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球上的石油用都用不完
從理論上講,地球上的石油資源,如果照目前的挖掘、使用速度,在不久的將來會耗竭的。歸根結底的原因,是因為石油資源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桶,少一桶。不像水資源,還能回收再利用。
但從實際角度出發講,地球上的石油資源是永遠用不完的!一邊人類開採石油使用石油,另一邊,石油資源也在慢慢的產生囤積,只是目前石油生成的速度,沒有挖掘使用的速度快。
如果你不太理解我說的這點。我們可以把石油資源當做一片土地上的小草。只要不把小草斬草除根,那麼在這塊土地上面放多少頭牛羊,小草永遠都吃不完。但可能存在牛羊吃不飽的情況。也就是人類不夠用石油資源了。
所以目前世界大趨勢,還是開發新能源。比如風能、水能、潮汐能、核能、太陽能等等。用石油的大戶,汽車也開始轉型為新能源汽車,用電池驅動。這些都是為了應對地球上石油、天然氣資源未來會枯竭,做好的長期的計劃。
㈡ 人類每天消耗很多石油,地球會不會越來越輕專家:地球正在變重
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日均石油消耗量大約為9000多萬桶,未來還會提升。一桶原油大約159升,即0.159立方米。換算一下,全球日均石油消耗量至少為1431萬立方米。
黃河既是母親河,又是我國第二長河,根據多年的數據,黃河的平均年徑流量約500多億立方米,平均到每日,日均徑流量大約在1.37億立方米左右。對比一下可知,全球每天消耗的石油總量大約相當於1/10的黃河日均徑流量,這可比很多小河的日均徑流量高。
石油是烴類混合物,被稱作工業的血液。研究表明,石油這種資源是不可再生的。有人問,人類每天消耗這么多石油,那麼地球的重量會不會越來越輕?
這個問題似乎不應該被提出來,很多人都懂。類似的問題有很多,比如,地球上每天都有很多人出生,地球會不會越來越重?雖說這個疑問放在現在來說很簡單,可依然有人不懂,所以還是有必要科普一下。
先上答案,不管消耗多少石油,就算是一瞬間把地球上的石油都消耗完了,地球的重量或者說質量也不會受到影響,既不會變輕,也不會變重。
因為地球基本上是一個封閉的系統,這種孤立的系統都必須遵守「質能守恆」,不管是質量還是能量,都不可能憑空消失或創生,只能不斷地轉化、轉移。所有的物質不管怎麼變,只要沒有出地球,進入外太空,它依然是屬於地球的一部分,地球的質量又怎麼會受到影響?
石油燒完之後似乎什麼都沒了?燃燒是化學反應,而化學反應遵守質量守恆定律,反應前後的物質的總質量是不會變的。石油是碳氫化合物,它燃燒後的產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水在燃燒的過程中也被高溫蒸發,成為了水蒸氣。不管是二氧化碳還是水,它們仍存在於大氣之中。地球擁有龐大的質量,它的引力很強,能夠束縛住這些很輕的氣體,因此這些石油燃燒後的產物並不會逃逸到太空中去。
燃燒的過程中還會釋放出一部分能量,而這部分能量也並沒有消失,而是轉移到了別的物體上,或以其它形式存在於地球上。
地球的總質量大約為60萬億億噸。目前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大約為1.8萬億桶,摺合2446億噸,可見石油僅佔地球總質量的很少一部分。
估計有些人不明白地球質量是怎麼來的,這個質量是算出來的。至於是怎麼算的,當然是根據萬有引力定律,而該定律中非常關鍵的萬有引力常數則是18世紀的英國科學家卡文迪許通過扭秤實驗測量出來的。卡文迪許據此算出了地球的質量,成為給地球稱重的第一人。
若不斷有物質擺脫地球的引力,進入外太空,那麼地球的重量勢必會越來越輕。人類雖然每年都在向太空中發射各種航天器,但這些航天器的累計總質量與地球的質量相比,九牛一毛都不到。
其實,地球丟失得最多的就是大氣了,外層大氣在太陽風的作用下,若獲得足夠多的動能,這些氣體分子就會逃逸進入太空,簡單點來說就是被太陽風吹到太空中去了。數據顯示,地球每年大約損失10萬噸的大氣。不過地球大氣的總質量大約為6000萬億噸,這點損失實屬九牛一毛,短時間內根本覺察不到,況且地球上的大氣也有補充機制。
不過,地球質量並非只減不增。外太空的部分物質也會被地球的引力俘獲,比如隕石。根據人造衛星的監控記錄顯示,每天都有各種大小不一的隕石闖入地球大氣層,它們大部分在到達地面前都在與大氣高速摩擦的過程中焚燒殆盡了。據估計,每年至少有10萬噸的外來物質進入地球,比地球每年損失的質量多一點,地球上的總質量整體上呈增加趨勢。
所以說,地球其實正在變得越來越重,但這點增加的質量對地球總質量來說也是九牛一毛。地球在誕生之初,質量增加的最快,因為那時太陽系混沌初開,地球公轉軌道周圍存在很多隕石,現在這種情況已經不復存在。
點贊加關注,咱們下期見。
㈢ 石油資源那麼寶貴,它到底還能供人類消耗多久
石油是我們人類非常依賴的資源,因為現代文明的發展離不開石油,如果人類沒有了石油,那麼就無法生產出更多的汽油、柴油、航空燃油等等,那麼就會有大量的機器、汽車、飛機等工具無法正常運轉,人類的生產效率和出行效率都會變得十分低下,後果是非常嚴重的。除非我們在石油耗盡之前找到了新的能源,那麼我們人類或許就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但是新能源何時能代替石油我們並不清楚,我們現在最要搞清楚的還是地球上到底還有多少石油資源,夠我們人類消耗多少年?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最後校長認為,石油的再生速度非常緩慢,我們人類根本等不了這么久,所以新能源的開發就變得非常重要,例如風能、水能、太陽能等綠色能源,未來一旦有技術上的突破,我相信還是能夠取代石油資源的,就以汽車為例吧,傳統汽車主要都是以汽油和柴油為動力的,但是隨著新能源的發展,現在市面上出現了混動、電動的汽車,如果未來電池技術能夠得到大的突破,那麼我想人類對石油的依賴會減少很多。
㈣ 地球上是怎麼形成這么多石油的未來人類會把石油消耗一空嗎
地球上的石油形成的原因目前有兩個,一個是由動物殘骸沉澱而來,另一個是由碳組成的。石油屬於不可再生能源,未來終有一天石油會消失。
三、綜上所述
地球上石油的由來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動植物殘骸沉澱而來,另一個是碳氫化合物組成的。如果再找到新的替代能源,在不久的未來,石油會有一天被抽干。
㈤ 地球上的石油會不會被人類用完還能開采多少年
地球上的石油其實是屬於不可再生資源,也就是說石油早晚有一天會被人類用完的,畢竟石油用一桶就少一桶。而石油的生成是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來看,石油的生成至少也需要200萬年,可人類消耗石油的速度卻比較的快。隨著科技的進步,石油的消耗速度還會進一步的加快,也就是說地球上的石油資源早晚有一天會枯竭的。根據美國石油協會給出的官方數據來看,現在地球上剩餘的石油總量大概還能開采95年。
除了這些以外,不能排除現在還有一些油田是沒有被發現的,隨著未來科技能力的提高,相信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油田被發現。而且就算未來有一天石油會枯竭,但到時候肯定也會有其他的東西來代替石油。比如就拿汽車行業來說,以前的汽車只能夠依靠油,但是現在已經出現了新能源汽車,這就代表汽車將不會只依靠油了。
㈥ 資源問題--全球一天要消耗多少升汽油
簡單分析下 有七大原因
原因一:石油枯竭論
從2002年起,油價開始有往上走的趨勢。「物以稀為貴」,這似乎被普遍認為是石油價格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石油到底什麼時候枯竭呢?這個問題的議論歷來就有。首先,石油的埋藏量和可開采年數因研究數據來源而異。2007年11月末,石油礦業聯盟發布了預告「世界上能夠生產的石油將在68年後枯竭」;而日本社團法人石油學會的有賀正夫則認為,「在來型(傳統燃料)原油還有60年可開采,而算上非在來型(新型燃料)的oil sand(含原油的砂岩)和oil shell(含原油的堆積岩)等,還能用上200多年。」其次,石油埋藏量在歷經年月後也會有增加的情況。有數據表明,2007年全世界已經探明的石油量大概為1.15億桶,這比前兩年的估計數字增長了10%。
不管石油枯竭的一天離現實還有多遠,今年國際油價在短期內飆至每桶133美元,這引發了新一輪能源恐慌,不少國家紛紛囤油,從根本上進一步推高了油價。
原因二:供需失衡論
據報道,全世界每天消耗石油8000萬桶(每7桶合一噸)。其中,美國是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在它之後,依次為日本、中國、俄國、德國與韓國。目前一半左右的世界石油供應依賴於110多座大油田,而這些大油田均經歷了五六十年開采過程,基本走過了其「生命周期」的「壯年」階段,步入了穩產和衰減階段。在國際油氣投資顧問徐小傑眼中,石油的供需關系是基本面的問題,他認為這也是「基本的、長遠的和根本的決定因素」。
造成供需失衡的原因很多,長期以來,世界石油產量增長十分緩慢,石油供應設施又十分脆弱,且鮮有特大型新油田發現。此外,在油氣上游領域投資不足、產能遞減或增長滯後、供應源衰減等,也是造成供需失衡的原因。
原因三:美元貶值論
除了資源缺稀外,人為炒作也致使油價在近期飆漲。其中,美元貶值論是最熱門的一個因素。
美國跟歐佩克有協議,用美元作為石油的結算貨幣。為保證產油國的利益不受到損害,在美元大幅度貶值的今天,只有不斷地推高油價,這樣做是符合美國的戰略意圖和利益的。
在國際油價沖破110美元時,花旗集團能源分析師蒂姆·埃文斯就說,油價飆升與供需結構無關,而是由於美元貶值及通脹壓力增大。國際市場原油期貨交易以美元計算,持有其他強勢貨幣的投資者買入原油期貨造成油價上漲。
石油輸出國組織輪值主席沙基卜·哈利勒也表示贊同。他同樣認為國際油價飛漲與石油供求無關,是美元貶值和市場投機炒作造成的。美元持續貶值為國際投機熱錢紛紛進入原油和黃金期貨市場進行炒作提供了機會,從而導致油價和黃金價格不斷攀高。
原因四:投機炒作論
華爾街策略公司高級分析師康尼·特納指出,市場投機炒作才是推動油價飆升的根本原因,而各種短期消息只不過是炒作油價的一個由頭而已。由於資金的介入,市場會把任何可能導致油價上漲的消息放大,例如今天油價上漲的原因有可能是美國原油商業庫存意外下降,明天則有可能是地緣政治問題。他的這一說法不無道理。據報道,自今年年初以來,紐約市場基準原油期貨價格大幅上漲了近40%,僅5月份紐約市場油價漲幅就達到17%。5月16日紐約油價127美元,雖為當日價格,交易的卻是7月石油期貨。這與1月2日油價「破百」的是2月的石油一樣,「期貨」這樣的投資形式顯然已對油價造成巨大影響。
美國一民主黨參議員稱,投機力量行為在期貨市場上極其放縱,期貨市場日成交量已超過實際需求的20多倍。這也是投機者翻炒期貨的有力證據之一。
原因五:季節規律論
有環境學家認為,夏季是用油高峰期,北半球逐步進入夏季,生產、生活用油都將進入增長時期。每年的5月到11月為美國的颶風多發季節,一旦有颶風到來的消息都將影響油價上漲,這已成為一個定勢。專家認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對近期油價的飆漲有所影響。
原因六:地緣政治論
科威特前副石油大臣奧恩日前發表言論表示,世界主要產油區地緣政治局勢緊張是推動近來國際市場油價大幅飆升的主要原因。奧恩在接受科威特通訊社采訪時說,伊拉克、伊朗和奈及利亞地緣政治局勢緊張,這種局面刺激了油價上漲。
石油資源儲量分布極為不平衡,目前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等中東地區國家石油儲量佔到全球總儲量的60%以上,而亞太地區石油儲量則不足2%。從歷史上三次石油危機的情況來看,高油價將進一步加重地區的地緣政治風險,如1978年的兩伊戰爭和1990的海灣戰爭,其根本目標依然是對石油資源的爭奪。這就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越是地緣政治不穩定,越是迫使各方哄抬油價。
原因七:長短陰謀論
此外,西方學界出現了一種陰謀論,也成為了對油價高漲的一種解釋。據分析,陰謀論有兩種,一個是長期陰謀論,一個是短期陰謀論。長期陰謀論是指美國石油巨頭實際上已經有很成熟的能源替代技術,量產後該技術也十分廉價。事實上,當油價在50美元一桶的時候,該技術就可以完成產業化了,但為了維護既得利益,美國石油巨頭並不著急推出新技術。
短期陰謀論就是指美國總統布希本人就是美國石油集團推出來的寵兒,布希為了「報恩」,因此美國政府有意推動油價上漲。該論點分析師認為,到目前為止,石油並沒有出現絕對的短缺,但油價卻成倍上漲,這與近年來很奇怪的「美國現象」有關:在石油價格高漲的時候,美國政府一定擴大石油儲備,石油價格低的時候卻出售儲備。而且,在石油價格高漲之時,美國石油公司封存了一些油井,這些逆向操作都指向了布希政府
㈦ 人類到底有多耗費石油這樣消耗下去,我們的地球會不會在變輕
人類從1965年到2020年,平均每年消耗石油量為32.543億噸,相當於每年使用了一條大河的石油量。我們的地球不會變輕。
相反來說,地球的質量不僅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加,因為會有其他的物質,外太空的物質到達地球就如隕石,根據人造衛星觀測,每天都會有各種大小不一的隕石闖入地球,他們大部分都會在沒有到達地面之前就在與大氣高速摩擦產生的高溫中消失殆盡,但他們還是到了地球內部的,這些都會導致地球質量增加。
㈧ 地球上這么多車 每天都在消耗石油 一天得消耗多少石油 現有的石油還能維持多久 沒有石油了我們該怎麼辦
近海、近地的石油,可以用50年,但是,天然氣的資源不斷被發現,已經發現的就可以用80年。 加上近期可以被勘探到的,地球上的石油和天然氣,可以夠用100年。包括遠海、深地層。 ========================================地球上的石油到底還能供人類用多久?這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有專家認為地球上的石油僅夠三四十年,有專家則認為可使用一二百年。
1998年6月7日,美國《洛杉磯時報》發表題為《即將來臨的石油危機——真正的危機》的文章認為,今後10年左右,世界石油供應似乎是充足的。在今後20年左右的時間,全球石油產量可能開始持續下降。雖然市場力量和石油生產技術的改進可能使石油供應繼續保持到21世紀,但是石油危機的到來可能比一般人的設想早得多。
美國托萊多大學地質學教授克雷格·哈特菲爾德指出:「自1979年以來,全世界已燒掉的石油比到那一年為止人類整個燒油史中燒掉的石油還多。」
這位教授認為,自從石油時代開始以來,全世界已燒掉約8000億桶石油。據估計,約有1萬億桶到1.6萬億桶石油埋藏在可以廉價開採的地層中。
按目前世界石油消耗速度看,1.6萬億桶石油大約60年就會消耗光。而且世界石油消耗速度並未停滯,而是在逐年增加。目前全球每天消耗石油量已達7100萬桶,幾乎每年增加2%。以每年這個增加數字計算,到2010年,全世界將消耗掉從經濟到技術上都容易開採的全部石油的一半。
盡管地質勘探技術有了驚人的進步,但所探明的新的石油儲量明顯減少,因為現有石油消費量同新勘探到的石油量的比例是4∶1。在不久的將來,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最終都會面臨石油危機。
在本世紀內,世界主要靠豐富的低價石油推動了經濟車輪的前進,如果石油枯竭那麼世界經濟將面臨嚴峻挑戰。《中東報》認為,到1997年底,開採石油已達8070億桶,其中一半是在石油動盪的70年代開採的。根據一些保守的估計,石油儲量不會超過8300億桶。還有一些報告指出,世界石油總儲量約達9950億桶。目前,世界每年消費石油240億桶,而新勘探出的石油越來越少,每年只有50億桶。中東地區以外的石油儲量正在下降。石油資源是有限的。
據美國石油業協會估計,地球上尚未開採的原油儲藏量已不足兩萬億桶,可供人類開采不超過95年的時間。在2050年到來之前,世界經濟的發展將越來越多地依賴煤炭。其後在2250到2500年之間,煤炭也將消耗殆盡,礦物燃料供應枯竭。面對即將到來的能源危機,全世界認識到必須採取開源節流的戰略,即一方面節約能源,另一方面開發新能源。
㈨ 為什麼石油越開采越多地球上的石油會被耗盡嗎
石油被譽為工業的血液、黑色的黃金,它不僅是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也是現代工業生產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材料。舉個例子,我們常用的塑料製品就是用石油提煉物加工製造出來的。然而就是這么重要的資源,卻一度被認為即將枯竭。
現在我們正在全力發展風能、水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減少對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賴,同時也在積極開發新材料,減少石油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這些措施不僅僅是為了應對石油枯竭,更是為了應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
隨著新能源技術的發展,人類已經有了更多的選擇,或許在石油枯竭之前,我們人類已經放棄了石油,用上了更清潔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