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石化東北石油局怎麼樣
東北局總部在長春,局級單位。產量低,在中石化系統屬於比較差的單位,收入一般偏低。優點是國企,穩定。
❷ 東北的石油儲量最集中的省區是哪個
黑龍江大慶市及其周邊,大慶油田原油產量幾十年都位居國內第一,儲量巨大。
另外遼寧盤錦、吉林松原也有油田。
❸ 東北地區石油煤炭資源豐富嗎
豐富。東北三省有大慶,吉林,遼河三大油田,還有雞西,鶴崗,撫順等煤田
❹ 東北石油局情況怎麼樣
東北分公司地處松遼盆地南部地區,總部機關設在吉林省長春市。主要勘探區分布在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嶺市、長嶺縣、農安縣、乾安縣等縣區。新區勘探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開魯境內,面積2.66萬平方公里,全區總勘探面積3.5萬平方公里。
到2004年末,東北分公司(局)先後勘探開發了四五家子、八屋、孤家子、秦家屯、伏龍泉等10幾個油氣田和含油氣構造,輸氣能力達到70萬立方米/日,原油150噸/日。累計生產原油29萬噸,生產天然氣14億立方米,產銷二氧化碳24萬噸。通往一汽、長春市、吉林市、四平市、公主嶺市、長嶺縣等鄉鎮輸氣管線500多公里。為數百萬戶城鎮居民和數十家大中型國有企事業單位提供天然氣能源。占供應吉林省天然氣能源市場90%以上的份額。為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2004年油氣勘探取得7項重大突破性成果,圓滿完成23萬噸產量目標。按照集團公司整體部署要求,制定了企業發展和改革目標: 2005年油氣產量力爭突破23萬噸目標,從2006年開始,實現油氣產量年增10%,"十一五"油氣產量要達到30萬噸油當量,二氧化碳銷售年增1萬噸,"十一五"末達到銷售 6萬噸。企業按照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獨立核算的管理模式並於2005年正式運行,逐步向"一企一制"過渡。整合後的東北分公司(局)下設8個直屬單位,正式職工800人,高級職稱人數占總數40%以上,固定資產7.07億元,成為中石化在東北地區新的亮點。
2005年總部下達的油氣產量目標是23萬噸油當量,其中原油5.5萬噸,天然氣1.8億方,新增天然氣控制儲量10億方,新增天然氣探明儲量 10億方,天然氣預測儲量10億方,新增石油探明儲量200萬噸,新增石油控制儲量200萬噸,石油預測儲量200萬噸。完成二氧化碳銷售3.3萬噸,新建原油產能1.01萬噸,天然氣0.68億方,新鑽油氣發現井2-3口井,達到80萬/日產天然氣,150噸/日產原油的目標。
到2004年末,東北分公司勘探區塊累計完成二維地震6544平方公里,完成三維地震1243平方公里,共完鑽探評井151口,總進尺29.53 萬米。共發現10個油氣田,探明含油麵積17.7 平方公里,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945萬噸,探明含氣面積43.9 平方公里,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 17058億立方米。
❺ 東北石油局怎麼樣,我是學石油工程的,待遇怎麼樣
不要去,你會後悔的,沒油了,待遇不好。
陸上油田待遇的排序
1、中石油塔里木油田(10-15W)
2、中石油長慶油田(10-12W)
3、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8-10W)
4、中石油新疆油田(6-8W)
5、中石油吐哈油田(5-7W)
中海油(轉正有崗位後平均12-15W)
中海油服(轉正有崗後平均10W)
上面說的待遇包含野貼和以購物卡形式發放的福利
❻ 中石化東北分公司(東北石油局)怎麼樣 我是剛畢業大學生 去了一般都分配到什麼崗位啊 知道朋友告訴下謝謝
中石化東北局,地址在長春,目前正在公主嶺市玻璃城子鎮曲家屯打井施工,因工地離民宅僅有40米左右,打井設備24小時運行,噪音很大,於是承諾給村民以噪音補償費,但多次索要,遲遲不給,施工完畢後,村民再次索要費用,一人不幸被其沒有安全措施的設備(約2萬斤重)掉落砸中頭部,壓在設備下,東北局的人員沒有任何搶救行為和報警,而是迅速逃離現場,以致屍體在其設備下碾壓8個小時無人理會,現場慘不忍睹,家屬悲痛欲絕,時至今日,4天過去,東北局仍無人出面解決問題,屍體仍停留在工地現場,他們以大欺小,恃強凌弱,欺負農民軟弱,無能。狀告無門。官企勾結,事情發生後只是將肇事司機拘役,一切責任推給司機。政府部門,安監部門,公安部門,等職能部門一概不予過問和受理,當今社會如此腐敗黑暗,令人膽寒。農民是弱勢群體,中石化你就可以殘害百姓?你們有錢,就可以殺人無罪?農民也是人啊!中石化的領導你們也爹媽養的,你們的良心黑了嗎?你們承擔著國家社會的責任,你們就這樣欺負老百姓?天理不容!!!
❼ 為什麼東北油價很便宜
受供給與運價影響
解析:
大慶和錦卅均有中石油大煉油廠,供給多,價格低,其次運價低也是一個因素
擴展:「漲價時與國際接軌、降價時講中國國情」,這話是針對國際油價一路下跌,國內油價卻遲遲不降說的,但挨批的石油石化企業也是一臉委屈:國際油價雖然降了,可國內油價還是比國際油價低得多啊,我們的煉油企業還是在虧損啊!
石油巨頭的抱怨肯定會招來一片罵聲,但某種程度上這的確是事實:汽油柴油等成品油,國內的價格都大大低於其他石油消費大國。讓我們比較一下上周北京和倫敦97號無鉛汽油的價格:北京是5.42元人民幣/升,倫敦0.9英鎊(合人民幣14元)。英國的油價與德法比荷意等歐盟國家相當。美國的油價大大低於歐盟,但也比中國高出20%左右。
按照常理,東西賣的便宜,企業的利潤就不應該很高。奇怪的是,國內石油公司的利潤率反而高過歐美同行,比如2005年中石油的利潤率是26.2%,埃克森美孚的利潤率只有10.6%。這一差距不可能用成本控制或技術先進等因素來解釋,僅舉一個指標,中石油的員工數量十倍於埃克森美孚,運營成本怎麼可能比後者低?
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了這種低價下的高利潤呢?奧秘之一是稅收,歐美石油公司要向政府交納高額稅賦,政府則將稅款用於公共服務。讓我們比較一下英國和中國燃油價格中的稅率,英國油價中稅的比例高達70%以上,而中國是30%左右。資源稅一項,中國公司每噸是14-30元人民幣,只有海外同行的幾十分之一(美國公司超過130美元/噸)。這些少交的稅款,就變成了國內石油巨頭的利潤。可以說,稅賦的差距是國內石油行業獲得暴利的決定性因素。
奧秘之二是國內公司可以用原油環節的利潤來彌補煉油環節的薄利或虧損。中石油中石化都是集勘探開采煉油銷售於一體的公司,各業務板塊間可以交叉補貼。成品油價格國內確實低於國外,但原油價格國內卻高於國外。比如8月份進口原油的到岸價摺合人民幣約4133元/噸,國內大慶原油價格則是4493元/噸。
國內石油巨頭的高利潤還得益於在行業中的壟斷地位,2000年左右中石油中石化曾經出現過曇花一現的競爭場面,雙方為了爭奪油站針鋒相對,各顯神通。但最近幾年他們視壟斷為正常,常常公開開會議論提價,制定行業准則,使得中國的石油市場幾乎成為中石油中石化系的天下。沒有競爭壓力,自然就沒有降價的壓力。
所以一方面是跟國際相比我們的油價低,有上漲空間,另一方面,就目前的油價而言中國的石油行業已經是暴利了,如果再漲價,豈不是推波助瀾?這一矛盾,只能通過資源價格改革和原油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來解決。中國目前的油價並非一個市場的產物,改革的方向,一方面要逐步讓市場來決定石油的價格,政府的調控手段應由直接定價轉向以稅收為主的間接調控。比如通過資源稅來調節中石油中石化這些公司的生產行為,促使他們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而醞釀已久的燃油稅應從需求方面調控廣大消費者的需求,減少非理性消費及浪費。
如果採用市場定價,中國油價的上漲將不可避免,因為中國石油儲量有限,石油消費卻高速增長,被人們寄予厚望的風能、太陽能在20年內又難以挑戰石油天然氣的能源消費主體地位。
面對如此前景,我們實在應當反省一下我們的生活方式。有過西方生活經驗的人都會感覺到,發達國家的富人和中國的富人生活狀態差不多,但中國的富人更具有炫耀性,對資源的消耗和浪費更厲害。發達國家的情況就有所不同,從油價這個方面來說,富人可以買車,但你要買很貴的油來繳稅,周一至周五進城還得交擁堵費,國家利用這筆稅費來治理環境,來讓窮人也能夠享受到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
所以,中國的油價到底是高是低,這並不是一個可以一言蔽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