二十年根本就出口不完,說沙特的石油儲備比水還多,這可不是一句玩笑話。
當然,短時間內用不完是一方面,石油作為不可再生資源又是另一方面;不管大家承認與否,有關石油領域的節約與改革都勢在必行。提高石油的轉化效率,減少石油的工業消耗,這是各國在未來需要重點改革的領域,如此才能保護石油資源不會迅速枯竭。
或許石油真的有被用完的那一天,可在那一天到來之前,說不定人類已經掌握了石油的可再生技術,到時候石油就會變成源源不斷的能量投入到工業運行中去。
再或者人類找到了可以代替石油資源的東西,就像煤炭被石油取代,石油總有一天也會被其他能源取代。
B. 世界海洋油氣產量多少
隨著海上石油勘探開發向大陸架和深水區發展,海上油氣生產不斷擴大,產量不斷增加。與陸上原油生產不同的是,海洋石油生產沒有經歷大幅下降,這些年一直穩步發展,實際上,陸上原油生產在近二十多年基本保持在一個平台上,海洋石油已經成為世界石油生產增長的主要來源。從圖2-3和圖2-4看出,2009年海洋石油產量達到13億噸,約佔世界總產量的35%,海洋石油在2015年將達到40%,成為石油供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2-7近年的世界海洋天然氣產量占總產量百分比
C. 地球上的石油還有多少還能提供地球人類用多久
在我們有生之年還可以堅持,但是始終還是會用完的,如果我們大家從全球范圍來看,石油的資源的空間分布是非常極其不平衡的,中東所佔比例最高,他們大概是達到48%左右,主要集中在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曼,卡達,敘利亞等亞洲國家,其次是拉丁美洲,他們約佔19%,主要是委內瑞拉。
目前,世界每年消耗240億桶石油,而新勘探的石油越來越少,每年只有50億桶。中東以外的石油儲備正在減少,而且石油資源有限。根據美國石油工業協會的估計,尚未在地球上開採的原油數量少於2萬億桶,人類可以利用不超過95年,大概在2050之前,世界經濟的發展將越來越依賴煤炭。
關於地球上的石油還有多少還能提供地球人類用多久的問題,今天就解釋到這里。
D. 全世界每年消耗多少億噸石油和煤炭
全球每天消耗石油量已達7100萬桶,所以一年就算365天,大約2591500萬桶。
世界已探明可採煤炭儲量共計15980億噸,預計還可開采200年。所以每年大約消耗79.9億噸。
E. 全球的石油儲備量還能人類使用多久
大概能夠使用百年左右,現在的石油開采量相當的大,也在不斷的發現心裡油田,但是總有一天會用盡的。
F. 全球石油儲量是多少
全球石油儲量為17339億桶(2446億噸)。
英國石油公司的2019年世界能源統計年鑒指出,截至2019年年初,全球探明石油儲量為1.7萬億桶。委內瑞拉石油儲量最大,為3030億桶;其次是沙特的2970億桶。
隨後是加拿大(1670億桶)、伊朗(1550億桶)、伊拉克(1470億桶)和俄羅斯(1060億桶);美國的儲量則少得多,為610億桶。
2018年,全球石油市場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日產量為9470萬桶,日消費量為9980萬桶。這與歐佩克國家人為限產有關——以此支撐較高價格。
以這些指標計算,石油還夠人類使用50年。但問題在於,探明儲量是沒有保證的,因為開采並不總是劃算。10月初,俄聯邦礦產開發署完成了對本國油田的清查——只有67%的油田是盈利的。也就是說,近1/3的油田收不抵支。
盡管鑽探了更多新鑽井,但今年上半年美國頁岩油開采量僅同比增長1%,而2018年同比增長了7%。這可能說明主要礦床已經接近枯竭。
全球石油成因
它的過程與煤炭的形成有點類似,比如煤炭的形成是從泥炭、褐煤、次煙煤、煙煤、無煙煤,很明顯無煙煤要比褐煤好得多,但需要時間的沉澱。
而石油形成則需要經歷沉積、腐泥化、乾酪根,經過地質化學的催化裂解形成最初的石油,再經過轉移富集形成油田,最後被發現變成人類能利用的石油資源。石油和煤炭都是生物質成因,有朋友誤解為煤炭是植物,石油是動物,但其實是錯的,石油也主要以植物形成。
G. 地球上的石油會不會被人類用完還能開采多少年
地球上的石油其實是屬於不可再生資源,也就是說石油早晚有一天會被人類用完的,畢竟石油用一桶就少一桶。而石油的生成是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來看,石油的生成至少也需要200萬年,可人類消耗石油的速度卻比較的快。隨著科技的進步,石油的消耗速度還會進一步的加快,也就是說地球上的石油資源早晚有一天會枯竭的。根據美國石油協會給出的官方數據來看,現在地球上剩餘的石油總量大概還能開采95年。
除了這些以外,不能排除現在還有一些油田是沒有被發現的,隨著未來科技能力的提高,相信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油田被發現。而且就算未來有一天石油會枯竭,但到時候肯定也會有其他的東西來代替石油。比如就拿汽車行業來說,以前的汽車只能夠依靠油,但是現在已經出現了新能源汽車,這就代表汽車將不會只依靠油了。
H. 為什麼石油越開采越多地球上的石油會被耗盡嗎
石油被譽為工業的血液、黑色的黃金,它不僅是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也是現代工業生產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材料。舉個例子,我們常用的塑料製品就是用石油提煉物加工製造出來的。然而就是這么重要的資源,卻一度被認為即將枯竭。
現在我們正在全力發展風能、水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減少對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賴,同時也在積極開發新材料,減少石油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這些措施不僅僅是為了應對石油枯竭,更是為了應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
隨著新能源技術的發展,人類已經有了更多的選擇,或許在石油枯竭之前,我們人類已經放棄了石油,用上了更清潔的能源。
I. 2019世界原油產量
是7550萬桶/天。根據國際能源署的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原油產量大約為7550萬桶/天。這一數字比2018年的產量有所下降,主要是由於OPEC等主要原油生產國採取了減產政策,以支撐原油價格,陵讓乎美國的頁岩油開采產量增加也對全球原油供應產生了積極影響。隨著能源需求的增長和環保意識的提高,未來原油產量將面臨更多的挑戰和變化,各個國家和地區滑譽需要更多地投入到尺悉新能源開發和利用中來滿足能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