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飢荒海難修船的機器怎麼做
只有最新石油版可以做,不需要科技解鎖,需要6焦油,6石灰石,4木頭
2. 中國沙漠里「儲藏」大量石油,為什麼卻不開采
我們知道現在有許多國家都在競相開采自己的油田,哪個國家擁有最豐富的石油儲量,幾乎就是擁有了一項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而即使這樣,在世界上有很多國家仍然主要的石油來源還是進口,而對於不同的國家開採石油都有不同的規劃,那麼我們國家根據很久以前的勘探報告就表明在沙漠地帶有一定的石油儲量,而在如今石油資源每開采一些就會更加減少的基礎上,為什麼這些沙漠中的石油始終沒有被人開采了?難道是這些石油的價值沒有其他的地方高嗎?
其次,如果想要做到在沙漠里開采,還需要非常方便的公路運輸,而我們知道在沙漠中其實是開著非常性能優秀的越野吉普,也無法在短時間內迅速的出入沙漠的中心地帶,所以如果想要在這些地方開採石油,可能只能用直升機來進行運輸,那麼成本就將翻到十倍或者20倍,很顯然在這里開采是沒有太多價值。
3. 飢荒海難石油怎麼開采
首先,確認游戲更新至新版本,然後按如下步驟進行操作:
1、打開電腦中的飢荒游戲,然後創建一個海難的地圖。
4. 飢荒海難石油版採油機無法打開是因為什麼
採油機被海浪沖擊會潮濕,潮濕後將無法使用。焦油提煉器的運作也需要消耗燃料,所有可以用於火堆燃燒的燃料都可以用於焦油提煉器。
中間的紅色指示條表示剩餘燃料的多少。
在不用的時候可以把他關掉,用的時候再開啟(開啟狀態下機器會微微顫動)。
開啟狀態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產出焦油。
樓主好人,能發我一份么,找了一個月了。。。
求發網頁鏈接,求採納,謝謝。
5. 飢荒海帶怎麼移植
首先玩家必須將版本升級到有石油的版本,否則海帶無法移植。
在地圖叢林中尋找竹子,採摘3個竹子。
6. 飢荒海難石油版黑耀石火堆怕風嗎
飢荒海難石油版黑耀石火堆不怕風,普通的火堆會很快熄滅,這時候我們需要防風火爐或者黑曜石火堆,黑耀石火堆特點防風、照明範圍巨大,把一個石油放在黑曜石火坑裡足夠使用一天了。
《飢荒》是由KleiEntertainment開發的一款動作冒險類求生游戲,游戲講述的是關於一名科學家被惡魔傳送到了一個神秘的世界,玩家將在這個異世界生存並逃出這個異世界的故事。
游戲攻略:
自燃只會發生在角色附近的當前屏幕中,所以前期建議新手在夏季離家出走,需要提前在春季進行相應的裝備武器食物准備。
最先要做的是找到沙漠,那裡的仙人掌花是製作仙人掌衣服的必要材料,出了衣服之後可以去做一些收集性重復性的勞作。
比如收集木頭、木炭、蘆葦、挖墳、探路、找豬王、拆豬房、清理觸手、蜘蛛、山羊、高鳥等等等等,而中期任務則是盡早刷出齒輪,以便出至少一個滅火器,必要時在挖墳時使用下大法也是可以接受的。
而到了後期清理完傳送機附近的發條怪後,齒輪略微富足了就可以在基地開始興建滅火器,關於建造位置,移植的樹苗草苗漿果叢可以共用一個,蜂箱和種的花以及人工種植林共用一個,基地核心設施至少得使用兩個滅火器。
7. 曾經是石油富國的委內瑞拉,為何現在變成窮國
委內瑞拉靠石油財富成為南美的明珠,也只有在上世紀的七十年代才實現過,原因靠的是全球第一次石油危機,原油大漲價才實現的。委內瑞拉曾經至少比南美洲的大多數國家更加富有,然而目前的委內瑞拉卻成了南美洲經濟狀況最糟糕的國家。而現在委內瑞拉的民眾吃飯都是一個問題,原因是很復雜的。
而現在搞的通貨膨脹,欠了很多國家的錢!而且欠的錢,也只能用石油來還!當石油價格高時,它能夠賺取所需的美元來償還債務。然而,當油價下跌時,它無法再獲得足夠的美元來償還債務。
同時委內瑞拉也過度依賴,糧食進口來養活其所有人民!(沒有辦法的事情)。而解決惡性通貨膨脹的,唯一解決方案是大幅度減少進口,增加國內產量,特別是糧食產量。但是目前對委內瑞拉來說,是達不到的!
在低油價時代,高福利的政策、單一的經濟結構、美國的經濟制裁、國內民眾的生活態度等一系列因素使得委內瑞拉經濟一步一步地走向了崩潰。
8. 飢荒怎麼建科學機器在哪
科學機器是你的資源,像是黃金,木頭,等等有了一定數量之後就可以建立了
9. 飢荒海難焦油作用說明 飢荒海難焦油有什麼用
建造:修船場(需要石油做燃料)海上悶箱
製造:焦油燈(耐久和火把一樣)焦油套裝(防水,耐久低)
特殊:燃料(很高的熱值)焦油陷阱(種植在地上,可以減速,踩幾下就沒了)
來源:在深海中找到冒泡的焦油,將焦油機建造在上面,屬於稀有資源,不過可以下載幾何建築學mod,是它可以建在任何海面上(有點痞),這樣你就有用不完的焦油了,可以製作一個深海鑽井器(需要呱啃烏賊的嘴)在深海鑽出一個冒泡的焦油
如有遺漏,歡迎補充
10. 中國的核電是怎樣的
中國能源短缺極為嚴重,能源工業的發展遠遠趕不上生產發展的需要。西方的經驗表明,由於能源不足引起的國民經濟損失,是能源本身價值的20~60倍。盡管中國電力工業發展很快,但每年約缺電400億度。就算每度電創造2元的平均產值(上海平均工業產值為5元/度電)就要損失800億元,相當於1983年我國工業總產值的13%。
中國商品能源中,煤佔主要地位,1983年煤佔73%,石油僅佔19.5%。1990年煤炭約佔76%。中國煤儲量的絕對值雖居世界第三位,但按人口平均佔有量,只及全世界人均佔有儲量的一半。不僅儲量有限,而且分布不均。華北地區煤的儲量佔全國60%以上,僅山西就佔全國儲量的1/3。然而東南地區的上海、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佔全國人口1/3以上,全國產值的40%以上,煤的儲量只佔2%左右。這里陸地上的石油、天然氣的儲量也很少,可開發的水力資源只佔全國的1/6。因此每年要從山西、河南、安徽等地調入大量煤炭。今後首先是東南九省、市、自治區,然後是東北,將成為嚴重缺能地區。
從1952年到1980年,山西煤產量增加11倍,外運量增加近30倍,而鐵路運輸能力只增加5倍。雖然增建了新的鐵路線,這是為全國經濟建設服務的,但煤炭增產後所引的運輸量的增加將會吞沒新增加的運輸能力的相當大的一部分,從而削弱了交通運輸業對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支持。
中國目前化工原料有2/3來自煤,用煤製造甲醇及聚氯乙烯等已比用石油做原料價值便宜。這樣說來,煤將逐漸出現世界性的短缺的提價。不僅石油,而且燒煤都將是一種資源和經濟上的損失或浪費。因此,煤將日益無法挑起中國能源主要支柱的重擔。
從石油的情況來看,雖然20世紀70年代自給有餘(1973年開始出口石油),但是中國石油儲采比例失調。從1965年到1979年的14年中,中國原油產量增加10倍,而新探明的儲量只增加2倍。即使今後石油產量上升,由於石油越來越多地用作化工原料和出口,石油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將日漸下降。把石油當燃料,一噸石油約等於兩噸煤,只能為國家增加2~3元利潤的稅金;如果將石油作為化工原料生產合成氨等,1噸石油可代替3.5噸煤,由於產品價值的提高,能為國家增加200元左右的利潤和稅金。因此要盡量限制石油及石油產品在能源中的消耗。
就水力資源而言,中國雖居世界第一,但目前可開發的水能資源每年人均為1900度,仍低於世界平均值2260度,遠低於美國。而且水能資源分布不均,開發很少,主要在西南和西北,僅四川、雲南、西藏就佔64.5%,大多遠離工業中心,交通不便,地形地質條件復雜。1983年中國水電僅占可開發的水力資源的4.5%,開發程度在世界上是很低的。一些先進國家水力資源的90%已開發完畢,全世界的平均開發率約20%。水電建設周期長,材料耗費巨大。況且水力資源有限,水電仍不可能成為主要能源。由於中國能源消耗量的增長速度很快,「遠水解不了近渴」,在一段時間以後,隨水力開發程度的提高,水電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還將會日漸下降。
綜上所述,中國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煤炭的生產和運輸緊張,水電開發程度低,石油和天然氣後備儲量不足,生產和生活用電嚴重短缺。同時還需要指出,中國農村生活用能尤其匱乏,過度消耗薪柴和秸桿會導致生態惡性循環。
能源是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現代化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源的供應和有效利用。我國已經把能源確定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戰略重點。
經過幾年的調查研究表明,中國整個能源系統的技術和管理落後,能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污染成害。所以,能源已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突出的制約因素。因此,從中國國情出發,依靠科技進步,加速能源開發和合理使用,成了當務之急。
中國能源資源地理分布極為不均,地區能源豐富程度相差懸殊,開發條件有優有劣。經濟重心偏東,而能源重心偏西。
為了對付能源資源分布不均勻的局面,以往只得靠北煤南運、西電東送來彌補,能源運輸量佔全國鐵路運量的一半以上,水運中煤炭運量也佔1/3以上,從而造成了交通運輸的極度緊張。
盡管作了很大努力,中國東南一些省區仍然嚴重缺能。例如,華東地區有三省一市是我國的工業基地,工業產值佔全國1/4,又是全國重要糧棉和農副產品基地。但華東地區嚴重缺能,發電用煤約70%以上要從外區20多個礦點調入,全區缺電1/3。如不迅速改變中國現有能源結構,是無法改變以上地區嚴重缺能狀況的。近年來,中國農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觀,但由於缺電缺水,不少農戶家庭,出現了洗衣機存米、電冰箱當碗櫃的奇怪現象。顯然,由於能源供應不足,要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不過是一句空話。
由於核燃料能以少勝多,在中國東南地區發展核電站是完全適合當地情況的。它不但能滿足這些地區的能源需求,還能緩解交通運輸緊張。有人估計,在華東地區建造1000萬千瓦核電站,每年可節省3600萬噸原煤,省下136億千米的貨運量。發展核電對於電力短缺、交通運輸極度緊張的華東、華北、華南地區來說,作用十分明顯。
由此可見,若在發展煤電、水電的同時,適當發展核電,會使我國的能源結構逐步趨向合理化。
要解決中國能源問題,必須積極開辟新能源,走能源多樣化的道路。中國不僅能源緊張,化工原料也很緊張。發展核電就可以節省大量的煤和原油,以進行煤和原油的深加工。這對於發展經濟、滿足人民生活需要和合理利用資源以及和諧發展均有很大意義。
從全局來看,我國和面臨能源飢荒的某些發達國家不同。我國是一個能量資源比較豐富、能量消費比較節制的國家。
我國己探明的煤炭儲量有7200億噸,按照目前的開采量,可供全國人民使用幾百年。除煤炭外,我國還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石油產量排在世界第6位,天然氣產量排在第13位。我國水力資源也十分豐富,蘊藏量達5.38億千瓦,居世界首位。如果能開發其中的一半,也有3億千瓦左右,相當於我國全部電站設備總容量的4倍。
然而,我國能源的分布情況卻不理想。適於開採的煤炭資源,大部分集中在北方,所以一直得「北煤南運」。水力資源大多集中在西南地區,那兒地質條件復雜,交通閉塞,即使把水力資源開發出來,也得「西電東調」,解決電能的遠距離輸送問題。而迫切需要能源的沿海地區,卻無法自給。華東地區科學技術發達,資金、勞力密集,歷來是我國工農業生產的重要基地。目前華東地區每年要輸入發電用煤約1000萬噸,這已使鐵路運輸處於十分緊張的超載狀態。因此,由於運輸上困難重重,依靠輸入煤炭來發展電力,有可能使電力供應的缺口越來越大。只有同時開發其他能源,尤其是核電,才能扭轉這一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