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不通過進攻中東和西亞來獲取石油資源
希特勒不進攻中東和西亞,我認為有這么些理由:
1.德國進攻北歐國家,如挪威、瑞典,已經獲取不少石油資源。
2.德國進攻蘇聯,為了石油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原因,主要還是為了奪取重工業基地,摧毀蘇聯工業,避免形成納粹德國和蘇聯的東西對峙。
3.中東和西亞,尤其是阿拉伯國家是反對猶太人的,他們和希特勒是盟友,會提供一部分石油資源給德國,用不著搶奪。希特勒不會為此失去這個盟友!
4.隆美爾帶領軍隊去了埃及,也是為了石油。
5.地中海的英國海軍容易進攻阿拉伯國家,隆梅爾和義大利軍隊正是為了掃除這個障礙!但最終失敗了!
6.德軍指揮部的目標是從埃及攻入西亞一部分國家不加入軸心國的國家,控制住波斯灣地區,最後和東線德軍在高加索和伊朗中部會師,可由於德軍非洲軍團在阿拉曼戰役中的失敗和克里特島空降的傘兵損失慘重,被迫轉為防守,無力繼續進攻西亞。
⑵ 石油從中東運到美國的一條海上航線
1.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向東經過阿拉伯海-馬六甲海峽-南中國海-台灣海峽-北太平洋航線-美國西海岸
2.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向西南經莫三比克海峽-繞過好望角-大西洋-到達美國東海岸或者南海岸
註:運往美國的石油一般運量較大,蘇伊士運河運量超過二十五萬噸的輪船則不能通過,所以一般走好望角航線,不過中東產油國有石油管道直接到達地中海東岸,在那裡裝船再運往美國的也有,不過主要是去歐洲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⑶ 波斯灣的石油運輸到西歐時為什麼會有兩條路線 有什麼差別
路線一:霍爾木茲海峽→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
路線二:霍爾木茲海峽→印度洋→(莫三比克海峽)→好望角→大西洋→西歐
差別:路線一航程短,時間快,成本低。但是超過25萬噸的輪船不能通過蘇伊士運河只能繞到好望角。
⑷ 歐美石油運輸為什麼不放棄霍爾木茲海峽,走陸路直接鋪設管道到地中海,然後再走水路。
中東石油主要集中在波斯灣,走陸路,要經過第三國,比較麻煩;鋪設管道工程較大,還要考慮氣候天氣,地形影響,而且還得得到當地支持。波斯灣向西有敘利亞,黎巴嫩,約旦,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伊拉克和土耳其,這些地區比較亂,不穩定,鋪設管道有困難,若經土耳其線路較長,地形復雜;前些年有鋪設一條線,但輸送量有限!
⑸ 從波斯灣輸出石油的主要三條路線是哪三條 地理問題。
第一條: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曼德海峽——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西歐和美國
本條路線是運往西歐和美國最短的航線,但是因為蘇伊士運河的通航量只能通過25萬噸級的油輪,超出的只能走第二條路線。
第二條: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歐和美國
第三天: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南海——太平洋——日本。
⑹ 波斯灣的石油為什麼必須過霍爾木茲海峽海上運輸而不陸上鐵路公路運輸
因為主要的石油產國都是波斯灣周邊的國家,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海上運輸還是主要的運輸方式,除了考慮到節約成本的問題,還要考慮到美國基本控制了這一海峽,當然會通過霍爾木茲海峽.然後通常會走馬六甲海峽.也許在不遠的將來,會考慮在西邊增設管道.畢竟管道運輸量大,也是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