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石油
BP石油公司在2017年6月份發布了《2017年世界能源統計報告》,2016年底全球世界原油探明儲量為2707億噸
B. 地球有1.5億億噸碳,石油似乎抽不完,真是古生物變的
我們的地球是一顆碳星球,因為有太多碳。環顧周圍,咱們的吃穿住用、讀的書本、甚至包括咱們自己,沒有哪一樣里邊沒有碳元素。我們吸進去氧氣,呼出來二氧化碳,空氣中二氧化碳太多會導致氣候變暖,這讓科學家們頭疼。所以我們要種樹,樹能吸收空氣中的碳並把它固定到地面。如果哪一天樹變成了煤,煤可以燃燒,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化石能源。
地球上的碳一直在不停地循環,從土壤到空氣,再從空氣回到土壤。我們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正在打破這種平衡,因為我們把地底下的石油和天然氣抽出來、把煤炭挖出來燒,幾千萬年甚至幾億年前被封存在地底的碳變成二氧化碳回到大氣中。
有些朋友對「化石能源」這種提法總是心存懷疑,全球石油產量每年40多億噸,年年都說石油會耗盡,但地底下的石油儲量卻似乎並不見少,現在已經探明的石油達到了2300億噸。科學家們還說在地底下總共封存了1.5億億噸碳,如果說這些都是化石能源,是由細菌和動植物的屍骸堆出來的,細菌怎麼變成石頭和油?它們不會腐爛或被吃掉嗎?古時候哪來那麼多細菌呀?
碳並不是在地球上產生的,它來自古老恆星,是核聚變的產物,也是恆星毀滅的象徵。未來太陽燒光它內核里的氫,內部的能量無法抵抗外殼壓力時,它外面的物質會向內劇烈坍塌,造成強烈爆炸,這就是氦閃。經歷幾次氦閃之後,太陽將正式走向死亡。
在氦閃的過程中,太陽內部物質會經歷一種「三重α過程」,氦在這個過程中聚變成碳,這正是宇宙中碳的起源,地球上所有的碳也是來自於太陽誕生之前一次劇烈爆炸的殘骸。
在地球誕生之初,碳以原子的形式存在地下,大氣中既沒有碳也沒有氮氣更沒有氧氣,原始地球空氣里含量最多的是氫氣和甲烷,這是太陽系星雲中普遍存在的兩種氣體。
隨著放射性物質不斷衰變發熱,地球變得滾燙,岩石熔融,大部分鐵和重元素下沉到地心,而碳被氧化成二氧化碳,與水和氮氣一起隨火山噴發出來。水匯聚成湖泊和海洋,大氣中充斥著幾億億噸碳,氧氣幾乎為零,那時候的地球不適合今天的生物生存。
大約40億年前,在地球表面的海洋與湖泊中誕生了最早的單細胞生命,這些原核生物不需要氧氣就能生存。到了大約35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一種更高等級的單細胞生物——藍藻細菌,這種細菌吸入二氧化碳,再通過光合作用釋放出氧氣,氧氣釋放到水裡後與游離的金屬(主要是鐵)產生氧化物,今天絕大多數的鐵礦就是那個時候產生的。
當水裡的金屬原子差不多耗盡,氧氣就從水裡釋放到空氣中,大氣的二氧化碳和甲烷越來越少,氧氣越來越多。水裡大量的厭氧細菌都被氧氣給毒死了,這就是地球 歷史 上的第一次「大氧化事件」,又被稱作「氧氣大屠殺」。 三十多億年間海洋和湖泊里的細菌去哪了?它們死後都沉到了水底。由於水中氧氣含量極低,它們不會腐爛,也沒有別的生物吃掉它們,這些細菌和藻類攜帶著億億噸計的碳一點點沉積、被沙土和礦物質掩埋起來。
細菌和藻類清除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製造出氧氣、凈化了海洋與湖泊的水質,也為更高級生命的出現和演化創造了條件。
隨著大量泥沙傾瀉,水底沉積的物質被越埋越深,在億萬年的時間里埋深達數百甚至幾千米。地球的中心是一顆炙熱的大鐵核,它的溫度高達5000 。地心強大的熱力使地幔物質翻滾對流,地幔又推著地球表面的地殼來回移動。一部分地殼被擠壓到另一塊地殼的下面,在高溫高壓下,沉積的細菌殘骸發生了變質。
地質學家們對一種名為「乾酪根」的沉積岩十分感興趣,乾酪根是一種黑色或棕色的石頭,又被稱為油母質。顧名思義,這是一種可以產生石油的石頭,它實際上就是古代生物殘骸在地底高溫高壓下經億萬年變性的產物。
科學家在形成時間比較短的油母質中發現了大量的動植物化石,主要是遠古時期的水草和魚類的殘骸。而更早期的油母質中卻什麼也找不到,因為細菌太小,它們的個頭普遍在1微米以下,在億萬年的高溫高壓下,糖類、脂肪酸和氨基酸被分解清除,細菌化為烏有,僅剩下高分子含碳有機混合物存留在岩石縫隙中。如果地下的溫度合適,一部分油母質會分解,釋放石油或者天然氣。
煤炭也是一種乾酪根,從本質上講它與幾十億年前沉積在水底的小生物是一樣的。地球上有些森林持續存在了幾千萬年,有一部分樹木倒下後並不會完全腐爛,它們一層一層地堆積,新的樹木在上面生長,倒伏的樹木逐漸碳化成泥。隨著歲月變遷,森林被埋藏在地下,慢慢變成乾酪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煤礦。
許多人糾結於地層下石油與碳儲存的龐大數字,覺得這些不可思議的結果不可能是生物創造的,那是他們無法想像我們的地球之大、生物總量之龐大、 歷史 之漫長。打個現實的比方,我們大氣層里目前二氧化碳的濃度大約為622ppm,也就是萬分之六多一點,這是個極低的比例。然而考慮到大氣層的總質量為 5.15 10¹⁸千克,這意味著大氣中二氧化碳總質量約為32033億噸,其中 元素碳的質量達到8736億噸! 由此可見,微生物和動植物用幾十億年的時間將1.5億億噸碳固定在地下,這是一點也不奇怪的事情。
#科學燃計劃#
C. 地球上的石油存量多不多人類還能夠使用多久呢
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探索到的石油儲量越來越多,甚至超過之前幾十年的石油消耗量,因此總會給人這樣的錯覺,為什麼總說石油緊缺,但隨著消耗石油儲量卻越來越多,這就是原因之一。
隨著發展能源結構也越來越多元化,尤其是對於清潔能源的使用越來越多,太陽能、風能、核能等,尤其是人類研究的可控核聚變,如果有一天真正地實現了,那麼就不需要依賴化石能源,因為使用核能的效率非常高。雖然現在一直都在宣揚著石油即將枯竭,但真實情況是發現的石油儲備越來越多,現在的石油再使用個幾十年都沒問題。當然誰也不知道幾十年後能源結構會變成什麼樣,是否還會發現更多的石油儲備。
D. 地球上的石油還有多少,還能提供地球人類用多久
小時候的節約教育里有節約用水,節約糧食,但是沒有節約石油,在我的記憶里,書上和電視上以及老師們都說石油再有幾十年就抽完了
E. 如今地球上還有多少石油儲量
對於如今地球上還有多少石油儲量呢之話題,我個人認為,如按現代的開發速度,不足150年內會將儲存在地殼層中的原油層徹底開發完畢。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人類開采利用石油生物能源己有近2百年歷史了,目前,從表面上看,人們只知道地殼層中的原油層(碳化物沉積層)是天然的能量資源,是天然資源的能源財富,各國都把它視為寶藏。
原油層也是重要的一環,破壞自然規律是會受到懲罰的,要權衡好利益與生存的關系,人類今後能源的發展應取向於綠色能源方面,如太陽能、風能、水能、溫差能、滲透能和原子能等等,只有這樣去想和去做,不要再做出無知的違背自然規律的蠢事,保護好地球完整存在的自然性,我們才可以為後代作出交代。不知這樣的回答是否准確?
F. 現在很少聽說石油枯竭了,那地球到底還剩多少石油
小學地理教科書中寫著,煤炭和石油,如不可再生能源。在未來50年內,這些資源將耗盡,當人類必須選擇其他能量時。
根據這種邏輯和事實,目前的油應越來越少,價格越來越貴。
但是,在這些年來,世界上的石油需求持續增加,特別是國內汽車有所增加的指數,理論上,物品是罕見和昂貴的,而油價也應該一起成長,實際情況是油價。油價也是油價超過幾年者以前。
所以,油真的筋疲力盡,或者專家是錯誤的。
石油恐慌來源
關於石油是一個不可再生能源,幾十年來的談判爭論是來自美國物理學家馬里昂金色哈伯特。
1956年,在美國石油協會年會上,趕緊在《石油峰值》年舉行的邀請專家發表。
論文提出了一個觀點,這一觀點一直是石油十年的判斷。這是石油峰的峰值:1970年美國石油達到山峰,世界能源即將疲憊不堪。
此外,對於油量的變化,他還拋出了一個鍾表圖,這總是對人們的徹底提醒,更多的人的恐慌。
事實上,預測哈爾伯特,有兩個局限性:一方面,當時的主流認為油是通過動物屍體和藻類生物化學形成的油;另一方面,基於當時檢測到的石油容量,推斷出來。