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安哥拉海洋油氣發展史有多久
安哥拉的工業含油氣區主要有三個,即卡賓達水域、宰雷區、寬扎盆地。主要油氣田在上述三區中分別有10個油田、3個氣田;19個油田、1個氣田;12個油田,1個氣田。卡賓達陸棚區石油產量占該國總量的76.8%,宰雷區陸地產油占該國的15%,水域產量佔4.9%,寬扎盆地僅佔3.3%。
其中安哥拉的大塔庫拉油區包括塔庫拉、萬巴、紐比和武科等4個海上油田,位於卡賓達岸外40千米、水深50~70米的海上。油區目前生產水平為日產17.7萬桶34°API石油。1971年在地震資料確定的地壘構造上鑽第一口井,從下白堊統碳酸鹽岩中獲5600 桶/日油流。直到1979年才又在賽諾曼階韋爾梅爾哈組砂岩中發現更為重要的石油聚集。油區的4個油田均主要從韋爾梅爾哈砂岩中生產石油。韋爾梅爾哈組的沉積受鏟狀正斷層活動和鹽運動的控制。4個油田韋爾梅哈油層的總圈閉面積約114平方千米,最高油柱高440英寸。由於近幾年來對這4個油田的地質、地球物理和工程數據進行綜合分析研究,有效地提高了採收率。卡賓達灣1966年鑽第一口井,並很快發現了馬隆戈油田。目前在卡賓達近海發現並投產了14個油田,塔庫拉油田是其中最大的油田。
據《安哥拉2005年經濟報告》稱,安哥拉石油儲量應為200億~228億桶。根據目前每年平均提高的生產比例,可開采至2040年。在2000—2005年,安哥拉的石油生產量每年平均增加10%;在2005—2010年,年均增幅將升至16.8%。
安哥拉石油產量的增幅重點,主要來自於深海地區油田的發現和投入生產。20世紀80年代,隨著剛果河入海口的深海地區一些大儲油區發現,已探明石油儲量大大增加。20世紀90年代,在羅安達以南的寬扎河口海域和本格拉海灣海域,又不斷發現儲量豐富的油區和油田。安哥拉的石油勘探和開采結構,也逐漸由陸地、淺海並進,轉而向深海地區發展。
安哥拉的石油勘探和開采活動始於20世紀初,但直到20世紀70年代,其原油日產量尚不到10萬桶。
第一次石油勘探特許權於1910年授予葡萄牙當局,但沒有商業生產開始。
到1956年,安哥拉石油公司開始在北寬扎河流域地質勘探。該公司後來發現剛果河盆地陸上的油田,成為對與德士古和安戈爾協會的陸上油田最大的運營商。大約在同一時間,美國的附屬公司海灣石油公司的卡賓達海灣石油公司(Cabgoc),開始了在卡賓達地區的探索,在1954年和1968年開始生產,產量增長到250萬噸,1969年為820萬噸,1973年,出口量幾乎翻了兩番。由於1973年石油價格上漲的額外好處,石油產品出口貨值則幾乎是12倍。在80年代初期原油產量稍有下降,作為投資減少的結果。到1983年,產量回升,並在其後繼續創下新的輸出紀錄。
1975年,安哥拉擺脫葡萄牙殖民統治取得民族獨立後,宣布一切石油資源歸國家所有,並頒布了石油法,成立了石油部和國家石油公司。這為吸引更多的外國石油公司進入安哥拉提供了法律保證,此後安哥拉的石油工業迅速發展。
根據政府的授權,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同外國公司簽訂合資公司協議和產量分成協議。國家石油公司在沿海大陸架海域劃出租讓區,供外國石油公司租借,開發石油。盡管安哥拉戰亂不斷,但由於石油產區主要分布在海上,並在政府的控制之下,石油生產受到的干擾較輕,原油產量迅速提高,到21世紀初已經達到日產量80萬桶。
從20世紀80年代起,安哥拉石油勘探和開采活動逐漸轉到深海地區,並把其領海海域的租讓區增加到34塊。到了90年代,在羅安達以南的寬扎河口海域和本格拉海灣海域,不斷發現儲量豐富的油區和油田。
21世紀初,一些水深超過1500米的超深海租讓區的石油開發也取得突破。有專家評論說,超深海油區開發為安哥拉石油生產帶來新的增長亮點。未來若干年裡,安哥拉石油生產的重點將是在超深海區域。目前,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已經把海上石油租讓區增加到74塊。
在深海石油開發不斷發展的同時,老油區卡賓達仍然保持高產。卡賓達省位於非洲西部的剛果河口以北,西瀕大西洋,其南面、東面和北面分別與剛果(金)和剛果(布)的領土相連,是安哥拉的一塊飛地,面積約7270平方千米。20世紀50年代,在卡賓達淺海海域發現石油後,那裡的石油產量在安哥拉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幾乎佔全國總產量的70%。
據BP世界能源統計,截至2002年底,安哥拉石油剩餘可采儲量7億噸。石油產量增長十分顯著,從1982年的640萬噸增加到2002年的4460萬噸,平均年增長率高達10.19%(圖28-2)。
圖28-2安哥拉石油產量變化圖
近年來,安哥拉政府加強了海上勘探,尤其是深海勘探的力度,在產量分成合同制下,國家石油公司Sonangol採取直接協商的方式,吸引外國公司到深海區塊勘探。自1993年以來,安哥拉與外國公司以產量分成合同的形式簽署了19個區塊。
目前在安哥拉油氣作業的公司多達30多個,主要公司有美國雪佛龍公司、法國道達爾公司、英荷殼牌公司、英國石油公司等。
海上石油的大發現和生產,使安哥拉成為非洲僅次於撒哈拉地區石油勘探的熱點。安哥拉的原油質量普遍較好,安哥拉原油主要出口美國,也出口到歐洲、拉丁美洲和亞洲市場。
安哥拉經濟高度依賴其海洋石油工業。海洋石油工業占安哥拉GDP的60%以上,占政府收入近90%。
安哥拉是繼奈及利亞之後非洲次撒哈拉地區的第二大石油生產國,多數原油產量來自卡賓達海上地區。原油儲量也分布在Soyo市周圍的陸上、羅安達北部寬扎盆地和北部海岸海上。
卡賓達是安哥拉西北部的一個省,它的情況類似於奈及利亞的尼日河三角洲。安哥拉石油產量的70%和幾乎全部的外匯收入都依賴於卡賓達省的石油生產。
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Sonangol)成立於1976年,負責海上及其陸上的石油生產。1978年通過了油氣法,授予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是唯一的勘探權和生產權的持有人。與外國公司的合作有兩種方式:合資和產品分成合同。在安哥拉經營的最知名的外國石油公司有雪佛龍德士古、道達爾菲納埃爾夫和埃克森美孚。
自1980年安哥拉原油產量增長近400%。2000年原油日產量平均為74.6萬桶。安哥拉主要的原油產量均來自卡賓達零區塊(A區、B區和C區)。雪佛龍德士古公司的子公司卡賓達海灣石油公司(CABGOC)是零區塊油田的作業方,占合資公司39.2%股份,其他合作者包括: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佔41%,道達爾菲納埃爾夫佔10%,阿吉普佔9.8%。通過對油田進一步開發和提高石油回採率,預期零區塊將維持其日產量或可能提高到60萬桶。CABGOC公司計劃在今後幾年投資近40億美元用於油田開發。
CABGOC公司也是安哥拉第一個生產性深水區塊的作業者。2000年1月,該公司宣布在14區塊的Kuito油田開採石油。簽訂合同15個月後,就從Kuito油田采出了第一桶油,這是非洲次撒哈拉地區同類項目中生產周期最短的。Kuito油田最初日產量為8萬桶,最高目標日產量為10萬桶。在14區塊內還發現了許多其他油田。14區塊的股權分布情況如下:CABGOC佔31%,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佔20%,阿吉普佔20%,道達爾菲納埃爾夫佔20%,Petrogal佔9%。
雪佛龍德士古公司還是2號區塊80區和85區的作業方。原油日產量大約為9萬桶,在2號區塊,雪佛龍德士古佔有20%股份,合夥人為Petrobras(佔27.5%)、道達爾菲納埃爾夫(佔27.5%)和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佔25%)。
3號區塊是安哥拉第二大石油生產區(約15萬桶/日),位於北部沿岸。道達爾菲納埃爾夫公司是3號區塊的作業方,佔53.34%股份,合作者包括阿吉普(佔16%)、三菱(佔13.33%)、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佔6.67%)、Naftaplin(佔5.33%)、Naftgas(佔5.33%)。
位於區塊4的兩個淺海油田也在生產。加拿大自然資源公司(從前的Ranger石油公司)經營著Kiame油田,日產量近7000桶;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經營並全資擁有Kiabo油田,日產量近4500桶。Kiame和Kiabo油田是安哥拉不由外國大石油公司經營的僅有的生產性油田。
到2004年,安哥拉的原油日產量翻一番,達140萬桶。但安哥拉政府目前正考慮計劃限制石油生產,這是延長該國巨大石油儲量壽命策略的一部分。自1996年起,在安哥拉共發現了26個大油田,幾乎全部位於卡賓達海上深水區,所發現的這些油田估計會有幾十億桶的石油儲量,這刺激了西方公司加強了對安哥拉以及中西非其他國家的海上石油勘探。
1997年4月,雪佛龍德士古的子公司卡賓達海灣石油公司在卡賓達海上深水區發現了Kuito油田,估計可回採儲量10億~20億桶。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Sonangol)宣布,Kuito油田作為目前唯一在深水生產的油田,產量為5萬桶/日。
道達爾菲納埃爾夫公司在位於羅安達西北深水區的17區塊發現了幾個油田。1996年發現的水深4500英尺的Girassol油田,估計可回採儲量在7億~20億桶,該油田2001年開始產油。2000年8月,該公司宣布在17區塊又發現了一個新油田Perpetual-1,這是該公司在17區塊成功發現的第10個油田。
2000年,在安哥拉沿岸的9口井中發現了石油。埃克森美孚的子公司埃索公司宣布,在羅安達西北部深水區15區塊中第7、8、9號井中發現了石油。
2000年11月,安哥拉石油部部長宣布,安哥拉政府將放緩石油項目開發的步伐,以延長油田壽命並減少預期的產量增長。針對安哥拉幾個深水區塊的石油發現,現制定出了多階段的開發方案。
安哥拉下游石油基礎設施嚴重不足,正急於吸引外國公司投資於下游。
安哥拉估計天然氣儲量為1.6萬億立方英尺。新發現可能使安哥拉的天然氣探明儲量增加到9.5萬立方英尺,甚至有可能高至25萬億立方英尺。安哥拉生產的天然氣,近85%被放空燒掉,其餘部分經過回注用於提高石油採收率和安哥拉占非洲天然氣被放空燒掉總量的30%,安哥拉政府正在制定戰略,來減少被放空燒掉的天然氣並增加天然氣的商業利用。用於加工液化氣。雪佛龍德士古和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兩公司已同意制訂一個發展液化氣的計劃,將海上油田的天然氣轉變為液化氣而後出口。這個加工廠將處理海上1、2、3、4、15、16、17和18號區塊生產的天然氣。
2008年安哥拉石油公司與義大利埃尼石油公司聯合宣布,在深海的15/06區塊發現石油,油層深度127米,水深1421米,水面以下垂直深度3348米。15/06區塊作業者為義大利埃尼石油公司,法國、巴西、挪威等多家外國石油公司參與該區塊開發,分別佔有5%~20%不等的權益。
近年來,由於幾個外國石油公司參加安哥拉深海地區勘探獲得成功,安哥拉的石油日產量從1999年的77萬桶增加至2010年的179萬桶。深海地區貢獻的石油日產量占安哥拉石油總日產量的59%(819000桶),而1998年日產量僅增加了0.4%。1999年主要開發的位於14區塊的庫伊托油田於同年11月投產,該油田由雪佛龍公司作業。在2000—2005年,安哥拉的石油產量增加10%,2006年開始下降。2005年石油日產量達到150萬桶。目前安哥拉已完鑽33口探井,21口井發現石油。一些石油公司把希望寄託在位於極深海的31—34區塊上,2001—2002年在那裡鑽第1口探井,目前34區塊尚未與外國石油公司簽訂合同,但31區塊、32區塊和33區塊已分別為BP阿莫科公司、埃爾夫阿奎坦公司和埃克森公司所擁有。2005年其深水的日產量超過60萬桶,佔西非深水產量的80%。
2009年6月,在歐佩克公布的各成員國石油產量排名中,安哥拉以182萬桶日均原油產量占據非洲第一位。安哥拉石油生產主要來自深海石油開發,而政局的穩定和社會安定,則成為增長的保證。以如此形勢發展,很快安哥拉原油日產量將達到200萬桶,而這貢獻更是海洋石油的大發展在起作用!
② 安哥拉石油工業概況是什麼
2009年初,安哥拉石油部部長德瓦斯康塞洛斯表示,安哥拉石油生產能力已達到每天210萬桶,石油產量創歷史新高,達到年產6957億桶。他強調,安哥拉石油產量穩步增長具有歷史意義,有助於提升安哥拉石油生產大國的地位。安哥拉對全球能源供應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總裁維森特說,該公司2008年的純利潤同比上年增加30%。他說,安哥拉的石油生產計劃和石油儲量將在今後4~5年維持日產200萬桶石油的生產水平。
曾居非洲產油國霸主地位多年的奈及利亞表現卻不盡如人意。受尼日河三角洲地區的武裝勢力影響,奈及利亞石油產量大幅受挫,日產油量曾一度降至120萬桶,跌至自1983年以來的谷底,較目標230萬桶的石油日產能,減少近50%。2009年7月,奈及利亞石油資源部部長盧克曼稱,隨著今年1月武裝分子對三角洲產油區加緊攻勢以來,奈及利亞每天損失原油100萬桶以上。數據顯示,6月奈及利亞日產油量為173萬桶,安哥拉為182萬桶。對於安哥拉超過奈及利亞成為非洲第一產油國,奈及利亞石油資源部似乎並不意外。盧克曼認為,由於安哥拉政局日趨穩定,社會環境更安全,對外國石油公司吸引力更強,未來一段時間內安哥拉將繼續保持這一地位。其實早在此前,鑒於安哥拉石油工業保持的增長勢頭,以及尼日河三角洲地區動盪不安的局勢,已有機構預測稱,安哥拉將超過奈及利亞成為非洲最大的石油生產國。
安哥拉石油可開采至2040年。在2000—2005年,安哥拉的石油生產量每年平均增加10%;在2005—2010年,年均增幅升至16.8%。安哥拉石油產量的增幅重點,主要來自於深海地區油田的發現和投入生產。20世紀80年代,隨著剛果河入海口的深海地區一些大儲油區的發現,已探明石油儲量大大增加。20世紀90年代,在羅安達以南的寬扎河口海域和本格拉海灣海域,又不斷發現儲量豐富的油區和油田。安哥拉的石油勘探和開采結構,也逐漸由陸地、淺海並進,轉而向深海地區發展。
與此同時,為實現成為世界最大石油生產國之一的目標,安哥拉加大了在石油勘探開發的投資力度。據悉,2008—2011年,安哥拉石油勘探開發達到660億美元,其中516億美元將用於發展項目,主要投向深海和超深海,開發2005年和2006年已招標的區塊。此外,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還將提供更多區塊進行招標,以保持和恢復儲量,提高產量。截至2005年,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已經把海上石油租讓區擴大到76塊,從而吸引國際石油巨頭紛紛登陸安哥拉。在安哥拉近海「剛果盆地」的油田投標熱潮中,為了獲得勘探三個深海油田的許可證,有外國公司曾提出支付高達31億美元的「預定分紅」和24億美元的社會項目援助。
英國愛丁堡咨詢單位「伍德-麥肯茲公司」的分析家卡特里納·奧魯爾克形容說:「這是世界上最高的勘探投標。」2008年上半年,安哥拉舉行了最近一輪石油區塊招標,雖說由於國內舉行戰後首次議會選舉而被暫停,但同樣引來了跨國石油巨頭們虎視眈眈的期待目光。業界專家評論認為,深海石油的開發和生產對提高安哥拉的石油產量貢獻很大,將成為安哥拉石油生產新的增長亮點。近年來,非洲已經成為很有前景的石油產區,國際能源署代表認為,全球石油需求會加劇轉向非洲。有分析稱,未來5年世界石油產量增幅的1/4將來自非洲,而增長主要來自於安哥拉、奈及利亞等國家。但是,政局是否穩定、社會是否安定,則成為檢驗非洲產油國能否大幅度增加石油產量的關鍵。安哥拉早在20世紀就已發現石油,但卻在2002年國家實現全面和平以後,才迎來石油產量的增長。奈及利亞石油產量的下降,則是由於尼日河三角洲地區動盪不安的局勢。
③ 一年產9000萬噸石油,安哥拉為何還是最不發達國家
安哥拉其實是非洲第三大經濟體,而且它一年的產油量高達9000萬噸,但是安哥拉由於之前被殖民者殖民統治的時間過長,所以經濟現在發展的還非常慢。雖然安哥拉現在還非常的貧困,但是根據這十幾年的數據來看的話,安哥拉的經濟發展還是在緩慢的上升的,所以現在安哥拉正在處於一個擺脫貧困的過渡期,因此我覺得安哥拉的發展會越來越好的,這只是時間的問題。
但是近十幾年來安哥拉發展的還是非常快的,因為安哥拉石油的確非常的豐富,這里的地下礦業石和油業都是非常發達的,而且他們那裡可供採集的原油量非常的巨大,所以能源充足可以使得安哥拉去發展重工業。同時安哥拉也非常的喜歡引入外來先進的科技,用此來發展本國的農業。近幾年來安哥拉的農業發展的也比較的迅速。現在安哥拉雖然在我們的眼中還是一個比較落後的貧困的國家,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安哥拉也在一步步的發展中,他們國家也會逐漸的擺脫貧困,走向正軌的。
④ 非洲有哪些自然資源豐富分布在哪些國家
1、原油,分布在奈及利亞、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和埃及。
非洲是近幾年原油儲量和石油產量增長最快的地區,被譽為「第二個海灣地區」。2006年,非洲探明的原油總儲量為156.2億噸,主要分布於西非幾內亞灣地區和北非地區。奈及利亞是非洲地區第一大產油國。奈及利亞、利比亞、安哥拉和埃及等國家的石油產量占非洲總產量的85%。
2、鑽石,分布在剛果、波札那和南非。
南非產出的鑽石素以顆粒大,質量佳而著名。從礦山開采出來的鑽石英鍾毛胚中有50%可以達到寶石級。五十幾年前,南非的鑽石產量居世界首位。隨著時間的推移,南非的鑽石產量逐年減少。
3、黃金、蛭石、鋯、鈦、氟石等等,分布在南非。
南非以豐富的礦物資源馳名世界,截止2004年,已探明儲量並開採的礦產有70餘種,黃金、鉑族金屬、錳、釩、鉻、硅、鋁酸鹽的儲量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黃金儲量佔全球的60%,蛭石、鋯、鈦、氟石居第二位。
4、石油和天然氣,分布在剛果。
剛果共和國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截至2014年,剛果共和國已探明可採石油儲量約19億桶,天然氣儲量約1000億立方米。19世紀70年代初開始在海上進行大規模開采,內陸油田尚處於勘探階段。90.3%,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三大產油國。
5、鉭礦、煤、鉭礦、鈦等等,分布在莫三比克。
莫三比克有著豐富的海洋資源,主要包括鉭、煤、鐵、銅、金、鈦和天然氣等。其中,鉭礦儲量居世界之首,煤儲量超過150億噸,鈦600多萬噸,鉭礦約750萬噸。大部分礦藏尚未開發。
⑤ 全球十大原油生產國都是誰
歐佩克和俄羅斯官員呼籲世界上一些主要產油國,包括歐佩克內部和外部的產油國形成共識,支持到2018年底前實行限制原油供應的努力。
外界普遍預計,歐佩克將在11月份的下次政策會議上推遲宣布延長原油減產協議的決定。然而,最近幾天國際原油價格維持在每桶60美元以上,因為市場預期國際原油價格將在3月後進一步走高,從而支撐了當前原油價格。
歐佩克和俄羅斯官員敦促全球主要原油生產國採取共同行動,以減少全球原油供應過剩。CNBC以下盤點了全球10大原油生產國:
第十名:挪威
根據聯合組織數據行動(JODI)網站上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8月份,挪威每天的原油產量為157萬桶,低於7月份的日產162萬桶。
第九名:安哥拉
今年8月,歐佩克成員國、非洲第二大產油國安哥拉的原油日產量為168萬桶。這也是該國連續第三個月增加原油產量。
第八名:墨西哥
墨西哥8月份原油日產量為194萬桶,這是該國連續第三個月減少原油供應。
據報道,墨西哥副能源部長表示,歐佩克組織尚未與該國就延長削減原油產量至2018年底的計劃進行協商。
包括墨西哥在內的幾個非歐佩克產油國,都支持歐佩克組織的原油減產協議,希望能耗盡全球原油過剩庫存。
第七名:奈及利亞
根據聯合組織數據行動(JODI)網站的數據,奈及利亞今年8月份的原油日產量為199萬桶。
作為非洲最大的原油生產商,奈及利亞表示,一旦該國原油產量穩定在該水平之上,其將考慮進行生產限制。歐佩克給奈及利亞和利比亞提供了豁免,因為去年兩國因為內部沖突導致原油產量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