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石油的組成元素有那些
石油的組成元素:碳、氫、硫、氮、氧、鎳、釩、鐵、銻、氯、碘、砷、磷、鎳、釩、鐵、鉀等。
石油主要是碳氫化合物。它由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組成,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83% ~ 87%)、氫(11% ~ 14%),其餘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銻等)。
由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約佔95% ~ 99%,各種烴類按其結構分為:烷烴、環烷烴、芳香烴。 此外,石油中所含微量的氯、碘、砷、磷、鎳、釩、鐵、鉀等元素,也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1)石油是什麼元素組成的混合物擴展閱讀
石油的性質
具有代表性的大慶石油屬低硫石蠟基石油,已開采酌石油以低硫石蠟基居多。這種石油,硫含量低,含蠟量高,凝點高,能生產出優質的煤油、柴油、溶劑油、潤滑油及商品石蠟,直餾汽油的感鉛性好。
有的石油硫含量高,膠質含量高,屬含硫石蠟基。其直餾汽油餾分產率高,感鉛性也好。柴油餾分的十六烷值高,閃點高,硫含量高,酸度大,經精製後可生產輕柴油與專用柴油。潤滑油餾分中,有一部分組分的粘度指數在90以上,是生產內燃機油的良好的原料。
有的石油硫含量低,含蠟量較高,屬低硫環烷一中間基。其汽油餾分感鉛性好,且也富含環烷烴與芳香烴,故也是催化重整的良好原料。柴油餾分的凝點及硫含量均較低,酸度較大,產品需鹼洗。減壓渣油經氧化後可生產石油建築瀝青。
另有些低凝石油硫含量低、含蠟量也低,屬低硫中間基。適於生產一些特殊性能的低凝產品,同時還可提取環烷酸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
2. 石油又稱原油是多種什麼的混合物
石油,又稱原油,是一種由多種有機物混合而成的天然資源。它主要是由已經分解的有機物殘骸形成的,經過地質作用和壓力下的化學變化形成的混合物。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氫化合物,包括烴類化合物,如烷烴、烯烴和芳香烴。這些碳氫化合物的分子結構和長度可以不同,導致不同種類的石油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學性質。
除了碳氫化合物,石油中還含有少量的其他元素和化合物,如硫、氮、氧、襪舉硅等,以及微量的金屬元素。
總之,石油是襪嫌由多種碳氫化合物混合而成的復雜混合物,其中烴類化合物是其主要成分。不同地區的石油具有不同的成分和性質,因此在提煉和利用過程中需要進行相應的處理和分離。
石油的重要性
石油對生活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它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和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資源。以下是石油對生活的幾個重要方面的影響:
1、能源供應:石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來源之一,被廣泛用於發電、交通運輸、工業生產等領域。它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能源供應,驅動機動車輛、發電廠、工廠和家庭的能源需求,為現代社會的運轉提供動力。
2、燃料和化工產品:石油是製造各種燃料和化學產品的重要原料。石油通過精煉過程可以產生汽油、柴油、航空燃料等燃料,用於汽車、航空、船舶等交通工具。此外,石油還被用於生產塑料、合成纖維、化肥、潤滑油、塗料、葯品等化工產品,這些產品廣泛應用於各個行業和日常生活中。
3、經濟發展:石油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石油產業包括勘探、開采、精煉和銷售等環節,為國家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並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如石油設備製造、石油化工、運輸和零售等。
4、運輸和國際貿易:石油是全球貿易中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國際石油貿易對全球經濟具有重要影響。石油通過海上運輸、管道和鐵路等方式進行國內和國際間的遠程運輸,支撐了全球物流和供應鏈的暢通。
盡管石油在現代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也要認識到石油資源的有限性和環境影響,因此,推動可持續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減少對石告好手油的依賴,也是全球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
3. 石油按化學組成分什麼組成的混合物
石油主要是碳氫化合物。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83%
~
87%)、氫(11%
~
14%),其餘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銻等)。它由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組成,組成石油由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約佔95%
~
99%,各種烴類按其結構分為:烷烴、環烷烴、芳香烴。
一般天然石油不含烯烴而二次加工產物中常含有數量不等的烯烴和炔烴。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對石油產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應盡量除去。
4.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石油又稱原油,是從地下深處開採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體。主要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與煤一樣屬於化石燃料。它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 ~ -60°C),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C以上,可容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 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 (83% ~ 87%)、氫(11% ~ 14%),其餘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等)。由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約佔95% ~ 99%,含硫、 氧、氮的化合物對石油產品有害, 在石油加工中應盡量除去。不同產地的石油中,各種烴類的結構和所佔比例相差很大, 但主要屬於烷烴、環烷烴、芳香烴三類。 通常以烷烴為主的石油稱為石蠟基石油;以環烷烴、芳香烴為主的稱環烴基石油;介於二者之間的稱中間基石油。我國主要原油的特點是含蠟較多,凝固點高,硫含量低, 鎳、氮含量中等,釩含量極少。除個別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餾分較少,渣油佔1/3。組成不同類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別,產品的性能也不同,應當物盡其用。大慶原油的主要特點是含蠟量高,凝點高,硫含量低,屬低硫石蠟基原油。
5. 石油中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石油中的主要成分: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
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 -1.0g/cm3,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30 ~ -60攝氏度),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攝氏度以上,可溶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不過不同的油田的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可以區分很大。
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在2012年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劑、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世界海洋面積3.6億平方 千米,約為陸地的2.4倍。大陸架和大陸坡約5500萬平方千米,相當於陸上沉積盆地面積的總和。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資源的1/4和最終可采儲量的45%, 埋藏在海底。世界石油探明儲量的蘊藏重心,將逐步由陸地轉向海洋。
(5)石油是什麼元素組成的混合物擴展閱讀:
從60年代開始,以電子計算機和現代科學技術廣泛用於油、氣田開發為標志,開發技術迅速發展。
1、建立的各種油層的沉積相模型,提高了預測儲油砂體的非均質性及其連續性的能力,從而能更經濟有效地布置井位和開發工作;
2、把現代物理中的核技術應用到測井中,形成放射性測井技術,與原有的電測技術,加上新的生產測井系列,可以用來直接測定油藏中油、氣、水的分布情況,在不同開發階段能採取更為有效的措施;
3、對油氣藏內部在採油氣過程中起作用的表面現象及在多孔介質中的多相滲流的規律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並根據物理模型和數學模型對這些現象由定性進入定量解釋(見油藏數值模擬),試驗和開發了除注水以外提高石油採收率的新技術;
4、以噴射鑽井和平衡鑽井為基礎的優化鑽井技術迅速發展。鑽井速度有很大的提高。可以打各種特殊類型的井,包括叢式井,定向井,甚至水平井,加上優質泥漿,使鑽井過程中油層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
5、大型酸化壓裂技術的應用使很多過去沒有經濟價值的油、氣藏,特別是緻密氣藏,可以投入開發,大大增加了天然資源的利用程度。對油井的出砂、結蠟和高含水所造成的困難,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決(見稠油開采,油井防蠟和清蠟,油井防砂和清砂,水油比控制);
6、向油層注蒸汽,熱采技術的應用已經使很多稠油油藏投入開發;
7、油、氣分離技術和氣體處理技術的自動化和電子監控,使礦場油、氣集輸中的損耗降到很低,並能提供質量更高的產品。
6. 石油的主要成分
石油的胡肢主要成分主要是碳氫化合物。
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氫,褲散世其次為硫、氮、氧。一般石油中碳的含量佔84%~87%,氫的含量為11%~14%,兩者在石油中以烴的形態出掘李現,占石油成分的97%~99%。剩下的硫、氮、氧及微量元素的總含量一般只有1%~4%。但是,在個別情況下,主要由於硫分增多,這個比例可高達3%~7%各油田石油的含硫量變化很大。
除上述五種元素外,在石油中還發現其他微量元素,構成了石油的灰分由於石油的性瀝青質。組分和族分是質不同,灰分含量的變化很大,從十萬分之幾到萬分之幾,膠質和瀝青質含量多的石油,灰採用發射光譜法和中子活化分析法從石油灰分中發現了59種元素,按其含量多少和常見程度有38種。
石油的形成介紹:
石油是指氣態、液態和固態的烴類混合物,具有天然的產狀。石油又分為原油、天然氣、天然氣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習慣上仍將「石油」作為「原油」的定義用。石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碳氫化合物。是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
石油有兩種形成方式。一種是生物化油,這種說法認為現在的石油主要是由遠古時期海洋或湖泊中生物殘骸沉積最終變成石油。另一種是石化油,這種說法是中東地區可能因為地球板塊的碰撞,早期的海洋逐漸變成陸地。在特定的環境物質之下,形成了現如今的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