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全球石油問題怎麼解決
擴展閱讀
同類產品哪個好用 2025-02-02 09:34:05

全球石油問題怎麼解決

發布時間: 2023-11-26 19:17:58

㈠ 處理海洋石油污染主要有哪三種方法

1、物理處理法:使用清污船及附屬回收裝置、圍油欄、吸油材料及磁性分離等;

2、化學處理法:燃燒、使用化學處理劑(如乳化分散劑、凝油劑、集油劑、沉降劑)等;

3、生物處理法:人工選擇、培育,甚至改良這些噬油微生物,然後將其投放到受污海域,進行人工石油烴類生物降解。

石油入海後即發生一系列復雜變化,包括擴散,蒸發,溶解,乳化,光化學氧化,微生物氧化,沉降,形成瀝青球,以及沿著食物鏈轉移等過程(見圖)。這些過程在時、空上雖有先後和大小的差異,但大多是交互進行的。

(1)全球石油問題怎麼解決擴展閱讀

石油在海面形成的油膜能阻礙大氣與海水之間的氣體交換,影響了海面對電磁輻射的吸收、傳遞和反射。長期覆蓋在極地冰面的油膜,會增強冰塊吸熱能力,加速冰層融化,對全球海平面變化和長期氣候變化造成潛在影響。

海面和海水中的石油會溶解鹵代烴等污染物中的親油組分,降低其界面間遷移轉化速率。石油污染會破壞海濱風景區和海濱浴場。如1983年12月,「東方大使」號油輪在青島膠州灣觸礁擱淺,溢油3000多噸,嚴重地污染了青島海濱及膠州灣。

制定有關法規,制止海洋活動過程中非法排放含油污水,嚴格控制沿岸煉油廠和其他工廠含油污水的排放。監測監視海區石油污染狀況,改進油輪的導航通訊等設備的性能,防止海難事故。

發生石油污染後,可應用圍油欄等把浮油阻隔包圍起來,防止其擴散和漂流,並用各種機械設備盡量加以回收,對無法回收的薄油膜或分散在水中的油粒,可以噴灑各種低毒性的化學消油劑。

鑒於回收和消除海上油污的技術和方法尚待改進,港灣和近海地形復雜,因此,目前尚難全部消除海上油污。若遇上惡劣的氣象條件,則大部分石油無法回收處置。

㈡ 世界能源問題應該怎樣解決

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進行生產的不可缺少的資源。近年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能源消費的增長,能源問題已被列為世界上研究的重大問題之一。解決世界能源問題的根本途徑,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是廣泛告純好開源,其二是認真節流。

所謂開源,就是積極開發和利用各種能源。在繼續加緊石油勘探和尋找新的石油產地的同時,積極開發豐富的煤炭資襪鉛源,還要大力開發水能、生物能等常規能源,加強核能、太陽能、風能、沼氣、海洋能、地熱能以及其他各種新能源的研究和利用,從而不斷擴大人類的能源資源的種類和來源。

所謂節流,就是要大力提倡節約能源。節能是世界上許多國家關心和研究的重要課題,甚至有人把節能稱為世界的「第五大能源」,與煤、石油和天然氣、水能、核能等並列。在節能方面,在有計劃地控制人口增長的同時,重點要發揮先進科學技術的優勢,提高各國的能源利用效率。如果世界各國家和各地區都能改進各種用能設備,不斷提高能源的質量標准和降褲賣低單位產品的能耗,加強科學管理,適當控制生活能源的合理使用,就能使能源更加有效地用於生產和生活之中,從而解決人類面臨的能源問題。

㈢ 簡述我國應採取怎樣的策略以應對世界能源形勢

我國能源安全應採取的對策
1.加快發展我國石油安全所需要的戰略石油儲備體系建立,增強能源安全保障。發展戰略石油儲備體系,一是可以穩定石油市場價格;二是對石油禁運和投機起威懾作用;三是在必要時可以成為政府的財政資金來源;四是在戰爭期間可以保證軍隊所需石油的持續穩定供給。建國後,我國一直沒有建立戰略石油儲備,但自1993年中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之後,隨著進口量的不斷增大、進口依存度的持續上升、國際石油市場的日益動盪,建立戰略石油儲備已成為一項愈益迫切的工作。作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由於尚沒有戰略性儲備,中國石油系統內部原油的綜合儲備天數僅為21.6天,國際能源機構要求建立起至少維持消費90天的戰略儲備量,美國、日本和德國的石油儲備分別達158天、161天和127天,相對而言中國在這一方面還是比較薄弱的。
2.積極扶持和壯大中國的大型跨國公司,為中國的全球資源戰略服務。西方發達國家利用國外資源主要是通過跨國公司來實現的,通過跨國公司的全球擴張,控制、壟斷或參股於其他國家的資源開發,為本國的資源戰略服務。面對全球資源開發中的跨國公司熱潮,為適應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拓寬中國利用國外資源的渠道,中國也要建立和發展大型跨國公司,目前中國最需要的是大型的石油、天然氣跨國公司,參與國際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因此,積極扶植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集團公司和中國石油化工股份集團等油氣企業,從事跨國油氣開發與經營是當務之急;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扶持跨國公司的發展;可以採用由國家出面,締結有利於跨國公司發展的協議,為跨國公司進軍國際市場創造必要的條件;也可以由國家運用經濟杠桿,促進跨國公司的對外擴張。通過一系列的鼓勵措施,發展和壯大中國的跨國公司,使得它們有能力參與國際資源勘探、開發、加工、銷售、貿易等領域的國際競爭,為中國在國際資源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3.建立多渠道的資源供應保障體系,減少資源來源單一化帶來的風險。資源供應來源的多樣化,是減少風險、保障安全的重要途徑之一。從我國能源安全的角度出發,應加強與中亞、俄羅斯、北非、西非、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的產油國的合作,增加從上述國家和地區進口原油的能力,逐步減少中東地區在我國石油進口中所佔的比重,使我國原油進口的來源更加多元化,減少石油供應中的風險性。
4.全面推進能源節約,緩解能源供應帶來的壓力。我國既是資源相對短缺的國家,又是能源利用率低下、浪費十分嚴重的國家。2003年,我國的GDP增長9.1%,佔世界GDP增長總量的4%;我國增長1萬美金GDP消耗的能源是美國的4倍,法國的7倍,日本的14倍;由此可見,我國的能源利用率之低、浪費之嚴重。因此要積極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大力開展節能降耗工作,強制淘汰高耗低效的落後生產能力,廣泛開展全民節能活動,必須改善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建立節約型經濟體系,加快產品升級,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擴大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逐步降低能源密集型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5.努力增加國內能源供應,這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礎。要把優化能源結構作為保障能源供應的中心任務。要高效清潔地開發利用煤炭資源,調整和優化電力結構,努力增加石油天然氣供給能力,加快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強石油儲備建設,加大能源資源勘探力度。
6.不斷提高能源技術水平。解決能源勘探開發、生產建設和環境保護等問題,保障能源供給安全,關鍵靠科技進步。要加強前沿能源技術的研究開發,推進先進適用能源技術的開發應用,提高重大能源技術裝備開發能力。
7.進一步加強和擴大國際能源合作。提高能源安全保障程度,需要充分利用我國市場優勢和經濟優勢,積極參與世界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資源的開發與合作,積極參與國際能源雙邊及多邊合作,加強與國際組織和跨國公司的對話與合作,搞好我國能源戰略和政策的對外宣傳,在開放的格局中維護我國能源安全。
8.加快推進能源體制改革。依靠市場機制和政府推動,加快組建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優化煤炭企業組織結構;深化電力體制改革,進一步落實改革方案;以提高國際競爭力為目標,以市場化改革為方向,深化油氣行業改革;積極穩妥地推進能源價格改革,逐步形成能夠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市場供求關系和污染治理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合理的能源比價關系;強化能源管理,健全能源開發監管體系。當前,需要採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做好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市場秩序的各項工作,推進能源領域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維護能源生產、流通、建設的正常秩序。通過制定行業規劃、產業政策和技術標准,運用價格、財稅、金融、投資等經濟杠桿,加強信息發布和引導,鼓勵能源結構調整優化,鼓勵節能降耗和環境保護,鼓勵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和替代能源開發利用,促進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
9.大力加強能源法制建設。要適應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加強能源立法工作,促進能源開發利用和管理工作規范化、法制化,切實加強能源安全生產。要堅持標本兼治,從健全法律法規、改革體制機制、完善經濟政策、增加安全投入、嚴格責任管理著眼,建立源頭治本、政策治本的長效機制,確保煤礦、電站和油氣田安全生產,確保電網和油氣管網安全運行,防範各種安全事故。

㈣ 中國原油進口將會逐步放緩,怎樣消除石油的過剩供給

由於國際原油供應過剩還將持續,中國原油進口逐步放緩,在國際各個組織的刺激下,各大機構抬高了2020年的原油價格預測值,但多家機構預測的均價仍低於2019年。 因油價下滑,後期中國原油采購成本會下降;同時也有分析表示, 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中國進口減緩,無助於解決全球燃料供應過剩。


另外由於中國煉油產能持續擴張 ,地方煉廠在近兩年淘汰部分落後產能後,未來產能擴充將加速,同時主營煉廠通過擴建、改建以及收購地煉等方式也在實現產能增長,可以加快未來國內成品油出口步伐,從而改善國內成品油市場過剩局面在,進一步消除石油的過剩供給。

㈤ 成品油價又將上調,我們該如何應對油價九連漲

油價漲是我們沒法掌控的,我們能做的就是減少開車頻率,響應國家號召,低碳出行,可坐公交或者電瓶車,自行車等;或者選擇新能源汽車作為出行工具。

㈥ 1973-1974年世界石油危機怎麼解決的

阿拉伯國家的石油鬥爭,突破了美國石油壟斷資本對國際石油產銷的控制,沉重打擊了美國在世界石油領域的霸權地位。美國每天的石油進口減少了兩百萬桶,許多工廠因而關閉停工,正在受到能源危機困擾的美國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

並採取了一系列節省石油和電力的緊急措施,其中包括:減少班機航次,限制車速,對取暖用油實行配給,星期天關閉全國加油站,禁止和限制戶外燈光廣告等。甚至連白宮頂上和聯合國大廈周圍的電燈也限時關掉;

尼克松還下令減低他的座機飛行的正常速度,取消了他周末旅行的護航飛機。美國國會通過法案,授權總統對所有石油產品實行全國配給。美國國防部正常石油供應幾乎有一半中斷,美國在歐洲的駐軍和地中海的第六艦隊不得不動用它們的戰時石油儲備。

為了利用矛盾集中力量打擊美以侵略者,阿拉伯國家對石油進口國採取分別對待的策略,根據其對這場戰爭的不同態度,將它們分為「友好」、「中立」和「不友好」三類。凡是對以色列實行某種經濟制裁或斷絕外交關系或為阿拉伯各國提供某種軍事援助的國家,劃為友好一類,可以獲得減產前的供應數量。

凡是積極支持援助以色列侵略者、反對阿拉伯國家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正義斗爭事業的國家,則被劃為不友好一類,停止對它們的石油供應,對中立國家,適當限制對它們的石油供應。

(6)全球石油問題怎麼解決擴展閱讀

石油危機影響

二戰後全球性的經濟危機首推1973—1974年的石油危機。這次石油危機給全球經濟,特別是高度依賴廉價石油的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帶來了巨大而深刻的沖擊。這次危機之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依託互聯網、計算機及軟體技術、數字技術等科技創新;

展開了一場以信息化為中心的科技革命,進而引發了由製造業為主的工業化經濟向以信息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的信息化經濟的轉型。這一全球化的經濟轉型,重塑了二戰後的國際關系格局,在這場科技創新、經濟轉型中落伍或失利的國家,國家綜合實力及國際地位明顯下降。

㈦ 請問如何採取相應的對策來緩解石油資源「供不應求」的現狀

「供不應求」是兩方面因素所決定的:一是供應量太少,二是需求量太大;
供應量:可以追蹤到石油勘探、開采和煉制三個大的環節。石油勘探全世界一直在不斷努力發掘,從最初的海相沉積到現今的陸相沉積,一直在不斷突破,不斷努力,但發現一個大型油田是不容易的;開采是通過自噴或人工舉升方法將地層原油提升到地面,首先現今全球的石油開采率一直很低,最高的也不超過50%,像科威特地方的開采率很低,他們只需要自噴,這個環節中國各大油田和各大院校一直在做實驗,提高原油開采率;煉制環節是將原油進行提煉、分離成不同組分的石油製品,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影響了提煉組分的高低配置;
需求量:隨著社會的發展,從企業到個人無處都不使用石油,私家車的激增、汽車運輸車隊的發展、大型企業的需求,都在增加對石油的需求;此外,正值冬季,腐敗之國——美國個人家庭使用原油進行取暖,這也是不可忽視的需求部分;
除了從這兩方面的考慮,還需要考慮政治因素的影響。從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到各國的政府部門的制約,歐佩克通過控制石油輸出的桶數,以及各國政府部門對石油市場的管制,無疑會導致這個市場的供求不平衡。

應對政策:
供應方面:從三個環節進行科技研究,增加石油儲備資源,增加石油開采量以及提煉的組分更好的合理配置;此外,可以通過尋找替代能源緩解石油供應的壓力。
需求方面:抑制私家車等過快地發展,通過節能減排的措施減少能源的浪費;
政治方面:這個個人是左右不了的。

㈧ 作為不可再生能源,如果石油被人類用完了怎麼辦

使用其他能源,氫能、太陽能、核能、水能等等。
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將可以從本質上解決無油時代全球的能源問題。在近期,人們可以逐步發展多種可再生能源,減少石油的消耗量。從長遠來看,天然氣,煤炭,核能和可再生能源風能,太陽能,水利,生物能,甚至是地熱能都可用於滿足人類的能源需求。

那是因為我們還可以找到更為廉價的石油,天然氣,煤等不可再生能源。但當能源將近枯竭時,昂貴的開采成本和高昂的價格必然促使人們向利用可再生資源的方向去轉變。ps:補充一點,潮汐能也算是一種可再生能源。

㈨ 如果全世界沒有石油怎麼辦

地球從不會缺石油,因為石油是地球內部物質通過化學反應而產生的,只是它的產生需要一定的活性物質及壓力與時間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